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章 传染病及其预防 章末总结@知识结构导图传染病及其预防@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1 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规律总结】①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②传染病的病原体是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针对练习】1.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 B )A.传染性和致死性 B.传染性和流行性C.流行性和可控制性 D.流行性和遗传性2.下列各种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D )A.肺结核、糖尿病、百日咳 B.蛔虫病、佝偻病、水痘C.高血压、手足口病、淋病 D.麻疹、流感、乙型肝炎 考点2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要素、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规律总结】①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人群都可以终止传染病的流行。②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途径传播。【针对练习】3.教材P27内容改编蛔虫病不仅十分常见,并且还有其他并发症,所以预防蛔虫病的措施十分重要。下列做法中不属于预防蛔虫病的是 ( D )A.不饮生水 B.注意个人饮食卫生C.餐前便后要注意洗手 D.早晚刷牙4.(长沙中考)据记载,我国在宋朝就已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D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5.文化典籍(衡阳二模)《汉书》记载:“民族投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大意是对染上疫病的民众,空出房舍,建立隔离场所,为他们医治,并提供药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消灭病原体 D.保护易感人群6.流感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冬季和初春季节,其传播途径主要是 ( B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C.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7.(安康模拟)艾滋病是由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科学认识艾滋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HIV是艾滋病传播的传染源 B.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C.吸毒人员不容易感染艾滋病 D.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老人8.分析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传染病传播过程中的 ( C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易感人群、传染源、易感人群9.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身体健康也是精神愉悦的基础,下列关于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传染病就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B.通风、消毒、勤洗手属于控制传染源C.为了减少流感病毒的感染,通过注射相关流感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D.可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10.“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体B.空气、飞沫、黏膜接触属于传播途径C.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D.老人和孩子都不是该病的易感人群 考点3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规律总结】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名称 形成时间 特点 构成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就有的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 出生后逐渐形成的 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③免疫的功能:防御功能、维持自身稳定、免疫监视。④免疫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过敏反应等。【针对练习】11.(湘潭模拟)给烧伤病人移植皮肤时,一般用自己的皮肤,因为别人的皮肤移植到病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不易成活,这里别人的皮肤相当于 ( B )A.抗体 B.抗原 C.免疫细胞 D.免疫器官12.(海南模拟)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人体依靠免疫功能只能识别“非己”成分B.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C.发生过敏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所致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其对人体总是有益的13.(绵阳一模)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给健康人注射的疫苗中含有抗体,如注射甲肝疫苗能预防甲肝B.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是由侵入人体的抗原产生的C.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消灭进入体内的病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D.眼泪中有一种物质叫溶菌酶,能破坏眼中的细菌和病毒,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14.热点信息2025年10月25日将是“人类天花灭绝”第46周年纪念日。对灭绝天花作出巨大贡献的是免疫学之父——英国医学专家爱德华·安东尼·詹纳。他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来防治天花,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D )A.牛痘属于抗原 B.人体通过接种牛痘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天花病毒属于病原体 D.接种牛痘疫苗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15.新考法·漫画如图所示的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 ( D )A.抗体、淋巴细胞、抗原 B.淋巴细胞、抗原、抗体C.抗原、抗体、淋巴细胞 D.抗原、淋巴细胞、抗体16.(厦门二模)花粉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蛋白质IgE;当同样的花粉再次侵入,IgE大量增加,释放出炎性反应物质,引发过敏症状(如图)。预防花粉过敏的疫苗正在研发,疫苗可通过免疫过程抑制相应IgE产生从而根治过敏。(1)从免疫角度分析,IgE是 抗体 。(2)根据过敏反应的原理,IgE的量越 少 (填“多”或“少”),过敏症状越轻微。(3)接种花粉过敏的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 特异性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4)如果身边有花粉过敏的同学,除了接种疫苗外,你还有什么预防花粉过敏的建议? 避免接触花粉(合理即可) 。 考点4 免疫规划【规律总结】①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②免疫规划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实行免疫规划,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针对练习】17.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 B.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C.乙肝疫苗能预防流行性感冒 D.可以应用于免疫规划18.(烟台一模)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了mRNA疫苗技术。关于疫苗及其技术认识错误的是 ( C )A.疫苗是抗原,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B.接种疫苗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C.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正确接种疫苗可以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19.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下面为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 ( B )20.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地发现鸡全部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且大部分的存活鸡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处理。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B )A.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毒性已减弱或消失B.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是抗体C.第一次注射后,鸡获得并保持着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鸡可能也发生过特异性免疫反应第13章 传染病及其预防 章末总结 考点1 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规律总结】①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②传染病的病原体是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针对练习】1.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 )A.传染性和致死性 B.传染性和流行性C.流行性和可控制性 D.流行性和遗传性2.下列各种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糖尿病、百日咳 B.蛔虫病、佝偻病、水痘C.高血压、手足口病、淋病 D.麻疹、流感、乙型肝炎 考点2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要素、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规律总结】①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人群都可以终止传染病的流行。②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途径传播。【针对练习】3.教材P27内容改编蛔虫病不仅十分常见,并且还有其他并发症,所以预防蛔虫病的措施十分重要。下列做法中不属于预防蛔虫病的是 ( )A.不饮生水 B.注意个人饮食卫生C.餐前便后要注意洗手 D.早晚刷牙4.(长沙中考)据记载,我国在宋朝就已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5.文化典籍(衡阳二模)《汉书》记载:“民族投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大意是对染上疫病的民众,空出房舍,建立隔离场所,为他们医治,并提供药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消灭病原体 D.保护易感人群6.流感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冬季和初春季节,其传播途径主要是 (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C.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7.(安康模拟)艾滋病是由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科学认识艾滋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是艾滋病传播的传染源 B.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C.吸毒人员不容易感染艾滋病 D.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老人8.分析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传染病传播过程中的 (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易感人群、传染源、易感人群9.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身体健康也是精神愉悦的基础,下列关于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传染病就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B.通风、消毒、勤洗手属于控制传染源C.为了减少流感病毒的感染,通过注射相关流感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D.可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10.“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体B.空气、飞沫、黏膜接触属于传播途径C.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D.老人和孩子都不是该病的易感人群 考点3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规律总结】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名称 形成时间 特点 构成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就有的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 出生后逐渐形成的 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③免疫的功能:防御功能、维持自身稳定、免疫监视。④免疫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过敏反应等。【针对练习】11.(湘潭模拟)给烧伤病人移植皮肤时,一般用自己的皮肤,因为别人的皮肤移植到病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不易成活,这里别人的皮肤相当于 ( )A.抗体 B.抗原 C.免疫细胞 D.免疫器官12.(海南模拟)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依靠免疫功能只能识别“非己”成分B.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C.发生过敏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所致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其对人体总是有益的13.(绵阳一模)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给健康人注射的疫苗中含有抗体,如注射甲肝疫苗能预防甲肝B.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是由侵入人体的抗原产生的C.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消灭进入体内的病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D.眼泪中有一种物质叫溶菌酶,能破坏眼中的细菌和病毒,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14.热点信息2025年10月25日将是“人类天花灭绝”第46周年纪念日。对灭绝天花作出巨大贡献的是免疫学之父——英国医学专家爱德华·安东尼·詹纳。他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来防治天花,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牛痘属于抗原 B.人体通过接种牛痘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天花病毒属于病原体 D.接种牛痘疫苗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15.新考法·漫画如图所示的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 ( )A.抗体、淋巴细胞、抗原 B.淋巴细胞、抗原、抗体C.抗原、抗体、淋巴细胞 D.抗原、淋巴细胞、抗体16.(厦门二模)花粉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蛋白质IgE;当同样的花粉再次侵入,IgE大量增加,释放出炎性反应物质,引发过敏症状(如图)。预防花粉过敏的疫苗正在研发,疫苗可通过免疫过程抑制相应IgE产生从而根治过敏。(1)从免疫角度分析,IgE是 。(2)根据过敏反应的原理,IgE的量越 (填“多”或“少”),过敏症状越轻微。(3)接种花粉过敏的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4)如果身边有花粉过敏的同学,除了接种疫苗外,你还有什么预防花粉过敏的建议? 。 考点4 免疫规划【规律总结】①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②免疫规划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实行免疫规划,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针对练习】17.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 B.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C.乙肝疫苗能预防流行性感冒 D.可以应用于免疫规划18.(烟台一模)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了mRNA疫苗技术。关于疫苗及其技术认识错误的是 ( )A.疫苗是抗原,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B.接种疫苗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C.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正确接种疫苗可以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19.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下面为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 ( )20.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地发现鸡全部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且大部分的存活鸡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处理。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毒性已减弱或消失B.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是抗体C.第一次注射后,鸡获得并保持着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鸡可能也发生过特异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3章 传染病及其预防 章末总结 - 学生版.docx 第13章 传染病及其预防 章末总结.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