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基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5九下·莲都模拟)麻糍是丽水街头常见的小吃。麻糍由糯米制成,其中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 )A.维生素 B.蛋白质 C.糖类 D.无机盐2.(2025九下·莲都模拟)为了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小科利用显微镜观察金鱼的尾鳍,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避免金鱼跳动干扰实验,可以用盖玻片盖住鱼尾进行观察B.为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可以用湿纱布包裹鱼头和鱼身C.为更清楚地观察金鱼尾鳍血液流动方向,需要在高倍镜下观察D.图中的血管a、b、c依次为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3.(2025九下·金华开学考)202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急诊科接诊一名因车祸导致的危重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为患者输注O型血制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伤流血时,红细胞能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的凝固B.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有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C.不得已进行异型血输血前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一定会影响健康4.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③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和少量水排出体外5.下列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总是先进行同化作用,再进行异化作用B.呼吸作用属于同化作用C.健康成年人的同化作用总是等于异化作用D.青少年一般同化作用会大于异化作用6.(2025九下·义乌开学考)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关闭活栓后根据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溶液可为酵母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B.NaOH浓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C.若观察到U形管右管液面上升,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D.若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都不变,说明酵母菌一定失活7.(2025·金华模拟)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A.外界氧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食物通过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室8.(2025九上·鄞州月考)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甲中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②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不同③图乙A点对应的温度为T0④图乙中Tb~Tc麦芽糖积累量相同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2025七上·余姚开学考)在做心脏收缩和舒张的模拟实验时,小科准备了吸耳球、塑料管、水槽和红色水,在吸耳球中灌满水,用力挤压吸耳球,发现红色水都流到了塑料管,这说明( )。A.心脏舒张时,血液从心脏流回血管B.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进入血管C.心脏收缩时,血液从血管流回心脏D.心脏的收缩、舒张和血液流动没关系10.(2025·嵊州模拟)人体能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右图为某同学在室外运动时体内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图,其中2~3段变化主要是源于()A.大量饮水 B.形成尿液 C.大量出汗 D.急促呼吸11.小明的爸爸做土豆生意。卸车时,小明发现土豆堆的内部比较热,这热量来自( )A.土豆蒸腾作用 B.土豆的光合作用C.土豆的呼吸作用 D.太阳暴晒12.某人经常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正常分泌,并因此产生胆结石以致胆管堵塞(图中甲处)。胆管堵塞后消化会直接受影响的营养素是( )A.脂肪 B.蛋白质 C.淀粉 D.纤维素13.(2025九上·临海期末)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脏中左心室壁最厚,有利于将血液输送较远的距离B.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网组成,有利于对原尿进行重吸收C.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D.小肠内有许多小肠绒毛,有利于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14.我国提倡公民义务献血。医务人员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中采血,而非动脉(如图所示)。对此,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较薄C.静脉中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15.(2025九上·东阳期末)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1),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胶囊通过消化道时会被消化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处可进行脂肪的初步消化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16.(2025九上·永康期末)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关注健康饮食、确立膳食平衡观是青少年须有的意识。下图为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平衡膳食宝塔。(1)以下是某小组设计的三组菜谱,其中符合平衡膳食要求的是( )A.馒头、清蒸带鱼、红烧肉、蒸蛋B.米饭、红烧鲈鱼、青菜炒香菇、萝卜豆腐汤C.米饭、凉拌黄瓜、酸辣土豆丝、苹果(2)小科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小科应多摄入图中 类食物。17.(2025·金华模拟)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图甲是显微镜结构图, 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1)按照图甲中所示方向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的移动方向 (选填“下降”或“上升” )(2)图乙中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速最快的是 (填图中字母)。18.(2025·浙江模拟)儿童时期的体重管理将深远影响骨骼发育、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某校组织 BMI(身体质量指数)超标的学生参加“葵娃健康加油站”行动,通过家校配合,帮助孩子均衡饮食、科学运动。(1)不良饮食习惯会造成肥胖,若人体吸收过多的葡萄糖,其部分会转变成 。(2)平衡膳食和参加适度体育运动是预防肥胖的主要方法:①多吃蔬菜,不仅因为蔬菜中所含能量少,还因为其中富含 。②体育运动时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体内组织细胞 消耗有机物释放出来的。19.(2025九下·上城模拟)春季流感多发,小金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就医后被诊断为甲型流感。结合心脏结构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流感发生前,医生建议老幼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疫苗作为 (选填“抗原”或“抗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小金的体温在持续上升过程中产热 散热(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治疗期间,口服药物后,吸收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图中的 (填序号)。20.(2023九上·舟山开学考)巴斯德社团的同学对葡萄酒酿造有浓厚兴趣,他们到青云酒庄进行项目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1)榨汁装瓶:同学们将清洗干净的葡萄榨汁装瓶。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2)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 ;(3)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21.(2025九上·柯桥期末)小柯同学在学习了血液的知识后,很感兴趣。他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人体血涂片的一个视野(如图)。(1)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 的数量将显著增加。(2)当皮肤划破后,请不要担心,因为 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3)当大量失血需要输血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 。22.(2025九下·萧山模拟)构建模型能够让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如图是小金利用橡皮管、漏斗、水、不同大小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的肾单位模型。(1) 图中部位①模拟 。(2)用不同大小的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3)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三、实验与探究题(23、24、25、26题各8分,27题10分,共42分)23.(2025九上·黄岩期末)摄入过多脂肪会造成肥胖,研究人员进行实验探究魔芋中的膳食纤维对脂肪消化的影响。换用浓度分别为0.1%、0.3%、0.5%的魔芋膳食纤维溶液30mL进行实验,依次标记为B、C、D组。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脂肪在小肠中最终消化成 和脂肪酸。(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魔芋膳食纤维能抑制脂肪的分解。请分析得出此实验结论的依据 。(3)虽然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但脂肪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下列菜谱符合膳食平衡理念的是 (选填字母)。24.(2024九上·平湖期末)小Q想比较等质量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所含能量的多少。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组装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装置,在三个试管中装入等量的水,测出水的初温。步骤2:分别取1克花生仁、1克大米、1克牛肉干装入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立即分别放在三个试管下,给水加热。食物名称 质量/g 水/mL 初温/℃ 末温/℃花生仁 1 2 25 100大米 1 2 25 87牛肉干 1 2 25 100步骤3:待完全燃烧后,分别测出三个试管中水的末温。(1)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判断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2)通过实验结果,等质量的三种食物中所含能量最少的是 。(3)小Q发现牛肉干和花生仁组中水的末温相同,便得出两者所含能量相同。另一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相同质量的花生仁比牛肉干所含能量多。分析原因,是因为实验中水沸腾后不再升温。你认为该如何改进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 。25.(2025九上·绍兴竞赛) 小乐在学习了解的催化作用相关双语后,设计开进行了如下实验,共过程为:步骤一:取6支试管并编号,按如表所示加入相应试剂,并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10 min;步骤二:1号管内试剂倒入2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0℃:3号管内试剂倒入4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37℃; 5号管内试剂倒入6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100℃; 反应5min后,分别取出反应液2滴置于点滴板中,再滴加碘液2滴,混匀,观察并记录颜色;步骤三:然后将2、6号管置于37℃水浴保温10min,分别滴加碘液2滴,观察并记录颜色。编号 1号管 2号管 3号管 4号管 5号管 6号管试剂 1%淀粉溶液(mL) 1 — 1 — 1 —淀粉酶溶液(mL) — 0.5 — 0.5 — 0.5温度(℃) 0 0 37 37 100 100(1) 小乐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2) 正常情况下,步骤二中,将观察到从 (在“2号管”“4号管”和“6号管”中选填)取出的反应液,滴加碘液混匀后,显蓝色(3)步骤三中,实验结果为6号管中液体呈蓝色,2号管中液体不显蓝色。6号管中液体呈蓝色的原因是 2号管中液体不显蓝色的原因是 26.(2024·杭州模拟)如图是用于“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装置的一部分,将该装置置于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1)在该实验中,用湿棉絮覆盖鱼鳃的主要目的是 。(2)实验时,判断鱼尾毛细血管两侧的血管类型主要是通过观察毛细血管中血液的 而得知,这样的方法在科学实验中还有很多,下列实验中运用的方法与本实验的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验证唾液消化淀粉B.观察和解剖花C.模拟呼吸运动(3)某同学用该装置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后,想换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请根据你的实验经验,分析说明是否容易获得成功: .27.(2025·杭州模拟) 痛风,拥有若称霸江湖的名号一一痛中之王。痛风属于生活方式病,常见于中青年男性,经常在外就餐和点外卖,喜食火锅、海鲜、啤酒、饮料、甜食等的人,都是痛风发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高尿酸血症是产生痛风的主要原因。人体内含有嘌呤物质,上述食物中也含有较多嘌呤,这些嘌呤在人体内分解产生尿酸(以尿酸盐的形式存在),当体内尿酸过多时(高尿酸血症),就会导致痛风。E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常用药物,为了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进行了研究。以下是实验步骤:①给正常大鼠涨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获得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队。②将患高尿酸血症的大鼠平均分成A、B、C三组,A组正常饲养,B组添加药物E,C组添加与E同剂量的天然化合物。③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大鼠血清中尿酸盐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上述材料和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中尿酸盐经肾脏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 ,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过多的尿酸盐通过 作用重新进入血液,导致高尿酸血症。(2)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鼠平均分成三组,除药物外其他条件相同,目的是 。(3)A和C、B与C的对照结果可以说明 。(4)分析痛风的发病原因,你对青少年的饮食有什么建议? 。四、综合题(28、29、30题各6分,31题8分,32题9分,共35分)28.(2025九上·鹿城期末)近年来预制菜因食用方便快捷而受欢迎,但其单一的营养成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请据此回答。(1)右图为一份红烧肉预制菜的配料表,其中缺少的营养素是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纤维素(2)预制菜产品直接加热后即可食用,因此常选择铝箔包装。这是由于铝箔具有A.良好的导电性 B.较小的密度C.良好的导热性 D.较小的硬度29.(2025九上·临海期末)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利用塑料管、水、单向阀、硬质塑料瓶(2大2小,上下连通) 、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如图所示。请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 瓶③模拟心脏的哪个腔 。(2) 小科同学指出应该用橡皮球代替硬质塑料瓶,能更好地模拟心脏,请说明理由 。(3) 老师指出该模型中心脏结构不完整,模型中缺少的心脏结构是 。30.(2025·浙江会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和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计划,营养学家提出了食物金字塔(如图所示)。食物金字塔将食物分为6组,表示人类每天应从每组中吃多少食物才能维持膳食平衡。请据图回答:(1)在食物金字塔中,米面等食物的需求量最多,从能量流动角度看,其原因是 。(2)如果食用奶品类和肉蛋类食物过多,也会导致肥胖症,说明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空腹不宜喝牛奶的原因是 。31.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操作如下:①将装置 A 置于 35 ℃恒温水浴锅中;②打开止水夹 k 均匀地通入氮气,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关闭止水夹 k,再将带有 1g酵母菌颗粒的铂丝伸入装置 A 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1)装置C的作用是 。(2)观察到装置B 中溶液出现浑浊,则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后,经多次蒸馏,能初步分离装置 A中的水与酒精,其原理是这两种成分的 (填“熔点”或“沸点”)不同。(4)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 (写出一例即可)。32.(2025九上·东阳期末)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下图是不同结构中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数字①~⑥分别为小动脉和小静脉,字母A、B表示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气体B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 结合,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图二所示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葡萄糖的 和运输。(3)图三中血液由血管⑤流入肾小球后,在此处发生 作用,形成原尿。(4)小东认为:人体剧烈运动时,图四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获得的氧气不足,此时主要依靠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请评价该观点: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根据常见食物含有的营养素解答。【解答】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答案为:C2.【答案】B【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解答】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因此不需要制作装片进行观察;B.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同时血液的颜色稍深,光线稍显弱,低倍镜镜头上的孔较大,通过的光线多;D.图中a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b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毛细血管;c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故答案为:B3.【答案】C【知识点】血型与输血【解析】【分析】 (1)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输血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甚至会危及生命。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解答】 A、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的凝固,A错误。B、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没有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B错误。C、不得已进行异型血输血前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避免出现红细胞凝集、急性溶血等危险,C正确。D、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血浆和血小板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一个健康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D错误。故答案为:C。4.【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种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解答】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③指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故C错误符合题意;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5.【答案】D【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 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人就表现出体型增大,体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变化。当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生物可能在运动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现出逐渐消瘦的现象。【解答】 A.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故A错误;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属于异化作用,故B错误;C.成年人之后处于逐渐衰老中,所以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故C错误;D.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作用 大于异化作用,故D正确。故选D。6.【答案】D【知识点】细胞呼吸;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解答】A、酵母菌繁殖需要葡萄糖作为营养物质,因此题中葡萄糖溶液可为酵母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故说法正确;B、NaOH浓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二者能够发生反应,故说法正确;C、若观察到U形管右管液面上升,说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故说法正确;D、若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都不变,有可能是酵母菌失去活性;也有可能瓶内酵母菌进行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瓶内的NaOH吸收,瓶内气压没有发生变化,故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7.【答案】D【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A.根据人体氧气到达肺部的路径判断;B.根据食物消化的过程判断;C.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判断;D.根据人体肺循环的路径判断。【解答】 A.外界氧气沿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即: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故A正确不合题意;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故B正确不合题意;C.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故C正确不合题意;D. 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D【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分析图甲:Ta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低温降低酶的活性;Ta~To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To~Tb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可知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分析图乙: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T0。Tb~Tc曲线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说明酶已经因高温而变性失活。图像越陡,说明麦芽糖的累积速度越快,酶的活性越好。【解答】①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所以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①正确;②Ta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低温降低酶的活性;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高温使酶变性活性,可见两者对酶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②正确;③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T0,③正确;④图乙中Tb~Tc曲线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说明酶已经因高温而变性失活,④错误。故答案为:D。9.【答案】B【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心脏收缩,会产生较大的压强,将血液从心脏压出,进入血管。【解答】用力挤压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在收缩,水流入塑料管,相当于血液从心脏流向血管。故答案为:B。10.【答案】A【知识点】水盐平衡【解析】【分析】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解答】 观图可知2~3段人体内水分上升,大量饮水可以使体内水分上升;形成尿液、大量出汗、急促呼吸都会使人体内的水分排出,从而减少人体内的水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答案】C【知识点】细胞呼吸【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其中的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大部分的能量用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需要。【解答】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小明发现土豆堆的内部比较热,这些热量来源于土豆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故答案为:C。12.【答案】A【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下变为脂肪小颗粒,再由肠液、胰液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解答】胆管堵塞,胆汁不能进入小肠,会影响脂肪的消化。故答案为:A。13.【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判断即可。【解答】 A.心脏中左心室壁最厚,有利于将血液输送较远的距离,故A正确不合题意;B.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网组成,有利于对原尿进行重吸收,故B正确不合题意;C.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故C正确不合题意;D.小肠内有许多小肠绒毛,有利于增加吸收的面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C【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动脉血管壁最厚,血液流动速度最快,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最慢。【解答】A、体表浅层分布的多为静脉血管,便于采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D、静脉血管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液流动速度较慢,采血后容易止血,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图中:①食管、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由小肠毛细血管吸收后进入血液。【解答】A、显微胶囊是设计用于在胃肠道内进行连续摄像的设备,通常由不会被消化的材料制成,以确保其能完整通过消化道并完成摄像任务,故A错误;B、结构②是肝脏,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用于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同时肝脏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显微胶囊不会进入,故B错误;C、④是胃,胃腺分泌的胃液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对脂肪没有消化作用,故C错误;D、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因此,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D正确。故答案为:D。16.【答案】(1)B(2)IV【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它们包含在不同的食物中,因此需要膳食平衡,才能保证营养均衡。【解答】(1)A.馒头里面富含糖类物质,清蒸带鱼、红烧肉和蒸蛋都富含蛋白质,不能补充维生素,不能达到营养均衡,故A错误;B.米饭中富含糖类物质,红烧鲈鱼中富含蛋白质,青菜炒香菇中富含维生素,萝卜豆腐汤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水及无机盐,能达到平衡膳食的要求,故B正确;C.米饭中富含糖类物质,凉拌黄瓜、酸辣土豆丝、苹果都能提供维生素,缺少蛋白质,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要求,故C错误;故选B;(2)小科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缺少维生素,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即IV食物。故答案为:(1)B;(2)IV。17.【答案】(1)下降(2)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解答;(2)顺着血流方向,分叉的为动脉,血流速度最大;汇集的为静脉,血流速度较慢。【解答】 (1)根据图甲可知,从左边看,逆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镜筒的移动方向是下降。(2)图乙所示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中,动脉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压力最大,故血液流速最快的是a动脉。18.【答案】(1)脂肪(2)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呼吸作用【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肥胖的人体内往往脂肪较多,而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有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之分;(2)①根据常见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知识解答;②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解答】 (1)若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过多,多余部分会转变为脂肪。(2)①水果蔬菜不仅含能量少还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水等营养素。②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体育运动时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体内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出来的。19.【答案】(1)抗原(2)大于(3)①【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1)抗原和抗体:抗原是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2)体温调节机制: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依赖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当体温上升时,意味着产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体温下降时则相反;体温稳定时产热与散热相等。(3)血液循环途径:药物经口服后,在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液,经下腔静脉进入心脏,首先到达的腔室是右心房。在心脏结构中,①为右心房、②为右心室、③为左心房、④为左心室。【解答】(1)疫苗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抗原。(2)小金体温持续上升,表明机体产热大于散热。(3)口服药物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即图中的①。20.【答案】(1)防止杂菌混入干扰(2)异养(3)二氧化碳【知识点】细胞呼吸;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 自养:像绿色植物那样,利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或特指能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碳的唯一来源,能用简单的无机氮代谢合成。异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解答】(1)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以放入玻璃瓶中自然发酵。所以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玻璃瓶中的微生物,防止杂菌混入,干扰酵母菌的发酵;(2) 异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异养;(3)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1) 防止杂菌混入干扰 (2) 异养(3)二氧化碳21.【答案】(1)白细胞(2)血小板(3)输同型血【知识点】血液【解析】【分析】(1)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2)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3)根据输血的原则解答。【解答】(1)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将显著增加。(2)当皮肤划破后,请不要担心,因为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3)当大量失血需要输血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输同型血。22.【答案】(1)肾小球(2)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3)③【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有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解答】(1)在肾单位中,肾小球是起始的过滤部位,结合模型,部位①模拟肾小球 ,故答案为肾小球。(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进入肾小囊,所以用不同大小的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可填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 。(3)在肾单位中,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后剩余物质形成尿液排出,对应模型中部位③,所以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 “尿液” 将从部位③中流出 。23.【答案】(1)甘油(2)脂肪酸含量随魔芋膳食纤维浓度的增加而减少(3)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脂肪的消化过程: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下,脂肪变成微小颗粒,然后在胰液和肠液中脂肪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组(含有不同浓度魔芋膳食纤维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来判断魔芋膳食纤维对脂肪分解的影响。(3)膳食平衡理念:膳食平衡要求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等 。【解答】(1)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通过实验结果图可以看出,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魔芋膳食纤维后,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在减少,并且这种减少随魔芋膳食纤维浓度的增加愈发明显。这说明魔芋膳食纤维抑制了脂肪的分解。(3)A、该菜谱包含油炸鸡翅、油炸薯条和可乐,这些食物高脂高糖,缺乏蔬菜和谷物,不符合膳食平衡理念,A错误。B、该菜谱包含白灼青菜、凉拌黄瓜、土豆丝和米饭,虽然有蔬菜和谷物,但缺乏必要的蛋白质和脂肪,不够均衡,B错误。C、该菜谱包含清蒸黄鱼、红烧肉、白灼青菜和米饭,提供了适量的蛋白质、脂肪、蔬菜和谷物,符合膳食平衡理念,C正确。故答案为:C。(1)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通过实验结果图可以看出,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魔芋膳食纤维后,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在减少,并且这种减少随魔芋膳食纤维浓度的增加愈发明显。这说明魔芋膳食纤维抑制了脂肪的分解。(3)A.该菜谱包含油炸鸡翅、油炸薯条和可乐,这些食物高脂高糖,缺乏蔬菜和谷物,不符合膳食平衡理念,A错误。B.该菜谱包含白灼青菜、凉拌黄瓜、土豆丝和米饭,虽然有蔬菜和谷物,但缺乏必要的蛋白质和脂肪,不够均衡,B错误。C.该菜谱包含清蒸黄鱼、红烧肉、白灼青菜和米饭,提供了适量的蛋白质、脂肪、蔬菜和谷物,符合膳食平衡理念,C正确。故选C。24.【答案】水的末温;大米;增加试管中水的质量,或减少燃烧物的质量【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的温度越高,则吸收水的热量越多;(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升高温度最低的对应的食物放出的热量少;(3)根据水升高的温度和水的沸点分析。【解答】(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的温度越高,则吸收水的热量越多,则实验是通过水温的变化来对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多少作出比较。(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大米加热的试管内水的温度最低,则等质量的三种食物中所含能量最少的是大米。(3)根据题意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根据温度的变化判定燃料含有能量的多少;故可以通过减少燃料质量、增加水的质量来达到实验目的。25.【答案】(1)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2)2号管,6号管(3)温度过高,酶失去活性;37摄氏度,酶的活性较强,将淀粉分解【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可知探究的是温度的影响。(2)37摄氏度是酶催化的最适宜温度,所以4号试管不会变蓝。(3)温度过高,酶失去活性,即使降低温度,也不再具有催化能力。【解答】(1)由实验过程可知,变量是温度,可知探究的是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2)碘液变蓝,说明含有淀粉,可知该温度下酶的活性不好,2号试管温度较低,6号试管温度过高,酶的活性均不好,均会变蓝。(3)6号试管变蓝,即使温度降低至适宜温度,酶也没有将淀粉分解,说明酶因为高温已经失去活性。2号试管温度升高到适宜温度,酶的活性变强,催化效果变好,淀粉被分解,所以不会变蓝。26.【答案】保持鱼的正常呼吸,方便观察血液流动;流动方向;B;不容易成功,毛细血管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排通过,所以在高倍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非常少,无法进行细致的观察【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根据鱼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解答;(2)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研究方法即可;(3)根据毛细血管非常细小分析。【解答】(1)在该实验中,用湿棉絮覆盖鱼鳃的主要目的是保持鱼的正常呼吸,方便观察血液流动。(2)实验时,判断鱼尾毛细血管两侧的血管类型主要是通过观察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而得知,实。验证唾液消化淀粉和模拟呼吸运动运用了实验法,观察和解剖花运用了观察法,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 某同学用该装置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后,想换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 不容易成功,原因是:毛细血管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排通过,所以在高倍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非常少,无法进行细致的观察。27.【答案】(1)肾小囊;肾小管的重吸收(2)保持单一变量(3)E、F都具有降尿酸作用,且F降尿酸的作用比同剂量的E效果更好(4)合理膳食,少食外卖、火锅、海鲜、饮料等【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解答】(1)根据分析中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血液中尿酸盐经肾脏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过多的尿酸盐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新进入血液,导致高尿酸血症。(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单一变量原则,即除饲料中添加的物质(药物、同剂量F等)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3)A组正常饲养,C组添加与E同剂量的天然化合物F,再结合题中的条形统计图可知,天然化合物F具有降尿酸的作用。B组添加药物E(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常用药物),C组添加与E同剂量的天然化合物F,再结合题中的条形统计图可知,天然化合物F降尿酸的作用比同剂量的E效果更好。(4)根据题干信息“痛风属于生活方式病,常见于中青年男性,经常在外就餐和点外卖,喜食火锅、海鲜、啤酒、饮料、甜食等的人,都是痛风发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青少年要合理膳食,少吃火锅、海鲜、啤酒、饮料、甜食等。28.【答案】(1)D(2)C【知识点】食物与营养;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预制菜产品直接加热后即可食用,选择铝箔包装,需要考虑铝箔的某种特性与加热食用这一特点相关。【解答】(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纤维素,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因此配料表中块小的营养素是纤维素,可见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 A.良好的导电性与预制菜加热食用并无直接关联,铝箔包装主要目的不是利用其导电性能,故A错误;B.较小的密度与能否方便加热食用没有直接联系,密度小不是选择铝箔包装预制菜用于加热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C.良好的导热性使得铝箔能够快速传递热量,便于预制菜均匀受热,满足直接加热后食用的需求,故C正确;D.较小的硬度对预制菜加热食用没有实质性帮助,硬度小不是选择铝箔包装预制菜用于加热的关键因素,故D错误;故答案为:C。29.【答案】(1)左心室(2)像皮球具有弹性,受到挤压时会改变形状和恢复形状,这和心脏的跳动相似(3)瓣膜【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2)根据心脏能够跳动和像皮球具有弹性分析;(3)心脏中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 瓶③模拟心脏的左心室;(2) 小科同学指出应该用橡皮球代替硬质塑料瓶,能更好地模拟心脏, 理由是:像皮球具有弹性,受到挤压时会改变形状和恢复形状,这和心脏的跳动相似;(3) 老师指出该模型中心脏结构不完整,模型中缺少的心脏结构是瓣膜。30.【答案】(1)以米面为食最直接地利用了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2)蛋白质可转变为脂肪(3)蛋白质主要作为供能物质分解而降低了营养价值【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人体对蛋白质、糖类和脂质三大营养物质必须先经过消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进入人体内重新合成人体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质,并可以相互转化.转基因是将外源的基因接入受体细胞DNA中,从而使受体的基因组成发生改变,因此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范畴;其技术基础是组织培养。【解答】(1)在食物金字塔中,各类食物的需求量是根据其提供的能量和营养价值来确定的。其中,米面等食物位于金字塔的底部,需求量最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米面等食物作为生产者(如稻谷、小麦等)的直接产品,它们处于食物链的起始环节,能量的损耗最少。因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环节的食物,其能量含量越高,越能满足生物体对能量的需求。(2)奶品类和肉蛋类食物通常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过量摄入这些食物,超出了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进而引发肥胖症。因此,合理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量对于维持膳食平衡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3)空腹时,人体内的能源物质处于缺乏状态;此时如果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可能会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而无法被身体充分吸收和利用。这不仅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还可能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导致胃肠道不适。(1)在食物金字塔中,各类食物的需求量是根据其提供的能量和营养价值来确定的。其中,米面等食物位于金字塔的底部,需求量最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米面等食物作为生产者(如稻谷、小麦等)的直接产品,它们处于食物链的起始环节,能量的损耗最少。因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环节的食物,其能量含量越高,越能满足生物体对能量的需求。(2)奶品类和肉蛋类食物通常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过量摄入这些食物,超出了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进而引发肥胖症。因此,合理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量对于维持膳食平衡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3)空腹时,人体内的能源物质处于缺乏状态;此时如果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可能会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而无法被身体充分吸收和利用。这不仅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还可能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导致胃肠道不适。31.【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干扰实验(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沸点(4)酿酒【知识点】细胞呼吸【解析】【分析】 (1)验证二氧化碳气体,通常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为了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干扰实验,故应连接一个吸收装置;(2)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证明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分离两种不同的液体,通常采用蒸馏的方法,利用其沸点不同的原理;(4)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利用其酿酒。【解答】 (1)装置C中装有NaOH溶液,故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放置干扰实验;(2)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水和酒精都属于液体,分离液体,利用沸点不同的特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4)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通常用于酿酒。32.【答案】(1)血红蛋白(2)吸收(3)滤过(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图一中:A二氧化碳,B氧气,①肺部小动脉,②肺部小静脉,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2)图二中:③小肠处小动脉,④小肠处小静脉,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后由小肠毛细血管吸收进血液。(3)图三中:⑤入球小动脉,⑥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4)图四中:A二氧化碳,B氧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需要大量能量时,呼吸频率会加快氧气含量变多,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机物没有完全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少,为辅助提供能量的呼吸方式。【解答】(1)气体B是氧气,氧气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的绒毛吸收进入到血液中的,这一过程有利于小肠有效地将葡萄糖转移到循环系统中,从而输送到身体各个需要能量的部分。(3)血液进入肾小球后,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将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等物质滤出,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滤过作用。(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较少,且产生乳酸会导致疲劳,剧烈运动时仍然主要依靠有氧呼吸来供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加速氧气运输,尽可能保持有氧呼吸的能量供应。(1)气体B是氧气,氧气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的绒毛吸收进入到血液中的,这一过程有利于小肠有效地将葡萄糖转移到循环系统中,从而输送到身体各个需要能量的部分。(3)血液进入肾小球后,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将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等物质滤出,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滤过作用。(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较少,且产生乳酸会导致疲劳,剧烈运动时仍然主要依靠有氧呼吸来供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加速氧气运输,尽可能保持有氧呼吸的能量供应。1 / 1【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基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5九下·莲都模拟)麻糍是丽水街头常见的小吃。麻糍由糯米制成,其中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 )A.维生素 B.蛋白质 C.糖类 D.无机盐【答案】C【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根据常见食物含有的营养素解答。【解答】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答案为:C2.(2025九下·莲都模拟)为了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小科利用显微镜观察金鱼的尾鳍,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避免金鱼跳动干扰实验,可以用盖玻片盖住鱼尾进行观察B.为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可以用湿纱布包裹鱼头和鱼身C.为更清楚地观察金鱼尾鳍血液流动方向,需要在高倍镜下观察D.图中的血管a、b、c依次为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答案】B【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解答】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因此不需要制作装片进行观察;B.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同时血液的颜色稍深,光线稍显弱,低倍镜镜头上的孔较大,通过的光线多;D.图中a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b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毛细血管;c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故答案为:B3.(2025九下·金华开学考)202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急诊科接诊一名因车祸导致的危重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为患者输注O型血制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伤流血时,红细胞能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的凝固B.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有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C.不得已进行异型血输血前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一定会影响健康【答案】C【知识点】血型与输血【解析】【分析】 (1)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输血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甚至会危及生命。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解答】 A、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的凝固,A错误。B、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没有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B错误。C、不得已进行异型血输血前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避免出现红细胞凝集、急性溶血等危险,C正确。D、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血浆和血小板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一个健康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D错误。故答案为:C。4.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③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和少量水排出体外【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种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解答】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③指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故C错误符合题意;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5.下列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总是先进行同化作用,再进行异化作用B.呼吸作用属于同化作用C.健康成年人的同化作用总是等于异化作用D.青少年一般同化作用会大于异化作用【答案】D【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 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人就表现出体型增大,体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变化。当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生物可能在运动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现出逐渐消瘦的现象。【解答】 A.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故A错误;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属于异化作用,故B错误;C.成年人之后处于逐渐衰老中,所以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故C错误;D.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作用 大于异化作用,故D正确。故选D。6.(2025九下·义乌开学考)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关闭活栓后根据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溶液可为酵母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B.NaOH浓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C.若观察到U形管右管液面上升,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D.若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都不变,说明酵母菌一定失活【答案】D【知识点】细胞呼吸;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解答】A、酵母菌繁殖需要葡萄糖作为营养物质,因此题中葡萄糖溶液可为酵母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故说法正确;B、NaOH浓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二者能够发生反应,故说法正确;C、若观察到U形管右管液面上升,说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故说法正确;D、若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都不变,有可能是酵母菌失去活性;也有可能瓶内酵母菌进行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瓶内的NaOH吸收,瓶内气压没有发生变化,故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7.(2025·金华模拟)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A.外界氧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食物通过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室【答案】D【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A.根据人体氧气到达肺部的路径判断;B.根据食物消化的过程判断;C.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判断;D.根据人体肺循环的路径判断。【解答】 A.外界氧气沿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即: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故A正确不合题意;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故B正确不合题意;C.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故C正确不合题意;D. 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2025九上·鄞州月考)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甲中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②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不同③图乙A点对应的温度为T0④图乙中Tb~Tc麦芽糖积累量相同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分析图甲:Ta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低温降低酶的活性;Ta~To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To~Tb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可知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分析图乙: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T0。Tb~Tc曲线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说明酶已经因高温而变性失活。图像越陡,说明麦芽糖的累积速度越快,酶的活性越好。【解答】①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所以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①正确;②Ta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低温降低酶的活性;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高温使酶变性活性,可见两者对酶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②正确;③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T0,③正确;④图乙中Tb~Tc曲线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说明酶已经因高温而变性失活,④错误。故答案为:D。9.(2025七上·余姚开学考)在做心脏收缩和舒张的模拟实验时,小科准备了吸耳球、塑料管、水槽和红色水,在吸耳球中灌满水,用力挤压吸耳球,发现红色水都流到了塑料管,这说明( )。A.心脏舒张时,血液从心脏流回血管B.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进入血管C.心脏收缩时,血液从血管流回心脏D.心脏的收缩、舒张和血液流动没关系【答案】B【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心脏收缩,会产生较大的压强,将血液从心脏压出,进入血管。【解答】用力挤压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在收缩,水流入塑料管,相当于血液从心脏流向血管。故答案为:B。10.(2025·嵊州模拟)人体能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右图为某同学在室外运动时体内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图,其中2~3段变化主要是源于()A.大量饮水 B.形成尿液 C.大量出汗 D.急促呼吸【答案】A【知识点】水盐平衡【解析】【分析】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解答】 观图可知2~3段人体内水分上升,大量饮水可以使体内水分上升;形成尿液、大量出汗、急促呼吸都会使人体内的水分排出,从而减少人体内的水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小明的爸爸做土豆生意。卸车时,小明发现土豆堆的内部比较热,这热量来自( )A.土豆蒸腾作用 B.土豆的光合作用C.土豆的呼吸作用 D.太阳暴晒【答案】C【知识点】细胞呼吸【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其中的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大部分的能量用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需要。【解答】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小明发现土豆堆的内部比较热,这些热量来源于土豆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故答案为:C。12.某人经常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正常分泌,并因此产生胆结石以致胆管堵塞(图中甲处)。胆管堵塞后消化会直接受影响的营养素是( )A.脂肪 B.蛋白质 C.淀粉 D.纤维素【答案】A【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下变为脂肪小颗粒,再由肠液、胰液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解答】胆管堵塞,胆汁不能进入小肠,会影响脂肪的消化。故答案为:A。13.(2025九上·临海期末)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脏中左心室壁最厚,有利于将血液输送较远的距离B.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网组成,有利于对原尿进行重吸收C.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D.小肠内有许多小肠绒毛,有利于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判断即可。【解答】 A.心脏中左心室壁最厚,有利于将血液输送较远的距离,故A正确不合题意;B.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网组成,有利于对原尿进行重吸收,故B正确不合题意;C.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故C正确不合题意;D.小肠内有许多小肠绒毛,有利于增加吸收的面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4.我国提倡公民义务献血。医务人员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中采血,而非动脉(如图所示)。对此,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较薄C.静脉中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答案】C【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动脉血管壁最厚,血液流动速度最快,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最慢。【解答】A、体表浅层分布的多为静脉血管,便于采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D、静脉血管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液流动速度较慢,采血后容易止血,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2025九上·东阳期末)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1),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胶囊通过消化道时会被消化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处可进行脂肪的初步消化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图中:①食管、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由小肠毛细血管吸收后进入血液。【解答】A、显微胶囊是设计用于在胃肠道内进行连续摄像的设备,通常由不会被消化的材料制成,以确保其能完整通过消化道并完成摄像任务,故A错误;B、结构②是肝脏,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用于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同时肝脏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显微胶囊不会进入,故B错误;C、④是胃,胃腺分泌的胃液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对脂肪没有消化作用,故C错误;D、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因此,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D正确。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16.(2025九上·永康期末)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关注健康饮食、确立膳食平衡观是青少年须有的意识。下图为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平衡膳食宝塔。(1)以下是某小组设计的三组菜谱,其中符合平衡膳食要求的是( )A.馒头、清蒸带鱼、红烧肉、蒸蛋B.米饭、红烧鲈鱼、青菜炒香菇、萝卜豆腐汤C.米饭、凉拌黄瓜、酸辣土豆丝、苹果(2)小科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小科应多摄入图中 类食物。【答案】(1)B(2)IV【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它们包含在不同的食物中,因此需要膳食平衡,才能保证营养均衡。【解答】(1)A.馒头里面富含糖类物质,清蒸带鱼、红烧肉和蒸蛋都富含蛋白质,不能补充维生素,不能达到营养均衡,故A错误;B.米饭中富含糖类物质,红烧鲈鱼中富含蛋白质,青菜炒香菇中富含维生素,萝卜豆腐汤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水及无机盐,能达到平衡膳食的要求,故B正确;C.米饭中富含糖类物质,凉拌黄瓜、酸辣土豆丝、苹果都能提供维生素,缺少蛋白质,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要求,故C错误;故选B;(2)小科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缺少维生素,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即IV食物。故答案为:(1)B;(2)IV。17.(2025·金华模拟)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图甲是显微镜结构图, 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1)按照图甲中所示方向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的移动方向 (选填“下降”或“上升” )(2)图乙中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速最快的是 (填图中字母)。【答案】(1)下降(2)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解答;(2)顺着血流方向,分叉的为动脉,血流速度最大;汇集的为静脉,血流速度较慢。【解答】 (1)根据图甲可知,从左边看,逆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镜筒的移动方向是下降。(2)图乙所示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中,动脉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压力最大,故血液流速最快的是a动脉。18.(2025·浙江模拟)儿童时期的体重管理将深远影响骨骼发育、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某校组织 BMI(身体质量指数)超标的学生参加“葵娃健康加油站”行动,通过家校配合,帮助孩子均衡饮食、科学运动。(1)不良饮食习惯会造成肥胖,若人体吸收过多的葡萄糖,其部分会转变成 。(2)平衡膳食和参加适度体育运动是预防肥胖的主要方法:①多吃蔬菜,不仅因为蔬菜中所含能量少,还因为其中富含 。②体育运动时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体内组织细胞 消耗有机物释放出来的。【答案】(1)脂肪(2)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呼吸作用【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肥胖的人体内往往脂肪较多,而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有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之分;(2)①根据常见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知识解答;②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解答】 (1)若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过多,多余部分会转变为脂肪。(2)①水果蔬菜不仅含能量少还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水等营养素。②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体育运动时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体内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出来的。19.(2025九下·上城模拟)春季流感多发,小金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就医后被诊断为甲型流感。结合心脏结构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流感发生前,医生建议老幼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疫苗作为 (选填“抗原”或“抗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小金的体温在持续上升过程中产热 散热(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治疗期间,口服药物后,吸收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图中的 (填序号)。【答案】(1)抗原(2)大于(3)①【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1)抗原和抗体:抗原是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2)体温调节机制: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依赖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当体温上升时,意味着产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体温下降时则相反;体温稳定时产热与散热相等。(3)血液循环途径:药物经口服后,在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液,经下腔静脉进入心脏,首先到达的腔室是右心房。在心脏结构中,①为右心房、②为右心室、③为左心房、④为左心室。【解答】(1)疫苗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抗原。(2)小金体温持续上升,表明机体产热大于散热。(3)口服药物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即图中的①。20.(2023九上·舟山开学考)巴斯德社团的同学对葡萄酒酿造有浓厚兴趣,他们到青云酒庄进行项目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1)榨汁装瓶:同学们将清洗干净的葡萄榨汁装瓶。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2)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 ;(3)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答案】(1)防止杂菌混入干扰(2)异养(3)二氧化碳【知识点】细胞呼吸;代谢的多样性【解析】【分析】 自养:像绿色植物那样,利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或特指能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碳的唯一来源,能用简单的无机氮代谢合成。异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解答】(1)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以放入玻璃瓶中自然发酵。所以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玻璃瓶中的微生物,防止杂菌混入,干扰酵母菌的发酵;(2) 异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异养;(3)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1) 防止杂菌混入干扰 (2) 异养(3)二氧化碳21.(2025九上·柯桥期末)小柯同学在学习了血液的知识后,很感兴趣。他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人体血涂片的一个视野(如图)。(1)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 的数量将显著增加。(2)当皮肤划破后,请不要担心,因为 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3)当大量失血需要输血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 。【答案】(1)白细胞(2)血小板(3)输同型血【知识点】血液【解析】【分析】(1)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2)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3)根据输血的原则解答。【解答】(1)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将显著增加。(2)当皮肤划破后,请不要担心,因为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3)当大量失血需要输血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输同型血。22.(2025九下·萧山模拟)构建模型能够让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如图是小金利用橡皮管、漏斗、水、不同大小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的肾单位模型。(1) 图中部位①模拟 。(2)用不同大小的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3)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答案】(1)肾小球(2)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3)③【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有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解答】(1)在肾单位中,肾小球是起始的过滤部位,结合模型,部位①模拟肾小球 ,故答案为肾小球。(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进入肾小囊,所以用不同大小的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可填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 。(3)在肾单位中,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后剩余物质形成尿液排出,对应模型中部位③,所以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 “尿液” 将从部位③中流出 。三、实验与探究题(23、24、25、26题各8分,27题10分,共42分)23.(2025九上·黄岩期末)摄入过多脂肪会造成肥胖,研究人员进行实验探究魔芋中的膳食纤维对脂肪消化的影响。换用浓度分别为0.1%、0.3%、0.5%的魔芋膳食纤维溶液30mL进行实验,依次标记为B、C、D组。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脂肪在小肠中最终消化成 和脂肪酸。(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魔芋膳食纤维能抑制脂肪的分解。请分析得出此实验结论的依据 。(3)虽然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但脂肪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下列菜谱符合膳食平衡理念的是 (选填字母)。【答案】(1)甘油(2)脂肪酸含量随魔芋膳食纤维浓度的增加而减少(3)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脂肪的消化过程: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下,脂肪变成微小颗粒,然后在胰液和肠液中脂肪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组(含有不同浓度魔芋膳食纤维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来判断魔芋膳食纤维对脂肪分解的影响。(3)膳食平衡理念:膳食平衡要求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等 。【解答】(1)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通过实验结果图可以看出,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魔芋膳食纤维后,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在减少,并且这种减少随魔芋膳食纤维浓度的增加愈发明显。这说明魔芋膳食纤维抑制了脂肪的分解。(3)A、该菜谱包含油炸鸡翅、油炸薯条和可乐,这些食物高脂高糖,缺乏蔬菜和谷物,不符合膳食平衡理念,A错误。B、该菜谱包含白灼青菜、凉拌黄瓜、土豆丝和米饭,虽然有蔬菜和谷物,但缺乏必要的蛋白质和脂肪,不够均衡,B错误。C、该菜谱包含清蒸黄鱼、红烧肉、白灼青菜和米饭,提供了适量的蛋白质、脂肪、蔬菜和谷物,符合膳食平衡理念,C正确。故答案为:C。(1)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通过实验结果图可以看出,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魔芋膳食纤维后,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在减少,并且这种减少随魔芋膳食纤维浓度的增加愈发明显。这说明魔芋膳食纤维抑制了脂肪的分解。(3)A.该菜谱包含油炸鸡翅、油炸薯条和可乐,这些食物高脂高糖,缺乏蔬菜和谷物,不符合膳食平衡理念,A错误。B.该菜谱包含白灼青菜、凉拌黄瓜、土豆丝和米饭,虽然有蔬菜和谷物,但缺乏必要的蛋白质和脂肪,不够均衡,B错误。C.该菜谱包含清蒸黄鱼、红烧肉、白灼青菜和米饭,提供了适量的蛋白质、脂肪、蔬菜和谷物,符合膳食平衡理念,C正确。故选C。24.(2024九上·平湖期末)小Q想比较等质量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所含能量的多少。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组装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装置,在三个试管中装入等量的水,测出水的初温。步骤2:分别取1克花生仁、1克大米、1克牛肉干装入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立即分别放在三个试管下,给水加热。食物名称 质量/g 水/mL 初温/℃ 末温/℃花生仁 1 2 25 100大米 1 2 25 87牛肉干 1 2 25 100步骤3:待完全燃烧后,分别测出三个试管中水的末温。(1)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判断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2)通过实验结果,等质量的三种食物中所含能量最少的是 。(3)小Q发现牛肉干和花生仁组中水的末温相同,便得出两者所含能量相同。另一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相同质量的花生仁比牛肉干所含能量多。分析原因,是因为实验中水沸腾后不再升温。你认为该如何改进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水的末温;大米;增加试管中水的质量,或减少燃烧物的质量【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的温度越高,则吸收水的热量越多;(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升高温度最低的对应的食物放出的热量少;(3)根据水升高的温度和水的沸点分析。【解答】(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的温度越高,则吸收水的热量越多,则实验是通过水温的变化来对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多少作出比较。(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大米加热的试管内水的温度最低,则等质量的三种食物中所含能量最少的是大米。(3)根据题意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根据温度的变化判定燃料含有能量的多少;故可以通过减少燃料质量、增加水的质量来达到实验目的。25.(2025九上·绍兴竞赛) 小乐在学习了解的催化作用相关双语后,设计开进行了如下实验,共过程为:步骤一:取6支试管并编号,按如表所示加入相应试剂,并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10 min;步骤二:1号管内试剂倒入2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0℃:3号管内试剂倒入4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37℃; 5号管内试剂倒入6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100℃; 反应5min后,分别取出反应液2滴置于点滴板中,再滴加碘液2滴,混匀,观察并记录颜色;步骤三:然后将2、6号管置于37℃水浴保温10min,分别滴加碘液2滴,观察并记录颜色。编号 1号管 2号管 3号管 4号管 5号管 6号管试剂 1%淀粉溶液(mL) 1 — 1 — 1 —淀粉酶溶液(mL) — 0.5 — 0.5 — 0.5温度(℃) 0 0 37 37 100 100(1) 小乐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2) 正常情况下,步骤二中,将观察到从 (在“2号管”“4号管”和“6号管”中选填)取出的反应液,滴加碘液混匀后,显蓝色(3)步骤三中,实验结果为6号管中液体呈蓝色,2号管中液体不显蓝色。6号管中液体呈蓝色的原因是 2号管中液体不显蓝色的原因是 【答案】(1)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2)2号管,6号管(3)温度过高,酶失去活性;37摄氏度,酶的活性较强,将淀粉分解【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可知探究的是温度的影响。(2)37摄氏度是酶催化的最适宜温度,所以4号试管不会变蓝。(3)温度过高,酶失去活性,即使降低温度,也不再具有催化能力。【解答】(1)由实验过程可知,变量是温度,可知探究的是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2)碘液变蓝,说明含有淀粉,可知该温度下酶的活性不好,2号试管温度较低,6号试管温度过高,酶的活性均不好,均会变蓝。(3)6号试管变蓝,即使温度降低至适宜温度,酶也没有将淀粉分解,说明酶因为高温已经失去活性。2号试管温度升高到适宜温度,酶的活性变强,催化效果变好,淀粉被分解,所以不会变蓝。26.(2024·杭州模拟)如图是用于“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装置的一部分,将该装置置于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1)在该实验中,用湿棉絮覆盖鱼鳃的主要目的是 。(2)实验时,判断鱼尾毛细血管两侧的血管类型主要是通过观察毛细血管中血液的 而得知,这样的方法在科学实验中还有很多,下列实验中运用的方法与本实验的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验证唾液消化淀粉B.观察和解剖花C.模拟呼吸运动(3)某同学用该装置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后,想换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请根据你的实验经验,分析说明是否容易获得成功: .【答案】保持鱼的正常呼吸,方便观察血液流动;流动方向;B;不容易成功,毛细血管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排通过,所以在高倍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非常少,无法进行细致的观察【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根据鱼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解答;(2)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研究方法即可;(3)根据毛细血管非常细小分析。【解答】(1)在该实验中,用湿棉絮覆盖鱼鳃的主要目的是保持鱼的正常呼吸,方便观察血液流动。(2)实验时,判断鱼尾毛细血管两侧的血管类型主要是通过观察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而得知,实。验证唾液消化淀粉和模拟呼吸运动运用了实验法,观察和解剖花运用了观察法,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 某同学用该装置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后,想换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 不容易成功,原因是:毛细血管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排通过,所以在高倍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非常少,无法进行细致的观察。27.(2025·杭州模拟) 痛风,拥有若称霸江湖的名号一一痛中之王。痛风属于生活方式病,常见于中青年男性,经常在外就餐和点外卖,喜食火锅、海鲜、啤酒、饮料、甜食等的人,都是痛风发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高尿酸血症是产生痛风的主要原因。人体内含有嘌呤物质,上述食物中也含有较多嘌呤,这些嘌呤在人体内分解产生尿酸(以尿酸盐的形式存在),当体内尿酸过多时(高尿酸血症),就会导致痛风。E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常用药物,为了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进行了研究。以下是实验步骤:①给正常大鼠涨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获得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队。②将患高尿酸血症的大鼠平均分成A、B、C三组,A组正常饲养,B组添加药物E,C组添加与E同剂量的天然化合物。③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大鼠血清中尿酸盐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上述材料和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中尿酸盐经肾脏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 ,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过多的尿酸盐通过 作用重新进入血液,导致高尿酸血症。(2)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鼠平均分成三组,除药物外其他条件相同,目的是 。(3)A和C、B与C的对照结果可以说明 。(4)分析痛风的发病原因,你对青少年的饮食有什么建议? 。【答案】(1)肾小囊;肾小管的重吸收(2)保持单一变量(3)E、F都具有降尿酸作用,且F降尿酸的作用比同剂量的E效果更好(4)合理膳食,少食外卖、火锅、海鲜、饮料等【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解答】(1)根据分析中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血液中尿酸盐经肾脏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过多的尿酸盐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新进入血液,导致高尿酸血症。(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单一变量原则,即除饲料中添加的物质(药物、同剂量F等)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3)A组正常饲养,C组添加与E同剂量的天然化合物F,再结合题中的条形统计图可知,天然化合物F具有降尿酸的作用。B组添加药物E(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常用药物),C组添加与E同剂量的天然化合物F,再结合题中的条形统计图可知,天然化合物F降尿酸的作用比同剂量的E效果更好。(4)根据题干信息“痛风属于生活方式病,常见于中青年男性,经常在外就餐和点外卖,喜食火锅、海鲜、啤酒、饮料、甜食等的人,都是痛风发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青少年要合理膳食,少吃火锅、海鲜、啤酒、饮料、甜食等。四、综合题(28、29、30题各6分,31题8分,32题9分,共35分)28.(2025九上·鹿城期末)近年来预制菜因食用方便快捷而受欢迎,但其单一的营养成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请据此回答。(1)右图为一份红烧肉预制菜的配料表,其中缺少的营养素是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纤维素(2)预制菜产品直接加热后即可食用,因此常选择铝箔包装。这是由于铝箔具有A.良好的导电性 B.较小的密度C.良好的导热性 D.较小的硬度【答案】(1)D(2)C【知识点】食物与营养;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预制菜产品直接加热后即可食用,选择铝箔包装,需要考虑铝箔的某种特性与加热食用这一特点相关。【解答】(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纤维素,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因此配料表中块小的营养素是纤维素,可见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 A.良好的导电性与预制菜加热食用并无直接关联,铝箔包装主要目的不是利用其导电性能,故A错误;B.较小的密度与能否方便加热食用没有直接联系,密度小不是选择铝箔包装预制菜用于加热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C.良好的导热性使得铝箔能够快速传递热量,便于预制菜均匀受热,满足直接加热后食用的需求,故C正确;D.较小的硬度对预制菜加热食用没有实质性帮助,硬度小不是选择铝箔包装预制菜用于加热的关键因素,故D错误;故答案为:C。29.(2025九上·临海期末)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利用塑料管、水、单向阀、硬质塑料瓶(2大2小,上下连通) 、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如图所示。请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 瓶③模拟心脏的哪个腔 。(2) 小科同学指出应该用橡皮球代替硬质塑料瓶,能更好地模拟心脏,请说明理由 。(3) 老师指出该模型中心脏结构不完整,模型中缺少的心脏结构是 。【答案】(1)左心室(2)像皮球具有弹性,受到挤压时会改变形状和恢复形状,这和心脏的跳动相似(3)瓣膜【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2)根据心脏能够跳动和像皮球具有弹性分析;(3)心脏中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 瓶③模拟心脏的左心室;(2) 小科同学指出应该用橡皮球代替硬质塑料瓶,能更好地模拟心脏, 理由是:像皮球具有弹性,受到挤压时会改变形状和恢复形状,这和心脏的跳动相似;(3) 老师指出该模型中心脏结构不完整,模型中缺少的心脏结构是瓣膜。30.(2025·浙江会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和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计划,营养学家提出了食物金字塔(如图所示)。食物金字塔将食物分为6组,表示人类每天应从每组中吃多少食物才能维持膳食平衡。请据图回答:(1)在食物金字塔中,米面等食物的需求量最多,从能量流动角度看,其原因是 。(2)如果食用奶品类和肉蛋类食物过多,也会导致肥胖症,说明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空腹不宜喝牛奶的原因是 。【答案】(1)以米面为食最直接地利用了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2)蛋白质可转变为脂肪(3)蛋白质主要作为供能物质分解而降低了营养价值【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人体对蛋白质、糖类和脂质三大营养物质必须先经过消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进入人体内重新合成人体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质,并可以相互转化.转基因是将外源的基因接入受体细胞DNA中,从而使受体的基因组成发生改变,因此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范畴;其技术基础是组织培养。【解答】(1)在食物金字塔中,各类食物的需求量是根据其提供的能量和营养价值来确定的。其中,米面等食物位于金字塔的底部,需求量最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米面等食物作为生产者(如稻谷、小麦等)的直接产品,它们处于食物链的起始环节,能量的损耗最少。因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环节的食物,其能量含量越高,越能满足生物体对能量的需求。(2)奶品类和肉蛋类食物通常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过量摄入这些食物,超出了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进而引发肥胖症。因此,合理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量对于维持膳食平衡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3)空腹时,人体内的能源物质处于缺乏状态;此时如果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可能会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而无法被身体充分吸收和利用。这不仅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还可能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导致胃肠道不适。(1)在食物金字塔中,各类食物的需求量是根据其提供的能量和营养价值来确定的。其中,米面等食物位于金字塔的底部,需求量最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米面等食物作为生产者(如稻谷、小麦等)的直接产品,它们处于食物链的起始环节,能量的损耗最少。因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环节的食物,其能量含量越高,越能满足生物体对能量的需求。(2)奶品类和肉蛋类食物通常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过量摄入这些食物,超出了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进而引发肥胖症。因此,合理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量对于维持膳食平衡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3)空腹时,人体内的能源物质处于缺乏状态;此时如果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可能会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而无法被身体充分吸收和利用。这不仅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还可能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导致胃肠道不适。31.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操作如下:①将装置 A 置于 35 ℃恒温水浴锅中;②打开止水夹 k 均匀地通入氮气,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关闭止水夹 k,再将带有 1g酵母菌颗粒的铂丝伸入装置 A 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1)装置C的作用是 。(2)观察到装置B 中溶液出现浑浊,则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后,经多次蒸馏,能初步分离装置 A中的水与酒精,其原理是这两种成分的 (填“熔点”或“沸点”)不同。(4)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 (写出一例即可)。【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干扰实验(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沸点(4)酿酒【知识点】细胞呼吸【解析】【分析】 (1)验证二氧化碳气体,通常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为了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干扰实验,故应连接一个吸收装置;(2)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证明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分离两种不同的液体,通常采用蒸馏的方法,利用其沸点不同的原理;(4)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利用其酿酒。【解答】 (1)装置C中装有NaOH溶液,故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放置干扰实验;(2)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水和酒精都属于液体,分离液体,利用沸点不同的特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4)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通常用于酿酒。32.(2025九上·东阳期末)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下图是不同结构中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数字①~⑥分别为小动脉和小静脉,字母A、B表示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气体B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 结合,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图二所示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葡萄糖的 和运输。(3)图三中血液由血管⑤流入肾小球后,在此处发生 作用,形成原尿。(4)小东认为:人体剧烈运动时,图四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获得的氧气不足,此时主要依靠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请评价该观点: 。【答案】(1)血红蛋白(2)吸收(3)滤过(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图一中:A二氧化碳,B氧气,①肺部小动脉,②肺部小静脉,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2)图二中:③小肠处小动脉,④小肠处小静脉,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后由小肠毛细血管吸收进血液。(3)图三中:⑤入球小动脉,⑥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4)图四中:A二氧化碳,B氧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需要大量能量时,呼吸频率会加快氧气含量变多,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机物没有完全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少,为辅助提供能量的呼吸方式。【解答】(1)气体B是氧气,氧气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的绒毛吸收进入到血液中的,这一过程有利于小肠有效地将葡萄糖转移到循环系统中,从而输送到身体各个需要能量的部分。(3)血液进入肾小球后,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将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等物质滤出,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滤过作用。(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较少,且产生乳酸会导致疲劳,剧烈运动时仍然主要依靠有氧呼吸来供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加速氧气运输,尽可能保持有氧呼吸的能量供应。(1)气体B是氧气,氧气在肺泡中经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2)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的绒毛吸收进入到血液中的,这一过程有利于小肠有效地将葡萄糖转移到循环系统中,从而输送到身体各个需要能量的部分。(3)血液进入肾小球后,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将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等物质滤出,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滤过作用。(4)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供不足,确实会出现无氧呼吸增加的情况,但并不是主要依靠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较少,且产生乳酸会导致疲劳,剧烈运动时仍然主要依靠有氧呼吸来供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加速氧气运输,尽可能保持有氧呼吸的能量供应。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基础)(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检测卷(基础)(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