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联考长郡中学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三)生物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BDACDDCBDD1.C【解析】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故细胞骨架被破坏会影响上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A项正确;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组分,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项正确;有氧呼吸生成C○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项错误;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D项正确。2.B【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无机盐溶液的种类和淀粉溶液浓度,A项错误;Q点和P点的淀粉水解速率相同,但Q点对应的淀粉溶液浓度更大,所以Q点条件下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比P点的长,B项正确:据题图分析可知,淀粉水解速率保持相对稳定时,也就是睡液淀粉酶全部充分参与催化反应时,甲组>乙组>丙组,说明C+没有使唾液淀粉酶失活,但降低了酶的活性,说明其是酶的抑制剂,但不能说明Cu+能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也可能是C+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活性降低,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在37℃条件下完成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也在37℃左右,因此若将温度提高至60℃,酶活性降低,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均下移,D项错误。3.D【解析】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会诱导细胞调亡,而不是细胞自噬大多导致细胞凋亡,A项错误;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变慢,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固缩,B项错误;一般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但也有例外,如肝细胞是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但也能进行分裂,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可以分裂,C项错误;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D项正确。4.A【解析】探究细胞核的功能时,自变量是有无细胞核,应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的两部分,B项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0.3g·L蔗糖溶液,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项错误;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吸收蓝紫光,通过测定提取物对蓝紫光的吸收率不能测定叶绿素的含量,应该通过测定提取物对红光的吸收率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D项错误。5.C【解析】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一般要进行两次套袋操作,A错误;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实验一是植株A的雄花给自身雌花授粉,不是闭花授粉,B错误;若相关基因用A、表示,植株A为甜玉米,植株B为非甜玉米,实验一表示甜玉米自交,实验三表示甜玉米和非甜玉米杂交。实验一甜玉米自交,若发生性状分离,则甜玉米为显性,非甜玉米为隐性,实验一甜玉米自交,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植株A为纯合子,基因型为AA或a,当甜玉米植株A的基因型为AA时,则非甜玉米植株B的基因型为,植株A与植株B杂交,即进行杂交实验三时,子代的基因型为Aa,均表现为甜玉米,甜玉米为显性,非甜玉米为隐性:当甜玉米植株A的基因型为aa时,则非甜玉米植株B的基因型为AA或A,A与B杂交,即进行杂交实验三时,子代的基因型为均为非甜,或非甜:甜=1:1,说明非甜为显性,甜为隐性,综上,完成实验一和实验三即可判定甜与非甜的显隐关系,C正确;完成实验三和实验四表示植株A甜玉米和植株B非甜玉米进行正反交实验,若Aa与aa进行正反交,则不能判定甜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D错误。6.D【解析】在同位素标记法中,2P标记的核苷酸用于追踪DNA或RNA(因为DNA或RNA中含有磷酸基团)。若换用3H也能标记上述两种核苷酸,因为核苷酸含有氢元素,这样还是可以通过检测甲、乙两组子代病毒的放射性来判断出病毒B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故能实现实验目的,A正确;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是将相应的核酸物质去除,这是减法原理(即去除某种物质来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B正确;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B而丁组不能产生,说明丁组的RNA被RNA酶水解后病毒无法增殖产生子代,所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B有放射性而乙组没有,说明子代病毒中含有2P标记的胸腺嘧啶,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7.D【解析】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时(即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即基因突变不一定仅发生在间期,A错误。原癌基因突变通常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增强,引发细胞异常增殖;抑癌基因突变则导致相应蛋白质失活(如蛋白质活性丧失),无法抑制细胞癌变,B错误。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非编码区或内含子,或导致同义突变(密码子改变但氨基酸不变),则不会改变蛋白质结构,C错误。酚类、胺类属于化学物质,其诱发的基因突变属于化学因素诱导的突变,D正确。8.C【解析】根据题意,EDAR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导致M突变为m,因此m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EDAR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B不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根据题意,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因此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C符合题意;根据题意,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末次盛冰期后气温逐渐升高,m基因频率升高,M基因频率降低,因此推测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上升,D不符合题意。生物学参考答案(长郡版)一1大联考长郡中学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三)生物学得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B.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如C.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如D.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和运输通道2.酶分子具有相应底物的活性中心,用于结合并催化底物反应。在37℃、适宜pH等条件下,用NaCl和CuSO,溶液,研究Cu+、C-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Na+和SO,2几乎不影响该反应。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甲组:0.3%NaCl溶液乙组:H,0对照声丙组:0.3%CuS0,溶液淀粉溶液浓度A.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盐溶液的种类B.Q点条件下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较P点的长C.实验说明Cu2+能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北D.若将温度提高至60℃,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均上移3.细胞的一生通常要经历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而言,细胞自噬大多会导致细胞调亡B.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变慢,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固缩C.细胞分裂是分化的基础,分化后的细胞不能再分裂D.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生物学试题(长郡版)第1页(共10页)4.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实验中对照组设置及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分别在0℃、20℃、40℃、60℃、80℃和100℃条件下进行B.探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两部分,每部分各含有一半的细胞核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滴加0.3g·L1蔗糖溶液后用吸水纸引流,可先后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通过测定提取物对蓝紫光的吸收率以测定叶绿素含量5.玉米的甜与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植株A为甜玉米,植株B为非甜玉米。用A、B两株玉米进行如图所示的遗传实验。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雄花实验三实验四雄花实验实验植株A植株BA.植株A(♀)X植株B(7)实验中,只需要进行一次套袋操作B.实验一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形成的自交实验C.完成实验一和实验三即可判定甜与非甜的显隐关系D.完成实验三和实验四即可判定甜与非甜的显隐关系6.现有新发现的一种感染A细菌的病毒B,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法,来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子代病毒B的放射性和丙、丁两组子代病毒B的产生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方法一:同位素标记法方法二:酶解法等量A细菌等量A细菌含P标记的含”P标记的胸腺嘧啶甲等量无放射乙尿嘧啶核病毒B的核酸丙丁脱氧核苷酸糖核苷酸病毒B的核酸性的病毒B提取物+DNA酶提取物+RNA酶A.同位素标记法中,若换用3H标记上述两种核苷酸,也能实现实验目的B.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应用了减法原理C.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B而丁组不能产生,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B有放射性而乙组没有,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生物学试题(长郡版)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生物答案(26长郡三 ).pdf 生物试卷(26长郡三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