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模块二 认识区域——世界地理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2025·贵阳阶段练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不同的自然环境、多样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读亚洲地理位置、河流分布示意图及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图,完成1~4题。1.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跨寒、温、热三带 ②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③四面环海,气候湿润 ④地形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亚洲大陆沿30°N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变化总的特点是( )A.高—低—高 B.低—高—低C.低—低—高 D.低—高—高3.某同学将亚洲的部分河流进行了分类(见下表,在图1中分别用a、b、c、d等字母表示),他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湄公河(a)、 长江(b)、 黄河(c) 鄂毕河(d)、 勒拿河(e) 印度河(f)、 恒河(g)A.河流长度 B.河流流向C.注入大洋 D.流经国家4.图2中的三大平原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其共同的自然地理优势有( )①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②都是大河流经地区 ③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都是四季如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遵义模拟预测)橡胶树属于热带植物,其生长需要充足的雨水和湿度,最适合生长在温度为26—28℃,降雨量在1 500毫米以上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下图为亚洲分区及亚洲某地居民收割橡胶的劳动场景图。据此完成5~6题。5.该劳动场景最可能位于( )A.东亚 B.北亚 C.西亚 D.东南亚6.橡胶树生长地主要位于(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 D.北极圈附近7.(2025·贵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河·和·合”诠释了亚洲文明从形成到发展的丰富内涵,“河”——亚洲河流孕育人类文明发祥地:“和”——亚洲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独具特色的民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家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材料二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日益频繁。中国积极参与沙特阿拉伯的基建项目,如红海新城、国王港、麦麦高铁等。沙特阿拉伯独特的旅游资源同样也吸引众多中国游客,带动了沙特阿拉伯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中国也进一步扩大了对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进口量,为沙特阿拉伯带来了巨大的收入。材料三 图1为亚洲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阿拉伯半岛民居及屋顶酒店景观图。(1)描述亚洲文明古国分布的共同特点,以及所属的温度带。(2)分析河流对文明古国形成与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至少三条)(3)分析沙特阿拉伯屋顶酒店的独特建筑设计与气候的关系。(4)简述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为沙特阿拉伯带来的有利影响。(至少三条) (2025·遂宁)亚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中华古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等诸多文明。下图为亚洲文明古国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推断,亚洲地势特征为( )A.西部高,东部低 B.中部高,四周低C.南部高,北部低 D.中部低,四周高2.说出亚洲文明古国主要分布的地区及成因( )A.河流中上游 纬度适中,气温适宜B.河流中上游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河流中下游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D.河流中下游 地势崎岖,水能丰富 (2025·广东)近年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加强农业合作。哈萨克斯坦使用中国研发的耐旱小麦品种,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升,出口量增加。如图为哈萨克斯坦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哈萨克斯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4.哈萨克斯坦使用耐旱小麦品种主要是因为当地( )A.地形崎岖 B.光照充足C.土壤肥沃 D.降水稀少5.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对哈萨克斯坦当地的积极影响有( )①提高小麦产量 ②提高农业技术 ③增加经济收入 ④增加土地面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重庆)中亚地区的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随着阿姆河、锡尔河沿岸人口增加和农业发展,咸海水位和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图1为咸海水位变化图,图2为中亚地区农业分布图。读图,完成6~8题。6.图1展示咸海( )A.面积在扩大 B.水质在变优C.水域在分离 D.水位在上升7.咸海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大气降水增多B.入湖水量减少C.冰雪融水减少D.地下水位上升8.我国与中亚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最相似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025·江西)中吉乌铁路连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承担了该工程可行性研究任务。结合中吉乌铁路规划线路图,完成9~12题。9.中吉乌三国均为( )A.南半球国家 B.内陆国家C.西半球国家 D.亚洲国家10.下列符合该铁路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描述的是( )A.长夏无冬 B.河网密布C.气候干旱 D.植被常绿11.我国承担该工程可行性研究任务,主要是因为我国( )A.技术先进 B.矿产丰富C.交通便利 D.人口众多12.该铁路建成后,对中吉乌三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有( )A.减少资源浪费 B.促进经贸合作C.消除贫富差异 D.加强文化交流模块二 认识区域——世界地理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2025·贵阳阶段练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不同的自然环境、多样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读亚洲地理位置、河流分布示意图及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图,完成1~4题。1.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D)①地跨寒、温、热三带 ②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③四面环海,气候湿润 ④地形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亚洲大陆沿30°N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变化总的特点是(B)A.高—低—高 B.低—高—低C.低—低—高 D.低—高—高3.某同学将亚洲的部分河流进行了分类(见下表,在图1中分别用a、b、c、d等字母表示),他这样划分的依据是(C)湄公河(a)、 长江(b)、 黄河(c) 鄂毕河(d)、 勒拿河(e) 印度河(f)、 恒河(g)A.河流长度 B.河流流向C.注入大洋 D.流经国家4.图2中的三大平原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其共同的自然地理优势有(A)①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②都是大河流经地区 ③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都是四季如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遵义模拟预测)橡胶树属于热带植物,其生长需要充足的雨水和湿度,最适合生长在温度为26—28℃,降雨量在1 500毫米以上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下图为亚洲分区及亚洲某地居民收割橡胶的劳动场景图。据此完成5~6题。5.该劳动场景最可能位于(D)A.东亚 B.北亚 C.西亚 D.东南亚6.橡胶树生长地主要位于(A)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 D.北极圈附近7.(2025·贵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河·和·合”诠释了亚洲文明从形成到发展的丰富内涵,“河”——亚洲河流孕育人类文明发祥地:“和”——亚洲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独具特色的民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家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材料二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日益频繁。中国积极参与沙特阿拉伯的基建项目,如红海新城、国王港、麦麦高铁等。沙特阿拉伯独特的旅游资源同样也吸引众多中国游客,带动了沙特阿拉伯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中国也进一步扩大了对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进口量,为沙特阿拉伯带来了巨大的收入。材料三 图1为亚洲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阿拉伯半岛民居及屋顶酒店景观图。(1)描述亚洲文明古国分布的共同特点,以及所属的温度带。答案: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北温带。(2)分析河流对文明古国形成与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至少三条)答案:地处河流沿岸、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分析沙特阿拉伯屋顶酒店的独特建筑设计与气候的关系。答案: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墙厚是为了隔热。窗小是为了防风沙,平顶是因为降水少。(4)简述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为沙特阿拉伯带来的有利影响。(至少三条)答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贸易互补性,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2025·遂宁)亚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中华古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等诸多文明。下图为亚洲文明古国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推断,亚洲地势特征为(B)A.西部高,东部低 B.中部高,四周低C.南部高,北部低 D.中部低,四周高2.说出亚洲文明古国主要分布的地区及成因(C)A.河流中上游 纬度适中,气温适宜B.河流中上游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河流中下游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D.河流中下游 地势崎岖,水能丰富 (2025·广东)近年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加强农业合作。哈萨克斯坦使用中国研发的耐旱小麦品种,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升,出口量增加。如图为哈萨克斯坦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哈萨克斯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C)A.温带季风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4.哈萨克斯坦使用耐旱小麦品种主要是因为当地(D)A.地形崎岖 B.光照充足C.土壤肥沃 D.降水稀少5.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对哈萨克斯坦当地的积极影响有(A)①提高小麦产量 ②提高农业技术 ③增加经济收入 ④增加土地面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重庆)中亚地区的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随着阿姆河、锡尔河沿岸人口增加和农业发展,咸海水位和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图1为咸海水位变化图,图2为中亚地区农业分布图。读图,完成6~8题。6.图1展示咸海(C)A.面积在扩大 B.水质在变优C.水域在分离 D.水位在上升7.咸海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B)A.大气降水增多B.入湖水量减少C.冰雪融水减少D.地下水位上升8.我国与中亚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最相似的区域是(D)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025·江西)中吉乌铁路连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承担了该工程可行性研究任务。结合中吉乌铁路规划线路图,完成9~12题。9.中吉乌三国均为(D)A.南半球国家 B.内陆国家C.西半球国家 D.亚洲国家10.下列符合该铁路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描述的是(C)A.长夏无冬 B.河网密布C.气候干旱 D.植被常绿11.我国承担该工程可行性研究任务,主要是因为我国(A)A.技术先进 B.矿产丰富C.交通便利 D.人口众多12.该铁路建成后,对中吉乌三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有(B)A.减少资源浪费 B.促进经贸合作C.消除贫富差异 D.加强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 学生版.docx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