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三周考试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中科院研究团队在江西德安地区某地层中发现约4.36亿年前的海洋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命名为隆平德安鱼。该团队此前已在该地层的上层地层发现陆生植物化石。图1为隆平德安鱼化石,图2为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隆平德安鱼所在地层所属的地质年代是( )
A.志留纪 B.第四纪 C.侏罗纪 D.前寒武纪
2.根据材料推测,两个地层形成时期,当地古地理环境的变化是( )
A.湿润变干旱 B.陆地变海洋 C.干旱变湿润 D.海洋变陆地
3.下图是古珊瑚的化石照片。
古珊瑚化石指示其所在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
A.寒冷的深海环境B.温暖的陆地环境C.寒冷的陆地环境 D.温暖的浅海环境
2020年12月18日,经国家权威机构的地质研究、古生物化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反复考察论证,在海伦大峡谷发现的罕见白垩纪生物群,包括蕨类植物茎干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龙化石和鳖化石等,极具历史和科研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白垩纪属于( )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 D.新生代
5.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蕨类植物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7.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度与现代类似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2025年2月,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政和八闽鸟是目前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丰富了人类对鸟类进化史的认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8.“政和八闽鸟”所在的地质年代( )
A.裸子植物繁盛B.联合古陆形成C.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D.是重要的成矿时期
9.下列有关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沉积岩中一定含有化石 B.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
C.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生物的化石 D.化石可用于了解其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环境
10.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出露岩层经历了晚古生代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地质时期的变迁。
图示页岩形成时期,地球上( )
A.被子植物繁盛 B.蕨类植物繁盛 C.爬行动物兴盛 D.哺乳动物兴盛
2022年10月,我国科研人员在福建省首次发现距今1.5—1.48亿年前的鸟翼类恐龙化石,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图1为恐龙足迹,图2为恐龙活动复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恐龙族群繁盛时期( )
A.海生藻类出现 B.裸子植物兴盛 C.鸟类灭绝 D.被子植物繁茂
12.根据图2中植被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可能是( )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温暖湿润 D.寒冷多雨
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⑥⑤ D.③④⑤⑥
14.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
A.化石种类和数量B.组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读图“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ABCD岩层中最老的是( )
A.A B.B C.C D.D
16.地点3缺失B岩层,最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 )
A.地壳下沉 B.地壳抬升 C.流水堆积 D.地震
17.若地点1的C岩层含有煤炭,则C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 )
A.温暖湿润的海洋环境B.温暖湿润的陆地环境C.寒冷干燥的海洋环境 D.寒冷干燥的陆地环境
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蓝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时,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如图为主要地质年代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蓝细菌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前寒武纪
19.下列生物进化过程正确的是( )
A.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C.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D.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下图为主要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及气候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白垩纪整体的气候特点是( )
A.暖干 B.暖湿 C.冷湿 D.冷干
21.关于地球演化的正确叙述是( )
A.古生代爬行动物种类繁多B.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期C.新生代气候波动幅度最小D.鱼类出现的时间晚于人类
H山是兀立于广袤原野上的一座孤立的土质山丘,地层连续,极具科考价值。②地层上部以旱生和中旱生草本植物花粉化石为主,同时期的云杉、冷杉花粉化石分布在更高纬度或更高海拔的区域;下部以云杉、冷杉花粉化石为主,还有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①地层形成时期可能是( )
A.泥盆纪B.白垩纪C.第四纪 D.二叠纪
23.与②地层下部形成时期相比,上部形成时期的气候较( )
A.冷湿 B.干冷 C.暖湿 D.干暖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甲、乙两地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
A.①、Ⅰ B.②、Ⅱ C.③、Ⅲ D.②、Ⅲ
25.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 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C.年龄最老的是Ⅰ D.相同高度甲地地层比乙地地层形成早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请考生要求作答)
26.读下面材料,分别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下面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

(1)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2)早古生代包括了 纪、 纪、 纪。
(3)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
27.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层和化石推断,鸟类最早出现在 地质时期(请填写地质历史时期的名称,在以下所给三个答案中选择其中一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部分地区形成大规模的煤炭矿藏,推测当时这些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提示:从当时气候和植被两方面简单推测)。
(3)A~G地层中,形成时间最早和最晚的地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经过漫长的演化历史,大气成分伴随地球的演化而发生变化。下图为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
(1)描述生物出现以后,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变化特点。
(2)说明植物对地球大气成分的改造作用。
(3)简述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29.下图1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1中三处化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2)从动物、植物、成矿角度描述恐龙化石所处时代地球环境特征。
(3)结合图2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指出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的能源消费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是能源利用的必然趋势。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质时期陆地上生长的茂密植被,是煤炭生成最主要的物质来源。堆积的原始植物遗体,由于地壳运动,被埋入地下,然后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就是煤炭。
材料二、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单位:兆焦/米2.年)。
材料三: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
(1)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 ;地球上两次重要成煤时期是 , 。
(2)太阳辐射能相对于常规能源的主要优点是 , 。
(3)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地形区,该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
(4)简要说明新疆建设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C C D B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C A B B D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D C
26.(1)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 寒武 奥陶 志留(3)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
27.(1)中生代(2)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
(3)A层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最晚,形成于新生代。
28.(1)氧气含量上升,前期含量低但增长较快,后期含量高趋于稳定;二氧化碳的含量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其在大气中含量下降,同时释放氧气,使大气成分中氧含量增加。
(3)充足的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适宜的温度。
29.(1)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2)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是主要的成煤期。
(3)降水先增多后减少;气温下降;气候变干冷。
30.(1) 太阳能 古生代(后期) 中生代(2) 可再生 无污染
(3) 青藏高原 海拔高,空气稀薄 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4)新疆晴天多(降水少),可利用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新疆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建设光伏电站占用耕地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