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三单元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5·遵义模拟)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该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正确的是(A)A.区域差异明显B.人均占有量大C.后备耕地充足D.耕地比重较大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D)A.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B.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丘陵C.西部干旱、半干旱的盆地D.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丘陵3.为严守耕地红线,我们应该(B)A.大力开垦荒地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C.围湖围海造田D.开垦难以利用的土地 跨数学 图表判读 (2025·贵阳质检)我国水资源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此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下图为中国水土分布比例图。据此完成4~6题。4.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是(A)A.南多北少B.东北多,西南少C.南少北多D.西南少,东南多5.实行南水北调的原因有(A)①北方耕地占比大,农业需水量较大 ②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 ③北方水土资源配合协调 ④南方水土资源配合协调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6.下列符合节水行动的有(C)①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②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③工业用水重复循环使用 ④生活污水灌溉农田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③④ (2023·贵阳)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下图为我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矿产储量地区分布(截至2021年底)。据此完成7~9题。 7.石油储量占比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D)A.重庆 B.甘肃C.四川 D.新疆8.贵州省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是(B)A.石油 B.煤炭C.天然气 D.页岩气9.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倡导(B)①低碳出行 ②垃圾分类投放 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合理设定空调温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遵义二模)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较大,“风光互补”模式发电可提高供电的稳定性。近年来以“风光互补”模式发电的路灯在内蒙古被广泛应用。下图示意“风光互补”模式发电路灯。据此完成10~11题。10.推测该路灯的光伏电池板大致朝向是(C)A.东 B.西 C.南 D.北11.“风光互补”发电有利于(A)①开发清洁能源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改善大气环境 ④取代传统能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3·遵义)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其沿岸的长芦盐场海盐产量居全国第一。据此完成12~13题。 12.长芦盐场海盐生产主要利用了海洋的(C)A.水能资源 B.油气资源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13.保护渤海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B)①深化执法监管 ②健全预警监测 ③加大废水排放 ④加强保护修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齐齐哈尔)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A.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B.草地多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C.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2.缓解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C)A.大量开采地下水B.兴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建水电站 (2025·苏州)“丹水北运”指将丹江口水库优质水装入集装箱液袋后,搭上浩吉铁路“北煤南运”列车的返程空车,“捎脚运输”至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让铁路沿线地区1 500万人民群众喝上来自丹江口的天然好水。如图为浩吉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北煤南运”反映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情况是(B)A.东多西少 B.北多南少C.南多北少 D.西多东少4.“丹水北运”的水源地位于(C)A.湘赣交界处 B.湘鄂交界处C.鄂豫交界处 D.豫陕交界处5.“丹水北运”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A)①缓解沿线地区缺水问题 ②减少浩吉铁路运力浪费 ③改善湖北地区生态环境 ④减轻丹江口水库的污染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②③ (2025·儋州三模)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洋牧场、“蓝色粮仓”。据此完成6~7题。6.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圈的有利条件有(A)①海域面积辽阔,大陆架宽广 ②沿海港口众多,海洋运输发达 ③海岸漫长曲折,海岛风景优美 ④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可无限度开采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7.山东、辽宁等沿海省级行政区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意义是(B)A.提高海洋资源开发效率,过度开发海洋资源B.促进海洋养殖业发展,提高海产品产量C.带动海产品加工,提高海产品价格D.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人类活动污染海洋环境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图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绿电出高原]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但清洁能源发电量不稳定,存在“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现象,给电力输送带来一定隐患。(1)列举青海省可着重发展的清洁能源类型。答案:太阳能、风能和水能。(2)分析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原因。答案:夏季光照时间长,太阳能发电量大;白天的太阳能发电量大于夜晚;夏季河流水量大,水能发电量大。[入豫惠民生] 2024年4月,“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开始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图)。(3)简述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答案:可以减少水污染,减少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保护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等。(4)说出“青电入豫”工程对河南省发展的意义。答案:减少环境污染,改善能源结构等。第十三单元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5·遵义模拟)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该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正确的是( )A.区域差异明显B.人均占有量大C.后备耕地充足D.耕地比重较大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B.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丘陵C.西部干旱、半干旱的盆地D.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丘陵3.为严守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A.大力开垦荒地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C.围湖围海造田D.开垦难以利用的土地 跨数学 图表判读 (2025·贵阳质检)我国水资源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此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下图为中国水土分布比例图。据此完成4~6题。4.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是( )A.南多北少B.东北多,西南少C.南少北多D.西南少,东南多5.实行南水北调的原因有( )①北方耕地占比大,农业需水量较大 ②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 ③北方水土资源配合协调 ④南方水土资源配合协调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6.下列符合节水行动的有( )①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②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③工业用水重复循环使用 ④生活污水灌溉农田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③④ (2023·贵阳)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下图为我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矿产储量地区分布(截至2021年底)。据此完成7~9题。 7.石油储量占比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重庆 B.甘肃C.四川 D.新疆8.贵州省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是( )A.石油 B.煤炭C.天然气 D.页岩气9.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倡导( )①低碳出行 ②垃圾分类投放 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合理设定空调温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遵义二模)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较大,“风光互补”模式发电可提高供电的稳定性。近年来以“风光互补”模式发电的路灯在内蒙古被广泛应用。下图示意“风光互补”模式发电路灯。据此完成10~11题。10.推测该路灯的光伏电池板大致朝向是( )A.东 B.西 C.南 D.北11.“风光互补”发电有利于( )①开发清洁能源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改善大气环境 ④取代传统能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3·遵义)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其沿岸的长芦盐场海盐产量居全国第一。据此完成12~13题。 12.长芦盐场海盐生产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A.水能资源 B.油气资源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13.保护渤海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深化执法监管 ②健全预警监测 ③加大废水排放 ④加强保护修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齐齐哈尔)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B.草地多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C.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2.缓解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A.大量开采地下水B.兴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建水电站 (2025·苏州)“丹水北运”指将丹江口水库优质水装入集装箱液袋后,搭上浩吉铁路“北煤南运”列车的返程空车,“捎脚运输”至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让铁路沿线地区1 500万人民群众喝上来自丹江口的天然好水。如图为浩吉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北煤南运”反映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情况是( )A.东多西少 B.北多南少C.南多北少 D.西多东少4.“丹水北运”的水源地位于( )A.湘赣交界处 B.湘鄂交界处C.鄂豫交界处 D.豫陕交界处5.“丹水北运”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 )①缓解沿线地区缺水问题 ②减少浩吉铁路运力浪费 ③改善湖北地区生态环境 ④减轻丹江口水库的污染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②③ (2025·儋州三模)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洋牧场、“蓝色粮仓”。据此完成6~7题。6.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圈的有利条件有( )①海域面积辽阔,大陆架宽广 ②沿海港口众多,海洋运输发达 ③海岸漫长曲折,海岛风景优美 ④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可无限度开采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7.山东、辽宁等沿海省级行政区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意义是( )A.提高海洋资源开发效率,过度开发海洋资源B.促进海洋养殖业发展,提高海产品产量C.带动海产品加工,提高海产品价格D.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人类活动污染海洋环境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图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绿电出高原]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但清洁能源发电量不稳定,存在“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现象,给电力输送带来一定隐患。(1)列举青海省可着重发展的清洁能源类型。(2)分析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原因。[入豫惠民生] 2024年4月,“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开始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图)。(3)简述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4)说出“青电入豫”工程对河南省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三单元 中国的自然资源 - 学生版.docx 第十三单元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