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使得宋代社会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象”说法有误,根据文中“翰墨书籍的搜集、勘校整理到保管,曝书会的举办与宣传等,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宋代社会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象”可知,宋代曝书会的举办与宣传只是宋代社会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象的原因之一。)2.A(“两宋举办馆阁曝书会的流程是一模一样的”说法有误,根据文中“南宋时会专门派遣押宴官主持曝书会,更加彰显郑重之意”可知,两宋举办馆阁曝书会的流程并不完全一样。)3.A(根据文中“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曝书会得以于七月恢复举行”等可知,两宋时期举办的馆阁曝书会都是在七月。)4.①北宋初期,馆阁曝书会初具其形,其后大致沿袭。②北宋后期,馆阁曝书会变得更加隆重,展览的内容更加丰富。③南宋初年,受战火和朝廷迁徙的影响,曝书会暂时中断。④南宋中期,曝书会恢复举办,并专门派遣押宴官主持。(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意近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5.C(“得知大姐活着,并成了小麦丰产模范,内心充满了欣慰”说法有误,年轻姑娘口中的张爱珍并不是“大姐”。)6.A(“也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战争形势”说法有误,这是“我”去张家冲路上的环境,与战争形势无关。)7.①“长长地透了口气”“轻轻地说”,表现了大姐对张家冲遭到破坏的痛心和对敌人的痛恨之情。②“我的心又乱跳起来”,表现了“我”误以为那个丰产模范就是大姐时的激动心情。(每点2分,意近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8.①张家冲在敌人离开后满目疮痍,一个村庄的惨状,折射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文中的普通护理员大姐在战争中为了掩护伤员撤退,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失踪,个人牺牲的“小”事件,反映战争年代无数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③文中大姐“巴望革命早早成功”,年轻的姑娘对养兔事业的热情,体现了从战争年代渴望和平到和平年代渴望发展自我事业的时代跨越。(每点3分,答出两点意近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CEF(原句标点: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事。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10.A(A项,文中的“略”,意为稍微,二者意思不同。B项,“及鲁肃过寻阳”中的“过”意为路过,二者意思不同。D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表示并列,二者用法不同。)11.C(“都可以称为‘好学’”说法有误,材料二中“人各随其所欲能者而学之,俗各随其所渐诱者而学之,均之为学也”,意为人们各自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学习,社会风气也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学习,这些都算是学习。只有“当其笃好之也”,才可以称为“好学”。)12.(1)借助舟楫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却能横渡江河。(“假”“水”“绝”各1分)(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众人”“下”“耻”各1分)(3)即使再忙,也坚持完成当天的功课,不会因为昨天耽搁了就在今天补做。(“虽”“了”“以”各1分,句意1分)》(4)然而古人所说的学习,后世的人已经不太理解它了。(“然”“学者”各1分,倒装句1分,句意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做学问的道路没有尽头,但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兄长我往年最缺乏恒心,近年稍有好转,但还不够纯熟。自七月初一至今,我没有一天会中断(完成以下功课):每天临摹字帖一百字,抄书一百字,看书至少满二十页,多读不限。从七月至今,我已读完《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都用朱笔做了圈点批注。即使再忙,也坚持完成当天的功课,不会因为昨天耽搁了就在今天补做。弟弟们如果能像这样持之以恒,即便像四弟这样中等天资的人,也能有所成就,更何况六弟、九弟这样上等天资的人呢?关于明年读书的地,点,不知是否已确定?说在家无法用功,不过是取巧推卸责任罢了。我如今在京城,每【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6-X-081A2025~2026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劝学师说》。一、阅读(74分)(一)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翰墨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于帝王而言更是承载着“千古治乱之道,并在其中”的功能,其收藏和保存受到极大重视。曝书,是对所藏书籍进行曝晒以达到杀虫、防霉变目的的书籍保护措施。古人通常会选择在仲夏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进行曝晒。曝晒书籍操作简单便捷,既可防潮去蠹,又能够在曝晒过程中仔细翻检浏览,欣赏翰墨笔迹。人们徜徉于书山墨海,别有一番情致。曝晒书籍也因此逐渐受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和广泛推崇。定期曝晒也是宋代保护馆藏书籍的常见方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杂说》中强调,曝书最佳时节当为五月到七月中下旬,宋时朝廷所选曝书时间与贾思勰所倡大体相当。北宋时期,秘书省曝晒所藏翰墨书籍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罢。南宋时期,秘书省年例入夏曝晒书籍,自五月一日为始,至七月一日止。总体看来,两宋馆阁曝书活动持续时间都相对较长。宋代馆阁曝书会,是国家藏书机构—馆阁在曝晒翰墨书籍之际举行的聚会活动,堪称当时一项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盛事。按照常例,这一时期“秘省所藏书画,岁一暴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众臣僚借晒书之机参观浏览翰墨书籍。朝廷通常会择日于馆阁所在地设宴,“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谏官、御史及待制以上官毕赴”(马端临《文献通考》),即反映了这种状况。通过设宴观书活动,“帝欲其知文儒之盛”,以彰显国家对文臣礼遇隆厚之甚及对文化事业的特别重视。作为宋代历史上颇具特色的文化盛会,曝书会早在北宋初期就初具其形。宋太宗时后苑设有书库,“皆藏贮图书之府”,秘阁“每岁因暑伏曝蔓”,曝晒之余,“近侍暨馆阁诸公张筵纵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众人观赏品评翰墨书画、把酒畅谈,尽显文化盛会特色。此后,大致沿袭馆阁曝书设宴之做法,所谓“皇朝故事,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缗钱开筵宴,为晒书会”(陈元靓《岁时广记》),即是如此。北宋后期,曝书会的举行愈显正式隆重。宋徽宗【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6-X-081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语文评分标准.pdf 高一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