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数学学科综合实践 活动二 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版本 数学·西师大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年 级 二年级 学 期 上册 单 元 综合实践 身体上的“尺子”课 题 活动二 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步长、庹、拃、身高四种身体尺,能根据沙坑(长距离)、大树(周长)、双杠(垂直高度)的特点选择合适工具,规范测量并记录数据。2.素养能力:通过观察、操作、对比,建立“场景特点→工具选择”的逻辑,培养量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精神。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四种身体尺的测量方法,能针对不同场景选择合适工具。2.教学难点:理解“场景特征→工具适配”的逻辑,规范操作减少误差。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设计意图】结合视频中的“鞋店禁止试穿”场景,还原真实生活矛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测量的必要性” —— 当没有工具时,身体可以成为“测量助手”。用小朋友的疑问(不试怎么知道合不合适)引发共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引出“身体尺子”的探究主题。1.课件播放视频。小朋友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小难题!鞋店不让试穿鞋子,怎么知道鞋子合不合脚呢?就像视频里的小朋友说的:不试怎么知道合不合适呀? 其实呀,我们的身体里藏着好多“天然小尺子” 呢!用拳头滚一滚,就能大概量出鞋垫的长度!导入新课:教师:那除了拳头,我们的手、脚、胳膊……还藏着哪些神奇的“尺子”?今天,咱们就来当 “人体尺子探险家” ,一起发现、玩转这些身体里的测量秘密!”二、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选对“身体尺”,测量更高效【设计意图】以真实校园场景切入,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身体尺的实用性,自然导入新课。按“观察场景特点--选择工具--规范测量--反思优化”的逻辑,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掌握每种身体尺的适用场景;通过误差讨论,理解身体尺的相对性,培养科学思维。填一填。没有尺子或不方便用尺子测量时,你会选哪种身体尺测量?1.教材情境呈现:出示教材“填一填”插图(跳远、量树、测双杠)教师提问:跳远时,怎么测距离?量大树周长用什么身体尺?测双杠高度可以怎么组合?2. 测量实践:(1)课件出示沙坑(长5-6米),布置任务:“用步长估测沙坑长度,怎么测更准?”方法指导:从起跳线开始,自然走至沙坑末端,数步数;重复2次,取接近值(如“沙坑长约15步”)。小组操作:4人一组,1人模拟跳远,1人标记落地点,2人用步长测量距离,记录员填写表格。思考交流:提问:“为什么测沙坑选步长?换成拃行不行?”引导总结:长距离、线性物体→步长(覆盖范围大,测量效率高)。(2):大树——庹/拃的应用观察特点:课件出示大树图,分析树干“圆柱形、周长中等”的特点,提问:“怎么量圆滚滚的树干一圈?” 工具选择:庹:双臂平伸围树干,标记指尖位置,数“几庹”(适合较粗树干,如庹围一圈”);拃:手指张开围树干,依次衔接,数“几拃”(适合较细树干,或多人合作接力测量)。对比讨论:“庹和拃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庹,什么时候用拃?”(树干粗→庹;较细→拃,或结合身高辅助)实践验证:分组任务:用圆柱道具模拟树干,测量“庹数、拃数”,记录并对比差异(如“3庹=12拃”,发现 “庹长≈4拃”的关联)。误差分析:“为什么同一棵树,小明量3庹,小红量4庹?” 理解身体尺的个体差异(如身高、手长不同),但不影响“大概测量”。(3)双杠——身高/庹的应用分析高度:课件出示双杠(高度1-1.4米,垂直方向),提问:“怎么测双杠有多高?身体哪个部位能‘够到’高度?”工具演示:身高:站直对比,标记“头顶→横杠”的差距(如“比我高20厘米,我身高120厘米,双杠约140厘米”);庹:手臂上伸,量“指尖→横杠”的距离(结合身高,如“庹长130厘米,差10厘米,双杠约120厘米”)。强调:垂直测量时,身体要站直,手臂自然伸展,减少倾斜误差。合作测量:小组分工:1人测身高对比,1人测庹长延伸,记录 “估测值→实测值”,讨论“哪种方法更方便?”(身高直观,庹长灵活)。学习任务二:身体尺“实战测量”【设计意图:】立足素养,回归生活,以 “量感培养”为核心,依托教材中“身体尺测量”的实践场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议中悟”,实现将抽象的“长度测量”转化为身体感知,让数学回归真实生活;通过操作、交流、反思,发展量感、合作能力、科学思维;理解身体尺“方便但不精准”的特点,辩证看待工具的实用性。小组合作,用“身体尺”测量并填写表格。实践探究:小组合作测量明确步骤:(1)估一估:先闭眼想象长度,口头说估计值(渗透“量感”);(2)测一测:国旗台宽度用步长(多人同步测量,避免步幅偏差);大树周长用庹长(环抱树干,标记指尖位置);乒乓球台高度用拃长+身高(先伸臂估测,再用拃叠加测量);记一记:填写教材表格,记录“测量单位、过程、结果”,标注“估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谈一谈,用“身体尺”测量的感受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①将自己用“身体尺”测量的感受写下来。②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③指名汇报,有序梳理。预设1:我认为用“身体尺”测量不够准确。预设2:生活中用“身体尺”来测量很方便。教师:从古人的智慧到我们的探索,身体尺让我们随时‘携带’测量工具!未来遇到没尺子的情况,记得调动身体里的‘小尺子’哦!趣味知识课件播放视频渗透历史视角,让学生感知:数学工具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人类智慧的传承,拓展认知维度。三、课堂延伸回家测3样东西(沙发、门框、卧室),记录估测与卷尺测量的差距,明天分享!四、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方便性:没带尺子时,身体尺能快速估测,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如量沙发、估测教室距离)。2. 相对性:身体尺“不精准”(因个体差异),但能满足“大概量一量”的需求。3. 跨学科关联:测量中能发现数学(周长、长度)、科学(树木年轮、人体结构)的知识联系。五、板书设计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身体尺 适用场景 测量要点步长 长距离(沙坑) 自然走,数步数庹 周长/宽高(树) 双臂平,围一圈拃 短周长/短长 手指张,依次连身高 垂直高度(双杠) 站直比,算差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活动二 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综合与实践 数学连环画西师大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身体里藏着的“尺子”该如何使用呢?知识链接身体里藏着的“尺子”该如何使用呢?知识链接选对“身体尺”,测量更高效学习任务一填一填。没有尺子或不方便用尺子测量时,你会选哪种身体尺测量?探究新知填一填。没有尺子或不方便用尺子测量时,你会选哪种身体尺测量?沙坑沙坑通常为规则的坑状结构,多呈长方形或正方形(跳远、三级跳远用沙坑多为长方形,长约5-6米,宽约2.5-3米)。探究新知填一填。没有尺子或不方便用尺子测量时,你会选哪种身体尺测量?大树树干呈圆柱形,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探究新知填一填。没有尺子或不方便用尺子测量时,你会选哪种身体尺测量?双杠垂直支撑横杠的金属柱,高度可调节,小学用双杠高度多为1-1.4米,适合儿童身高。探究新知填一填。我用( )测量起跳点到落地点的距离;我用( )测量大树一圈的长度;我用( )和( )测量双杠的高度。没有尺子或不方便用尺子测量时,你会选哪种身体尺测量?步长庹长身高拃长探究新知身体尺“实战测量”学习任务二小组合作,用“身体尺”测量并填写表格。测量项目 测量单位 测量过程 测量结果国旗台的宽度 步长 4步长 大约160cm大树一圈的长度 庹长 1度长 大约( )cm乒乓球台的高度……探究新知小组合作,用“身体尺”测量并填写表格。测量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可以先估计,再测量。测量后要记录测量结果。可以用两种“身体尺”来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在室外测量要注意安全。探究新知说一说,你是如何用“身体尺”进行测量的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我用拃长测量了乒乓球台的长度和大树一圈的长度。我发现篮球场周边的长度可以用步长和脚长测量。探究新知谈一谈,用“身体尺”测量的感受 活动要求:1.将自己用“身体尺”测量的感受写下来。2.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3.指名汇报,有序梳理。探究新知谈一谈,用“身体尺”测量的感受 我认为用“身体尺”测量不够准确。生活中用“身体尺”来测量很方便。探究新知趣味知识探究新知2.相对性:身体尺“不精准”(因个体差异),但能满足“大概量一量”的需求;3.跨学科关联:测量中能发现数学(周长、长度)、科学(树木年轮、人体结构)的知识联系。1.方便性:没带尺子时,身体尺能快速估测,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如量沙发、估测教室距离);知识总结1. 回家测3样东西(沙发、门框、卧室),记录估测与卷尺测量的差距,明天分享!2. 完成《分层作业》。课后作业综合实践 身体上的“尺子”同学们再见THANKS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综合实践 活动二 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教学设计).docx 综合实践 活动二 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