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展示我国古法酿酒的工序中,以发生化学变化为主的是
A.捣碎酒曲 B.谷曲混合
C.发酵成酒 D.泉水勾兑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银元素:AG B.硝酸钠:NaNO
C.3个氧原子:O3 D.2个镁离子:2Mg2+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铜 B.氯化钠 C.水 D.金刚石
4.下面是一些危险化学品标识图。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其包装箱上应张贴的是
A. B. C. D.
5.在“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同学们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6.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下列科学家中,研发了多种用于化工生产的催化剂的科学家是
A.徐寿 B.张青莲
C.袁隆平 D.闵恩泽
7.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新物质。下面对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解释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从未有过的物质
B.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物质不同的物质
C.物质的表面积发生了改变的物质
D.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8.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 B.连接橡胶塞
C.过滤 D.加热液体
9.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图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该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该过程中用到蒸馏的方法 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10.下列各组仪器中,都能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是
A.试管、烧杯、蒸发皿 B.集气瓶、烧瓶、烧杯
C.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D.试管、量筒、燃烧匙
11.同学们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夹持装置已略去),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A.检验气体是否为氧气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方案
A.A B.B C.C D.D
12.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A.常见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沉降
B.活性炭不能用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C.有些地区的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结水垢,就是因为该地区的水是软水,水中溶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
D.制蒸馏水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13.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在稀土分离技术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稀土中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4.9g B.钬的元素符号为ho
C.钬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67 D.钬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14.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分类观:H2O和Fe2O3均是氧化物
C.守恒观: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D.转化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15.足量的A与20gB充分反应,生成16gC和8gD,则参加反应的A与C的质量比是
A.1:1 B.1:4 C.2:1 D.1:5
二、填空与简答
16.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生存中学会了使用火,继而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步积累了大量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制得了许多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用品。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我国在化学应用领域的技术研发及高端制造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衣:某服装标签上写着:休闲牛仔裤号型175/86A面料棉74.3%涤纶25.7%批号X001,该服装面料含有的天然纤维是棉,合成纤维是涤纶。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化学式为[C6H10O5]n,[C6H10O5]n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食: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品,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 。(填“元素”或“原子”)。
(3)住:新装修的房屋常闻到装修材料中释放出的刺激性气味,人们能闻到这种气味的原因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4)行:传统汽车能源主要来自石油。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石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7.华夏之美,灿若繁花。中国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色彩,又赋予它们雅致的名字。银朱、凝脂、群青……这满庭芳的国色中也蕴藏着独特的化学内涵。
(1)银朱:是一种深红色。“银朱”名字的来历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昔人谓水银出于丹砂,熔化还复为朱者,即此也。名亦由此。”丹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高温会分解成汞(水银,化学式:Hg)和硫磺(S),硫黄与汞加热又能生成硫化汞。
硫黄与汞生成硫化汞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该反应类型属于 (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2)凝脂:凝脂似玉、洁白高雅。宋代的德化窑的白瓷,是一种纯粹的凝脂白。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CaCO3+XCaSiO3+CO2,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3)群青:与石青颜色接近,石青的主要成分是Cu3(OH)2(CO3)2.石青中的OH-与Cu2+形成的化合物也是青色的,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氨(NH3)比氢气更易液化储运,作为氢能源的载体有发展潜力。合成氨的原料为N2和H2.N2常用液态空气分离法、膜分离法(如图1)和分筛吸附法(如图2)获取。H2生产有煤气化、天然气重整及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等方法,根据H2的来源,所合成的氨分别称为棕氨、蓝氨和绿氨。Haber-Bosch工艺利用N2和H2(经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得)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制氨,是目前唯一大规模合成氨方法。该工艺消耗全球约5%的天然气,占据全球1.6%的CO2排放量。绿氨生产可实现“零碳”排放,目前成本高,有待技术成熟推动绿氨发展。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膜分离法制N2中,薄膜不允许 (填名称)分子通过。
(2)如图2所示,分子筛吸附法制N2,利用了N2分子与O2分子 不同而吸附O2实现分离。
(3)绿氨生产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原因是 。
19.一般家里安装的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活性炭能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残余氯气,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性。
(2)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大分子无法通过,该过程相当于净水中的 操作(填操作名称)。
20.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中A、B、C表示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氧和硫属于同 (选填“周期”或“族”)元素。
(2)图2,A、B、C三种粒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
(3)若C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其离子符号为 。
三、实验题
21.O2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认识和获取O2具有重要意义。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制取O2,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O2的文字表达式 。
(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四、科学探究题
22.小军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时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有一缕白烟冒出,这些白烟到底是什么物质呢?于是他在参加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提出这一问题。
【提出猜想】
小军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CO2);小帅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H2O);小红同学则猜测白烟是石蜡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探究】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见图1),目的是为了验证 同学的猜测。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见图2),烧杯内没有出现水珠,证明白烟的成分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见图3,注意不能与烛芯接触),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这为 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白烟是 (填写物质名称)的猜测。
【拓展提升】
(4)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并不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五、计算题
23.称取某物质4.6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根据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通过下列计算可以知道该物质含不含氧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1)求出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2)求出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前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总和。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前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
(5)通过上述三步,继续计算可以求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按碳、氢、氧元素顺序书写化学式)。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C B D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C B
16.(1)36:5:40
(2)元素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混合物
17.(1)化合反应
(2)SiO2
(3)Cu(OH)2
18.(1)氮/氮气
(2)体积的大小
(3)绿氨生产实现零碳排放
19.(1)吸附
(2)过滤
20.(1)族
(2)AC
(3)S2-
21.(1)分液漏斗
(2)A/B
(3)
(4) a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22.(1)小军
(2)水蒸气
(3) 小红 二氧化碳
(4)CD
23.(1)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答: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
(2)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答: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6g。
(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前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总和为2.4g+0.6g=3g。
(4)反应前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总和为,则该物质中还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
(5)C2H6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