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地球课时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与地球仪2024年“中国航天日”,以“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的主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办。图1为地月系与太阳系示意图,图2为银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图1 图21.曹操《观沧海》中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的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北斗七星2.地球成为人类唯一家园的原因有 ( )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②存在液态水 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大 ④适宜的大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7月3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经过长时间出舱活动后最终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图3为太阳系示意图,图4为此次出舱活动照片图。据此完成3~4题。 图3 图43.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是一个正球体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4.我国取得火箭发射和空间探索等领域的伟大成就,有利于 ( )①探索宇宙奥秘 ②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③占有太空资源 ④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025·苏州)2025年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东区成功着陆。图5为东风着陆场位置图,图6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据此完成5~6题。 图5 图65.东风着陆场的经纬度位置约为 ( )A.40°N,100°W B.40°S,100°WC.41°N,100°E D.41°S,100°E6.当宇航员在太空回望地球时,能看到 ( )A.交织的经纬网B.倾斜的地轴C.道路上的行人D.巨大的球体图7(2025·遂宁)地理老师用雨伞制作了一个经纬网模型的教具。图7为经纬网模型教具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在制作过程中,伞的结构与经纬网的构成搭配不当的是 ( )A.伞骨表示纬线B.伞顶表示北极C.伞柄表示地轴D.伞面表示地球表面8.A点位于 ( )①热带②B点的东南方向③高纬度地区④东半球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课时2 地球的运动2025真题实战(2025·遂宁)日晷是古人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指向北极星。图1为日晷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图11.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 )A.昼夜长短变化B.天气复杂多变C.四季不断变换D.太阳东升西落2.一天中晷针投影最短出现在 ( )A.日出B.上午C.日落D.正午(2025·资阳)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4月25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我国空间站成功实现“太空会师”。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图23.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4.“太空会师”当天,北京市 ( )A.昼长夜短B.昼夜等长C.昼短夜长D.无法判断5.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我国 ( )①重视人才培养②科研实力雄厚 ③人口数量众多④综合国力增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题型新颖 地理实践 (2025·烟台)某中学的同学们进行“地球运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项目化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活动规划:以下学习任务设计合理的有 。①用白炽灯、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理解地球运动原理 ②观察一天中房屋影子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③观察一年中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变化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④观察一年四季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球公转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实验演示:同学们在演示地球运动时(图3),正确的操作是 。图3A.始终保持地轴处于竖直状态B.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C.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白炽灯演示地球公转D.围绕白炽灯沿甲→乙→丙→丁方向移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3)观察现象:同学们在地球仪同一条经线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60°处,分别垂直球面粘上长度相同的小木棒,并在演示公转过程中绘制了小木棒正午影子示意图。地球仪位于图3中乙位置时,小木棒的影子示意图是 。(4)成果汇报:经过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地球公转运动认知结构图。图中空白处的内容包括:①四季变换;②昼夜长短变化;③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以上内容从左到右排序,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2026备考精练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图1为圭表测量的江苏某地正午日影长度和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1~3题。图11.由圭表测量可知,从春分到夏至,该地正午日影长度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此时太阳直射在 ( )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北极圈3.诗词“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中,“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迎来寒露,天气渐渐变凉。秋分过后,该地可能看到 ( )A.北风吹雁雪纷纷B.谁家新燕啄春泥C.小荷才露尖尖角D.留得枯荷听雨声国庆假期,文文从郑州乘坐高铁去大连游玩。图2为文文乘坐的列车车次信息及在线选座系统(部分)截图。据此完成4~6题。图24.途中,文文发现高铁轨道旁树木影子的朝向在慢慢发生变化,这是由于 ( )A.列车移动B.地球公转C.地球自转D.地球形状5.十一国庆假期,大连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是 ( )A.昼短夜长,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短6.为避免下午阳光照晒,且便于靠窗欣赏沿途风景,文文尽量选择 ( )A.A座B.C座C.D座D.F座7.四川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为主题的实验活动。图3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图4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昼夜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3图4【实验主题】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运动。【实验准备】地球仪、灯泡(代表太阳)、可升降支架。【实验过程】(1)第一步:调节支架,使灯泡的高度和地球仪球心的高度保持 。(2)第二步:打开电源,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以 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转动(移动过程中,地轴的指向不变)。观察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变化。【实验记录】图3中①处:“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3)图3中②处:地球仪应为图4中的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4)结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移动。【实验与生活】(5)根据实验结论,推断该校园的路灯从春分到夏至傍晚亮得越来越晚的原因。第一章 地球课时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与地球仪2024年“中国航天日”,以“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的主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办。图1为地月系与太阳系示意图,图2为银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图1 图21.曹操《观沧海》中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的是 ( C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北斗七星2.地球成为人类唯一家园的原因有 ( B )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②存在液态水 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大 ④适宜的大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7月3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经过长时间出舱活动后最终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图3为太阳系示意图,图4为此次出舱活动照片图。据此完成3~4题。 图3 图43.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D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是一个正球体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4.我国取得火箭发射和空间探索等领域的伟大成就,有利于 ( A )①探索宇宙奥秘 ②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③占有太空资源 ④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025·苏州)2025年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东区成功着陆。图5为东风着陆场位置图,图6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据此完成5~6题。 图5 图65.东风着陆场的经纬度位置约为 ( C )A.40°N,100°W B.40°S,100°WC.41°N,100°E D.41°S,100°E6.当宇航员在太空回望地球时,能看到 ( D )A.交织的经纬网B.倾斜的地轴C.道路上的行人D.巨大的球体图7(2025·遂宁)地理老师用雨伞制作了一个经纬网模型的教具。图7为经纬网模型教具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在制作过程中,伞的结构与经纬网的构成搭配不当的是 ( A )A.伞骨表示纬线B.伞顶表示北极C.伞柄表示地轴D.伞面表示地球表面8.A点位于 ( B )①热带②B点的东南方向③高纬度地区④东半球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课时2 地球的运动2025真题实战(2025·遂宁)日晷是古人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指向北极星。图1为日晷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图11.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 D )A.昼夜长短变化B.天气复杂多变C.四季不断变换D.太阳东升西落2.一天中晷针投影最短出现在 ( D )A.日出B.上午C.日落D.正午(2025·资阳)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4月25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我国空间站成功实现“太空会师”。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图23.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B )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4.“太空会师”当天,北京市 ( A )A.昼长夜短B.昼夜等长C.昼短夜长D.无法判断5.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我国 ( B )①重视人才培养②科研实力雄厚 ③人口数量众多④综合国力增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题型新颖 地理实践 (2025·烟台)某中学的同学们进行“地球运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项目化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活动规划:以下学习任务设计合理的有 D 。①用白炽灯、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理解地球运动原理 ②观察一天中房屋影子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③观察一年中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变化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④观察一年四季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球公转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实验演示:同学们在演示地球运动时(图3),正确的操作是 D 。图3A.始终保持地轴处于竖直状态B.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C.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白炽灯演示地球公转D.围绕白炽灯沿甲→乙→丙→丁方向移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3)观察现象:同学们在地球仪同一条经线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60°处,分别垂直球面粘上长度相同的小木棒,并在演示公转过程中绘制了小木棒正午影子示意图。地球仪位于图3中乙位置时,小木棒的影子示意图是 ③ 。(4)成果汇报:经过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地球公转运动认知结构图。图中空白处的内容包括:①四季变换;②昼夜长短变化;③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以上内容从左到右排序,合理的是 B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2026备考精练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图1为圭表测量的江苏某地正午日影长度和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1~3题。图11.由圭表测量可知,从春分到夏至,该地正午日影长度 ( B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此时太阳直射在 ( B )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北极圈3.诗词“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中,“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迎来寒露,天气渐渐变凉。秋分过后,该地可能看到 ( D )A.北风吹雁雪纷纷B.谁家新燕啄春泥C.小荷才露尖尖角D.留得枯荷听雨声国庆假期,文文从郑州乘坐高铁去大连游玩。图2为文文乘坐的列车车次信息及在线选座系统(部分)截图。据此完成4~6题。图24.途中,文文发现高铁轨道旁树木影子的朝向在慢慢发生变化,这是由于 ( C )A.列车移动B.地球公转C.地球自转D.地球形状5.十一国庆假期,大连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是 ( A )A.昼短夜长,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短6.为避免下午阳光照晒,且便于靠窗欣赏沿途风景,文文尽量选择 ( D )A.A座B.C座C.D座D.F座7.四川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为主题的实验活动。图3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图4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昼夜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3图4【实验主题】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运动。【实验准备】地球仪、灯泡(代表太阳)、可升降支架。【实验过程】(1)第一步:调节支架,使灯泡的高度和地球仪球心的高度保持 一致 。(2)第二步:打开电源,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以 逆 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转动(移动过程中,地轴的指向不变)。观察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变化。【实验记录】图3中①处:“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3)图3中②处:地球仪应为图4中的 A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4)结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移动。【实验与生活】(5)根据实验结论,推断该校园的路灯从春分到夏至傍晚亮得越来越晚的原因。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长,夜晚变短,所以该校园的路灯傍晚亮得越来越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地球 - 学生版.docx 第一章地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