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闯关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闯关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闯关卷
数 学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因为三角形具有(  )
A.三条边 B.三个角 C.三个顶点 D.稳定性
2.在一些美术字中,有的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下面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如图,在一个规格为4×8的球台上,有两个小球P和Q.若击打小球P经过球台的边AB反弹后,恰好击中小球Q,则小球P击出时,应瞄准AB边上的 (  )
A.点O1 B.点O2 C.点O3 D.点O4
4.已知的两条高线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或 D.或
5.对于实数a、b,规定一种运算“*”:,那么不等式组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
6.如图,用直尺和圆规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平行线,能得出的依据是(  )
A. B. C. D.
7. 满足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
A. B.
C. D.
8.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且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非负数,则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a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如图,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为x,则x的值为(  )
A. B. C. D.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为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分别在轴的负半轴和正半轴上,,点为第二象限内一动点,点在的延长线上,交于点,且.下列结论:①;②平分;③平分;④若,则.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
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不等式4x-a≤0的正整数解是1,2,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2.已知的三条边长分别为,且是正整数),则的形状为   三角形.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坐标(0,3),点B坐标(4,0),AB=5,∠OAB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C,点P、Q分别为线段AC、线段AO上的动点,则OP+PQ的最小值为    .
1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且BD=CE,∠1=15°,则∠2的度数为   °.
15.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均满足不等式组,则的取值范围是   .
16.如图,已知Rt△ABC,∠C=90°,AC=BC=2,点M,N分别为CB,CA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BM=CN,则AM+BN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17、18、19题每题6分,20、21题每题8分,22、23每题9分,24、25每题10分,共计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1)计算:
(2)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8. 如图,已知和均是直角三角形,,,于点.
(1)求证:≌;
(2)若点是的中点,,求的长.
19.某地铁站口的垂直截图如图所示,已知∠A=30°,∠ABC=75°,AB=BC=4米,求C点到地面AD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20.解不等式组,并把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2).
21.若m是不等式组 的最大整数解,求:1+m+m2+…+m2020的值.
22.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中线,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连接,.
(1)试说明:;
(2)若,求的度数.
23.如图,在中,是上的一点,若,,,,求线段CD的长.
24.某中学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管理的通知》文件要求,定增设篮球、足球两门选修课程,需要购进一批篮球和足球,已知购买个篮球和个足球共需费用元;购买个篮球和个足球共需费用元.
(1)求篮球和足球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2)学校计划采购篮球、足球共个,并要求篮球不少于个,且总费用不超过元,那么最多采购篮球多少个?
25.(1)操作:如图,在已知内角度数的三个三角形中,请用直尺从某一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原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中标注相应的角的度数
(2)拓展,△ABC中,AB=AC,∠A=45°,请把△ABC分割成三个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中标注相应的角的度数.
(3)思考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A=30°.点P和点Q分别是边AC和BC上的两个动点.分别连接BP和PQ把△ABC分割成三个三角形.△ABP,△BPQ,△PQC若分割成的这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求∠C的度数所有可能值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闯关卷
数 学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因为三角形具有(  )
A.三条边 B.三个角 C.三个顶点 D.稳定性
【答案】D
【解析】【解答】解: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应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根据题意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据此可推出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据此可选出答案.
2.在一些美术字中,有的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下面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
B、不是轴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
D、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3.如图,在一个规格为4×8的球台上,有两个小球P和Q.若击打小球P经过球台的边AB反弹后,恰好击中小球Q,则小球P击出时,应瞄准AB边上的 (  )
A.点O1 B.点O2 C.点O3 D.点O4
【答案】B
【解析】【解答】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如图所示,
入射的角度等于反射的角度,小球P经过球台的边O2点反弹后,路径经过Q点即恰好击中Q。
故答案为:B
【分析】当小球P的路径形成的入射的角度等于反射的角度且反射角的路径经过Q点时,即为击中小球Q;找到P关于AB的对称点P',连接QP',交AB于O2,根据轴对称和对顶角相等可知符合条件的是点O2。
4.已知的两条高线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或 D.或
【答案】C
【解析】【解答】解:①如图1,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如图2时,
.

∴①,
∵,
∴②,
∵③,
∴由①②③可得,,
∵,,
∴,
∴,
∴,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HE=∠BHD,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C=∠AHE,推出∠C=∠BHD,证明△HBD≌△CAD,得到AD=BD,推出△A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可得∠ABC的度数;由对顶角的性质可得∠HBD=∠EBC,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C=∠H,证明△HBD≌△CAD,得到AD=BD,据此求解.
5.对于实数a、b,规定一种运算“*”:,那么不等式组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解不等式①得:
解不等式②得: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定义的新运算可得: 然后按照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进行计算, 即可解答.
6.如图,用直尺和圆规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平行线,能得出的依据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根据作图过程可知:OA=OB=PC=PD,AB=CD,
∴△PCD≌△OAB(SSS),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作图步骤可得OA=OB=PC=PD,AB=CD,再利用“SSS”证出△PCD≌△OAB即可.
7. 满足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由①得x-7>3-9x
x+9x>3+7
10x>10
x>1
由②得2-x>-3+3x
-x-3x>-3-2
-4x>-5
x<1,25
故1故答案为: D.
【分析】分别求解两个不等式,即可得不等式组的解集,由此得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8.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且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非负数,则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a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解①得:
解②得:
∵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解得:
∵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非负数,且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
∴满足条件的整数有2,3,5,共三个,
故答案为:B.
【分析】解不等式组结合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得到a的取值范围为解分式方程即可得到a的取值范围为:进而即可求解.
9.如图,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为x,则x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中,由勾股定理得:,

则点所表示的数应为.
故答案为:.
【分析】由作图痕迹得,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再根据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即可得解.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为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分别在轴的负半轴和正半轴上,,点为第二象限内一动点,点在的延长线上,交于点,且.下列结论:①;②平分;③平分;④若,则.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
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在和中,
,,

故①正确;
过点作于点,作于点,
则,
,,
在和中,


平分,
故③正确;
在上截取,连接,


在和中,


,,

是等边三角形,


故④正确;
,,,


不平分,
故②不正确.
∴正确的有①③④,
故选: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判断①;过点作于点,作于点.根据AAS得到判定,得到判断③;在上截取,连接,得到,即可得到,.求出,即可得到∠BAC的度数判断④;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判断②解题即可.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不等式4x-a≤0的正整数解是1,2,则a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8≤a<12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4x-a≤0,
∴,
∵不等式4x-a≤0的正整数解是1,2,
∴,
∴8≤a<12,
故答案为:8≤a<12
【分析】根解不等式得到,再根据题意即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12.已知的三条边长分别为,且是正整数),则的形状为   三角形.
【答案】直角
【解析】【解答】解:∵,,(,m,n是正整数),


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故答案为:直角.
【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先通过计算可得:,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展开,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化简可得:,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坐标(0,3),点B坐标(4,0),AB=5,∠OAB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C,点P、Q分别为线段AC、线段AO上的动点,则OP+PQ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在AB上取一点G,使AG=AQ,连接PG,过点O作OH⊥AB与H,
∵∠CAO=∠BAC,AP=AP,
∴△APQ≌△APG(SAS),
∴PQ=PG,
∴OP+PQ=OP+PG,
∵点O到直线AB上垂线段最短,
∴OP+PG最小值为OH的长度,
∵S△ABC= AB OH= AO BO,
∴OH= = = ,
∴OP+PQ的最小值为 ,
故答案为: .
【分析】在AB上取一点G,使AG=AQ,连接PG,过点O作OH⊥AB与H,证明△APQ≌△APG,得出OP+PG最小值为OH的长度, 根据三角形面积求值即可.
1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且BD=CE,∠1=15°,则∠2的度数为   °.
【答案】60
【解析】【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
在△ABD和△BCE中,

∴△ABD≌△BCE(SAS),
∴∠1=∠CBE,
∵∠2=∠1+∠ABE,
∴∠2=∠CBE+∠ABE=∠ABC=60°.
故答案为:60.
【分析】证明△ABD≌△BCE(SAS),可得∠1=∠CBE,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2=∠1+∠ABE,据此即可求解.
15.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均满足不等式组,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解不等式得,;
解不等式得,,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则此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
又因为此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均满足不等式组,
所以,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先求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根据题意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组,解题即可.
16.如图,已知Rt△ABC,∠C=90°,AC=BC=2,点M,N分别为CB,CA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BM=CN,则AM+BN的最小值为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D∥AC,使得BD=AC=BC=2,连接AD,交BC于点N,再过点DE⊥AB于E点,
∵NC=MB,∠C=∠MBD=90°,BC=BD,
∴△CBN≌△BDM(SAS),
∴BN=MD,
∴AM+BN=AM+MD,
∴当A、M、D三点共线时,AM+MD最小,最小为AD,即AM+BN最小值为AD长,
∵BD=CB=2,
∴BE=DE= ,AB=2
∴AE=AB+BE=2 + =3 ,
∴在Rt△AED中,由勾股定理得AD= ,
∴AM+BN的最小值为2 .
故答案为:2 .
【分析】过点B作BD∥AC,使得BD=AC=BC=2,连接AD,交BC于点N,再过点DE⊥AB于E点,易证明△CBN≌△BDM,可得BN=MD,进而得AM+BN=AM+MD,因此当A、M、D三点共线时AM+BN最小,最小值为AD长;再分别求出DE和AE得长,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D的长,即可求出AM+BN的最小值.
三、解答题(17、18、19题每题6分,20、21题每题8分,22、23每题9分,24、25每题10分,共计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1)计算:
(2)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答案】(1)解:
=-4+3+3
=2;
(2)解:∵4x-2≤3(x+1)
∴4x-2≤3x+3
故x≤5,
因为
通分得4-2(x-1)移项得3x>6
解得x>2,
所以该不等式的解集为:2用数轴表示为:
【解析】【分析】(1)第一步首先计算平方根,然后开立方根,去绝对值符合,然后即可进行计算求出答案;
(2)先化简①式得:4x-2≤3x+3,解得:x≤5,然后将②式乘以4通分得:4-2(x-1)18. 如图,已知和均是直角三角形,,,于点.
(1)求证:≌;
(2)若点是的中点,,求的长.
【答案】(1)证明:,





在和中,


(2)解:,
cm,
点是的中点,
cm,
cm,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cm.
【解析】【分析】(1)先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证出即可.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m,再根据点是的中点,可得cm,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19.某地铁站口的垂直截图如图所示,已知∠A=30°,∠ABC=75°,AB=BC=4米,求C点到地面AD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解:过点B作BE⊥AD于E,作BF∥AD,过C作CF⊥BF于F,
在Rt△ABE中,∵∠A=30°,AB=4m,
∴BE=2m,
由题意可得:BF∥AD,
则∠FBA=∠A=30°,
在Rt△CBF中,
∵∠ABC=75°,
∴∠CBF=45°,
∵BC=4m,
∴CF=sin45° BC=2 m,
∴C点到地面AD的距离为:(2 +2)m.
【解析】【分析】直接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BE,CF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20.解不等式组,并把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2).
【答案】(1)解:,





(2)解:,
解第一个不等式得,
解第二个不等式得.
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为:
【解析】【分析】(1)先去分母(两边同时乘以6,右边的1也要乘以6,不能漏乘),再去括号(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和负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变号,括号前的数要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相乘),然后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即可;
(2)分别解出不等式组中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出解集,进而根据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大向右,小向左,实心等于,空心不等”将该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21.若m是不等式组 的最大整数解,求:1+m+m2+…+m2020的值.
【答案】解: ,
由不等式①,得 ,
由不等式②,得 ,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解集中最大的整数为: ,则 ,
所以1+m+m2+…+m2020
=1.
【解析】【分析】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出最大整数解,代入求出即可.
22.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中线,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连接,.
(1)试说明:;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解:因为,点是的中点,
所以,所以是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
因为是的垂直平分线,所以,
所以
(2)解:因为,点是的中点,
所以平分.
因为,所以,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 是边上的中线推出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从而求证BO=CO,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量转化证明BO=AO;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是边上的中线推出AD是角平分线,从而求出度数,利用线段垂直,从而求出度数,根据外角的性质求出的度数,结合AO=BO,求出度数,从而求出度数.
23.如图,在中,是上的一点,若,,,,求线段CD的长.
【答案】解:∵,,
∴,
∴是直角三角形,
∴,
∴在中,.
【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可以判断出,AD⊥BC,则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D的长度.
24.某中学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管理的通知》文件要求,定增设篮球、足球两门选修课程,需要购进一批篮球和足球,已知购买个篮球和个足球共需费用元;购买个篮球和个足球共需费用元.
(1)求篮球和足球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2)学校计划采购篮球、足球共个,并要求篮球不少于个,且总费用不超过元,那么最多采购篮球多少个?
【答案】(1)解:设篮球的单价为元,足球的单价为元,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篮球的单价为元,足球的单价为元
(2)解:设采购篮球个,则采购足球为个,
∵要求篮球不少于个,且总费用不超过元,
∴,
解得:,
∵为整数,
∴最多采购篮球个.
【解析】【分析】(1)设篮球的单价为元,足球的单价为元,根据“购买个篮球和个足球共需费用元;购买个篮球和个足球共需费用元”列出方程组,再求解即可;
(2)设采购篮球个,则采购足球为个,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再求解即可.
25.(1)操作:如图,在已知内角度数的三个三角形中,请用直尺从某一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原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中标注相应的角的度数
(2)拓展,△ABC中,AB=AC,∠A=45°,请把△ABC分割成三个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中标注相应的角的度数.
(3)思考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A=30°.点P和点Q分别是边AC和BC上的两个动点.分别连接BP和PQ把△ABC分割成三个三角形.△ABP,△BPQ,△PQC若分割成的这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求∠C的度数所有可能值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答案】(1)在图1、图2、图3中,分别作AB、AB、BC的垂直平分线,如图1,
∵∠ABC=23°,∠BAC=90°,
∴∠C=90°-23°=67°,
∵MN垂直平分AB,
∴BD=AD,
∴△ABD是等腰三角形,
∴∠BAD=∠ABC=23°,
∴∠ADC=2∠ABC=46°,
∵∠BAC=90°,
∴∠DAC=∠BAC-∠BAD=67°,
∴∠DAC=∠C,
∴△DAC是等腰三角形,
同理:图2中,∠ADC=46°,∠DAC=88°,∠C=46°,△ABD和△ACD是等腰三角形,
图3中,∠BCD=23°,∠ADC=46°,∠ACD=46°,△BCD和△ACD是等腰三角形.
(2)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连接OA、OB、OC,
∵点O是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OA=OB=OC,
∴△OAB、△OAC、△OBC是等腰三角形,
∵AB=AC,∠BAC=45°,
∴∠ABC=∠ACB=67.5°,
∴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AD=∠CAD=22.5°,
∴∠OBA=∠OAB=22.5°,∠OCA=∠OAC=22.5°,
∴∠OBC=∠OCB=45°.
(3)①如图,当PB=PA,PB=PQ,PQ=CQ时,
∵∠A=30°,PB=PQ,
∴∠ABP=∠A=30°,
∴∠APB=120°,
∵PB=PQ,PQ=CQ,
∴∠PQB=∠PBQ,∠C=∠CPQ,
∴∠PBQ=2∠C,
∴∠APB=∠PBQ+∠C=3∠C=120°,
解得:∠C=40°.
②如图,当PB=PA,PB=BQ,PQ=CQ时,
∴∠PQB=2∠C,∠PQB=∠BPQ,
∴∠PBQ=180°-2∠PQB=180°-4∠C,
∴180°-4∠C+∠C=120°,
解得:∠C=20°,
③如图,当PA=PB,BQ=PQ,CQ=CP时,
∵∠PQC=2∠PBQ,∠PQC=(180°-∠C),
∴∠PBQ=(180°-∠C),
∴(180°-∠C)+∠C=120°,
解得:∠C=100°.
④如图,当PA=PB,BQ=PQ,PQ=CP时,
∵∠PQC=∠C=2∠PBQ,
又∵∠C+∠PBQ=120°,
∴∠C=80°;
⑤如图,当AB=AP,BP=BQ,PQ=QC时,
∵∠A=30°,
∴∠APB=(180°-30°)=75°,
∵BP=BQ,PQ=CQ,
∴∠BPQ=∠BQP,∠QPC=∠QCP,
∴∠BQP=2∠C,
∴∠PBQ=180°-4∠C,
∴∠C+180°-4∠C=75°,
解得:∠C=35°.
⑥如图,当AB=AP,BQ=PQ,PC=QC时,
∴∠PQC=2∠PBC,∠PQC=(180°-∠C),
∴∠PBC=(180°-∠C),
∴(180°-∠C)+∠C=75°,
解得:∠C=40°.
⑦如图,当AB=AP,BQ=PQ,PC=QP时,
∵∠C=∠PQC=2∠PBC,∠C+∠PQC=75°,
∴∠C=50°;
⑧当AB=AP,BP=PQ,PQ=CQ时,
∵AB=BP,∠A=30°,
∴∠ABP=∠APB=75°,
又∵∠PBQ=∠PQB=2∠C,
且有∠PBQ+∠C=180°-30°-75°=75°,
∴3∠C=75°,
∴∠C=25°;
⑨当AB=BP,BP=PQ,PQ=CQ时,
∵AB=BP,
∴∠BPA=∠A=30°,
∵∠PBQ=∠PQB=2∠C,
∴2∠C+∠C=30°,
解得:∠C=10°.
⑩当AB=BP,BQ=PQ,PQ=CQ时,
∴∠PQC=∠C=2∠PBQ,
∴∠C+∠C=30°,
解得:∠C=20°.
综上所述:∠C所有可能的值为10°、20°、25°,35°、40°、50°、80°、100°.
【解析】【分析】(1)在图1中可作AB的中垂线,得出两个等腰三角形,角度分别为:23°,23°,134°;67°,67°,46°;在图2中可作AB的中垂线,得出两个等腰三角形,角度分别为:23°,23°,134°;46°,46°,88°;在图3中可作BC的中垂线,得出两个等腰三角形,角度分别为:23°,23°,134°;46°,46°,88°;(2)只需作两边的垂直平分线,找到交点O,然后连接OA,OB,OC,可得出三个等腰三角形OAB、OAC、OBC,进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分别求得每个三角形的度数即可;
(3)分PB=PA、AB=AP、BA=BP时,PB=PQ、BP=BQ、QB=QP,PQ=QC、PC=QC、PQ=PC等10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C的度数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