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六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六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5秋季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第六周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云辐射强迫是指由于云的存在而导致的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变化,即有云时与无云时地球与大气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通过的辐射量)的差值,当为负值时产生冷却效应,而为正值时则相反。下图分别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月份太阳总辐射量、向上短波辐射量月平均值,该地冬季降雪多,雪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地太阳总辐射量各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昼夜交替 B.季风环流 C.地球公转 D.天体引潮力
2.该地4月向上短波辐射最强,主要是因为( )
①太阳辐射较强 ②地表反射率高 ③植被覆盖率高 ④冰雪融水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研究发现该地各月云辐射强迫都为负值,表现出的气象(候)特点是( )
A.大气稳定性较好 B.全年对流雨较多 C.沙尘天气较多发 D.全年年均温较高
地球大气边界层,是指直接受到地球表面摩擦、加热和冷却效应影响的大气最低层。大气边界层高度就是指这一层的顶部距离地面的高度。我国西北某大沙漠冬季有积雪覆盖,其对该沙漠近地面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有重要影响。下图显示了某时段内该沙漠雪深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协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题。
4.“积雪深,天矮;积雪浅,天高”。这背后最主要的道理是积雪改变了(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B.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少C.沙漠的地下水蒸发量 D.冷空气活动的强度和频率
5.近些年来,图示区域对流层顶部气压持续降低,表明( )
A.对流层顶高度增加B.近地面反气旋强盛C.对流层顶温度降低 D.近地面降水量增多
2025年9月7日夜间至8日凌晨发生了一场极为罕见的月全食和“血月”现象。在这场天文奇观中,月球会缓缓穿过地球的阴影,呈现出深红色或铜色,全食阶段长达1小时22分钟,月全食是肉眼可见的最震撼的天文现象之一。下图为月全食发生时日地月位置关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月全食发生时,月球呈现出深红色或铜色,与此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太阳耀斑爆发 B.极光的出现 C.恒星的闪烁 D.天空呈现蔚蓝色
7.这次月全食持续时间较长,可能的原因是( )
A.月球处于近地点B.地球处于近日点C.月球处于远地点 D.地球处于远日点
8.2025年9月7日发生的月全食,对应的农历日期是( )
A.初一前后 B.初七前后 C.十五前后 D.二十二前后
峡谷风指气流穿过峡谷地带时,由于狭管效应而产生的强风。我国西南地区某深切峡谷地形狭窄,峡谷风和山谷风现象显著,因峡谷风和山谷风相互作用,峡谷风风频季节变化与日变化明显。下图示意冬、夏季该峡谷某观测站平均风向频率的逐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该峡谷走向及峡谷风效应最强时段分别是( )
A.南北走向 冬季 00:00—10:00 B.东西走向 冬季 12:00—18:00
C.南北走向 夏季 00:00—10:00 D.东西走向 夏季 12:00—18:00
10.与冬季相比,夏季该观测站( )
A.北风频率高,山谷风强B.北风频率高,山谷风弱C.北风频率低,山谷风强 D.北风频率低,山谷风弱
11.冬、夏季该观测站北风频率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强度B.地势起伏C.植被状况 D.大气环流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某研究站监测数据显示:两年内共发生105次湖陆风事件,占比14.3%,夏季发生频次最多,冬季最少。下图揭示了鄱阳湖研究区一次典型的湖陆风生消过程,包括了前期无湖陆风阶段。下表是不同湖泊多年平均湖陆风的特征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湖泊多年平均湖陆风的特征对比表
湖泊名称 纬度 面积/km 深度/m 频率/%
密歇根湖 41°47'—43°06' N 58030 84 40.6
安大略湖 43°N 19000 85 30
H湖 24514 12 7
鄱阳湖 28°26'—29°46' N 3900 5.1 14
12.关于本次湖陆风判定正确的是( )
A.20日07时开始吹湖风B.湖风持续时间较短C.20日20时开始吹湖风 D.湖风持续时间较长
13.鄱阳湖冬季湖陆风频次低和本次前期无湖陆风成因相同的是( )
A.湖泊水量少 B.背景风力强 C.太阳辐射弱 D.云层厚度大
14.若仅考虑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推测表中H湖所处的纬度范围可能是( )
A.0°—15° B.15°—30° C.30°—45° D.45°—60°
2025年度重磅天文现象“月全食”,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血月”,于9月8日凌晨上演。太阳光在地球大气层会出现折射和散射,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容易被大气层散射,而长波长的红光则会穿透大气层,这些穿过地球大气层的红色光照在月球表面,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红色月亮——“血月”。如图示意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位置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当食甚发生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是( )
A.太阳位居地球和月球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B.地球位居太阳和月球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C.月球位居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 D.太阳位居地球和月球之间,且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
16.由食始—食甚—食终,月亮红色程度发生的变化是(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下图为2025年4月20日14:00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图中的低压和高压随时间推移向东南方向移动,箭头①②③④代表甲处大气受力情况或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甲地( )
A.①只改变风向 B.②会减小风速 C.③决定风速大小 D.④与风向相反
18.图中风向最接近的是( )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丙 D.丙与丁
19.随着低压和高压的移动,M地即将发生( )
A.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B.风速变化较小 C.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 D.风速有所增大
射线状云多呈近似圆形或椭圆形,通常有由云系中心向四周清晰伸展的径向云臂,形状如古代车轮。东南太平洋、秘鲁西海岸海域上空,是南半球射线状云的主要分布空域。下图为2014年7月12日世界时16:20东南太平洋上空射线状云发生时的气温(单位:)和相对湿度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850hPa附近空域的气温变化可反映出( )
A.大气对流旺盛B.存在逆温层C.水汽垂直输送强 D.存在低温中心
21.射线状云的云顶高度位于( )
A.950hPa B.925hPa C.825hPa D.800hPa
22.图中800hPa—700hPa空域的大气特征是( )
A.高温、湿润 B.高温、干燥C.低温、湿润 D.低温、干燥
23.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湖。某年3-5月观测显示,洱海及其周边地区风向、风速昼夜变化明显。下图示意洱海及其周边区域,观测期间,夜间对大理古城大气温度影响较大的风向及影响因素可能是( )
A.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受湖风与谷风共同作用影响
B.以西风和西南风为主,受湖风与谷风共同作用影响
C.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受陆风与山风叠加作用影响
D.以西风和西南风为主,受陆风与山风叠加作用影响
宁夏沿黄城市带位于宁夏东北部,地处西北干旱区,是宁夏经济发展核心区。下图为宁夏沿黄城市带白天和夜间城区与郊区地表温差值,其中ΔT1曲线表示白天郊区减去城区的地表温差,ΔT2曲线表示夜间城区减去郊区的地表温差。完成下面小题。
24.据图推测该地区地表温度日较差最大的是( )
A.夏秋郊区 B.冬春城市 C.冬春郊区 D.夏秋城市
25.对该地区白天城郊地表温度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硬化路面 C.人为热排放 D.植被覆盖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问题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形态复杂,对局部大气受热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某中学地理小组为了研究广东丹霞山不同地形部位的温度,制定了如下调查方案:在相邻区域选定山峰、山脊、凸坡、凹坡、沟谷、洼地六个类型的采样地(海拔依次降低),每种类型采样地各设置1个样方,通过地表温度感应测量仪获取地表温度,在不同季节开展采样调查。下表示意丹霞山不同地形部位不同季节夜间的平均地表温度(单位:℃)。
采样地类型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山峰 20.19 24.78 16.25 16.19
山脊 19.79 24.57 16.08 15.77
凸坡 19.69 24.46 15.92 15.49
凹坡 19.32 24.18 15.77 15.03
沟谷 18.77 23.83 15.43 14.37
洼地 17.93 23.40 14.88 13.48
(1)描述丹霞山夜间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2)与山峰相比,分析洼地夜间地表温度特点的成因。
(3)请对上述调查方案提出优化措施。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青龙县地处条带状走向的河谷中,山谷风现象明显,且风向大致与谷地走向垂直。青龙县PM2.5浓度受山谷风影响较大。下图示意9月10~11日青龙县不同时刻风向风速与PM2.5浓度变化。
(1)据图判断青龙县谷地大致走向,并说明理由。
(2)简述10日山谷风风向变化对青龙县PM2.5浓度的影响过程。
(3)仅考虑昼夜长短差异,推测与9月相比,7月青龙县谷风时间特点,并简析其对PM2.5浓度的影响。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与周边地区存在湖陆风。某科研团队经过多年观测发现,鄱阳湖夏季湖陆风相对明显,且白天湖风出现时间较早。如图示意夏季北京时间2时和14时鄱阳湖地区等温线分布。
(1)说出鄱阳湖地区夏季湖陆昼夜气温分布的主要差异。
(2)判断北京时间14时P地的风向,并说明原因。
(3)分析鄱阳湖地区夏季湖陆风较强的原因。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飑线是尺度较小的强对流天气带。受自西北向东南移动的飑线影响,2022年7月26日12时,安徽黄山某茶园气象站出现的最大风速达34.7m/s的极端大风天气,并伴有短时间强降雨。茶园站西侧约12km处有一水面——太平湖(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4公里)。下图示意该茶园气象站极端大风出现之前的气流形势(箭头为飑线移动路径)。
(1)从地形角度,分析此次茶园站出现极端大风的原因。
(2)推测飑线经过太平湖后短时间内势力将会 (增强/减弱),写出推测理由 。
30.如图示意北半球某地某日近地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逆风奔跑有利于风筝起飞,在丙地放风筝时奔跑方向是 。理由是丙处 力方向自西北向东南;在 和 共同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 偏转。
(2)风筝断线后会在空中继续顺风漂移,丁处风筝漂移的速度 (快、慢)于丙处。判断依据:丁处 , 更大, 更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A D C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D B C B C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A D
26.(1)时空分布特征:时间上,夏季温度最高,冬季最低;空间上,同一季节内,从山峰到洼地温度逐渐降低。
(2)洼地夜间温度更低,因冷空气下沉积聚,地形封闭散热慢。
(3)增加样方数量,控制海拔变量,延长观测时间。
27.(1)大致走向:东西走向。理由:下午时段吹谷风,为偏南风,而夜间凌晨时段吹山风,山风为偏北风,青龙县山谷风为南北风交换,故谷地走向应为东西走向。
(2)夜间吹山风,受山风影响,青龙县大气污染物(PM2.5)不易扩散,不断积聚,导致PM2.5浓度升高;白天吹谷风,且风速大,青龙县大气污染物(PM2.5)受谷风影响被吹离,导致PM2.5浓度降低。
(3)特点:7月受较长的白昼和较强的太阳辐射影响,青龙县谷风出现得更早,且持续时间更长。影响:受较早出现的谷风影响,青龙县PM2.5浓度开始降低时间更早,浓度升高时间更晚;因谷风持续时间较长,青龙县夏季PM2.5低浓度持续时间更长,整体浓度更低。
28.(1)白天湖泊气温整体低于周围陆地;夜晚湖泊气温整体高于周围陆地。
(2)偏西风(西北风)。原因:P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低;其西侧鄱阳湖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高;近地面气流由高压(鄱阳湖)吹向低压(P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偏西风(西北风)。
(3)夏季白昼长,陆地升温显著,湖陆温差相对较大;夏季湖泊面积大,湖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大,因此湖陆风较强。
29.(1)该气象站位于两山之间的低地,狭管效应加强风速;(到达之前为晴天)上坡过程中与谷风叠加,加大风速;飑线的移动方向与谷地延伸方向一致。
(2)增强 经过太平湖后水汽含量增加,水汽上升凝结释放热量,促进大气进一步上升;湖泊西北部此时湖风较明显,加剧风速。
30.(1) 向北(或西北) 水平气压梯度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右
(2) 快 等压线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