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经济发展、居民与文化 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教版(2024)(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三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经济发展、居民与文化 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教版(2024)(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主题三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经济发展、居民与文化
2025真题实战
(2025·安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显著增加,粮食品质逐渐提高。2018~2020年我国省级行政区粮食总产量的前两名是黑龙江省和河南省。图1为黑龙江、河南两省位置及2020年两省人口和耕地面积数据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1.目前,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输出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输出量大主要是由于其 ( )
A.地广人稀B.热量充足
C.降水丰富D.开发较晚
2.为保障优质农产品稳定供给,我国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做法有 ( )
①培育高产优质品种 ②增加粮食进口数量
③提高农业灌溉技术 ④使用大量化肥、农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信阳)21世纪以来,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和速度大幅提升,也为旅行带来了更多可能。时空折叠式旅游兴起,这种大幅压缩时间的同时实现空间大幅跨越的方式,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沿途体验。图2为西成高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图2
3.西成高铁 ( )
A.连接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B.线路起伏大,隧道占比高
C.沿途可见牧草如茵,牛羊遍地
D.沿线美食美景众多,带动农业发展
4.时空折叠式旅游在我国兴起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我国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②高铁运营里程长、速度快 ③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类型单一 ④追求效率、减轻景区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25·资阳)图3为我国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年龄构成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图3
5.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
B.青壮年人口比重不变
C.少儿人口比重下降
D.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6.图中所反映的我国人口问题,可能带来 ( )
A.粮食需求锐减B.男女比例失衡
C.经济发展停滞D.赡养负担加重
7.“银发经济”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新兴产业,“银发经济”的兴起将明显带动的行业是 ( )
A.证券投资B.交通运输
C.养老护理D.建筑房产
素材新 优秀传统文化 (2025·商丘)翁基古寨位于我国景迈山古茶林中,多依山而建,被誉为“千年布朗古寨”。当地传统民居建材以竹木为主,屋顶坡面陡峭,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图4为翁基古寨传统民居景观及位置图。据此完成8~9题。
图4
8.下列关于翁基古寨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屋顶陡峭,利于排雪
B.依山而建,利于放牧
C.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D.竹木结构,利于防火
9.在翁基古寨保护和开发方面,当地应 ( )
A.全面保护,禁止开发
B.盈利为首,保护为辅
C.全面开发,适当保护
D.保护为主,适度开发
10. 素材新 科技前沿 (2025·洛阳)2025年我国智能机器人研究取得新突破。图5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所在地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5
(1)概括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所在地的分布特点。
(2)简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南极中山站引入“六足机器狗员工”,其电池经保温处理能在户外持续工作两小时;特制的鞋子让机器狗即使负重100千克,对冰面的损害也很小。图6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和六足机器狗工作场景图。
图6
(3)简析“六足机器狗员工”的设计特征与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关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产业对人工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目前AI(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代替人工为老年人提供康复训练、情感陪伴等服务。然而,在AI机器人使用中仍存在系统故障、隐私泄露、老年人操作困难等问题。
(4)列举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5)针对机器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请提出改进措施。
2026备考精练
贵州以旅游为契机,推动5G、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运用,对景区自然、民俗、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为游客提供“智慧旅游”的别样体验。图1为贵州省旅游资源(部分)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1.游客通过“智慧旅游”可以体验到贵州省遵义市的红色旅游景点有 ( )
①四渡赤水②黎平会议会址
③娄山关战役④遵义会议会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智慧旅游”对贵州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有 ( )
①宣传红色文化②促进文化传承
③扩大文化影响④增加经济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素材新 社会生产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2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耕地和水资源比重图,图3为济南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4为浙江省的“立体循环运动式育秧设备”图。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广智慧“水管家”系统,该系统可以精准节水,相比传统灌溉方式可节水30%~50%;完全自动化运行,节省90%以上人工管理时间;增产提质,可提高作物产量15%~25%,改善农产品品质;智能决策,结合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作物生长阶段等多维信息,动态调控,适应环境的变化,制定最优灌溉策略。
材料三:近年来,浙江省多地推广“立体循环运动式育秧设备”,秧苗随自动滑轨上下循环,均匀接受光照和水肥。该技术使2亩土地育秧量从传统100亩提升至500亩,周期缩短近一半,坐上“秧苗电梯”的浙江农场,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注:1亩≈666.67平方米)
(1)分析山东省春季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简述山东省水资源紧缺的社会原因。
(3)简述智慧“水管家”系统应对春旱的优点。
(4)推测“秧苗”最大可能是哪种粮食作物,并分析该技术育秧的优势。
(5)从耕地和水资源比重情况角度,分析山东和浙江两省农业重点发展的方向并说明原因。主题三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经济发展、居民与文化
2025真题实战
(2025·安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显著增加,粮食品质逐渐提高。2018~2020年我国省级行政区粮食总产量的前两名是黑龙江省和河南省。图1为黑龙江、河南两省位置及2020年两省人口和耕地面积数据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1.目前,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输出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输出量大主要是由于其 ( A )
A.地广人稀B.热量充足
C.降水丰富D.开发较晚
2.为保障优质农产品稳定供给,我国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做法有 ( B )
①培育高产优质品种 ②增加粮食进口数量
③提高农业灌溉技术 ④使用大量化肥、农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信阳)21世纪以来,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和速度大幅提升,也为旅行带来了更多可能。时空折叠式旅游兴起,这种大幅压缩时间的同时实现空间大幅跨越的方式,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沿途体验。图2为西成高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图2
3.西成高铁 ( B )
A.连接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B.线路起伏大,隧道占比高
C.沿途可见牧草如茵,牛羊遍地
D.沿线美食美景众多,带动农业发展
4.时空折叠式旅游在我国兴起的主要原因有 ( A )
①我国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②高铁运营里程长、速度快 ③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类型单一 ④追求效率、减轻景区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25·资阳)图3为我国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年龄构成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图3
5.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D )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
B.青壮年人口比重不变
C.少儿人口比重下降
D.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6.图中所反映的我国人口问题,可能带来 ( D )
A.粮食需求锐减B.男女比例失衡
C.经济发展停滞D.赡养负担加重
7.“银发经济”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新兴产业,“银发经济”的兴起将明显带动的行业是 ( C )
A.证券投资B.交通运输
C.养老护理D.建筑房产
素材新 优秀传统文化 (2025·商丘)翁基古寨位于我国景迈山古茶林中,多依山而建,被誉为“千年布朗古寨”。当地传统民居建材以竹木为主,屋顶坡面陡峭,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图4为翁基古寨传统民居景观及位置图。据此完成8~9题。
图4
8.下列关于翁基古寨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
A.屋顶陡峭,利于排雪
B.依山而建,利于放牧
C.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D.竹木结构,利于防火
9.在翁基古寨保护和开发方面,当地应 ( D )
A.全面保护,禁止开发
B.盈利为首,保护为辅
C.全面开发,适当保护
D.保护为主,适度开发
10. 素材新 科技前沿 (2025·洛阳)2025年我国智能机器人研究取得新突破。图5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所在地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5
(1)概括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所在地的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集中分布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2)简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科技水平高,人才集聚;产业链完善,协作能力强;交通便利;有政策支持。
南极中山站引入“六足机器狗员工”,其电池经保温处理能在户外持续工作两小时;特制的鞋子让机器狗即使负重100千克,对冰面的损害也很小。图6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和六足机器狗工作场景图。
图6
(3)简析“六足机器狗员工”的设计特征与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关系。
六足设计,南极冰雪覆盖广,提升支撑力和平衡性;电池保温处理,适应南极极端低温环境;特制鞋子,防滑耐磨,减少打滑风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产业对人工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目前AI(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代替人工为老年人提供康复训练、情感陪伴等服务。然而,在AI机器人使用中仍存在系统故障、隐私泄露、老年人操作困难等问题。
(4)列举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清洁机器人辅助人工扫地;AI机器人为老年人或病人提供康复训练;采用机器人进行消防救灾;等等。
(5)针对机器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请提出改进措施。
加强研发,提升机器人技术;加密用户数据,防止隐私泄露;简化机器人操作界面;等等。
2026备考精练
贵州以旅游为契机,推动5G、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运用,对景区自然、民俗、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为游客提供“智慧旅游”的别样体验。图1为贵州省旅游资源(部分)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1.游客通过“智慧旅游”可以体验到贵州省遵义市的红色旅游景点有 ( C )
①四渡赤水②黎平会议会址
③娄山关战役④遵义会议会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智慧旅游”对贵州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有 ( A )
①宣传红色文化②促进文化传承
③扩大文化影响④增加经济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素材新 社会生产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2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耕地和水资源比重图,图3为济南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4为浙江省的“立体循环运动式育秧设备”图。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广智慧“水管家”系统,该系统可以精准节水,相比传统灌溉方式可节水30%~50%;完全自动化运行,节省90%以上人工管理时间;增产提质,可提高作物产量15%~25%,改善农产品品质;智能决策,结合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作物生长阶段等多维信息,动态调控,适应环境的变化,制定最优灌溉策略。
材料三:近年来,浙江省多地推广“立体循环运动式育秧设备”,秧苗随自动滑轨上下循环,均匀接受光照和水肥。该技术使2亩土地育秧量从传统100亩提升至500亩,周期缩短近一半,坐上“秧苗电梯”的浙江农场,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注:1亩≈666.67平方米)
(1)分析山东省春季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有利:春季气温回升快,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蒸发旺盛,降水少,易发生旱灾。
(2)简述山东省水资源紧缺的社会原因。
水污染、水浪费严重;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人口和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
(3)简述智慧“水管家”系统应对春旱的优点。
精准节水,有效节约水资源;动态调控,适应环境的变化,制定最优灌溉策略。
(4)推测“秧苗”最大可能是哪种粮食作物,并分析该技术育秧的优势。
水稻。优势:该技术育秧使秧苗均匀接受光照和水肥,育秧量更大,周期更短,土地利用率更高。
(5)从耕地和水资源比重情况角度,分析山东和浙江两省农业重点发展的方向并说明原因。
山东省注重节水农业建设,浙江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原因:山东耕地比重大,水资源比重小,且农业需水量大,更加剧了用水紧张,而浙江水资源比重大,耕地比重小,需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