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已知菱形ABCD的面积为10,对角线AC的长为4,则BD的长为   .
2.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D=120°,AC=6,则△ABO的周长为   .
3.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与原图形重合,则这个角至少为   度.
4.如图,所有涂色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的面积分别为3,9,6,则正方形D的面积为   .
5.如图中的△BDC′是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到的.则图中(包括虚,实线)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6.一个盒中有10枚黑棋子和若干枚白棋子,这些棋子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盒中随机取出一枚棋子,记下颜色,再放回盒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一共取了300次,其中有100次取到黑棋子,由此估计盒中约有   枚白棋子.
7.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其中CA=2,OB=3,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8.某农场引进一批新菜种,在播种前做了五次发芽实验,每次任取一定数量的种子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实验的菜种数 200 500 1000 2000 10000
发芽的菜种数 193 487 983 1942 9734
发芽率 0.965 0.974 0.983 0.971 0.973
在与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估计种一粒这样的菜种发芽的概率为   .( 精确到 0.01 )
9.如图,在菱形 中,对角线 与 相交于点O, 交 于点E, ,则 的长为    .
10.如图,正方形,,,…的顶点,…在直线上,顶点,,,…在x轴上,已知,,那么点的坐标为   .
11.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则图中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为   。
12.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将三角形BCD沿对角线BD折叠,记点C的对应点为点C′,若∠ADC′=20°,则∠DBC的度数为    .
13.有6张看上去无差别的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 2, 3, 4,5,6,随机抽取1张后,放回并混在一起,再随机抽取1张,则两次取出的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为   
14.某种绿豆在相同条件下发芽试验的结果如下:
每批粒数n 2 5 10 50 100 500 1000 1500 2000 3000
发芽的频数m 2 4 9 44 92 463 928 1396 1866 2794
发芽的频率(精确到0.001) 1.000 0.800 0.900 0.880 0.920 0.926 0.928 0.931 0.933 0.931
这种绿豆发芽的概率的估计值为   (精确到0.01).
15.如图,正方形ABCD中,已知AB=3,点E,F分别在BC、CD上,且∠BAE=30°,∠DAF=15°,则△AEF的面积为   .
16.如图,已知Rt△ABC中,∠BCA=90°,CD是斜边上的中线,BC=12,AC=5,那么CD=   .
17.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点P是AB上的任意一点,作PD⊥AC于点D,PE⊥CB于点E,连结DE,则DE的最小值为   .
18.如图,菱形ABCD中,AC交BD于O,OE⊥BC于E,连接OE,若∠ABC=140°,则∠OED=   .
19.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2cm,点E在BC上,且AE=CE.若将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与AC上的点B1重合,则AC=   cm.
20.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 的位置上, 交AD于点G.已知 ,那么    度.
21.如图所示,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四边形GHEF,要使四边形GHEF为矩形,则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BD 应满足的条件是   .
22.如图,在正方形 中, ,点 在 边上, , 和 关于 所在的直线对称,将 绕点 顺时针旋转 得 ,连接 ,则线段 的长度为   .
23.图1是用一种彭罗斯瓷砖平铺成的图案,它的基础部分是“风筝”和“飞镖”两郎分,图2中的“风筝”和“飞镖”是由图3所示的特殊菱形制作而成.在菱形 中, ,在对角线 上截取 ,连按 , ,可将菱形分割为“风筝”(凸四边 )和“飞镖”(凹四边形 )两部分,则图2中的    °.
24.如图,边长为2a+5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长方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长方形一边长为5,则另一边长可表示为   。
25.如图,在△ABC中,AB=3,AC=4,BC=5,P为边BC上一动点(点P与点B,C不重合),PE⊥AB于E,PF⊥AC于F,则EF的最小值为   。
2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P在BD上,且BP=7cm,DP=1cm,连结AP,则AP=   cm.
27.下表是一个机器人做9999次“抛硬币”游戏时记录下的出现正面的频数和频率.
抛掷结果 5次 50次 300次 80 0次 3200次 6000次 9999次
出现正面的频数 1 31 135 408 1580 2980 5006
出现正面的频率 20% 62% 45% 51% 49.4% 49.7% 50.1%
(1)由这张频数和频率表可知,机器人抛掷5次时,得到1次正面,正面出现的频率是20%,那么,也就是说机器人抛掷完5次时,得到    次反面,反面出现的频率是    ;
(2)由这张频数和频率表可知,机器人抛掷完9999次时,得到    次正面,正面出现的频率是    ;那么,也就是说机器人抛掷完9999次时,得到    次反面,反面出现的频率是    。
28.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CE是AB边上的中线,若CD=AE,∠BAD=2∠BCE,AC=a,则BC=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9.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以AB为边向正方形外作等边三角形ABE,连接CE、BD交于点G,连接AG,那么∠AGD的底数是   度.
30.如图,一个大正方形中有2个小正方形,如果它们的面积分别是.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8,求图形①的面积   .
31.在菱形中,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则   ,菱形的面积是   .
32.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过点作,垂足为点,若,则的度数是   .
33.如图,在中,,D,E,F分别为,,的中点.若的长为7,则的长为   .
34.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某学校租了三辆车送同学们去参加“携手共植同心树,植树护绿添新绿”的植树活动,如果小玉和小华每人随机选择搭乘一辆车,则她们恰好选到搭乘同一辆车的概率为   .
35.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重合部分构成四边形.若测得,之间的距离为之间的距离为,则线段的长为   .
36.如图,在 ABCD中,尺规作图:以点A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D于点F,分别以点B,F为圆心,以大于BF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BC与点E,若BF = 12,AB = 10,则AE的长为   .
37.如图,在中,,P为边上一动点,于点E,于点,则的最小值为   .
38.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为AD,AB上一点,且EF=EC,,若DE=2,矩形ABCD的周长为24,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
39.如图,在Rt△ABC中,∠ABC=90°,∠C=60°,点D为边AC的中点,BD=2,则BC的长为   .
40.在四边形ABCD中,有以下四个条件:①AB∥CD;②AD=BC;③AC=BD;④∠ADC=∠ABC.从中选取三个条件,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为矩形.则可以选择的条件序号是   .
41.如图,已知长方形中,,在边上取一点E,将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边上的点F,则的长为   .
4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60°,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AD于点F再分别以点B,F为圆心,大于BF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E,连接EF.设AE与BF相交于点O,若四边形ABEF的周长为16,则四边形ABEF的面积是   
43. 菱形ABCD,点A,B,C,D均在坐标轴上. ∠ABC=120°,点A(-6,0),点E是CD的中点,点P是OC上的一动点,则△PDE周长的最小值是    .
44.如图,矩形纸片中,已知,折叠纸片使边与对角线重合,点落在点处,折痕为,且,则的长为   .
45.如图,,矩形的顶点分别在边上,当在边上运动时,随之在上运动,矩形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运动过程中点到点的最大距离是    .
46.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D=2,E为边AD的中点,点F在边CD上,连接EF,将△DEF沿EF翻折,点D的对应点为D',连接BD'.若BD'=2,则DF=   .
47.如图,边长为a、b的矩形,它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则a2b+ab2的值为   .
48.如图,四边形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平分线交于点,点、点分别是和上的动点,连接,则当的值最小时,   .
49.图1是一种木质投石机模型,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已知,cm,cm,木架高cm.按压点F旋转至点,抛杆EF绕点A旋转至,弹绳DE随之拉伸至,测得,则抛杆EF的长为   cm.若弹绳自然状态时,点A,E,D在同一直线上,则此次旋转后弹绳被拉长的长度为   cm.
50. 如图, 中, . 分别以 为边在 的同侧作正方形 ,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 ,则 等于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已知菱形ABCD的面积为10,对角线AC的长为4,则BD的长为   .
【答案】5
【解析】【解答】解:菱形ABCD的面积=AC BD=10,
∵AC=4,
∴BD==5,
故答案为:5.
【分析】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据此解答即可.
2.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D=120°,AC=6,则△ABO的周长为   .
【答案】9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B=3,


是等边三角形,
∴AB=OA=3,

故答案为:9.
【分析】通过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到边及对角线的关系再找到等量关系.
3.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与原图形重合,则这个角至少为   度.
【答案】90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得直角三角形,
∴正方形的中心角为90°,
∴正方形绕其中心至少旋转90°度与原图形重合.
故答案为:90.
【分析】根据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据此解答即可.
4.如图,所有涂色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的面积分别为3,9,6,则正方形D的面积为   .
【答案】18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的面积分别为3,9,6,
∴正方形A,B,C的边长分别为:
∴中间正方形的边长为
∴正方形D的边长为:
∴正方形D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18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5.如图中的△BDC′是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到的.则图中(包括虚,实线)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答案】4
【解析】【解答】如图,设BC′与AD的交点为P
①△ABD≌△CBD
∵ABCD是矩形
∴AB=DC,AD=BC,BD=BD
∴△ABD≌△CBD;
②△BDC′≌△BDC
∵BC=BC′,∠CBD=∠C′BD,BD=BD
∴△BDC′≌△BDC;
③△BDC′≌△DBA
∵△ABD≌△CBD,△BDC′≌△BDC
∴△BDC′≌△DBA;
④△APB≌△C′PD
∵∠A=∠C′,∠APB=∠C′PD,AB=C′D,
∴△APB≌△C′PD.
∴图中(包括虚,实线)共有4对全等三角形.
故填4.
【分析】设BC′与AD的交点为P,利用矩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易证△ABD≌△CBD;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BDC′≌△BDC;从而可证得△BDC′≌△DBA;然后利用AAS可证△APB≌△C′PD,从而可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6.一个盒中有10枚黑棋子和若干枚白棋子,这些棋子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盒中随机取出一枚棋子,记下颜色,再放回盒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一共取了300次,其中有100次取到黑棋子,由此估计盒中约有   枚白棋子.
【答案】20
【解析】【解答】解:取到黑棋子的概率为:,
盒中约共有棋子:(枚),
其中约有白棋子:(枚).
故答案为:.
【分析】先求出摸到黑棋子的概率,再利用频数除以频率得到盒子中棋子的总数量,再列出算式求出白棋子的数量即可.
7.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其中CA=2,OB=3,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答案】6
【解析】【解答】解:∵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OB=3,
∴BD=6,
∵CA=2,
∴菱形ABCD的面积为 ,
故答案为:6.
【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可求出BD的长,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菱形ABCD的面积.
8.某农场引进一批新菜种,在播种前做了五次发芽实验,每次任取一定数量的种子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实验的菜种数 200 500 1000 2000 10000
发芽的菜种数 193 487 983 1942 9734
发芽率 0.965 0.974 0.983 0.971 0.973
在与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估计种一粒这样的菜种发芽的概率为   .( 精确到 0.01 )
【答案】0.97
【解析】【解答】根据表中的发芽的频率,当实验次数的增多时,发芽的频率越来越稳定在0.97左右,所以可估计这种大蒜发芽的机会大约是0.97.
故答案为0.97.
【分析】先求出当实验次数的增多时,发芽的频率越来越稳定在0.97左右,再求概率即可。
9.如图,在菱形 中,对角线 与 相交于点O, 交 于点E, ,则 的长为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 ,AO=CO,
∴OE是△ABC的中位线,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4cm,
∴OE=2cm.
故答案为:2.
【分析】根据 ,AO=CO,求出OE是△ABC的中位线,再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AB的长度,然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出OE长.
10.如图,正方形,,,…的顶点,…在直线上,顶点,,,…在x轴上,已知,,那么点的坐标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正方形的边长为1,正方形的边长为2,
∴,
设直线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解得,
∴直线解析式为,
∵,点的坐标为,
∴的纵坐标为,的横坐标为,
的纵坐标为,的横坐标为,
的纵坐标为,的横坐标为,
∴,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点B1、B2的坐标可得正方形OA1B1C1的边长为1,正方形C1A2B2C2的边长为2,则A1(0,1),A2(1,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1A2的解析式,得到点B2的坐标,进而推出点An的坐标,据此解答.
11.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则图中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为   。
【答案】14
【解析】【解答】将五个小矩形的所有上边平移至AD,所有下边平移至BC,所有左边平移至AB,所有右边平移至CD,
∴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2×(AB+BC)=2×(3+4)=14.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12.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将三角形BCD沿对角线BD折叠,记点C的对应点为点C′,若∠ADC′=20°,则∠DBC的度数为    .
【答案】35°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C=90°,AD∥BC,
∴∠ADB=∠DBC,
∵△BC′D是由△BCD翻折得到,
∴∠BDC=∠BDC′=∠ADB+∠ADC'=∠DBC+20°,
∵∠DBC+∠BDC=90°,即∠DBC+∠DBC+20°=90°,
∴∠DBC=35°.
故答案为:35°.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C=90°,AD∥BC,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B=∠DBC,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DC=∠BDC′=∠ADB+∠ADC'=∠DBC+2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出∠DBC的度数.
13.有6张看上去无差别的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 2, 3, 4,5,6,随机抽取1张后,放回并混在一起,再随机抽取1张,则两次取出的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为   
【答案】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作出如图所示的树状图:
∴共有36种等可能的情况数,其中符合条件的情况数有9种,
∴P(两次取出的数字都是奇数)=,
故答案为:.
【分析】先利用树状图求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14.某种绿豆在相同条件下发芽试验的结果如下:
每批粒数n 2 5 10 50 100 500 1000 1500 2000 3000
发芽的频数m 2 4 9 44 92 463 928 1396 1866 2794
发芽的频率(精确到0.001) 1.000 0.800 0.900 0.880 0.920 0.926 0.928 0.931 0.933 0.931
这种绿豆发芽的概率的估计值为   (精确到0.01).
【答案】0.93
【解析】【解答】解:根据表中的发芽率可知,当实验次数逐渐增多,发芽率越来越稳定在0.93左右,
∴ 这种绿豆发芽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93.
故答案为:0.93
【分析】利用表中数据可知当实验次数逐渐增多,发芽率越来越稳定在0.93左右,即可求解.
15.如图,正方形ABCD中,已知AB=3,点E,F分别在BC、CD上,且∠BAE=30°,∠DAF=15°,则△AEF的面积为   .
【答案】9﹣3
【解析】【解答】解:如图,把△ADF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M.则AM=AF,∠FAD=∠MAB=15°,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BC=CD,∠D=∠ABC=∠ABM=90°,
∵∠BAE=30°,∠DAF=15°,
∴∠EAF=45°,∠MAE=∠MAB+∠BAE=45°=∠EAF,
在△EAF和△EAM中,

∴△EAF≌△EAM,
∴ME=EF,
∵ME=BM+BE=BE+DF,
设FE=a,
在Rt△ABE中,∵∠ABE=90°,AB=3,∠BAE=30°,
∴BE=,DF=a﹣,CF=3﹣(a﹣),
∵EF2=EC2+CF2,
∴a2=(3﹣)2+[3﹣(a﹣)]2,
∴a=6﹣2,
∴S△AEF=S△AME= EM AB= (6﹣2)×3=9﹣3.
故答案为9﹣3.
【分析】先利用“SAS”证明△EAF≌△EAM,可得ME=EF,设FE=a,则DF=a﹣,CF=3﹣(a﹣),再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2=(3﹣)2+[3﹣(a﹣)]2,求出a的值,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AEF=S△AME= EM AB= (6﹣2)×3=9﹣3。
16.如图,已知Rt△ABC中,∠BCA=90°,CD是斜边上的中线,BC=12,AC=5,那么CD=   .
【答案】6.5
【解析】【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可得:AB=,
因为,CD是斜边上的中线,
所以,CD=
故答案为6.5
【分析】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为斜边的一半,所以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求得中线长
17.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点P是AB上的任意一点,作PD⊥AC于点D,PE⊥CB于点E,连结DE,则DE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Rt△ABC中,∠C=90°,AC=8,BC=6,
∴AB=10,
连接CP,
∵PD⊥AC于点D,PE⊥CB于点E,
∴四边形DPEC是矩形,
∴DE=CP,
当DE最小时,则CP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CP⊥AB时,则CP最小,
∴DE=CP= =4.8,
故答案为:4.8.
【分析】连接CP,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出DE=CP,当DE最小时,则CP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CP⊥AB时,则CP最小,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定值,可求出CP的长。
18.如图,菱形ABCD中,AC交BD于O,OE⊥BC于E,连接OE,若∠ABC=140°,则∠OED=   .
【答案】20°
【解析】【解答】解:
∵四边形ABCD是菱形,
∴DO=OB,
∵DE⊥BC于E,
∴OE为直角三角形BED斜边上的中线,
∴OE= BD,
∴OB=OE,
∴∠OBE=∠OEB,
∵∠ABC=140°,
∴∠OBE=70°,
∴∠OED=90°﹣70°=20°,
故答案为:20°.
【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知O为BD中点,所以OE为直角三角形BED斜边上的中线,由此可得OE=O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即可求出∠OED的度数.
19.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2cm,点E在BC上,且AE=CE.若将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与AC上的点B1重合,则AC=   cm.
【答案】4
【解析】【解答】解:∵AB=2cm,AB=AB1,
∴AB1=2cm,
∵四边形ABCD是矩形,AE=CE,
∴∠ABE=∠AB1E=90°
∵AE=CE
∴AB1=B1C
∴AC=4cm.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1=AB,由矩形的性质可得∠ABE=∠AB1E=90°,结合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 AB1=B1C,于是AC=2AB1可求解.
20.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 的位置上, 交AD于点G.已知 ,那么    度.
【答案】64
【解析】【解答】∵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
∴∠CEF=∠EFG=58°,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F=∠CEF=58°,
∴∠BEG=180°-∠FEC-∠GEF=180°-58°-58°=64°.
故答案为64°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知AD∥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CEF=∠EFG=58°,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可知∠GEF=∠CEF=58°,再由邻补角的性质求∠BEG=180°-∠FEC-∠GEF,即可求出结论.
21.如图所示,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四边形GHEF,要使四边形GHEF为矩形,则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BD 应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AC⊥BD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C和BD交于点O,
∵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四边形GHEF,
∴EF、GH分别为△ADC、△ABC的中位线;FG、EH分别为△ADB、△DBC的中位线,
∴EF∥AC且EF= AC,GH∥AC且GH= AC,FG∥DB且FG= BD,EH∥BD且EH= BD,
∴EF∥GH,且EF=GH,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AC⊥BD时,
∴∠EFG=∠EHG=90°,
∴四边形EFGH为矩形.
故答案为:AC⊥BD.
【分析】先根据中位线的性质求得EF∥GH,且EF=GH,可判定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当AC⊥BD时,∠EFG=∠EHG=90°,即可证明四边形EFGH为矩形.
22.如图,在正方形 中, ,点 在 边上, , 和 关于 所在的直线对称,将 绕点 顺时针旋转 得 ,连接 ,则线段 的长度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和 关于 所在的直线对称,将 绕点 顺时针旋转 得
∴ ≌ ≌
∴AD=AM=AB,AF=AE,∠DAF=∠MAF=∠EAB
∴∠MAF+∠BAM =∠EAB+∠BAM,即∠EAM =∠FAB,
连接BF,
在△MAE和△FAB中
AE=AF,∠EAM =∠FAB,AM=AB
∴△MAE≌△BAF(SAS)
∴EM=BF
∵正方形 中, ,
∴BC=AD=CD=5,CF=DC-DF=4
∴BF= ,即EM= .
故答案为 : .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D=AM=AB,AF=AE,∠DAF=∠MAF=∠EAB,可求出∠MAF+∠BAM =∠EAB+∠BAM,即∠EAM =∠FAB,连接BF,根据SAS可证△MAE≌△BAF,可得EM=BF.
BC=AD=CD=5,CF=DC-DF=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的长,即得EM的长.
23.图1是用一种彭罗斯瓷砖平铺成的图案,它的基础部分是“风筝”和“飞镖”两郎分,图2中的“风筝”和“飞镖”是由图3所示的特殊菱形制作而成.在菱形 中, ,在对角线 上截取 ,连按 , ,可将菱形分割为“风筝”(凸四边 )和“飞镖”(凹四边形 )两部分,则图2中的    °.
【答案】144
【解析】【解答】在菱形 中,


在 与 中
故答案为:144
【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求,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24.如图,边长为2a+5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长方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长方形一边长为5,则另一边长可表示为   。
【答案】4a+5
【解析】【解答】解:剩余部分的面积为(2a+5)2-(2a)2=20a+25,
∵拼成的长方形一边长为5 ,
∴另一边长为(20a+25)÷5=4a+5.
故答案为:4a+5.
【分析】剩余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即可求出另一边长.
25.如图,在△ABC中,AB=3,AC=4,BC=5,P为边BC上一动点(点P与点B,C不重合),PE⊥AB于E,PF⊥AC于F,则EF的最小值为   。
【答案】2.4(或 )
【解析】【解答】解:如图
∵AB2+AC2=32+42=25,BC2=52=25,
∴AB2+AC2=BC2,
∴∠BAC=90°
∵ PE⊥AB于E,PF⊥AC
∴∠AEP=∠AFP=∠BAC=90°
∴四边形AEPF是矩形,
∴EF=AP
根据垂线段最短,要使EF的值最小,就是AP最小,
∴当AP⊥BC时,AP最短即EF的值最小,


解之:AP=2.4.
故答案为:2.4.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B2+AC2=BC2, 可证得△ABC是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四边形AEPF是矩形,利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可得到EF=AP,利用垂线段最短,可知当AP⊥BC时,AP最短即EF的值最小;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P的长,即可得到EF的最小值。
2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P在BD上,且BP=7cm,DP=1cm,连结AP,则AP=   cm.
【答案】5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OD=OB=AO=OC= BD= (BP+PD)= ×8=4cm,
∴OP=OD-PD=3cm,
在△AOP中,
AP= cm,
故答案为:5.
【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OP=OD-PD=3cm,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27.下表是一个机器人做9999次“抛硬币”游戏时记录下的出现正面的频数和频率.
抛掷结果 5次 50次 300次 80 0次 3200次 6000次 9999次
出现正面的频数 1 31 135 408 1580 2980 5006
出现正面的频率 20% 62% 45% 51% 49.4% 49.7% 50.1%
(1)由这张频数和频率表可知,机器人抛掷5次时,得到1次正面,正面出现的频率是20%,那么,也就是说机器人抛掷完5次时,得到    次反面,反面出现的频率是    ;
(2)由这张频数和频率表可知,机器人抛掷完9999次时,得到    次正面,正面出现的频率是    ;那么,也就是说机器人抛掷完9999次时,得到    次反面,反面出现的频率是    。
【答案】(1)4;80%
(2)5006;50.1%;4993;49.9%
【解析】【解答】(1)根据频率表所示,抛掷5次,有1次正面,则有5-1=4次反面,则反面出现的频率是4/5=80%;
(2) 由表所知抛掷9999次出现5006次正面,其正面频率为50.1%;而抛掷9999次出现反面的次数为9999-5006=4993次,则出现反面的频率为4993/9999=49.9%;
(3)由观察的条形统计图可知,当抛掷的次数越来越多且接近于无限大时,其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几近趋于稳定和平衡,在50%附近摆动,则通过估计可知,出现正面的频率为50%。
【分析】根据频率的计算公式求解,即频率=频数/总数;理解各小组的频率和为1;考查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及频率的计算方法。
28.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CE是AB边上的中线,若CD=AE,∠BAD=2∠BCE,AC=a,则BC=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DE,
∵AD是△ABC的高,
∴∠ADB=90°,
∵CE是中线,
∴DE是Rt△ABD的中线,
∴DE=BE=AE=CD,
∴∠CED=∠DCE,∠B=∠BED=∠CED+∠DCE=2∠BCE,
∵∠BAD=2∠BCE,
∴∠B=∠BAD=45°,
∴BD=AD,
设BD=AD=x,则AB=,,
在Rt△ADC中,AD2+CD2=AC2,
∴,
解之:(取正值),
∵BC=BD+CD,
∴.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DE,利用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可证得△ABD是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得DE=BE=AE=CD,利用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证得∠CED=∠DCE,∠B=∠BED=∠CED+∠DCE=2∠BCE,即可得到∠B=∠BAD=45°,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BD=AD,设BD=AD=x,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表示出AB,CD的长,在Rt△AD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x的值,再根据BC=BD+CD,代入计算求出BC的长.
29.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以AB为边向正方形外作等边三角形ABE,连接CE、BD交于点G,连接AG,那么∠AGD的底数是   度.
【答案】60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AD=CD,∠ABC=90°,∠ADG=∠CDG,∠ABD=45°,
∵GD=GD,
∴△ADG≌△CDG,
∴∠AGD=∠CGD,
∵∠CGD=∠EGB,
∴∠AGD=∠EGB,
∵△ABE是等边三角形,
∴AB=BE,∠ABE=60°,
∴BE=BC,∠EBC=150°,
∴∠BEC=∠ECB=15°,
∴∠BGE=180°﹣∠BEC﹣∠EBG=180°﹣15°﹣60°﹣45°=60°,
∴∠AGD=60°
故答案为60.
【分析】根据已知可求得∠BE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可求得∠AGD的度数.
30.如图,一个大正方形中有2个小正方形,如果它们的面积分别是.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8,求图形①的面积   .
【答案】18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是正方形的对角线,
∴.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设,根据勾股定理,
得,
∴.
根据勾股定理,得,
∴,
解得,
∴,

故答案为:18.
【分析】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设,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进而可得,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进而可列出方程, 解方程可求出a的值,进而可得,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可求出答案.

31.在菱形中,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则   ,菱形的面积是   .
【答案】16;96
【解析】【解答】解:
四边形
为菱形,






故答案为:16,96.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的值,得出BD的值,最后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32.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过点作,垂足为点,若,则的度数是   .
【答案】22.5°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D,∠BAD=90°,
∴∠OAD=∠ODA,
设∠OAD=∠ODA=x,则∠EAC=2x,
∵AE⊥BD于点E,
∴∠AED=90°,
∴∠EAC+∠CAD+∠ADO=90°,
即4x=90°,
∴x=22.5°,
∴∠EAD=3x=67.5°,
∴∠BAE=∠BAD-∠EAD=90°-67.5°=22.5°.
故答案为:22.5°.
【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OA=OD,∠BAD=90°,由等边对等角得∠OAD=∠ODA,设∠OAD=∠ODA=x,则∠EAC=2x,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建立方程求出x的值,从而可求出∠EAD及∠BAE的度数.
33.如图,在中,,D,E,F分别为,,的中点.若的长为7,则的长为   .
【答案】7
【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点D是斜边AB的中点,
∴CD是中线,
∴AB=2CD=2×7=14;
∵点E,F分别是AC、B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EF=AB=×14=7.
故答案为:7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求出EF的长.
34.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某学校租了三辆车送同学们去参加“携手共植同心树,植树护绿添新绿”的植树活动,如果小玉和小华每人随机选择搭乘一辆车,则她们恰好选到搭乘同一辆车的概率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假设这三辆车是甲、乙、丙,则由题意可知:
甲 乙 丙
甲 (甲,甲) (乙,甲) (丙,甲)
乙 (甲,乙) (乙,乙) (丙,乙)
丙 (甲,丙) (乙,丙) (丙,丙)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选到同一辆车的有3种结果,
∴她们恰好选到搭乘同一辆车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是抽取放回类型,列表表示出所有等可能出现的情况,再从中找出选到同一辆车的情况,然后计算概率即可.
35.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重合部分构成四边形.若测得,之间的距离为之间的距离为,则线段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AC,BD,相较于点O,过点D作DM⊥AB于点M,DN⊥BC于点N,如图所示:
由题意得:AD//BC,DC//AB,DM=DN=2,AC=4cm,BD=3cm,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M·AB=DN·BC,
∴AB=B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OA=OB=2cm,cm,AC⊥BD,
∴cm.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AC,BD,相较于点O,过点D作DM⊥AB于点M,DN⊥BC于点N,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可得OA=OB=2cm,cm,AC⊥BD,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B的长.
36.如图,在 ABCD中,尺规作图:以点A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D于点F,分别以点B,F为圆心,以大于BF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BC与点E,若BF = 12,AB = 10,则AE的长为   .
【答案】16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B=AF,AE⊥BF,
∴OB=OF,∠BAE=∠EAF,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EAF=∠AEB,
∴∠BAE=∠AEB,
∴AB=BE=AF,
∵AF∥BE,
∴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AB=AF,
∴四边形ABEF是菱形,
∴OA=OE,OB=OF= BF=6,
在Rt△AOB中,OA= =8,
∴AE=2OA=16.
故答案为:16.
【分析】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A即可。
37.如图,在中,,P为边上一动点,于点E,于点,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
∵,,,
∴,,
∴,
∴是直角三角形,
∴,
∵,,
∴,
∴四边形是矩形,
∴,
∴当时,有最小值,即有最小值,
∵,
∴,
∴,
∴,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AP,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垂直定义,从而可得四边形AEPF是矩形,然后利用矩形的性质,结合垂线段最短,求解即可。
38.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为AD,AB上一点,且EF=EC,,若DE=2,矩形ABCD的周长为24,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
【答案】35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D是矩形,
∴AB=CD,AD=BC,∠A=∠D=90°,
∵EF⊥EC,
∴∠FEC=90°,
∴∠AEF+∠DEC=90°,
∵∠DCE+∠DEC=90°.
∴∠AEF=∠DCE,
在△AEF和△DCE中,

∴△AEF≌△DCE(AAS).
∴AE=CD,AF=DE=2,
∴AD=AE+DE=AE+2,
∵矩形ABCD的周长为24,
∴2(AE+ED+CD)=24,
∴2(2AE+2)=24,
解得:CD=AE=5,
∴AD=7,
∴矩形ABCD的面积=AD×CD=7×5=35,
故答案为:35.
【分析】先证出△AEF≌△DCE(AAS),可得AE=CD,AF=DE=2,再结合矩形ABCD的周长为24,可得2(AE+ED+CD)=24,求出CD=AE=5,再结合AD=7,最后求出矩形ABCD的面积=AD×CD=7×5=35即可。
39.如图,在Rt△ABC中,∠ABC=90°,∠C=60°,点D为边AC的中点,BD=2,则BC的长为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点D为边AC的中点,
∴,
∵∠C=60°,
∴△BCD为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2.
【分析】
先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得,再由∠C=60°可得△BCD为等边三角形即可.
40.在四边形ABCD中,有以下四个条件:①AB∥CD;②AD=BC;③AC=BD;④∠ADC=∠ABC.从中选取三个条件,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为矩形.则可以选择的条件序号是   .
【答案】①③④
【解析】【解答】解:当具备①③④这三个条件,能得到四边形ABCD是矩形.
理由如下:
∵AB∥CD,
∴∠BAC=∠DCA,
∵∠ABC=∠ADC,AC=CA,
∴△ABC≌△CDA(AAS),
∴∠ACB=∠DCA,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BD,
∴四边形ABCD是矩形;
故答案为:①③④.
【分析】先证明△ABC≌△CDA,然后即可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41.如图,已知长方形中,,在边上取一点E,将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边上的点F,则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长方形,

根据折叠性质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即,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长方形性质可得,再根据折叠性质可得,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F,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4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60°,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AD于点F再分别以点B,F为圆心,大于BF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E,连接EF.设AE与BF相交于点O,若四边形ABEF的周长为16,则四边形ABEF的面积是   
【答案】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AB=AF,AE为FB的垂直平分线,
∴BE=CF,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BAF=∠C=60°,AD∥BC,
∴△ABF为等边三角形,∠ABE=180°-∠BAF=120°,
∴∠ABF=60°,AB=BF=AF,
∴∠EBF=∠ABE-∠ABF=60°,
∴△BEF为等边三角形,
∴BE=EF=BF,
∴AB=BE=EF=AF,
∴四边形ABEF为菱形,
∵ AE⊥BF,四边形ABEF的周长为16,
∴AB=BE=EF=AF=4,
∴BF=AB=4,
∴OB=OF=2,
∴,
∴AE=2OA=4,
∴四边形ABEF的面积=AE×BF=8.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作图得出AB=AF,AE为FB的垂直平分线,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BF和△BEF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BE=EF=AF,从而求出四边形ABEF为菱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长,则可求出AC,最后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43. 菱形ABCD,点A,B,C,D均在坐标轴上. ∠ABC=120°,点A(-6,0),点E是CD的中点,点P是OC上的一动点,则△PDE周长的最小值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BP、BE,
A(-6,0),

在菱形ABCD中, ∠ABC=120°,
,,OD=OB,,,,
,,是等边三角形,

点E是CD的中点,
,,


周长的最小值是.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将军饮马模型可判定当B、P、E三点在同一直线时,△PDE的周长有最小值,先利用菱形的性质求得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再通过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E的长度,然后求得△PDE的周长最小值.
44.如图,矩形纸片中,已知,折叠纸片使边与对角线重合,点落在点处,折痕为,且,则的长为   .
【答案】12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矩形,,

是翻折而成,
,,是直角三角形,

在中,,
设,
在中,,即,
解得,则.
故答案为:.
【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BC的长,再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EF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F的长,再在△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的长.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5.如图,,矩形的顶点分别在边上,当在边上运动时,随之在上运动,矩形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运动过程中点到点的最大距离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线段的中点,连接,
∵,点是的中点,,
∴,
∵四边形是矩形,
∴,
∴,
∵,
∴当点,点,点共线时,的长度最大,
∴点到点的最大距离,
故答案为:.
【分析】取线段的中点,连接,先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再求出当点,点,点共线时,的长度最大,从而可得点到点的最大距离.
46.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D=2,E为边AD的中点,点F在边CD上,连接EF,将△DEF沿EF翻折,点D的对应点为D',连接BD'.若BD'=2,则DF=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BE,延长FE交BA的延长线于点H,
∵矩形ABCD中,AB=,AD=2,E为边AD的中点,
∴AE=DE=1,∠BAE=∠D=90°=∠HAE,

∵∠DEF=∠AEH,AE=DE,∠D=∠HAE=90°,
∴△HAE≌△EDF (ASA),
∴DF=AH,
∵将△DEF沿EF翻折,点D的对应点为D',
∴ED=ED'=1,∠ED'F=∠D=90°,∠DEF=∠D'EF,
∵BD'=2,

∴△BED为直角三角形,且∠BED'=90°,
设∠DEF=x,则∠AEH=∠DEF=x,∠DED'=2x,
∴∠AEB=90°-2x,∠AHE=90°-x,
∴∠НЕВ=∠AEH+∠AEB=90°-x=∠АНЕ,
∴△BHE为等腰三角形,
∴ВH=ВЕ=,
∴АН=BН-АВ=,
∴DF=АН=.
故答案为:.
【分析】 连接BE,延长EF交BA的延长线于H,由中点定义得AE=DE=1,由矩形性质得∠BAE=∠D=90°,从而由勾股定理算出BE的长;利用ASA判断出△HAE≌△EDF,得DF=AH,由翻折性质得ED=ED'=1,∠ED'F=∠D=90°,∠DEF=∠D'EF,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BED为直角三角形,且∠BED'=90°,设∠DEF=x,则∠AEH=∠DEF=x,∠DED'=2x,则∠AEB=90°-2x,∠AHE=90°-x,推出△BHE为等腰三角形,从而即可求解.
47.如图,边长为a、b的矩形,它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则a2b+ab2的值为   .
【答案】70
【解析】【解答】∵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b,周长为14,面积为10,
∴a+b=7,ab=10,
∴a2b+ab2=ab(a+b)=70.
【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求出a+b和ab的值,再对式子 a2b+ab2 因式分即可解
48.如图,四边形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平分线交于点,点、点分别是和上的动点,连接,则当的值最小时,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过点E作EF⊥BD交BD点F,FG⊥BC交BC点G,MF⊥CD交DE与点N;
在正方形ABCD中,∠BCD=90°,边长为3,
∵DE平分∠BDC,
∴EC=EF,FD=CD=3,
∴FN=CN
∵F到CD的距离FM最小
∴=,此时最小;
设EC=EF=x,则BE=3-x
∵∠EBF=45°

由勾股定理得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E作EF⊥BD,FG⊥BC,MF⊥CD交DE与点N;由正方形性质可知,EC=EF,FD=CD=3,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F到CD的距离FM最小,设EC=EF=x,则BE=3-x;得出DM的长度,再通过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M的长度.
49.图1是一种木质投石机模型,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已知,cm,cm,木架高cm.按压点F旋转至点,抛杆EF绕点A旋转至,弹绳DE随之拉伸至,测得,则抛杆EF的长为   cm.若弹绳自然状态时,点A,E,D在同一直线上,则此次旋转后弹绳被拉长的长度为   cm.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过点A作AH⊥DE′于H,
∵AG⊥BC,
∴∠AGD=90°,
∵AH⊥DE′
∴∠AHD=90°
∴∠AHD=∠HDG=∠AGD=90°,
∴四边形HDGA为矩形,
∵AB=AC,AG⊥BC,
∴BG=CG=cm,
∵BD=4cm,
∴DG=BG+DB=8cm,
∵AG=8cm,
∴DG=AG,
∴四边形HDGA为正方形,
∴AH=AG,∠HAG=90°,
∵∠BAF′=90°,
∴∠HAB+∠BAG=∠HAB+∠E′AH=90°,
∴∠HAB=∠E′AH,
在△E′AH和△BAG中,

∴△E′AH≌△BAG(ASA),
∴AE′=AB,E′H=BG=4,
在Rt△ABG中,AB=cm,
∴EF=E′F′=2AB=cm,
在Rt△ADG中,AD=,
∴DE=AD-AE=AD-AB=cm,
DE′=DH+E′H=8+4=12cm,
∴DE′-DE=12-cm.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A作AH⊥DE′于H,则四边形HDGA为矩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G=CG=4cm,则DG=8cm,推出四边形HDGA为正方形,得到AH=AG,∠HAG=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HAB=∠E′AH,证明△E′AH≌△BAG,得到AE′=AB,E′H=BG=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得到EF,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根据DE=AD-AE=AD-AB求出DE,然后求出DE′,据此计算.
50. 如图, 中, . 分别以 为边在 的同侧作正方形 ,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 ,则 等于   .
【答案】12
【解析】【解答】解:如图,
设空白部分的面积分别为a、b、c,

∵四边形ABEF、四边形ACPQ都是正方形,
在与 中,

即等于12,
故答案为:12.
【分析】设空白部分的面积分别为a、b、c,根据ASA证明 得出 即可推出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