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讲 工业 交通运输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贵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四单元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讲 工业 交通运输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贵州)

资源简介

第二讲 工业 交通运输
  (2025·贵阳模拟)“低空经济”包括有人驾驶及无人驾驶航空器在低空领域的飞行活动。无人机作为关键的承载工具,其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图1示意2023年中国无人机企业数量前十位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图2示意无人机喷洒农药。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无人机企业数量前十位省级行政区的分布特征是( )
①分布不均 ②分布均匀 ③东多西少 ④西多东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
①提高作业效率 ②减少农业污染 ③缩减人力投入 ④改良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遵义模拟)2025年春晚,由长江三角洲某科技公司研发的16个高度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与16名舞蹈演员共同演绎的节目成为全场的焦点。如图示意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分布。读图,完成3~
5题。
3.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区所在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地区
B.西南延边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北方延边地区
4.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科学技术
C.矿产资源 D.劳动力数量
  (2023·遵义)朝辞北京天安门,午登上海明珠塔。才见平川无际,转望浦江潮涌。京沪高铁全长1 318千米,是全世界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如图示意京沪高铁线路和沿线局部景观。读图,完成6~8题。 
6.平川无际中的“平川”指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7.京沪高铁修建时多以桥梁的方式通过农业种植区,其主要目的是( )
A.避开冻土 B.保护动物
C.美化环境 D.少占耕地
8.京沪高铁开通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北方矿产开采
B.缓解东西运输压力
C.加强京沪沟通交流
D.缩短两地实际距离
  (2025·安徽)在江淮沃野上,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勾勒出安徽“智”造的壮丽图景。近年来,安徽省依托前瞻性产业政策、尖端科技赋能与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在汽车领域掀起创新浪潮。2022—2024年全省汽年总产量由全国第七位攀升至全国第二位,2024年全省汽车出口量登顶全国首位。据此完成1~2题。
1.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 )
A.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B.改变能源供给类型
C.缓解城乡道路拥堵
D.减少工业用地面积
2.安徽省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该省( )
①高速铁路飞速发展 ②运输成本大幅下降
③全产业链支撑较强 ④科技力量较为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广东)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总体评价指数排名前四的省级行政区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和浙江省。据此完成3~5题。
3.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总体评价指数排名前四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
A.京、沪、粤、台
B.港、粤、沪、浙
C.京、粤、沪、浙
D.京、吉、沪、浙
4.影响人工智能研发的关键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城市规模
C.工业产值 D.科技水平
5.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 )
①推动科技创新 ②促进产业升级 ③提供智慧生活 ④消除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常州)2025年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协定已于2023年11月正式生效,下图为中亚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被誉为“第二亚欧大陆桥”,是我国联系中亚地区的重要铁路线的是( )
A.青藏线 B.包兰线
C.京广线 D.兰新线
7.中亚五国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这些能源源源不断输往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水路运输
  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如图示意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图文材料反映出中欧班列( )
A.速度越来越快 B.运费越来越贵
C.运量越来越多 D.运距越来越长
9.中欧班列对沿线各国的主要影响是( )
A.方便人们出行 B.加强经贸往来
C.保护生态环境 D.提高旅游收入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系列基础建设惠及当下,一项项重大工程拔地而起,成为新时代的崭新标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过几代铁路人的奋斗,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更创造了中国奇迹,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中国高铁正织出一张流动的巨网。图1为中国高速铁路干线(含规划)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中国—老挝)跨境客运开通,全线运营,大大改变了老挝落后的交通状况,开启了老挝由“陆锁国”向“陆联国”的新时代。图2为中老铁路示意图。
图1
图2
(1)读图1,说出我国高速铁路干线的分布特征。
(2)试分析影响我国高速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可从人口、经济、地形等方面回答)
(3)请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自然灾害等角度,简述中老铁路建设的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困难。
(4)中老铁路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简要说明在中老合作过程中,双方各自的优势条件。第二讲 工业 交通运输
  (2025·贵阳模拟)“低空经济”包括有人驾驶及无人驾驶航空器在低空领域的飞行活动。无人机作为关键的承载工具,其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图1示意2023年中国无人机企业数量前十位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图2示意无人机喷洒农药。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无人机企业数量前十位省级行政区的分布特征是(A)
①分布不均 ②分布均匀 ③东多西少 ④西多东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A)
①提高作业效率 ②减少农业污染 ③缩减人力投入 ④改良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遵义模拟)2025年春晚,由长江三角洲某科技公司研发的16个高度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与16名舞蹈演员共同演绎的节目成为全场的焦点。如图示意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分布。读图,完成3~
5题。
3.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区所在地主要分布在(C)
A.西北内陆地区
B.西南延边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北方延边地区
4.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图中的(C)
A.① B.② C.③ D.④
5.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B)
A.交通运输 B.科学技术
C.矿产资源 D.劳动力数量
  (2023·遵义)朝辞北京天安门,午登上海明珠塔。才见平川无际,转望浦江潮涌。京沪高铁全长1 318千米,是全世界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如图示意京沪高铁线路和沿线局部景观。读图,完成6~8题。 
6.平川无际中的“平川”指的是(B)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7.京沪高铁修建时多以桥梁的方式通过农业种植区,其主要目的是(D)
A.避开冻土 B.保护动物
C.美化环境 D.少占耕地
8.京沪高铁开通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C)
A.促进北方矿产开采
B.缓解东西运输压力
C.加强京沪沟通交流
D.缩短两地实际距离
  (2025·安徽)在江淮沃野上,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勾勒出安徽“智”造的壮丽图景。近年来,安徽省依托前瞻性产业政策、尖端科技赋能与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在汽车领域掀起创新浪潮。2022—2024年全省汽年总产量由全国第七位攀升至全国第二位,2024年全省汽车出口量登顶全国首位。据此完成1~2题。
1.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A)
A.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B.改变能源供给类型
C.缓解城乡道路拥堵
D.减少工业用地面积
2.安徽省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该省(D)
①高速铁路飞速发展 ②运输成本大幅下降
③全产业链支撑较强 ④科技力量较为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广东)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总体评价指数排名前四的省级行政区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和浙江省。据此完成3~5题。
3.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总体评价指数排名前四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C)
A.京、沪、粤、台
B.港、粤、沪、浙
C.京、粤、沪、浙
D.京、吉、沪、浙
4.影响人工智能研发的关键因素是(D)
A.人口数量 B.城市规模
C.工业产值 D.科技水平
5.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A)
①推动科技创新 ②促进产业升级 ③提供智慧生活 ④消除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常州)2025年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协定已于2023年11月正式生效,下图为中亚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被誉为“第二亚欧大陆桥”,是我国联系中亚地区的重要铁路线的是(D)
A.青藏线 B.包兰线
C.京广线 D.兰新线
7.中亚五国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这些能源源源不断输往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C)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水路运输
  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如图示意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图文材料反映出中欧班列(C)
A.速度越来越快 B.运费越来越贵
C.运量越来越多 D.运距越来越长
9.中欧班列对沿线各国的主要影响是(B)
A.方便人们出行 B.加强经贸往来
C.保护生态环境 D.提高旅游收入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系列基础建设惠及当下,一项项重大工程拔地而起,成为新时代的崭新标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过几代铁路人的奋斗,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更创造了中国奇迹,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中国高铁正织出一张流动的巨网。图1为中国高速铁路干线(含规划)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中国—老挝)跨境客运开通,全线运营,大大改变了老挝落后的交通状况,开启了老挝由“陆锁国”向“陆联国”的新时代。图2为中老铁路示意图。
图1
图2
(1)读图1,说出我国高速铁路干线的分布特征。
答案: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2)试分析影响我国高速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可从人口、经济、地形等方面回答)
答案:东部地区地形平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铁路的需求量大;西部地区地形比较崎岖、经济较落后、人口较稀疏,对铁路的需求
量小。
(3)请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自然灾害等角度,简述中老铁路建设的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困难。
答案:多山地,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会诱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4)中老铁路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简要说明在中老合作过程中,双方各自的优势条件。
答案:老挝: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等。中国:技术先进,资金充足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