【精品解析】青海省西宁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青海省西宁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

资源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
1.(2025·西宁)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成针 B.钻木取火 C.立竿见影 D.木已成舟
2.(2025·西宁)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生铁 B.冰水共存物 C.五氧化二磷 D.水银
3.(2025·西宁)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D.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4.(2025·西宁)镓在航天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1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g D.一个Ga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8
5.(2025·西宁)新能源汽车常使用含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已知LiFePO4中锂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0 C.+3 D.+5
6.(2025·西宁)对于缺氧环境或者处于缺氧状态的人群往往需要使用供氧设备补充氧气。学习小组参考
某供氧器原理(如下图所示),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回答问题。
(1)从元素守恒角度看,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制取氧气的是(  )
A.NaCl B.H2O2 C.H2O D.KMnO4
(2)下列关于供氧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供氧器原料的选择应考虑是否价廉易得
B.过滤仓导出的气体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供氧器内部气流采用低压进高压出的方式
D.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杂质还能使氧气变得湿润
7.(2025·西宁)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化学模型不正确的是(  )
A.铁制品锈蚀条件
B.微粒与元素的关系
C.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D.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8.(2025·西宁)某研究团队研制的Cu一CuI复合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乙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B.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乙烯的质量比为11:7
9.(2025·西宁)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气体能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B.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10.(2025·西宁)利用氨气(NH3)处理汽车尾气中某污染物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X一定条件=5N2+6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为 NO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C.该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D.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11.(2025·西宁)下列探究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探究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12.(2025·西宁)推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则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发
B.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溶液具有均一性,则氯化钠溶液中氢化钠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D.CO,和CO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则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13.(2025·西宁)下列鉴别、除杂所用的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NaOH 和 NH4NO3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比较温度的变化
B 鉴别KOH、NaCI、HCI 用酚酞溶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的反应鉴别
C 除去H2中的 HCI 先通过足量NaHCO、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除去KNO3中少量NaCI 加适量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A.A B.B C.C D.D
14.(2025·西宁)“自热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某品牌自热锅部分说明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锅采用无毒、耐化学腐蚀的聚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属于   (填“合成”或“复合”)材料。
(2)食材料包中富含糖类的是   
(3)生石灰在发热时起重要作用,说明其发热原理   
15.(2025·西宁)探索燃烧的利用和控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对比图1实验a、b两点,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补全图2中另一条件是   .
(2)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其原理是   
16.(2025·西宁)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将NH3、CO2通入饱和NaCI溶液,发生反应:NaCI+CO2+H2O +NH3 = NaHCO3+ NH4CI,过滤得到NaHCO3晶体,加热分解即制得纯碱。下图为NH4CI、NaCI、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将等质量的NH4CI、NaCI、NaHCO3分别配成60℃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大的是   。
(2)充分反应后,NaHCO3晶体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   
(3)60℃时,60gNH4CI溶液中含10gNH4CI使该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加入NH4CI 的质量是   。
17.(2025·西宁)青海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上以铜锌硫化矿(主要含有CuS、ZNS、Au等成分)为原料制备铜和金(Au)的主要流程如下。
(1)在过程1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2)过程Ш中分离AU的操作是   
(3)在过程N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18.(2025·西宁)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垃圾分类是一种新风尚,现阶段我国生活垃圾的组成情况如图1所示,处理方式如图2所示。
其中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厨余垃圾分类后进行堆肥处理,即通过一系列方法将厨余垃圾变成肥料。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厌氧消化制沼气,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放入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发电资源所用,废渣可以用来制作鱼饲料。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将厨余垃圾再回收变成资源。
(1)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两种主要方式是填埋和   
(2)沼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生活垃圾中纸类垃圾居首位
B.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有堆肥和制沼气
C.沼气、煤、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D.生活中使用布袋可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19.(2025·西宁)实验室制取CO2实验结束后,甲、乙、丙三组同学对废液的组成进行探究并回收利用CaCl2。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和 HCI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实验探究】
1.甲组向少量废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   色,证明猜想二成立。
2.乙组运用数字化实验,证明猜想二成立。装置如图1,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100mL废液中,测得数据如图2所示。
(2)随着碳酸钠溶液的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碳酸钠溶液滴入的反应过程分A~B、B-C两段进行。
a点的实验现象为①   。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③   (填化学式)。
(4)3.丙组提出:直接蒸发溶剂可从废液中回收纯净的CaCl2理由是   
(5)【应用与实践】回收的CaCl可用于校园道路冬季融雪。分析下表中几种市售融雪剂信息,说出目前普通道路主要选用氯化钙型融雪剂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融雪剂种类 融雪速率 对路面的腐蚀性 适用温度 每吨价格
氯化钠型 慢 强 -10--1℃ 约300元
氯化钙型 快 较强 -30--1℃ 约500元
新型融雪剂 较快 几乎无 -40~-1℃ 约1000元
20.(2025·西宁)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 BAC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计算:
(1)图中   (填字母)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2)所加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铁杵成针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 钻木取火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 立竿见影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木已成舟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依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生铁由铁和碳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冰水共存物只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五氧化二磷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水银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由多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若仅由一种物质组成为纯净物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以可用于净水 ,不符合题意;
B、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不符合题意;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以用作保护气 ,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铝属于碱,盐酸属于酸,二者能发生中和反应,且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铝对人体无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B、根据炼铁是利用CO还原性分析;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分析;
D、根据酸和碱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镓元素名称带“钅”字旁 ,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镓原子序数 = 质子数=3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镓相对原子质量约为69.72,则中子数≈69.72 - 31 ≈ 39,不符合题意;
C、 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D、镓原子质子数=电子数=31,Ga3+是镓原子失3个电子形成的,则1个Ga3+中含电子数为2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上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阳离子是原子失电子形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LiFePO4中锂为+1价,铁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4=0,x=+5.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元素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6.【答案】(1)A
(2)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给各物质中,只有NaCl 中不含氧元素,则不能用于制取氧气。
故答案为:A。
(2)A、 供氧器用于实际应用,原料选择需考虑是否价廉易得,这样能降低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不符合题意;
B、 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不符合题意;
C、 供氧器内部气流若采用低压进高压出的方式,气体难以顺利通过装置,实际应为高压进低压出,这样气体才能在压力差作用下流动, 符合题意;
D、 过滤仓中有水,气体通过时能过滤杂质,同时与水接触可使氧气变得湿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供氧器的实用性,氧气的助燃性,供氧气器内部气压要求、氧气通过水可观测速率及净化气体分析。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给各物质中,只有NaCl 中不含氧元素,则不能用于制取氧气。
故答案为:A。
(2)A、 供氧器用于实际应用,原料选择需考虑是否价廉易得,这样能降低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不符合题意;
B、 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不符合题意;
C、 供氧器内部气流若采用低压进高压出的方式,气体难以顺利通过装置,实际应为高压进低压出,这样气体才能在压力差作用下流动, 符合题意;
D、 过滤仓中有水,气体通过时能过滤杂质,同时与水接触可使氧气变得湿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反应类型的判定;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A、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铁制品锈蚀条件是铁、氧气、和水,不符合题意;
B、氧离子和氧原子质子数都是8,属于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C、有些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 有些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为交叉关系,化合、氧化反应与分解反应为并列关系,符合题意;
D、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先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再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铁生锈实质分析;
B、根据原子和原子变成的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分析;
C、根据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关系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O2+2H2OC2H4+2O2.
A、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CO2、H2O两种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符合题意;
C、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乙烯的质量比为64:28=16:7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由微观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结合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气体能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 , 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不符合题意;
C、 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不符合题意;
D、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由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B、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C、根据碱的溶液中都含氢氧根离子分析;
D、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所给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氮4、氢12,反应后:氮10、氢12、氧6,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6X中含有6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化学式NO,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0,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不符合题意;
D、 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B、根据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
C、根据氮气和水无毒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利用所给装置不能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B、所给实验中催化剂种类和过氧化氢溶液浓度都不相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不符合题意;
C、通过塑料瓶中中入等体积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对比,可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
D、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敞口容器中氢气逸出,天平不能平衡,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B、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瓶子变瘪程度不同分析;
D、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A、 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 而铁生锈生成的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铁与氧气、水的接触,继续被腐蚀 ,不符合题意;
B、 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如氯化铵属于盐,不含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溶液具有均一性, 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不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则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铝的铁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铵盐组成中不含金属元素分析;
C、根据氯化钠的离子构成分析;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净化;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通过取样加水溶解后比较温度变化,能区别二者,不符合题意;
B、先向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的为KOH溶液,再向变红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另外两种物质,若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的为稀盐酸,若溶液颜色不变的为氯化钠溶液, 用酚酞溶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的反应可以鉴别 ,不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 HCI 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除去了原杂质,但引入了新杂质,符合题意;
D、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小。采用加适量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操作,可提纯硝酸钾,除去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而物质的鉴别需通过不同现象加以区分。
14.【答案】(1)合成
(2)米饭
(3)生石灰(CaO)与水反应放热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 聚丙烯塑料属于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 食材料包中牛肉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米饭富含糖类;
(3)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发热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了大量的热。
【分析】(1)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析;
(2)根据肉、蛋、奶中富含蛋白质,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米、面中富含糖类分析;
(3)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分析。
15.【答案】(1)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清除可燃物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 图1中a点是热水上方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b点是热水中的白磷,虽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接触,不燃烧。通过对比可知,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2中已有“可燃物”,结合前面分析,另一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 是采用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分析】根据燃烧需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条件则可灭火分析。
16.【答案】(1)碳酸氢钠
(2)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3)17.6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 60℃时, NH4CI、NaCI、NaHCO3 的溶解度关系为NH4CI>NaCI>NaHCO3,则 将等质量的NH4CI、NaCI、NaHCO3分别配成60℃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大的是NaHCO3。
(2) 充分反应后,NaHCO3晶体先从溶液中析出是由于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
(3)60℃时,NH4CI的溶解度为55.2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NH4CI质量为27.6g,60gNH4CI溶液中含10gNH4Cl,使该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加入NH4CI的质量是27.6g-10g=17.6g.
【分析】(1)根据相同温度下溶解度越大的物质等质量形成饱和溶液所需水越少分析;
(2)根据溶解度小的物质易析出分析;
(3)根据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需溶质质量分析。
17.【答案】(1)C+2CuO=2Cu+CO2↑
(2)过滤
(3)Fe+CuSO4=Cu+FeSO4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 在过程1中发生的是碳与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与氧化锌高温生成锌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2CuO2Cu+CO2↑ 、 C+2ZnO2Zn+CO2↑ 。
(2)锌、铜、金通入空气加热,锌和铜转化为金属氧化物,金不反应,过程III中加入过量稀硫酸,锌和铜的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溶液,金不反应,则分离Au的操作是过滤。
(3) 在过程IV中发生的是铁与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的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Fe+H2SO4=H2↑+FeSO4。
【分析】(1)根据碳与金属氧化物高温下反应生成金属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3)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18.【答案】(1)焚烧
(2)
(3)B;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 观察图2垃圾处理方式图可知,占比最大的两种方式是填埋和焚烧。
(2)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
(3)A、由图示可知, 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居首位 ,不符合题意;
B、 由资料可知,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有堆肥和制沼气 ,符合题意;
C、 沼气可通过厨余垃圾等生物质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石油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不符合题意;
D、 生活中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的使用量,进而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图示中资料,结合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沼气可通过厨余垃圾等生物质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及减少塑料垃圾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分析。
19.【答案】(1)红
(2)增大
(3)有气泡产生;CaCl2+Na2CO3=CaCO3+2NaCl;NaCl、Na2CO3
(4)盐酸易挥发
(5)融雪速率快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 【实验探究】 猜想二成立,则溶液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1)碳酸钠呈碱性, 随着碳酸钠溶液的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
(2) 碳酸钠溶液滴入的反应过程分A~B、B-C两段进行 ,A~B段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C段为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a点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 CaCO3+2NaCl ; b点时碳酸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
(3)废液中的盐酸溶质为氯化氢,蒸发溶剂时氯化氢会逸出,所以直接蒸发溶剂可从废液中回收纯净的CaCl2。
(4)由表中信息可知, 氯化钙融雪剂融雪速率快,所以选用氯化钙型融雪剂。
【分析】(1)根据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碳酸钠呈碱性,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碳酸钠,先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分析;
(3)根据盐酸的溶质为氯化氢分析;
(4)根据表中所给信息分析。
20.【答案】(1)B
(2)解:设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BaCl2+CuSO4 =BaSO4+CuCl2
208 233
23.3 g x
X=20.8g
则B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8g/80g×100%=26%
答:所加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位2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沉淀在B点后就不再增加,说明B点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1)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分析;
(2)根据反应生成硫酸钡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氯化钡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 / 1青海省西宁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
1.(2025·西宁)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成针 B.钻木取火 C.立竿见影 D.木已成舟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铁杵成针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 钻木取火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 立竿见影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木已成舟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依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
2.(2025·西宁)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生铁 B.冰水共存物 C.五氧化二磷 D.水银
【答案】A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生铁由铁和碳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冰水共存物只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五氧化二磷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水银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由多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若仅由一种物质组成为纯净物分析。
3.(2025·西宁)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D.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B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以可用于净水 ,不符合题意;
B、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不符合题意;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以用作保护气 ,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铝属于碱,盐酸属于酸,二者能发生中和反应,且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铝对人体无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B、根据炼铁是利用CO还原性分析;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分析;
D、根据酸和碱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分析。
4.(2025·西宁)镓在航天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1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g D.一个Ga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8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镓元素名称带“钅”字旁 ,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镓原子序数 = 质子数=3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镓相对原子质量约为69.72,则中子数≈69.72 - 31 ≈ 39,不符合题意;
C、 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D、镓原子质子数=电子数=31,Ga3+是镓原子失3个电子形成的,则1个Ga3+中含电子数为2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上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阳离子是原子失电子形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5.(2025·西宁)新能源汽车常使用含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已知LiFePO4中锂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0 C.+3 D.+5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LiFePO4中锂为+1价,铁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4=0,x=+5.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元素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6.(2025·西宁)对于缺氧环境或者处于缺氧状态的人群往往需要使用供氧设备补充氧气。学习小组参考
某供氧器原理(如下图所示),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回答问题。
(1)从元素守恒角度看,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制取氧气的是(  )
A.NaCl B.H2O2 C.H2O D.KMnO4
(2)下列关于供氧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供氧器原料的选择应考虑是否价廉易得
B.过滤仓导出的气体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供氧器内部气流采用低压进高压出的方式
D.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杂质还能使氧气变得湿润
【答案】(1)A
(2)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给各物质中,只有NaCl 中不含氧元素,则不能用于制取氧气。
故答案为:A。
(2)A、 供氧器用于实际应用,原料选择需考虑是否价廉易得,这样能降低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不符合题意;
B、 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不符合题意;
C、 供氧器内部气流若采用低压进高压出的方式,气体难以顺利通过装置,实际应为高压进低压出,这样气体才能在压力差作用下流动, 符合题意;
D、 过滤仓中有水,气体通过时能过滤杂质,同时与水接触可使氧气变得湿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供氧器的实用性,氧气的助燃性,供氧气器内部气压要求、氧气通过水可观测速率及净化气体分析。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给各物质中,只有NaCl 中不含氧元素,则不能用于制取氧气。
故答案为:A。
(2)A、 供氧器用于实际应用,原料选择需考虑是否价廉易得,这样能降低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不符合题意;
B、 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不符合题意;
C、 供氧器内部气流若采用低压进高压出的方式,气体难以顺利通过装置,实际应为高压进低压出,这样气体才能在压力差作用下流动, 符合题意;
D、 过滤仓中有水,气体通过时能过滤杂质,同时与水接触可使氧气变得湿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5·西宁)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化学模型不正确的是(  )
A.铁制品锈蚀条件
B.微粒与元素的关系
C.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D.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答案】C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反应类型的判定;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A、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铁制品锈蚀条件是铁、氧气、和水,不符合题意;
B、氧离子和氧原子质子数都是8,属于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C、有些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 有些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为交叉关系,化合、氧化反应与分解反应为并列关系,符合题意;
D、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先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再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铁生锈实质分析;
B、根据原子和原子变成的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分析;
C、根据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关系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分析。
8.(2025·西宁)某研究团队研制的Cu一CuI复合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乙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B.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乙烯的质量比为11:7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O2+2H2OC2H4+2O2.
A、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CO2、H2O两种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符合题意;
C、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乙烯的质量比为64:28=16:7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由微观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结合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解答。
9.(2025·西宁)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气体能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B.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气体能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 , 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不符合题意;
C、 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不符合题意;
D、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由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B、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C、根据碱的溶液中都含氢氧根离子分析;
D、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10.(2025·西宁)利用氨气(NH3)处理汽车尾气中某污染物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X一定条件=5N2+6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为 NO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C.该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D.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答案】B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所给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氮4、氢12,反应后:氮10、氢12、氧6,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6X中含有6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化学式NO,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0,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不符合题意;
D、 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B、根据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
C、根据氮气和水无毒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11.(2025·西宁)下列探究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探究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利用所给装置不能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B、所给实验中催化剂种类和过氧化氢溶液浓度都不相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不符合题意;
C、通过塑料瓶中中入等体积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对比,可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
D、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敞口容器中氢气逸出,天平不能平衡,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B、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瓶子变瘪程度不同分析;
D、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敞口容器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2.(2025·西宁)推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则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发
B.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溶液具有均一性,则氯化钠溶液中氢化钠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D.CO,和CO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则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A、 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 而铁生锈生成的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铁与氧气、水的接触,继续被腐蚀 ,不符合题意;
B、 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如氯化铵属于盐,不含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溶液具有均一性, 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不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则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铝的铁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铵盐组成中不含金属元素分析;
C、根据氯化钠的离子构成分析;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13.(2025·西宁)下列鉴别、除杂所用的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NaOH 和 NH4NO3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比较温度的变化
B 鉴别KOH、NaCI、HCI 用酚酞溶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的反应鉴别
C 除去H2中的 HCI 先通过足量NaHCO、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除去KNO3中少量NaCI 加适量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净化;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通过取样加水溶解后比较温度变化,能区别二者,不符合题意;
B、先向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的为KOH溶液,再向变红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另外两种物质,若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的为稀盐酸,若溶液颜色不变的为氯化钠溶液, 用酚酞溶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的反应可以鉴别 ,不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 HCI 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除去了原杂质,但引入了新杂质,符合题意;
D、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小。采用加适量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操作,可提纯硝酸钾,除去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而物质的鉴别需通过不同现象加以区分。
14.(2025·西宁)“自热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某品牌自热锅部分说明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锅采用无毒、耐化学腐蚀的聚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属于   (填“合成”或“复合”)材料。
(2)食材料包中富含糖类的是   
(3)生石灰在发热时起重要作用,说明其发热原理   
【答案】(1)合成
(2)米饭
(3)生石灰(CaO)与水反应放热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 聚丙烯塑料属于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 食材料包中牛肉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米饭富含糖类;
(3)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发热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了大量的热。
【分析】(1)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析;
(2)根据肉、蛋、奶中富含蛋白质,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米、面中富含糖类分析;
(3)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分析。
15.(2025·西宁)探索燃烧的利用和控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对比图1实验a、b两点,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补全图2中另一条件是   .
(2)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其原理是   
【答案】(1)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清除可燃物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 图1中a点是热水上方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b点是热水中的白磷,虽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接触,不燃烧。通过对比可知,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2中已有“可燃物”,结合前面分析,另一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 是采用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分析】根据燃烧需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条件则可灭火分析。
16.(2025·西宁)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将NH3、CO2通入饱和NaCI溶液,发生反应:NaCI+CO2+H2O +NH3 = NaHCO3+ NH4CI,过滤得到NaHCO3晶体,加热分解即制得纯碱。下图为NH4CI、NaCI、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将等质量的NH4CI、NaCI、NaHCO3分别配成60℃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大的是   。
(2)充分反应后,NaHCO3晶体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   
(3)60℃时,60gNH4CI溶液中含10gNH4CI使该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加入NH4CI 的质量是   。
【答案】(1)碳酸氢钠
(2)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3)17.6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 60℃时, NH4CI、NaCI、NaHCO3 的溶解度关系为NH4CI>NaCI>NaHCO3,则 将等质量的NH4CI、NaCI、NaHCO3分别配成60℃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大的是NaHCO3。
(2) 充分反应后,NaHCO3晶体先从溶液中析出是由于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
(3)60℃时,NH4CI的溶解度为55.2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NH4CI质量为27.6g,60gNH4CI溶液中含10gNH4Cl,使该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加入NH4CI的质量是27.6g-10g=17.6g.
【分析】(1)根据相同温度下溶解度越大的物质等质量形成饱和溶液所需水越少分析;
(2)根据溶解度小的物质易析出分析;
(3)根据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需溶质质量分析。
17.(2025·西宁)青海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上以铜锌硫化矿(主要含有CuS、ZNS、Au等成分)为原料制备铜和金(Au)的主要流程如下。
(1)在过程1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2)过程Ш中分离AU的操作是   
(3)在过程N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答案】(1)C+2CuO=2Cu+CO2↑
(2)过滤
(3)Fe+CuSO4=Cu+FeSO4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 在过程1中发生的是碳与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与氧化锌高温生成锌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2CuO2Cu+CO2↑ 、 C+2ZnO2Zn+CO2↑ 。
(2)锌、铜、金通入空气加热,锌和铜转化为金属氧化物,金不反应,过程III中加入过量稀硫酸,锌和铜的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溶液,金不反应,则分离Au的操作是过滤。
(3) 在过程IV中发生的是铁与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的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Fe+H2SO4=H2↑+FeSO4。
【分析】(1)根据碳与金属氧化物高温下反应生成金属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3)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18.(2025·西宁)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垃圾分类是一种新风尚,现阶段我国生活垃圾的组成情况如图1所示,处理方式如图2所示。
其中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厨余垃圾分类后进行堆肥处理,即通过一系列方法将厨余垃圾变成肥料。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厌氧消化制沼气,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放入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发电资源所用,废渣可以用来制作鱼饲料。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将厨余垃圾再回收变成资源。
(1)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两种主要方式是填埋和   
(2)沼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生活垃圾中纸类垃圾居首位
B.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有堆肥和制沼气
C.沼气、煤、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D.生活中使用布袋可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答案】(1)焚烧
(2)
(3)B;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 观察图2垃圾处理方式图可知,占比最大的两种方式是填埋和焚烧。
(2)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
(3)A、由图示可知, 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居首位 ,不符合题意;
B、 由资料可知,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有堆肥和制沼气 ,符合题意;
C、 沼气可通过厨余垃圾等生物质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石油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不符合题意;
D、 生活中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的使用量,进而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图示中资料,结合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沼气可通过厨余垃圾等生物质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及减少塑料垃圾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分析。
19.(2025·西宁)实验室制取CO2实验结束后,甲、乙、丙三组同学对废液的组成进行探究并回收利用CaCl2。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和 HCI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实验探究】
1.甲组向少量废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   色,证明猜想二成立。
2.乙组运用数字化实验,证明猜想二成立。装置如图1,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100mL废液中,测得数据如图2所示。
(2)随着碳酸钠溶液的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碳酸钠溶液滴入的反应过程分A~B、B-C两段进行。
a点的实验现象为①   。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③   (填化学式)。
(4)3.丙组提出:直接蒸发溶剂可从废液中回收纯净的CaCl2理由是   
(5)【应用与实践】回收的CaCl可用于校园道路冬季融雪。分析下表中几种市售融雪剂信息,说出目前普通道路主要选用氯化钙型融雪剂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融雪剂种类 融雪速率 对路面的腐蚀性 适用温度 每吨价格
氯化钠型 慢 强 -10--1℃ 约300元
氯化钙型 快 较强 -30--1℃ 约500元
新型融雪剂 较快 几乎无 -40~-1℃ 约1000元
【答案】(1)红
(2)增大
(3)有气泡产生;CaCl2+Na2CO3=CaCO3+2NaCl;NaCl、Na2CO3
(4)盐酸易挥发
(5)融雪速率快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 【实验探究】 猜想二成立,则溶液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1)碳酸钠呈碱性, 随着碳酸钠溶液的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
(2) 碳酸钠溶液滴入的反应过程分A~B、B-C两段进行 ,A~B段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C段为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a点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 CaCO3+2NaCl ; b点时碳酸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
(3)废液中的盐酸溶质为氯化氢,蒸发溶剂时氯化氢会逸出,所以直接蒸发溶剂可从废液中回收纯净的CaCl2。
(4)由表中信息可知, 氯化钙融雪剂融雪速率快,所以选用氯化钙型融雪剂。
【分析】(1)根据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碳酸钠呈碱性,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碳酸钠,先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分析;
(3)根据盐酸的溶质为氯化氢分析;
(4)根据表中所给信息分析。
20.(2025·西宁)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 BAC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计算:
(1)图中   (填字母)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2)所加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B
(2)解:设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BaCl2+CuSO4 =BaSO4+CuCl2
208 233
23.3 g x
X=20.8g
则B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8g/80g×100%=26%
答:所加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位2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沉淀在B点后就不再增加,说明B点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1)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分析;
(2)根据反应生成硫酸钡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氯化钡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