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思源教育集团八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思源教育集团八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河南省桐柏县思源教育集团八年级(上)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9小题,共 19分。
1.“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
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此条款出自(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
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鸦片战争
3.《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弥补战争损失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大幅提高税额,各种名目的附加税更是
有增无减,民间流传着“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酷吏,何异虎狼”的说法。这表明鸦片战争( )
A. 破坏了自然经济 B. 激化了社会矛盾 C. 完善了税收制度 D. 增加了税收来源
4.近代历史上,面对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爱国将领始终坚决抗击。如表所示的侵略战争对中国
产生的影响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迹
1841 年 2 月 广东虎门炮台 关天培等壮烈殉国
1841 年 10 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等力战殉国
1842 年 6 月 上海吴淞口 陈化成等力竭殉国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始艰难起步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5.1857 年 3 月,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
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马克思描述的“英人”残暴行动发生在_____期
间(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天津条约》签订后,英国公使额尔金在给本国政府的报告中写道:“我们终于获得了在中国内河航行
的权利,这将为我们的商船打开长江流域的财富之门……传教士的自由传教权将加速文明的传播。”英国
通过《天津条约》获取的特权中,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D.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 1 页,共 8 页
7.1853 年,洪秀全颁发《劝人戒鸦片烟诏》,又在《军事律令》中明确规定“不准吸烟,犯者斩首不
留”。定都南京后规定:“贩卖者斩,吃食者斩,知情不禀者一体治罪。”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致力于
( )
A. 抗击外来侵略 B. 调整社会秩序 C. 推翻封建统治 D. 发展资本主义
8.太平天国本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与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本无差别。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它还
担负了与以往不同的新使命。针对新使命,本着“知己知彼”的思想,太平天国颁布了(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清帝退位诏书》 D. 《临时约法》
9.如图所示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其中②处指( )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天京事变 D. 天京陷落
10.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B.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C.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1.洋务运动初期,李鸿章明确表示“鄙人职在主兵,亦不得不考求兵法……然兵乃立国之要端”。在这
一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企业是( )
A.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湖北织布局 D. 汉阳铁厂
12.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等启蒙思想家猛烈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批判旧伦理,倡导博爱、平等、自由、
人权。这强调戊戌变法( )
第 2 页,共 8 页
A. 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B. 促进西方先进技术传播
C. 在思想文化方面影响深远 D.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3.通过对下面鸦片战争过程(部分)与甲午中日战争过程(部分)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的经验教训是
( )
1840 年 6 月英军抵达并封锁珠江口 1894 年 9 月黄海海战,日军夺取制海权
1840 年 7 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 1894 年 11 月旅顺陷落
1841 年 8 月攻占福建厦门 1895 年 1—2 月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42 年 6 月攻陷江苏吴淞口(今上海宝山) 1895 年 3 月辽东半岛沦陷
A. 应加强海防建设 B. 应积极引进外国资本
C. 应学习西方技术 D. 应主动实行对外开放
14.19 世纪末,全国各地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利用诗歌、散文、小说、漫画等多种形式,号召人民起来进行
反割台斗争。与这一斗争史事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5.某班级准备围绕某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把查找到的史料整理为下面年代尺。该活动
的主题可能是( )
A. “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B. “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C. “探寻身边历史,感受社会变迁” D. “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
16.如图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张思维导图,其中“?”处最合适的填写是( )
A. 清朝皇帝昏庸愚昧 B. 外国列强船坚炮利 C. 参战官兵忍辱偷生 D. 封建制度腐朽没落
第 3 页,共 8 页
17.从条约形式上看,这一条约虽是双边条约,但是与清政府缔约的对象,突破以往的单独一国,扩展为
11 国,不仅包括出兵侵华的 8 国,还增加了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几乎涵盖所有与中国有条约关系的帝
国主义国家。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八国联军位于天津的临时政府第 202 次会议记录:汉文秘书汇报,(清)梅(东益)提督又一次来
访,重申归还被扣押的武器问题,还提出愿意协助(联军)临时政府剿匪。这表明( )
A. 虎门销烟打击了列强的侵略行径 B. 火烧圆明园使清政府向列强屈服
C.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辛丑条约》确保了中国的独立
19.八年级学生小明在翻阅资料时发现一张身穿军装的西方人坐在中国紫禁城龙椅上的照片,这张照片最
有可能拍摄于( )
A. 中法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一次鸦片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2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历史
材料二 19 世纪 50 年代,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曾遭到西方的侵略。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
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所谓的大陆政策,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三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
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
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1) 结合所学回答,图 1 所示的虎门销烟直接引发了什么战争?虎门销烟的事件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2) 图 2、图 3 分别反映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中体现的是什么战争?这次战争带给我们怎样的反
思。
第 4 页,共 8 页
2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梦】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
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变法梦】
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戊戌变法虽然
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该变法具有怎样的双重性质?
(3) 作为青少年,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体上讲,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
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历史》
材料二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
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898 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840—1919)》(第四版)
(1) 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
程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的目的。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3.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英商
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1894 年,农历甲午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要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趁
机出兵朝鲜。7 月日军进攻中国军队,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第 5 页,共 8 页
材料三 1900 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 2000 多人,在英
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1) 材料一的叙述是哪一条约的主要内容?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材料二描述的战争结束后,中日签订的条约是什么?这一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3) 材料三描述的战争是哪次侵华战争?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5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42 年 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60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900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阅读以上表格,任选两个事件,围绕“近代中国的沉沦与抗争”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
识加以论述一篇 150 字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第 6 页,共 8 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B
6.C
7.B
8.B
9.C
10.D
11.A
12.C
13.A
14.C
15.D
16.D
17.D
18.C
19.C
20.【小题 1】战争:鸦片战争;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
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小题 2】历史事件:图 2 太平天国运动;图 3 义和团运动。
【小题 3】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反思:弱国无外交;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珍惜和平
21.【小题 1】原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
【小题 2】性质:既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 7 页,共 8 页
【小题 3】做法:青少年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建设祖国的本领;要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培养自己报
效祖国的决心;关心国家建设和发展,把自己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才
22.【小题 1】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
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小题 2】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失败主要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守旧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
小。(其它言之成理亦可)
23.【小题 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小题 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小题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观点:列强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论述:1842 年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
巨额赔款加重了财政负担。清政府将战争后果转嫁至农民阶层,导致农民赋税加重;外国商品涌入使手工
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白银 4.5 亿两)、拆
毁大沽炮台、划定使馆界等条款,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两个条约标志着中国逐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