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6届高三(复读班)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日新班)化学试卷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6届高三(复读班)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日新班)化学试卷 (含解析)

资源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复读班)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葵一号”通过分馏进行油气分离,此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B.“华龙一号”的核反应堆以为燃料,与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燃料燃烧过程涉及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所用的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7.8 gNa2O2中含有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为0.3NA
B.0.5 mol/L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NA
C.62 g白磷()分子中含有P-P共价键的数目为3NA
D.1 molCl2和足量Na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
3.亚硝酸钠具有致癌作用,许多腌制食品中含。酸性溶液与亚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未配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1个,转移5个电子 B.该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
C.配平后,水的化学计量数为3 D.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粒子个数之比为2:5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溶液:、、、Cl-
B.碱性溶液中:Fe2+、Fe3+、、
C.含有大量ClO-的溶液:H+、Fe2+、、Cl-
D.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K+、Ba2+、、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溶液中通入过量气体:
B.通入1molFeBr溶液:
C.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水:
D.IBr加入水中:
6.下列指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能够实现的是
A. B.
C.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
②K比Na活泼,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③从Li到Cs,碱金属的密度越来越大,熔、沸点越来越低
④碱金属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⑤区别NaHCO3与Na2CO3溶液,可用Ca(OH)2溶液
⑥Na2O与Na2O2中阳、阴离子的个数比相同
⑦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可配制成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再低温结晶得到提纯。
A.②③④ B.②⑤⑦ C.①⑥⑦ D.③④⑥
8.类比推理是化学上研究物质的重要思想。下列类比结果合理的是
A.Na在中燃烧生成,推测Li在中燃烧生成
B.钠粒与水反应时会浮在水面上,推测钠粒与无水乙醇反应时也会浮在乙醇表面
C.Cu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能反应,推测Zn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也能反应
D.Fe与反应生成,推测Fe与反应也能生成
9.在碱性溶液中可被氧化为,而被还原为,若反应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x的值为
A.2 B.3 C.4 D.5
10.某同学绘制了含铁元素的部分物质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实现转化①
B.转化②的反应类型一定为置换反应
C.转化③的过程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转化④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不止一种
11.黄色固体X是一种金属矿石的主要成分,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略去反应条件),其中Q为红棕色固体,W是一种强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可用作油漆、油墨的红色颜料 B.Y具有漂白作用,还可用于杀菌消毒
C.工业上生成Z的条件不需要高压 D.实际生产中常用吸收Z制备W
12.发蓝工艺是一种材料保护技术,钢铁零件的发蓝处理实质是使钢铁表面通过氧化反应,生成有一定厚度、均匀、致密、附着力强、耐腐蚀性能好的深蓝色氧化膜。钢铁零件经历如图转化进行发蓝处理,已知的还原产物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零件发蓝处理所得的深蓝色氧化膜是
B.反应①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D.反应③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3.标况下,在100mL 0.1某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某浓度的稀盐酸,滴加盐酸的体积与生成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释放出的为89.6mL
C.稀盐酸滴加在0→10mL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4.现有100mL某溶液A,可能含有Na+、K+、、Fe2+、Fe3+、、Cl-、等离子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标准状况下0.448L气体B(不考虑气体的溶解),溶液B和沉淀B;
(2)向溶液B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足量BaCl2,过滤得到沉淀4.66g和滤液C(焰色反应为黄色);
(3)将沉淀B洗涤,充分灼烧后得到0.8g红棕色固体。
已知:+OH-NH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Fe3+、
B.原溶液中可能含有K+,不含Cl-
C.向原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则可以确定没有Cl-
D.原溶液中至少含有以上3种离子,最多含有7种离子
二、填空题
15.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填空。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水资源和其他化学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等。目前,通过海水晒盐可制得食盐晶体和苦卤,食盐精制后可制成饱和用于生产、、、、、等。苦卤经过氯气氧化,热空气吹出,吸收等一系列操作可获得Br2,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冶炼。海底埋藏大量可燃冰资源,是一种清洁能源。
(1)上述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2)写出④的溶液和⑤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海水提溴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根据上述反应可判断、、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4)①标况下,11.2LSO2与 g CH4含有原子数相等。
②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和甲烷的质量比为 ,其中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之比为 。
16.Ⅰ、元素的“价态—类别”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像。下图是Na的价类二维图,已知③④是钠盐,且④可用作单一膨松剂。
(1)NaH在野外可用作生氢剂,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②,其反应方程式为: 。
(2)写出二维图中①中某种淡黄色固体的化学式 ,其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 。
(3)烧碱溶液中通入一定量充分反应后,低温蒸去水后得到白色固体混合物X。
①常温下,将得到的固体X重新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g。
②若白色固体为②③的混合物,要验证其组成,则加入的试剂的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a.盐酸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③若白色固体X为③④的混合物,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其中④质量分数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取m gX充分加热,减重n g
b.取m gX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被足量碱石灰吸收,增重n g
c.取m gX与足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n g固体
d.取m gX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n g固体
II、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并回答问题。
(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5)工业制备需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现提供反应体系中7种物质,、、、KOH、、KCl、请写出制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将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并配平: 。
该反应消耗1个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个。
17.某品牌海藻加碘盐的产品说明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KIO3的电离方程式为 ;每袋海藻加碘盐中KIO3的物质的量不超过 mo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室需要460mL0.5 mol L-1KIO3溶液,现用KIO3固体配制。
①配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I.用托盘天平称量 gKIO3固体。
阶段Ⅱ.将称量的KIO3固体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转入 (填仪器名称)中,再经洗涤、定容、摇匀后即可得到0.5mol L-1KIO3溶液。
下列有关阶段Ⅱ的操作,错误的有 (填标号)。
②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若定容、摇匀后发现忘记洗涤烧杯,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③取5mL配制完成的KIO3溶液与10mL1.0 mol L-1K2SO4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液中c(K+)= mol L-1。
三、解答题
18.A、B、C、D四种不同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所含阳离子:、、、,阴离子:、、、(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常温下分别取四种物质的水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A的溶液显黄色,B的溶液显碱性;
②向C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
(2)向C的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A溶液和B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是 。
(4)在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A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分散系M,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分散系N,区别分散系M和N的方法是 ,得到分散系M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分馏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物理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仅涉及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A错误;
B.与互为同位素,原子序数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与中子数无关),B错误;
C."朱雀三号"火箭燃料燃烧是化学反应(如氧化反应),过程中化学能(储存在燃料中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等,而非热能转化为化学能,C错误;
D.氮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耐高温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如返回舱的结构材料)。它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传统硅酸盐材料相比,具有更高性能和特殊功能),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的物质的量是0.1mol,在1个中含有2个和1个,则在中含有和,阴、阳离子总物质的量是0.3mol,其数目是,A正确;
B.只有溶液浓度,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数目,B错误;
C.在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键,62g白磷的物质的量为,则其中含有键的物质的量是3 mol,其数目为,C正确;
D.和足量Na反应生成,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3.答案:D
解析:
4.答案:A
解析:A.澄清溶液中,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A正确;
B.碱性溶液中,和会与反应生成和沉淀,且可能被空气中氧气氧化,B错误;
C.含大量的溶液中,与结合生成HClO,且会氧化C错误;
D.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与反应生成和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解析:
6.答案:A
解析:A.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该转化能够实现,A选;
B.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得不到氧化亚铁,该转化不能够实现,B不选;
C.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得不到二氧化碳,该转化不能够实现,C不选;
D.水和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转化不能够实现,D不选;
答案选A。
7.答案:C
解析:
8.答案:C
解析:A.Li的金属性较弱,在中燃烧只能生成而非,A不合理;
B.钠的密度比水小,但乙醇密度比Na的小,钠粒与无水乙醇反应时钠会沉在乙醇中,B不合理;
C.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等,Zn金属活动性更强,加热条件下也能与浓硫酸反应,C合理;
D.氧化性强,与Fe反应生成;而氧化性弱,Fe与反应仅生成,不能生成,D不合理;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D
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剧烈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错误;
B.可通过CO还原,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B错误;
C.铁锈主要成分为生成铁锈需和参与,C错误;
D.的反应中,若与稀(无色)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若与(蓝色)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若与(黄色)反应,溶液由黄色变浅绿色,颜色变化情况不止一种,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钢铁发蓝处理生成的深蓝色氧化膜通常为,A正确;
B.反应①为为还原剂,为氧化剂,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B错误;
C.反应②为,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反应③为,无元素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1)①②④⑤⑥
(2)
(3)
(4)4.8;1:8;1:5
解析:
16.答案:(1)
(2);2:1
(3)5.85;cb;b
(4)+6
(5)
(6)41048;3
解析:(1)NaH在野外可用作生氢剂,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NaOH,其反应方程式为:.
(2)①为钠的氧化物,呈淡黄色,①为,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2:1。
(3)①常温下,将得到的固体X重新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将溶液蒸干,最终为氯化钠固体,根据钠元素守恒,,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2)若要验证白色固体X组成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先加入氯化钡生成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镁溶液,生成沉淀,说明含有NaOH,因此依次加入的试剂为cb;
(3)若白色固体X组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
a.取mgX充分加热,减重ng,根据减重和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方程式能得到碳酸氢钠的质量,再计算质量分数,a不符合题意;
b.取mgX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被足量碱石灰吸收,增重ng,逸出的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还有水蒸气,不清楚水蒸气具体多少,因此无法计算碳酸氢钠质量,无法计算质量分数,b符合题意;
c.与反应生成沉淀,与反应生成沉淀,依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质量为mg,生成碳酸钡沉淀质量为ng,根据碳元素守恒列式可以计算,c不符合题意;
d.取mgX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ng固体为氯化钠,根据钠元素守恒列式计算,设碳酸钠amol,碳酸氢钠bmol,,两式联立可求解,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中K为+1,O为-2,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Fe为+6价。
(5)工业制备需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现提供反应体系中7种物质,,作为产物,元素守恒可知一定作为反应物,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为反应物,KCl为生成物,元索守恒可知也作为生成物,故方程式为:。
(6)铁元素由+6变为+3价,还原剂也是,氧化产物根据化合价分析应该为氧气,结合的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方程式为:(胶体)中铁元素由+6变为+3价,故该反应消耗1个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个。
17.答案:(1);
(2)53.5;500mL容量瓶;CD;偏大;重新配制;1.5
解析:
18.答案:(1);
(2)
(3)产生红褐色沉淀
(4)丁达尔效应;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B为D为。
(2)向的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
(3)与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和,因此实验现象为产生红褐色沉淀。
(4)M为胶体,N为沉淀,区分胶体和沉淀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胶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