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1九上·金东期末)回首初中生活,同学们都长高长壮了,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是由于( )A.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只进行同化作用C.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D.只进行异化作用2.(2024九上·浙江期末)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肾脏的肾单位包含图中的③④⑤三部分B.过程 A 和 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检测①和⑥中液体成分进行比较,发现氧和尿素的含量都减少D.若检测到尿液成分中存在血细胞,可推知④处器官发生病变3.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③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和少量水排出体外4.下列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总是先进行同化作用,再进行异化作用B.呼吸作用属于同化作用C.健康成年人的同化作用总是等于异化作用D.青少年一般同化作用会大于异化作用5.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如下表(单位:g/100 mL),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 A、B、C样液分别是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A样液 99 0.00 0.10 0.72 0.03B样液 95 0.00 0.00 1.50 2.00C样液 90 7.00 0.10 0.72 0.03A.原尿、尿液、血浆 B.原尿、血浆、尿液C.尿液、原尿、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6.(2025九上·上虞期末)研究员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测量某受试者呼气、尿液、汗液和粪便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下表所示。根据此表,若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生理现象皆正常稳定,且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则推测在气温7℃~11℃的环境下,该受试者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来源 气温34℃~38℃ 气温21℃~25℃呼吸 250 350尿液 1000 1400汗液 1750 450粪便 200 200A.呼吸时不会失去水分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C.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多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热时增加7.(2025九上·金华月考)血液好比人体内的“送货员”,沿着“道路”源源不断地给“居民”们补给氧气、葡萄糖等“物资”,并把“居民”们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垃圾”运走。如图表示人体内的“送货员”给某“居民”送货前后部分“物资”和“垃圾”的变化情况,则该“居民”为( )A.肾脏 B.肺 C.小肠 D.心脏8.(2025九上·诸暨期末)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髓质越发达,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海狸鼠生活在淡水湖、河的岸边;田鼠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骆驼则生活在沙漠中。以上三种动物的肾剖面中皮质和髓质的比例如图所示,则甲、乙、丙分别来自( )A.田鼠、骆驼、海狸鼠 B.海狸鼠、骆驼、田鼠C.骆驼、田鼠、海狸鼠 D.海狸鼠、田鼠、骆驼9.(2025九上·滨江期末)红心火龙果含有甜菜红素,这种色素不容易被身体分解和代谢,食用红心火龙果后,该色素会随尿液或者粪便排出,形成红色尿液或粪便。如图为某健康成年人的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甜菜红素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B.甜菜红素被排出体外的途径是①→②→③→④C.甜菜红素不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导致尿液呈现红色D.某人没有吃含色素的食物,但尿液中也出现红色,经检查,尿液中存在红细胞,那么最有可能是肾单位中的②发生了病变。10.(2023九上·平湖期末)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动态平衡能为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提供保障,而保持物质的“稳态”需要各系统的协同参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消化系统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B.在泌尿系统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重要器官C.在呼吸系统中,肺是体内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D.在循环系统中,心脏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动力来源11.(2025九上·嘉兴期末)人体能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右图为某同学军训时体内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图,其中2~3段变化主要是源于A.大量饮水 B.形成尿液 C.大量出汗 D.急促呼吸12.(2025九上·上城期末)国际科学团队发现一种“食塑”细菌,其细胞能分泌一种特殊的酶来分解塑料,并利用塑料中的碳原子环作为食物来源。这一发现可能为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生物工程解决方案铺平道路。有关该细菌叙述正确的是A.以分解塑料中碳原子环为食物属异化作用B.体内其他酶不能分解塑料体现酶的高效性C.分泌的酶其化学本质很可能是一种蛋白质D.食物来源中的塑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13.(2025九上·越城期末)下列是关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心房与动脉之间的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B.人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有利于食物的消化C.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肾小囊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对物质的重吸收14. 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物质的排泄途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①排出体外的物质中含有尿素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④指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产生尿意D.⑤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15.(2024九上·杭州月考)取某人肾脏不同部位的液体,进行分析测量.得到如表数据(单位:克/100毫升).根据图表数据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成分 甲 乙 丙水 98 90 96蛋白质 0.03 8 0葡萄糖 0.1 0.1 0无机盐 0.72 0.72 1.1尿素 0.03 0.03 1.8A.甲为血浆、乙为尿液、丙为原尿,此人未患有糖尿病B.甲为原尿、乙为血浆、丙为尿液,此人未患有糖尿病C.甲为血浆、乙为尿液、丙为原尿,此人想有糖尿病D.甲为原尿、乙为血浆、丙为尿液,此人患有糖尿病二、填空题16.(2025九上·余杭期末)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过滤血液中的尿素和尿酸,主要用于治疗尿毒症。其主体结构如图所示。(1)人工肾的主要功能相当于人体肾脏中的 。(2)健康人的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是因为 。17.(2025九上·鹿城期末)医学上常用肾脏微穿刺法确定肾脏的具体损伤部位,在显微镜下将微穿刺针准确地插入肾小囊中,抽取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分析。右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1)图中结构①的主要作用是 。(2)下表是某患者的肾小囊提取液成分检测表,其中能证明该患者肾小球受损的证据是 。检测成分 水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含量 (克/100毫升) 93 8 0.1 0.03 0.004 0.9(3)微穿刺检查前要求不能大量饮水,若大量饮水,此时产生的尿液与平时相比无机盐的浓度 。(选填“偏高”“偏低”或“正常”)18.(2025九上·椒江期末)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标号①-⑧表示人体内相关生理过程,字母A、B、C、D分别表示心脏四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早晨食用了馒头、鸡蛋和豆浆,这些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2)某人患有肾炎,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填字母);在给病人进行尿检时发现蛋白质超标,可能是肾脏中 结构发生病变。(3)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符合的是____(填字母)。A.血液流经肺泡时CO2含量B.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C.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19.(2024九上·杭州月考)葡萄糖是生物体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1)当葡萄糖分子被吸收进入血液流经心脏时,在图甲所示心脏四个腔内的流动顺序是 (按顺序填写字母)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写出图甲所示心脏的收缩、舒张和瓣膜开闭情况 .(2)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肾单位中的 (填结构名称)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导致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用图乙中的序号和箭头将葡萄糖流经该单位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补充完整:① → →体外.(3)如图丙所示曲线分别表示血液流经肺部后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表示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 (填“A”或“B”)20.(2025九上·三门期末)下表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原尿和尿液样本的化验数据,右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葡葡糖 蛋白质 元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样本 A - - 1.6 2.0 - -样本 B 0.1 - 0.72 0.03 - -样本 C - ++ 1.6 1.5 ++ ++(注:表中"一"表示很少 无,"+"表示较多,"+ +"表示很多)(1)原尿样本是 (选填"样本 A""样本 B"或"样本 C"),你认为该样本取自于图中结构 (填序号)。(2)样本 C 可能是由图中的 (填序号)损伤引起的,依据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21.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对不同成分的滤过作 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填序号)中流出。(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22.(2023九上·南浔期末)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原尿和尿液样本的化验数据,请回答有关问题:(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样本A - - 1.6 2.0 - -样本B 0.1 - 0.72 0.03 - -样本C - ++ 1.6 1.5 ++ ++(1)原尿样本是样本 (选填“A”、“B”或“C”)。(2)样本C的提供者可能损伤了肾脏的 (填结构名称),理由是 。23.(2020九上·滨江月考)肥胖容易诱发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如图一表示人体内淀粉的利用情况,图二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 作用有问题。(2)近年来,我市推行“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活动。同学们在校期间都能够在操场上进行各项体育锻炼。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处于 (填“打开”或“关闭”) 状态。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字母)。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图二中的 血管后(填字母),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请在图三中画出血液流经各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W点是起始点)。24.(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试卷)如图是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的系统;a、b、c、d、e表示不同的物质;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表示 ,在该系统中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2)①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气体经过呼吸道时,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表现为使进入肺的空气温暖、清洁、湿润。(3)当正常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0.16%时,[e]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 作用有局限性。(4)图中数字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 。25.(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试卷)下列是人体肾单位结构模式(图1)和甲、乙两个人饮用等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图2)。请分析回答:(注:正常情况下人血糖浓度为0.1%)(1)图1A、C、D、E中的液体是血液的是 ,是原尿的是 。(2)图1中E处葡萄糖的含量比B处高,是因为 。(3)图1中若在D处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 有病变。(4)由曲线图2可知,糖代谢不正常的是 ,患者因体内 分泌不足,而使血糖浓度过高,而图1中 不能将原尿中葡萄糖全部 回血液,而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即为 病。(5)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否则血糖会升高,是因为 (填人体生理过程)。26.(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试卷)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请结合右图回答问题:(1)雾霾天气因光照不足,更要注意补钙、补维生素D。儿童生长时期缺钙和缺维生素D,易患 病。(2)雾霾发生时,人们往往要戴口罩出行,因为呼吸系统中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3)老张因为吸入过多的细颗粒物,引发支气管炎,医生运用抗生素在手背处的静脉输液时,药物要流经上肢静脉→上腔静脉→ →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才能到达患病部位。(4)抗生素等药物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构成泌尿系统主要器官的基本单位是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点: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与它们进行滤过和重吸收的 是相适应的。四、综合题27.(2025九上·东阳期末)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下图是不同结构中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数字①~⑥分别为小动脉和小静脉,字母A、B表示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气体B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 结合,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图二所示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葡萄糖的 和运输。(3)图三中血液由血管⑤流入肾小球后,在此处发生 作用,形成原尿。(4)小东认为:人体剧烈运动时,图四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获得的氧气不足,此时主要依靠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请评价该观点: 。28.(2025九上·上虞期末)肾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肾脏(如图1所示)进行血液透析,通常每周进行2~3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的肾功能衰竭,那么他体内将受到影响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A.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B.代谢废物排出体C.有机物的分解利用 D.营养物质运输(2)血液透析相当于肾功能中的 作用(选填“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管的重吸收”)。(3)用过的透析液与新鲜透析液相比含有浓度较高的 等代谢废物(填一种)。(4)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图2中的[③] 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没有这个重吸收的过程。29.(2024九上·临海期末)云南被誉为“真菌王国”,其中松茸(如图甲)备受欢迎,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药用食疗作用。(1)菌农在登山采菌过程中,大汗淋漓,为了维持水盐平衡,最好饮用 (选填“淡盐水”或“可乐”)(2)松茸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松茸的营养方式为 。(3)人食用松茸后,排出的尿液会星现红色或粉红色,这是因为松茸内的天然色素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请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色素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a→ 。30.(2025九上·衢州期末)小科通过画图,简单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的知识结构模型。(1)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 ,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2)若食物是牛肉干,则箭头⑤表示的物质主要是 。(3)血液流经肾脏后,代谢废物通过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再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1.(2024九上·杭州期末)人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会口渴,有些人会一次性饮人大量水至不再感觉口渴为止。这种饮水方法科学吗?为此小科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以下信息:资料一:正常人体内的水和盐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即保证细胞内外液体中盐分的浓度相对恒定,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其水盐平衡过程如图甲和乙。资料二:人体心脏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会影响其功能。人体血液循环量与一次性饮水量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资料三:正常人饮水后,约20分钟后开始产生尿液,此后逐步增加。医生建议:剧烈运动后要少量多次饮水至不再口渴,每次饮水约200毫升,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请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医生建议”更有利于健康作出解释。32.(2024九上·温州期末)如图所示,A、B、C、D、E、F代表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Ⅰ、Ⅱ、Ⅲ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图丙中心脏四个腔中的 。(填序号)(2)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Ⅱ”或“Ⅲ”)。(3)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由C系统形成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或能量储存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通过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的过程。【解答】初中生活,同学们都长高长壮了,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这是人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结果。故选A。2.【答案】D【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肾小囊的液体称为原尿,正常情况下,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解答】A、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③肾小球和④肾小囊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B、过程A表示的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程B表示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①中流的是动脉血,含氧量高,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⑥中的静脉血中含氧量较少,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变少,故C不符合题意;D、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可能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发生病变,即③发生病变,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种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解答】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③指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故C错误符合题意;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4.【答案】D【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 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人就表现出体型增大,体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变化。当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生物可能在运动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现出逐渐消瘦的现象。【解答】 A.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故A错误;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属于异化作用,故B错误;C.成年人之后处于逐渐衰老中,所以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故C错误;D.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作用 大于异化作用,故D正确。故选D。5.【答案】A【知识点】血液;泌尿系统【解析】【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解答】 从表格中看出,A样液中含有葡萄糖,而不含有蛋白质,因此A样液是原尿;B样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B样液是尿液;C样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也含有葡萄糖,因此C样液血浆。所以,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A、B、C样液分别是原尿、尿液、血浆。故选A。6.【答案】B【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根据表格数据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表格第一行数据可知,温度越低,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越多,故A错误;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温度越低,如7-11℃的环境下,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故B正确;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通过粪便散失的水分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故C错误;D.气温较低时,以尿液和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少,故D错误。故选B。7.【答案】A【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解答】流经该结构后,血液中氧气相对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相对含量升高,葡萄糖相对含量降低,尿素相对含量降低,应为肾。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体外,尿素含量降低,此外流经肾脏时,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故葡萄糖和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而流经肺时,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流经小肠时,营养物质会增多,流经心脏时,尿素不会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8.【答案】A【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泌尿系统【解析】【分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主要分布在肾的浅层,即肾皮质内,所以肾的纵剖面肾皮质的颜色较深,是肾小球集中的部分。【解答】海狸鼠生活在淡水湖、河的岸边,这样的环境水分充足,因此其肾脏重吸收水分的能力不需要特别强。从图中可以看出,丙的皮质和髓质比例符合海狸鼠的生活环境需求。田鼠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其生活环境多样,不需要特别强的重吸收水分能力。图中甲的皮质和髓质比例适中,与田鼠的生活环境相符。骆驼生活在沙漠中,沙漠环境水分稀缺,因此其肾脏需要具有特别强的重吸收水分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髓质比例明显高于皮质,这符合骆驼的生活环境需求。故甲、乙、丙分别来自田鼠、骆驼和海狸鼠。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答案】D【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都是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的,甜菜红素也主要在此处被吸收。(2)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②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流入④集合管。(3)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能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但它对物质的重吸收是有选择性的,甜菜红素不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会随尿液排出使尿液呈现红色。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④是集合管。【解答】A、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甜菜红素作为一种食物中的色素,也会在这里被吸收,A正确。B、甜菜红素从肠道被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在肾脏内通过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集合管的途径排出体外,B正确。C、甜菜红素不易被身体分解和代谢,部分甜菜红素会随尿液排出,使得尿液呈现红色,C正确。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人没有吃含色素的食物,但尿液中也出现红色,经检查,尿液中存在红细胞,那么最有可能是肾单位中的①肾小球发生了病变,D错误。故答案为:D。10.【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解析】【分析】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解答】A.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大,有多种消化液,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在循环系统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答案】A【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解答】 观图可知2~3段人体内水分上升,大量饮水可以使体内水分上升;形成尿液、大量出汗、急促呼吸都会使人体内的水分排出,从而减少人体内的水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答案】C【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1)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解答】A、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以分解塑料中碳原子环为食物,是获取物质和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等,属于同化作用,而不是异化作用,该选项错误。B、体内其他酶不能分解塑料体现的是酶的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而不是高效性,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该选项错误。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细菌分泌的酶能分解塑料,其化学本质很可能是一种蛋白质,该选项正确。D、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3.【答案】C【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A.根据血液循环的知识判断;BC.根据食物消化的知识判断;D.根据对排泄系统的认识判断。【解答】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具有动脉瓣,保证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故A错误;B.人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故B错误。C.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故C正确;D.肾小管外面有毛细血管网,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故D错误。故选C。14.【答案】D【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种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解答】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A正确;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正确;C、④指膀胱,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C正确;D、⑤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D错误。故答案为:D。15.【答案】B【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 由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在肾小管中流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2)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形成的,尿液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形成的。(3)肾小球过滤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结合表格信息进行解答。【解答】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等,所以结合表格信息可以判断液体甲是血原尿、乙是血浆、丙是尿液。故选:A。由于尿液中几乎不存在葡萄糖,因此此人血糖正常。故选B。16.【答案】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解答】(1)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功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目的是过滤血液中的尿素,所以人工肾的原理是代替人体肾脏内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2)原尿的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其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是人需要的营养物质,形成尿的过程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要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17.【答案】(1)重吸收(2)肾小囊提取液(原尿)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3)偏低【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尿液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1) 图中结构①为肾小管,其主要作用是重吸收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图中结构①肾小管的主要作用是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可以推测患者肾小球受损。(3)微穿刺检查前如果大量饮水,此时产生的尿液与平时相比,无机盐的浓度会偏低。这是因为大量饮水会导致尿液被稀释,尿液中的溶质浓度整体下降。18.【答案】(1)小肠(2)右心房;肾小球(3)A;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根据食物消化的知识分析解答;(2)根据静脉血回流的路径解答。原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虑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3)根据血液循环的物质交换过程分析。【解答】(1) 小科早晨食用了馒头、鸡蛋和豆浆,这些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2) 给小科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到达病灶依次经过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病灶,所以静脉注射的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在给病人进行尿检时发现蛋白质超标,可能是肾脏中肾小球结构发生病变。(3) 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时B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故A符合题意;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和脂肪酸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等养料的含量增高,故B不题意;C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使得血液中尿素的含量降低,故C符合题意。故选AC。19.【答案】(1)ABCD;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2)肾小管;2-3-7-8(3)B【知识点】血液循环;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葡萄糖分子被吸收进入血液,再流经心脏,而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结合分析图片和葡萄糖分子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图甲所示心脏四个腔内的流动顺序是由静脉输送,再经过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叫一个心动周期,一个心动周期包括心缩期和心舒期。当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血液被压出心房进入心室;然后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左心室里的血液进入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2)根据糖尿病的成因和葡萄糖的代谢路径解答;(3)根据气体在肺部的交换规律解答。【解答】 (1) 当葡萄糖分子被吸收进入血液流经心脏时,在图甲所示心脏四个腔内的流动顺序 :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图甲所示心脏的收缩舒张和瓣膜情况是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心房收缩将血液射入心室,此时心室是舒张的,以便血液流入心室。(2)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肾单位中的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导致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葡萄糖流经肾单位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①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⑦肾小管→⑧尿液→体外。(3)在肺部,肺泡吸收外面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因此氧气含量增高,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则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B。20.【答案】(1)样本B;②(2)①;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表格中的样品A是正常人的尿液、样品B是正常人的原尿、样品C是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的患者的尿液、图中的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解答】(1)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是:含有大分子蛋白质的是血浆,存在于血管中;含有葡萄糖不含大分子蛋白质的是原尿,存在于肾小囊腔内;既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又不含葡萄糖的是尿液,出现在肾小管的末端。所以原尿样本是样本B,该样本取自于图中结构②肾小囊。(2)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就说明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增强,使原本无法进入原尿的血细胞和蛋白质经滤过作用进入了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无法被重吸收,就随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样本C可能是由图中的①肾小球损伤引起的,依据是此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和蛋白质。21.【答案】(1)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2)③(3)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 (1)人体血液循环图:(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图甲中:①模拟肾小球、②模拟肾静脉、③模拟肾小管。【解答】 (1)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用塑料颗粒模拟的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是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的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肾小管中流出。(3)指标二主要检验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故对“指标二”的建议: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22.【答案】(1)B(2)肾小球;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所得到的尿液为原尿,里面没有血细胞和蛋白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得到的尿液是终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解答】(1)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所得到的尿液为原尿,里面没有血细胞和蛋白质,但还是有葡萄糖,所以原尿样本是样本是B;(2)样本C的提供者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但是没有葡萄糖,可能损伤了肾脏的肾小球,理由是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 ;故答案为:(1)B(2)肾小球、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23.【答案】(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2)关闭;AC;GB【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至全身各处。当血液流经肾脏中的肾小球时,其中的葡萄糖、尿素、无机盐、水等通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接着流入肾小管,肾小管可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被排出体外。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当心房收缩时,其中的血液穿过房室瓣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中的血液穿过动脉瓣进入动脉,流向身体各处,然后心房和心室均舒张,动脉瓣关闭,身体各处的血液由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动脉血由左心室流进主动脉 、各级动脉,再来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静脉血进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右心房中的静脉血进入右心室开始肺循环,由右心室出发的静脉血经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入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解答】(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胰液肠液。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2)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动脉瓣关闭,全身各处的血液经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A主动脉和C肺静脉。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随着体循环先后通过图二中的G下腔静脉、B肺动脉后,到达肺部毛细血管。故答案为:(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2)关闭;AC;GB24.【答案】(1)循环系统;心脏(2)呼吸运动(3)重吸收(4)①②④【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根据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消化系统、B是血液循环系统、C是呼吸系统、D是泌尿系统、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营养物质、d是汗液、e是尿液、过程①是肺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②排尿、过程③是排遗、过程④是发汗。【解答】解:(1)图中[B]表示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是由心脏提供的;(2)过程①是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即吸气、二氧化碳离开呼吸系统即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3)尿液的形成过程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葡萄糖全部被滤过,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后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吸收进入血液;当正常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0.16%时,[e]尿液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局限性;(4)排泄有三大途径: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故图中数字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1)循环系统、心脏;(2)呼吸运动;(3)重吸收;(4)①②④。25.【答案】(1)A、C;E(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球(4)甲;胰岛素;肾小管;重吸收;糖尿(5)消化-吸收【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根据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解题。据图1可知,A是肾动脉、B是肾小管、C是肾静脉、D是集合管、E是肾小囊、F是肾小球。据图2可知,甲的血糖高于正常人,乙的血糖正常。【解答】解:(1) A肾动脉和C肾静脉中液体都是血液;D集合管中的液体是尿液;E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2)E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绝大部分的水和少部分的无机盐重吸收进入血液,故E处葡萄糖的含量比B处高;(3)D集合管中的液体是尿液,若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现问题;(4)据图2可知,甲的血糖浓度高于0.1%,说明其糖代谢不正常;因为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可能是甲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葡萄糖是在肾小管处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的,若肾小管不能原尿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而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即为糖尿病;(5)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若不空腹,由于营养物质进入消化系统,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故答案为:(1)A、C;E;(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球;(4)甲、胰岛素、肾小管、重吸收、糖尿;(5)消化-吸收。26.【答案】(1)佝偻(2)呼吸道(3)右心房;右心室(4)肾单位;功能【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根据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解题。【解答】解:(1)儿童生长时期缺钙和缺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2)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鼻是呼吸道的开端,直接与空气接触,故戴口罩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减轻呼吸道的负担;(3)老张因为吸入过多的细颗粒物,引发支气管炎,医生运用抗生素在手背处的静脉输液时,药物要流经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才能到达患病部位;(4)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构成的,这三个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点: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与它们进行滤过和重吸收的功能是相适应的;故答案为:(1)佝偻;(2)呼吸道;(3)右心房、右心室;(4)肾单位、功能。27.【答案】(1)血红蛋白(2)吸收(3)滤过(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图一中:A二氧化碳,B氧气,①肺部小动脉,②肺部小静脉,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2)图二中:③小肠处小动脉,④小肠处小静脉,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后由小肠毛细血管吸收进血液。(3)图三中:⑤入球小动脉,⑥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4)图四中:A二氧化碳,B氧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需要大量能量时,呼吸频率会加快氧气含量变多,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机物没有完全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少,为辅助提供能量的呼吸方式。【解答】(1)气体B是氧气,氧气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的绒毛吸收进入到血液中的,这一过程有利于小肠有效地将葡萄糖转移到循环系统中,从而输送到身体各个需要能量的部分。(3)血液进入肾小球后,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将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等物质滤出,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滤过作用。(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较少,且产生乳酸会导致疲劳,剧烈运动时仍然主要依靠有氧呼吸来供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加速氧气运输,尽可能保持有氧呼吸的能量供应。(1)气体B是氧气,氧气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的绒毛吸收进入到血液中的,这一过程有利于小肠有效地将葡萄糖转移到循环系统中,从而输送到身体各个需要能量的部分。(3)血液进入肾小球后,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将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等物质滤出,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滤过作用。(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较少,且产生乳酸会导致疲劳,剧烈运动时仍然主要依靠有氧呼吸来供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加速氧气运输,尽可能保持有氧呼吸的能量供应。28.【答案】(1)B(2)肾小球的滤过(3)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或无机盐)(4)肾小管【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图中的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④肾静脉、⑤集合管。(1)根据肾脏形成尿液的功能分析;(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4)根据肾小管的作用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从而将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某人的肾功能衰竭,那么他的体内将受到影响的生理活动是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故选B。(2)血液透析相当于肾功能中的肾小球的滤过。(3)根据尿液的成分可知,用过的透析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4)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没有这个重吸收的过程。(1)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成分包括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尿液排出体外时,这些代谢废物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某人的肾功能衰竭,那么他的体内将受到影响的生理活动是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透析相当于肾功能中的肾小球的滤过。(3)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用过的透析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4)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没有这个重吸收的过程。29.【答案】(1)淡盐水(2)异养(3)b→c【知识点】泌尿系统;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真菌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真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靠获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生物2、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将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有机物的生物称为自养型生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现成有机物为生的生物称为异养型生物。3、图乙表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图,图中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肾小球,c表示肾小管,d表示肾静脉。【解答】(1)人出汗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和盐分,为了维持水盐平衡,补充淡盐水可以及时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和盐分;而可乐中主要含糖分和二氧化碳,不能有效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2)松茸属于真菌,其营养方式类似于动物和其他不含叶绿素的生物,通过摄取外界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和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属于异养。(3)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色素经由肾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尿液形成的路径一般为: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c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因此根据题目中的图示路径为a→b→c。(1)人出汗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和盐分,为了维持水盐平衡,补充淡盐水可以及时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和盐分;而可乐中主要含糖分和二氧化碳,不能有效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2)松茸属于真菌,其营养方式类似于动物和其他不含叶绿素的生物,通过摄取外界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和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属于异养。(3)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色素经由肾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尿液形成的路径一般为: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c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因此根据题目中的图示路径为a→b→c。30.【答案】(1)氧气/O2;心脏(2)氨基酸(3)肾小球【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根据血液循环中物质交换和动力的知识解答;(2)根据食物消化的知识解答;(3)当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肺泡释放氧气进入血液循环,则①为氧气,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为心脏。(2)牛肉干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a箭头从消化系统进入血液的是小分子的氨基酸,通过消化道壁被吸收到血液。(3)血液流经肾脏后,代谢废物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再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1.【答案】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同时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并且饮水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知识点】泌尿系统;水盐平衡;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全部的血细胞;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可以吸收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排尿的意义是能排出体内的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解答】根据甲、乙图分析可知:人体内水分的增加一般可以通过喝水、进食、吃富含水分的水果等方式来增加,而通过呼吸、流汗、排尿、排粪等方式流失水分,盐分则主要通过进食获取,其通过汗液、尿液、粪便流失,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根据丙图分析可知: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身体还处在兴奋期,心跳速度也没有马上恢复平缓,因而不能一次喝足,正确的饮水是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再间歇式地分次饮用。这样才能让心脏充分地、有序地吸收水分,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同时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喝水,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故答案为: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同时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并且饮水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32.【答案】(1)①(2)Ⅱ(3)肾小管对葡萄糖有重吸收作用【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人体的消化和循环系统:蛋白质在消化系统(A 为消化系统 )中被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物质 I ),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首先回到心脏的右心房。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经下腔静脉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图丙中①为右心房 )。(2)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会进行气体交换,组织细胞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3)尿液的形成过程:C 为泌尿系统,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健康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对葡萄糖有重吸收作用。(4)据图分析,图甲中A小肠、B肺、C肾、Ⅰ氨基酸、Ⅱ二氧化碳、Ⅲ氧气;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解答】(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小肠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下腔静脉收集,最先到达图丙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Ⅱ所示的二氧化碳。(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小肠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下腔静脉收集,最先到达图丙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Ⅱ所示的二氧化碳。(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1九上·金东期末)回首初中生活,同学们都长高长壮了,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是由于( )A.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只进行同化作用C.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D.只进行异化作用【答案】A【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或能量储存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通过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的过程。【解答】初中生活,同学们都长高长壮了,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这是人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结果。故选A。2.(2024九上·浙江期末)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肾脏的肾单位包含图中的③④⑤三部分B.过程 A 和 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检测①和⑥中液体成分进行比较,发现氧和尿素的含量都减少D.若检测到尿液成分中存在血细胞,可推知④处器官发生病变【答案】D【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肾小囊的液体称为原尿,正常情况下,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解答】A、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③肾小球和④肾小囊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B、过程A表示的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程B表示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①中流的是动脉血,含氧量高,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⑥中的静脉血中含氧量较少,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变少,故C不符合题意;D、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可能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发生病变,即③发生病变,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③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和少量水排出体外【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种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解答】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③指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故C错误符合题意;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4.下列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总是先进行同化作用,再进行异化作用B.呼吸作用属于同化作用C.健康成年人的同化作用总是等于异化作用D.青少年一般同化作用会大于异化作用【答案】D【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 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人就表现出体型增大,体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变化。当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生物可能在运动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现出逐渐消瘦的现象。【解答】 A.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故A错误;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属于异化作用,故B错误;C.成年人之后处于逐渐衰老中,所以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故C错误;D.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作用 大于异化作用,故D正确。故选D。5.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如下表(单位:g/100 mL),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 A、B、C样液分别是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A样液 99 0.00 0.10 0.72 0.03B样液 95 0.00 0.00 1.50 2.00C样液 90 7.00 0.10 0.72 0.03A.原尿、尿液、血浆 B.原尿、血浆、尿液C.尿液、原尿、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答案】A【知识点】血液;泌尿系统【解析】【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解答】 从表格中看出,A样液中含有葡萄糖,而不含有蛋白质,因此A样液是原尿;B样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B样液是尿液;C样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也含有葡萄糖,因此C样液血浆。所以,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A、B、C样液分别是原尿、尿液、血浆。故选A。6.(2025九上·上虞期末)研究员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测量某受试者呼气、尿液、汗液和粪便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下表所示。根据此表,若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生理现象皆正常稳定,且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则推测在气温7℃~11℃的环境下,该受试者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来源 气温34℃~38℃ 气温21℃~25℃呼吸 250 350尿液 1000 1400汗液 1750 450粪便 200 200A.呼吸时不会失去水分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C.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多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热时增加【答案】B【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根据表格数据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表格第一行数据可知,温度越低,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越多,故A错误;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温度越低,如7-11℃的环境下,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故B正确;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通过粪便散失的水分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故C错误;D.气温较低时,以尿液和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少,故D错误。故选B。7.(2025九上·金华月考)血液好比人体内的“送货员”,沿着“道路”源源不断地给“居民”们补给氧气、葡萄糖等“物资”,并把“居民”们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垃圾”运走。如图表示人体内的“送货员”给某“居民”送货前后部分“物资”和“垃圾”的变化情况,则该“居民”为( )A.肾脏 B.肺 C.小肠 D.心脏【答案】A【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解答】流经该结构后,血液中氧气相对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相对含量升高,葡萄糖相对含量降低,尿素相对含量降低,应为肾。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体外,尿素含量降低,此外流经肾脏时,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故葡萄糖和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而流经肺时,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流经小肠时,营养物质会增多,流经心脏时,尿素不会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8.(2025九上·诸暨期末)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髓质越发达,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海狸鼠生活在淡水湖、河的岸边;田鼠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骆驼则生活在沙漠中。以上三种动物的肾剖面中皮质和髓质的比例如图所示,则甲、乙、丙分别来自( )A.田鼠、骆驼、海狸鼠 B.海狸鼠、骆驼、田鼠C.骆驼、田鼠、海狸鼠 D.海狸鼠、田鼠、骆驼【答案】A【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泌尿系统【解析】【分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主要分布在肾的浅层,即肾皮质内,所以肾的纵剖面肾皮质的颜色较深,是肾小球集中的部分。【解答】海狸鼠生活在淡水湖、河的岸边,这样的环境水分充足,因此其肾脏重吸收水分的能力不需要特别强。从图中可以看出,丙的皮质和髓质比例符合海狸鼠的生活环境需求。田鼠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其生活环境多样,不需要特别强的重吸收水分能力。图中甲的皮质和髓质比例适中,与田鼠的生活环境相符。骆驼生活在沙漠中,沙漠环境水分稀缺,因此其肾脏需要具有特别强的重吸收水分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髓质比例明显高于皮质,这符合骆驼的生活环境需求。故甲、乙、丙分别来自田鼠、骆驼和海狸鼠。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2025九上·滨江期末)红心火龙果含有甜菜红素,这种色素不容易被身体分解和代谢,食用红心火龙果后,该色素会随尿液或者粪便排出,形成红色尿液或粪便。如图为某健康成年人的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甜菜红素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B.甜菜红素被排出体外的途径是①→②→③→④C.甜菜红素不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导致尿液呈现红色D.某人没有吃含色素的食物,但尿液中也出现红色,经检查,尿液中存在红细胞,那么最有可能是肾单位中的②发生了病变。【答案】D【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都是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的,甜菜红素也主要在此处被吸收。(2)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②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流入④集合管。(3)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能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但它对物质的重吸收是有选择性的,甜菜红素不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会随尿液排出使尿液呈现红色。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④是集合管。【解答】A、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甜菜红素作为一种食物中的色素,也会在这里被吸收,A正确。B、甜菜红素从肠道被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在肾脏内通过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集合管的途径排出体外,B正确。C、甜菜红素不易被身体分解和代谢,部分甜菜红素会随尿液排出,使得尿液呈现红色,C正确。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人没有吃含色素的食物,但尿液中也出现红色,经检查,尿液中存在红细胞,那么最有可能是肾单位中的①肾小球发生了病变,D错误。故答案为:D。10.(2023九上·平湖期末)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动态平衡能为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提供保障,而保持物质的“稳态”需要各系统的协同参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消化系统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B.在泌尿系统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重要器官C.在呼吸系统中,肺是体内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D.在循环系统中,心脏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动力来源【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解析】【分析】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解答】A.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大,有多种消化液,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在循环系统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2025九上·嘉兴期末)人体能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右图为某同学军训时体内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图,其中2~3段变化主要是源于A.大量饮水 B.形成尿液 C.大量出汗 D.急促呼吸【答案】A【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解答】 观图可知2~3段人体内水分上升,大量饮水可以使体内水分上升;形成尿液、大量出汗、急促呼吸都会使人体内的水分排出,从而减少人体内的水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2025九上·上城期末)国际科学团队发现一种“食塑”细菌,其细胞能分泌一种特殊的酶来分解塑料,并利用塑料中的碳原子环作为食物来源。这一发现可能为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生物工程解决方案铺平道路。有关该细菌叙述正确的是A.以分解塑料中碳原子环为食物属异化作用B.体内其他酶不能分解塑料体现酶的高效性C.分泌的酶其化学本质很可能是一种蛋白质D.食物来源中的塑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答案】C【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1)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解答】A、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以分解塑料中碳原子环为食物,是获取物质和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等,属于同化作用,而不是异化作用,该选项错误。B、体内其他酶不能分解塑料体现的是酶的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而不是高效性,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该选项错误。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细菌分泌的酶能分解塑料,其化学本质很可能是一种蛋白质,该选项正确。D、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3.(2025九上·越城期末)下列是关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心房与动脉之间的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B.人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有利于食物的消化C.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肾小囊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对物质的重吸收【答案】C【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A.根据血液循环的知识判断;BC.根据食物消化的知识判断;D.根据对排泄系统的认识判断。【解答】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具有动脉瓣,保证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故A错误;B.人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故B错误。C.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故C正确;D.肾小管外面有毛细血管网,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故D错误。故选C。14. 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物质的排泄途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①排出体外的物质中含有尿素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④指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产生尿意D.⑤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答案】D【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种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解答】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A正确;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正确;C、④指膀胱,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C正确;D、⑤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D错误。故答案为:D。15.(2024九上·杭州月考)取某人肾脏不同部位的液体,进行分析测量.得到如表数据(单位:克/100毫升).根据图表数据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成分 甲 乙 丙水 98 90 96蛋白质 0.03 8 0葡萄糖 0.1 0.1 0无机盐 0.72 0.72 1.1尿素 0.03 0.03 1.8A.甲为血浆、乙为尿液、丙为原尿,此人未患有糖尿病B.甲为原尿、乙为血浆、丙为尿液,此人未患有糖尿病C.甲为血浆、乙为尿液、丙为原尿,此人想有糖尿病D.甲为原尿、乙为血浆、丙为尿液,此人患有糖尿病【答案】B【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 由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在肾小管中流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2)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形成的,尿液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形成的。(3)肾小球过滤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结合表格信息进行解答。【解答】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等,所以结合表格信息可以判断液体甲是血原尿、乙是血浆、丙是尿液。故选:A。由于尿液中几乎不存在葡萄糖,因此此人血糖正常。故选B。二、填空题16.(2025九上·余杭期末)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过滤血液中的尿素和尿酸,主要用于治疗尿毒症。其主体结构如图所示。(1)人工肾的主要功能相当于人体肾脏中的 。(2)健康人的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是因为 。【答案】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解答】(1)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功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目的是过滤血液中的尿素,所以人工肾的原理是代替人体肾脏内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2)原尿的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其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是人需要的营养物质,形成尿的过程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要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17.(2025九上·鹿城期末)医学上常用肾脏微穿刺法确定肾脏的具体损伤部位,在显微镜下将微穿刺针准确地插入肾小囊中,抽取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分析。右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1)图中结构①的主要作用是 。(2)下表是某患者的肾小囊提取液成分检测表,其中能证明该患者肾小球受损的证据是 。检测成分 水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含量 (克/100毫升) 93 8 0.1 0.03 0.004 0.9(3)微穿刺检查前要求不能大量饮水,若大量饮水,此时产生的尿液与平时相比无机盐的浓度 。(选填“偏高”“偏低”或“正常”)【答案】(1)重吸收(2)肾小囊提取液(原尿)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3)偏低【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尿液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1) 图中结构①为肾小管,其主要作用是重吸收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图中结构①肾小管的主要作用是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可以推测患者肾小球受损。(3)微穿刺检查前如果大量饮水,此时产生的尿液与平时相比,无机盐的浓度会偏低。这是因为大量饮水会导致尿液被稀释,尿液中的溶质浓度整体下降。18.(2025九上·椒江期末)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标号①-⑧表示人体内相关生理过程,字母A、B、C、D分别表示心脏四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早晨食用了馒头、鸡蛋和豆浆,这些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2)某人患有肾炎,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填字母);在给病人进行尿检时发现蛋白质超标,可能是肾脏中 结构发生病变。(3)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符合的是____(填字母)。A.血液流经肺泡时CO2含量B.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C.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答案】(1)小肠(2)右心房;肾小球(3)A;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根据食物消化的知识分析解答;(2)根据静脉血回流的路径解答。原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虑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3)根据血液循环的物质交换过程分析。【解答】(1) 小科早晨食用了馒头、鸡蛋和豆浆,这些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2) 给小科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到达病灶依次经过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病灶,所以静脉注射的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在给病人进行尿检时发现蛋白质超标,可能是肾脏中肾小球结构发生病变。(3) 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时B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故A符合题意;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和脂肪酸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等养料的含量增高,故B不题意;C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使得血液中尿素的含量降低,故C符合题意。故选AC。19.(2024九上·杭州月考)葡萄糖是生物体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1)当葡萄糖分子被吸收进入血液流经心脏时,在图甲所示心脏四个腔内的流动顺序是 (按顺序填写字母)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写出图甲所示心脏的收缩、舒张和瓣膜开闭情况 .(2)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肾单位中的 (填结构名称)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导致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用图乙中的序号和箭头将葡萄糖流经该单位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补充完整:① → →体外.(3)如图丙所示曲线分别表示血液流经肺部后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表示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 (填“A”或“B”)【答案】(1)ABCD;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2)肾小管;2-3-7-8(3)B【知识点】血液循环;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葡萄糖分子被吸收进入血液,再流经心脏,而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结合分析图片和葡萄糖分子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图甲所示心脏四个腔内的流动顺序是由静脉输送,再经过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叫一个心动周期,一个心动周期包括心缩期和心舒期。当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血液被压出心房进入心室;然后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左心室里的血液进入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2)根据糖尿病的成因和葡萄糖的代谢路径解答;(3)根据气体在肺部的交换规律解答。【解答】 (1) 当葡萄糖分子被吸收进入血液流经心脏时,在图甲所示心脏四个腔内的流动顺序 :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图甲所示心脏的收缩舒张和瓣膜情况是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心房收缩将血液射入心室,此时心室是舒张的,以便血液流入心室。(2)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肾单位中的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导致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葡萄糖流经肾单位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①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⑦肾小管→⑧尿液→体外。(3)在肺部,肺泡吸收外面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因此氧气含量增高,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则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B。20.(2025九上·三门期末)下表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原尿和尿液样本的化验数据,右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葡葡糖 蛋白质 元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样本 A - - 1.6 2.0 - -样本 B 0.1 - 0.72 0.03 - -样本 C - ++ 1.6 1.5 ++ ++(注:表中"一"表示很少 无,"+"表示较多,"+ +"表示很多)(1)原尿样本是 (选填"样本 A""样本 B"或"样本 C"),你认为该样本取自于图中结构 (填序号)。(2)样本 C 可能是由图中的 (填序号)损伤引起的,依据是 【答案】(1)样本B;②(2)①;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表格中的样品A是正常人的尿液、样品B是正常人的原尿、样品C是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的患者的尿液、图中的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解答】(1)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是:含有大分子蛋白质的是血浆,存在于血管中;含有葡萄糖不含大分子蛋白质的是原尿,存在于肾小囊腔内;既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又不含葡萄糖的是尿液,出现在肾小管的末端。所以原尿样本是样本B,该样本取自于图中结构②肾小囊。(2)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就说明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增强,使原本无法进入原尿的血细胞和蛋白质经滤过作用进入了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无法被重吸收,就随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样本C可能是由图中的①肾小球损伤引起的,依据是此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和蛋白质。三、实验与探究题21.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对不同成分的滤过作 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填序号)中流出。(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答案】(1)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2)③(3)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 (1)人体血液循环图:(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图甲中:①模拟肾小球、②模拟肾静脉、③模拟肾小管。【解答】 (1)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用塑料颗粒模拟的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是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的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肾小管中流出。(3)指标二主要检验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故对“指标二”的建议: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22.(2023九上·南浔期末)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原尿和尿液样本的化验数据,请回答有关问题:(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样本A - - 1.6 2.0 - -样本B 0.1 - 0.72 0.03 - -样本C - ++ 1.6 1.5 ++ ++(1)原尿样本是样本 (选填“A”、“B”或“C”)。(2)样本C的提供者可能损伤了肾脏的 (填结构名称),理由是 。【答案】(1)B(2)肾小球;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所得到的尿液为原尿,里面没有血细胞和蛋白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得到的尿液是终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解答】(1)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所得到的尿液为原尿,里面没有血细胞和蛋白质,但还是有葡萄糖,所以原尿样本是样本是B;(2)样本C的提供者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但是没有葡萄糖,可能损伤了肾脏的肾小球,理由是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 ;故答案为:(1)B(2)肾小球、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23.(2020九上·滨江月考)肥胖容易诱发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如图一表示人体内淀粉的利用情况,图二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 作用有问题。(2)近年来,我市推行“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活动。同学们在校期间都能够在操场上进行各项体育锻炼。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处于 (填“打开”或“关闭”) 状态。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字母)。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图二中的 血管后(填字母),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请在图三中画出血液流经各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W点是起始点)。【答案】(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2)关闭;AC;GB【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至全身各处。当血液流经肾脏中的肾小球时,其中的葡萄糖、尿素、无机盐、水等通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接着流入肾小管,肾小管可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被排出体外。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当心房收缩时,其中的血液穿过房室瓣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中的血液穿过动脉瓣进入动脉,流向身体各处,然后心房和心室均舒张,动脉瓣关闭,身体各处的血液由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动脉血由左心室流进主动脉 、各级动脉,再来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静脉血进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右心房中的静脉血进入右心室开始肺循环,由右心室出发的静脉血经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入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解答】(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胰液肠液。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2)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动脉瓣关闭,全身各处的血液经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A主动脉和C肺静脉。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随着体循环先后通过图二中的G下腔静脉、B肺动脉后,到达肺部毛细血管。故答案为:(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2)关闭;AC;GB24.(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试卷)如图是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的系统;a、b、c、d、e表示不同的物质;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表示 ,在该系统中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2)①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气体经过呼吸道时,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表现为使进入肺的空气温暖、清洁、湿润。(3)当正常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0.16%时,[e]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 作用有局限性。(4)图中数字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 。【答案】(1)循环系统;心脏(2)呼吸运动(3)重吸收(4)①②④【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根据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消化系统、B是血液循环系统、C是呼吸系统、D是泌尿系统、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营养物质、d是汗液、e是尿液、过程①是肺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②排尿、过程③是排遗、过程④是发汗。【解答】解:(1)图中[B]表示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是由心脏提供的;(2)过程①是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即吸气、二氧化碳离开呼吸系统即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3)尿液的形成过程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葡萄糖全部被滤过,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后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吸收进入血液;当正常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0.16%时,[e]尿液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局限性;(4)排泄有三大途径: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故图中数字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1)循环系统、心脏;(2)呼吸运动;(3)重吸收;(4)①②④。25.(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试卷)下列是人体肾单位结构模式(图1)和甲、乙两个人饮用等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图2)。请分析回答:(注:正常情况下人血糖浓度为0.1%)(1)图1A、C、D、E中的液体是血液的是 ,是原尿的是 。(2)图1中E处葡萄糖的含量比B处高,是因为 。(3)图1中若在D处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 有病变。(4)由曲线图2可知,糖代谢不正常的是 ,患者因体内 分泌不足,而使血糖浓度过高,而图1中 不能将原尿中葡萄糖全部 回血液,而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即为 病。(5)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否则血糖会升高,是因为 (填人体生理过程)。【答案】(1)A、C;E(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球(4)甲;胰岛素;肾小管;重吸收;糖尿(5)消化-吸收【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根据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解题。据图1可知,A是肾动脉、B是肾小管、C是肾静脉、D是集合管、E是肾小囊、F是肾小球。据图2可知,甲的血糖高于正常人,乙的血糖正常。【解答】解:(1) A肾动脉和C肾静脉中液体都是血液;D集合管中的液体是尿液;E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2)E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绝大部分的水和少部分的无机盐重吸收进入血液,故E处葡萄糖的含量比B处高;(3)D集合管中的液体是尿液,若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现问题;(4)据图2可知,甲的血糖浓度高于0.1%,说明其糖代谢不正常;因为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可能是甲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葡萄糖是在肾小管处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的,若肾小管不能原尿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而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即为糖尿病;(5)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若不空腹,由于营养物质进入消化系统,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故答案为:(1)A、C;E;(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球;(4)甲、胰岛素、肾小管、重吸收、糖尿;(5)消化-吸收。26.(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试卷)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请结合右图回答问题:(1)雾霾天气因光照不足,更要注意补钙、补维生素D。儿童生长时期缺钙和缺维生素D,易患 病。(2)雾霾发生时,人们往往要戴口罩出行,因为呼吸系统中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3)老张因为吸入过多的细颗粒物,引发支气管炎,医生运用抗生素在手背处的静脉输液时,药物要流经上肢静脉→上腔静脉→ →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才能到达患病部位。(4)抗生素等药物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构成泌尿系统主要器官的基本单位是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点: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与它们进行滤过和重吸收的 是相适应的。【答案】(1)佝偻(2)呼吸道(3)右心房;右心室(4)肾单位;功能【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根据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解题。【解答】解:(1)儿童生长时期缺钙和缺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2)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鼻是呼吸道的开端,直接与空气接触,故戴口罩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减轻呼吸道的负担;(3)老张因为吸入过多的细颗粒物,引发支气管炎,医生运用抗生素在手背处的静脉输液时,药物要流经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才能到达患病部位;(4)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构成的,这三个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点: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与它们进行滤过和重吸收的功能是相适应的;故答案为:(1)佝偻;(2)呼吸道;(3)右心房、右心室;(4)肾单位、功能。四、综合题27.(2025九上·东阳期末)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下图是不同结构中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数字①~⑥分别为小动脉和小静脉,字母A、B表示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气体B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 结合,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图二所示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葡萄糖的 和运输。(3)图三中血液由血管⑤流入肾小球后,在此处发生 作用,形成原尿。(4)小东认为:人体剧烈运动时,图四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获得的氧气不足,此时主要依靠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请评价该观点: 。【答案】(1)血红蛋白(2)吸收(3)滤过(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图一中:A二氧化碳,B氧气,①肺部小动脉,②肺部小静脉,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2)图二中:③小肠处小动脉,④小肠处小静脉,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后由小肠毛细血管吸收进血液。(3)图三中:⑤入球小动脉,⑥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4)图四中:A二氧化碳,B氧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需要大量能量时,呼吸频率会加快氧气含量变多,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机物没有完全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少,为辅助提供能量的呼吸方式。【解答】(1)气体B是氧气,氧气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的绒毛吸收进入到血液中的,这一过程有利于小肠有效地将葡萄糖转移到循环系统中,从而输送到身体各个需要能量的部分。(3)血液进入肾小球后,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将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等物质滤出,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滤过作用。(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较少,且产生乳酸会导致疲劳,剧烈运动时仍然主要依靠有氧呼吸来供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加速氧气运输,尽可能保持有氧呼吸的能量供应。(1)气体B是氧气,氧气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的绒毛吸收进入到血液中的,这一过程有利于小肠有效地将葡萄糖转移到循环系统中,从而输送到身体各个需要能量的部分。(3)血液进入肾小球后,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将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等物质滤出,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滤过作用。(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较少,且产生乳酸会导致疲劳,剧烈运动时仍然主要依靠有氧呼吸来供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加速氧气运输,尽可能保持有氧呼吸的能量供应。28.(2025九上·上虞期末)肾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肾脏(如图1所示)进行血液透析,通常每周进行2~3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的肾功能衰竭,那么他体内将受到影响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A.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B.代谢废物排出体C.有机物的分解利用 D.营养物质运输(2)血液透析相当于肾功能中的 作用(选填“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管的重吸收”)。(3)用过的透析液与新鲜透析液相比含有浓度较高的 等代谢废物(填一种)。(4)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图2中的[③] 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没有这个重吸收的过程。【答案】(1)B(2)肾小球的滤过(3)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或无机盐)(4)肾小管【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图中的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④肾静脉、⑤集合管。(1)根据肾脏形成尿液的功能分析;(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4)根据肾小管的作用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从而将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某人的肾功能衰竭,那么他的体内将受到影响的生理活动是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故选B。(2)血液透析相当于肾功能中的肾小球的滤过。(3)根据尿液的成分可知,用过的透析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4)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没有这个重吸收的过程。(1)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成分包括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尿液排出体外时,这些代谢废物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某人的肾功能衰竭,那么他的体内将受到影响的生理活动是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透析相当于肾功能中的肾小球的滤过。(3)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用过的透析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4)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没有这个重吸收的过程。29.(2024九上·临海期末)云南被誉为“真菌王国”,其中松茸(如图甲)备受欢迎,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药用食疗作用。(1)菌农在登山采菌过程中,大汗淋漓,为了维持水盐平衡,最好饮用 (选填“淡盐水”或“可乐”)(2)松茸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松茸的营养方式为 。(3)人食用松茸后,排出的尿液会星现红色或粉红色,这是因为松茸内的天然色素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请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色素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a→ 。【答案】(1)淡盐水(2)异养(3)b→c【知识点】泌尿系统;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真菌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真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靠获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生物2、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将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有机物的生物称为自养型生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现成有机物为生的生物称为异养型生物。3、图乙表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图,图中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肾小球,c表示肾小管,d表示肾静脉。【解答】(1)人出汗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和盐分,为了维持水盐平衡,补充淡盐水可以及时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和盐分;而可乐中主要含糖分和二氧化碳,不能有效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2)松茸属于真菌,其营养方式类似于动物和其他不含叶绿素的生物,通过摄取外界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和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属于异养。(3)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色素经由肾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尿液形成的路径一般为: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c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因此根据题目中的图示路径为a→b→c。(1)人出汗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和盐分,为了维持水盐平衡,补充淡盐水可以及时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和盐分;而可乐中主要含糖分和二氧化碳,不能有效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2)松茸属于真菌,其营养方式类似于动物和其他不含叶绿素的生物,通过摄取外界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和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属于异养。(3)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色素经由肾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尿液形成的路径一般为: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c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因此根据题目中的图示路径为a→b→c。30.(2025九上·衢州期末)小科通过画图,简单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的知识结构模型。(1)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 ,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2)若食物是牛肉干,则箭头⑤表示的物质主要是 。(3)血液流经肾脏后,代谢废物通过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再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答案】(1)氧气/O2;心脏(2)氨基酸(3)肾小球【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根据血液循环中物质交换和动力的知识解答;(2)根据食物消化的知识解答;(3)当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肺泡释放氧气进入血液循环,则①为氧气,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为心脏。(2)牛肉干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a箭头从消化系统进入血液的是小分子的氨基酸,通过消化道壁被吸收到血液。(3)血液流经肾脏后,代谢废物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再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1.(2024九上·杭州期末)人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会口渴,有些人会一次性饮人大量水至不再感觉口渴为止。这种饮水方法科学吗?为此小科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以下信息:资料一:正常人体内的水和盐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即保证细胞内外液体中盐分的浓度相对恒定,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其水盐平衡过程如图甲和乙。资料二:人体心脏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会影响其功能。人体血液循环量与一次性饮水量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资料三:正常人饮水后,约20分钟后开始产生尿液,此后逐步增加。医生建议:剧烈运动后要少量多次饮水至不再口渴,每次饮水约200毫升,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请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医生建议”更有利于健康作出解释。【答案】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同时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并且饮水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知识点】泌尿系统;水盐平衡;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全部的血细胞;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可以吸收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排尿的意义是能排出体内的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解答】根据甲、乙图分析可知:人体内水分的增加一般可以通过喝水、进食、吃富含水分的水果等方式来增加,而通过呼吸、流汗、排尿、排粪等方式流失水分,盐分则主要通过进食获取,其通过汗液、尿液、粪便流失,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根据丙图分析可知: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身体还处在兴奋期,心跳速度也没有马上恢复平缓,因而不能一次喝足,正确的饮水是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再间歇式地分次饮用。这样才能让心脏充分地、有序地吸收水分,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同时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喝水,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故答案为:若一次性饮水量过高会增大血液循环量,会超出心脏和肾脏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会肾脏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同时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脏的过滤,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分多次少量地饮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有效补充机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并且饮水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32.(2024九上·温州期末)如图所示,A、B、C、D、E、F代表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Ⅰ、Ⅱ、Ⅲ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图丙中心脏四个腔中的 。(填序号)(2)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Ⅱ”或“Ⅲ”)。(3)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由C系统形成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答案】(1)①(2)Ⅱ(3)肾小管对葡萄糖有重吸收作用【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人体的消化和循环系统:蛋白质在消化系统(A 为消化系统 )中被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物质 I ),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首先回到心脏的右心房。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经下腔静脉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图丙中①为右心房 )。(2)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会进行气体交换,组织细胞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3)尿液的形成过程:C 为泌尿系统,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健康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对葡萄糖有重吸收作用。(4)据图分析,图甲中A小肠、B肺、C肾、Ⅰ氨基酸、Ⅱ二氧化碳、Ⅲ氧气;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解答】(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小肠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下腔静脉收集,最先到达图丙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Ⅱ所示的二氧化碳。(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小肠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下腔静脉收集,最先到达图丙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Ⅱ所示的二氧化碳。(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