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极地地区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贵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单元 极地地区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贵州)

资源简介

第十单元 极地地区
  (2025·贵阳模拟预测)中国南极秦岭站的混合动力供电系统,结合风能、太阳能、氢能和柴油发电,于2025年3月启动。这套新能源系统未来将扩展至中国其他极地科考站,并将经验推广至恶劣环境下的新能源开发,助力中国和全球的绿色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南极秦岭站新能源系统室外施工建设的适宜时期为12月至次年1月,此时南极( )
A.冰面完整无裂缝,建材运输更通畅
B.暖季白昼时间长,施工时间更充足
C.冻土裸露地基稳,机械作业效率高
D.动物迁徙数量少,施工干扰易控制
2.混合动力供电系统的启用是为了( )
①保障能量的可靠持续供应 ②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 ③促进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 ④应对南极极端环境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黔东南)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于2024年2月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降雨多,水充足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4.南极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密度较大
C.气候严寒多雪 D.北极熊数量多
5.秦岭站位于( )
A.北温带 B.寒带
C.南温带 D.热带
  (2024·黔东南模拟预测)近20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植被和格陵兰冰川进行了监测,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夏季尤为明显。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首个科考站。下图为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6~8题。
6.北极冰雪和植被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极地旅游
B.开发极地资源
C.全球气候变暖
D.开展极地科考
7.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8.北极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密度大
C.气候严寒多雨
D.动物以企鹅为主
  (2025·广西)中国南极昆仑科考站,是目前南极地区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之一。如图为昆仑站—中山站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昆仑站海拔高,是因为其下有3 000多米的( )
A.沼泽 B.冰层
C.土壤 D.淤泥
2.与中山站相比,在昆仑站工作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包括( )
①平均气温更低 ②空气更加稀薄 ③太阳辐射更强 ④极昼时间更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江西)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全球气候变暖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下图示意格陵兰岛位置及部分城镇分布。据此完成3~6题。
3.塔西拉克附近的纬线是( )
A.北回归线 B.北极圈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4.下列城镇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努克(戈特霍布) B.达讷堡
C.乌马纳克 D.卡纳克(图勒)
5.格陵兰岛常年被冰雪覆盖,主要原因是该岛( )
A.四面临海 B.海拔高
C.面积广阔 D.纬度高
6.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对格陵兰岛环境的影响,应该( )
A.扩大城镇规模
B.减少极地科考
C.倡导节能减排
D.强制岛民搬离
  (2025·湖南)玛瑙河是南极洲最长的季节性河流,上游地区曾发现鲸鱼牙齿化石。下图示意玛瑙河水量充沛时的科考场景。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场景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8.鲸鱼牙齿化石的发现说明( )
A.该地可能曾是海洋
B.全球环境变化很小
C.南极洲多冰雪覆盖
D.玛瑙河流量变化大
9.在南极洲开展科考工作时应( )
A.开采地下矿产
B.就地填埋垃圾
C.保护当地环境
D.积极植树造林第十单元 极地地区
  (2025·贵阳模拟预测)中国南极秦岭站的混合动力供电系统,结合风能、太阳能、氢能和柴油发电,于2025年3月启动。这套新能源系统未来将扩展至中国其他极地科考站,并将经验推广至恶劣环境下的新能源开发,助力中国和全球的绿色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南极秦岭站新能源系统室外施工建设的适宜时期为12月至次年1月,此时南极(B)
A.冰面完整无裂缝,建材运输更通畅
B.暖季白昼时间长,施工时间更充足
C.冻土裸露地基稳,机械作业效率高
D.动物迁徙数量少,施工干扰易控制
2.混合动力供电系统的启用是为了(C)
①保障能量的可靠持续供应 ②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 ③促进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 ④应对南极极端环境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黔东南)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于2024年2月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B)
A.降雨多,水充足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4.南极地区(A)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密度较大
C.气候严寒多雪 D.北极熊数量多
5.秦岭站位于(B)
A.北温带 B.寒带
C.南温带 D.热带
  (2024·黔东南模拟预测)近20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植被和格陵兰冰川进行了监测,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夏季尤为明显。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首个科考站。下图为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6~8题。
6.北极冰雪和植被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开展极地旅游
B.开发极地资源
C.全球气候变暖
D.开展极地科考
7.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C)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8.北极地区(A)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密度大
C.气候严寒多雨
D.动物以企鹅为主
  (2025·广西)中国南极昆仑科考站,是目前南极地区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之一。如图为昆仑站—中山站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昆仑站海拔高,是因为其下有3 000多米的(B)
A.沼泽 B.冰层
C.土壤 D.淤泥
2.与中山站相比,在昆仑站工作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包括(A)
①平均气温更低 ②空气更加稀薄 ③太阳辐射更强 ④极昼时间更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江西)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全球气候变暖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下图示意格陵兰岛位置及部分城镇分布。据此完成3~6题。
3.塔西拉克附近的纬线是(B)
A.北回归线 B.北极圈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4.下列城镇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A.努克(戈特霍布) B.达讷堡
C.乌马纳克 D.卡纳克(图勒)
5.格陵兰岛常年被冰雪覆盖,主要原因是该岛(D)
A.四面临海 B.海拔高
C.面积广阔 D.纬度高
6.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对格陵兰岛环境的影响,应该(C)
A.扩大城镇规模
B.减少极地科考
C.倡导节能减排
D.强制岛民搬离
  (2025·湖南)玛瑙河是南极洲最长的季节性河流,上游地区曾发现鲸鱼牙齿化石。下图示意玛瑙河水量充沛时的科考场景。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场景出现的时间可能是(A)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8.鲸鱼牙齿化石的发现说明(A)
A.该地可能曾是海洋
B.全球环境变化很小
C.南极洲多冰雪覆盖
D.玛瑙河流量变化大
9.在南极洲开展科考工作时应(C)
A.开采地下矿产
B.就地填埋垃圾
C.保护当地环境
D.积极植树造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