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杨花落尽之时听到友人被贬的悲痛。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描绘了春潮涌来、江面开阔的壮观景象。
(3)《春》中用排比句写出春花烂漫的句子是:,,白的像雪。
(4)曹操《观沧海》中的“,”,描写了秋风中大海波翻浪涌的壮阔景象。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春天姗姗来迟,草木( ),阳光( ),燕子呢喃,草长莺飞。湖水波光粼粼,柳丝轻拂河堤,鸟儿总是唱着①(liáo)______亮的歌,互相卖弄着清②(cuì)______的喉咙,大地( )出勃勃生机。使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奔向络绎不绝的田野。人们沉醉在明③(mèi)______的春光里,不负韶华。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焕发 和煦 萌发
B.萌发 和煦 焕发
C.萌发 安适 焕发
D.焕发 安适 萌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使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络绎不绝地奔向田野。
B.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奔向络绎不绝的田野。
C.使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奔向络绎不绝的田野。
D.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络绎不绝地奔向田野。
三、名著阅读
1928年,鲁迅先生结集出版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在近一个世纪里,《朝花夕拾》一直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读书任务。
①《狗·猫·鼠》之养宠物:(隐鼠)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kē,指膝盖)。给放在饭桌上,便检(捡)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在乐园: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③《阿长与〈山海经〉》之得《山海经》:(我)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④《五猖会》之背《鉴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⑤《琐记》之读《天演论》: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
3.任务一:根据上述选文谈谈在你心目中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任务二:小鲁迅的成长经历,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表明这是一首因友人被贬官至偏远之地而写下的诗作。
B.首句中“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写出了龙标的荒远,暗含李白对友人的关心。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6.请结合最后两句诗,分析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 ②差可拟 ③与友期行 ④相委而去 ⑤下车引之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元方入门不顾。
9.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谷雨
袁丰亮
①谷雨,这个散发着五谷醇香、略带温和潮湿的日子,让人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谷雨与渐暖的阳光一起,与春天飘落的雨滴一起,与万物生长拔节的自然之音一起,与鸟鸣合奏的旋律一起,踏着春风变奏的节拍,在温润如酥、曼妙清新中,轻轻撩开四月葱茏的面纱。
②谷雨回响着大自然的律动。首先敲动耳鼓的,是各种鸟鸣的声音,布谷鸟、花斑鸠、黄鹂、喜鹊、啄木鸟、麻雀,高低起伏,清亮婉转。庄稼拔节、树叶生长、花影摇动、草木沙沙的声音,藏在月色晃动的掠影里。
③静默了一冬的树木,枝头窜出翠绿的新叶,在风中摇摆。小河沟畔,二月兰蓝紫色的花朵像扇动的翅膀,沿着墙角、河边、低洼的原野飞奔,形成巨幅地毯。绿茵茵的蒲草、芦苇、水葫芦,扎下深深的根须。鱼、虾、小蝌蚪浮出水面探头探脑,斑头鸭划动水面,拨动云影,白鹭、翠鸟、灰雁在河边飞起又落下,嬉戏觅食,寻偶择伴。
④“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迎春花、连翘、玉兰花、樱花、碧桃开得热烈。春风轻抚,柳枝摇曳,到处是朦朦胧胧、深浅不一的绿色。公园里,踢毽子的,抖空竹的,跳舞的,老人在草地旁小憩,孩子们跑跑跳跳,游戏玩耍。清和景明,瓦蓝的天空飘荡着风筝。游人穿行在幽深静谧的林间小径,漫步于古色古香的长廊。拾阶而上,登高远望,幽思怀古;俯瞰山下,寻觅诗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谷雨时节,春景初露峥嵘,斑斓的色彩揭开大自然的谜底,大地展开梦幻的画轴。
⑤“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种地人的希望大都是从谷雨开始。农人筹划着播种计划,挑选五彩的种子,深翻耕地,堆积粪肥,忙着修理机械和农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此时的心情是跳跃的,心里盘活的生计是迫切的。农人活跃在原野之上,描绘着繁忙的春耕图。田间菜畦、村头小院,黄瓜、辣椒、茄子、豇豆……已纷纷露出头,芽须攀爬上密密的篱笆和高高的瓜架。
⑥各种农事活动到了紧要关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时节雨水增多,雨生百谷。俗语说,人误地一时,地就会误人一年。记得小时候,清晨,父亲起得很早,用独轮车将掺着草木灰的干柴草运到麦地,给麦苗盖上一层薄薄的柴灰。母亲则将余下的盖在菜园的蒜苗、韭菜上,给刚刚萌动的秧苗保温保苗、杀虫消毒,也给深埋地下的种子以温暖的呵护。
⑦古时没有日历、钟表、天气预报,一切都是百姓留心观察天地的征候,慢慢总结演化出节气的时间表和特征,这是长期劳动的积累和智慧的积淀。谷雨有三种物候:初候“萍始生”,意为浮萍开始生长聚集;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长大了,浅飞低翔;三候“戴胜降于桑”,寓意蚕妇勤行。按照传统习俗,谷雨时节南方禁渔、禁杀五毒,官员进行全国河湖大巡。北方采摘香椿、吃龙须菜;山西有贴禁符、祈愿的习俗;陕西渭南举行祭仓颉典礼。
⑧谷雨润泽着诗意之美。唐朝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了滋润万物的春雨。南宋诗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清明浆美村村卖,谷雨茶香院院夸”留下宋时的审美意境。
⑨谷雨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标志,还是传承历史的文化符号,是时光记忆留下的底片。久居都市的人们走入田园,品茗雨前新茶,体会脱俗超然,收藏的梦想,如种子等待发芽。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自然、农事、传统文化等多角度展现谷雨节气蕴含的生机与智慧。
B.文中详写播种、春耕等农事活动,可见谷雨对农业生产承前启后的重要。
C.作者通过对比都市生活与田园劳作,呼吁人们彻底回归乡村,摒弃城市生活。
D.本文语言清新明快,兼具诗意与人文底蕴,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抒情意味。
11.阅读选文①-⑥段,仿照示例补全图景名称。
A→河畔生态图→B→原野春耕图
12.请赏析文章第③段的划线句。
小河沟畔,二月兰蓝紫色的花朵像扇动的翅膀,沿着墙角、河边、低洼的原野飞奔,形成巨幅地毯。
13.有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在网上发问,内容如下,请以“谷雨”或其他节气为例,多角度回答她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计兵
①父亲过世之后,我们决定把偏瘫的母亲带离故乡。母亲执拗地要用余下的时光守着老家的三间瓦房,任凭我们磨破嘴皮,就是不愿离开。聊着聊着,不知怎么就聊到了长江,说到要经过长江时,母亲突然松了口,表示愿意和我们走。就这样,长江冲破了母亲固守故乡的“情感堤坝”。列车一路向东南,经过长江时,母亲却睡着了。
②母亲在昆山和我一起生活了9个月,这9个月,成了母亲老年时期我陪伴她最长的一段时间。每次,我用轮椅推着母亲出门散步,母亲都会大声说:“这是我家的儿子,我家有3个儿子,这是最小的一个。”言语充满了骄傲,仿佛只有她的孩子才是天下最孝顺的孩子。
③母亲不想给我们的生活增添麻烦。她坚持一个人留在家里,除了坐在阳台看外面吴淞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就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和自己打牌。母亲打牌,有时把牌分成两份,有时分成3份、4份。最多的时候分成5份。每一场牌局,都会按母亲的意志决定谁输谁赢。母亲把一些看不见的人,从她的心里喊出来,和她一起围坐在沙发上打牌。
④母亲一生识字不多。她在昆山生活的9个月中,我获得过一次诗歌的奖。当我从外地拿回来奖杯后,金灿灿的奖杯被母亲拿在手里端详了一晚上。我忍不住告诉母亲,奖杯不值钱,不是金子做的,只是镀了一层铜。母亲立刻用一种我非常陌生的、锥子一样的眼神盯着我,足足盯了有几十秒钟,才对我说:“这是一份荣誉,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荣誉。”
⑤我和母亲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坐在母亲床头,为母亲读一首诗。9个月里,我其实只给母亲反复读过一首诗,就是《娘》。每当我读到“我喊一声娘”和“再喊一声娘”时,就会在“娘”字前面停顿一下,然后加重语气,把“娘”单独喊出来。这时母亲就会回应我一声“哎”。回应着,娘俩就笑了起来。
⑥9个月过得很快。实际上,按照原先兄弟轮流为母亲养老的约定,母亲在我家生活6个月就该被二哥接走。由于我们的“耍赖”,才把母亲多留了3个月。母亲该离开了。起程的时候,母亲突然和我提起了长江。我低估了长江在她心中的分量,也忽略了火车发车的时间,当火车经过长江时,天已经黑了,但我还是赶紧告诉母亲,这就是长江。母亲靠着火车车窗,把脸贴在车窗玻璃上。一个80岁的老人,全神贯注地凝视着窗外,两手遮住眼睛两边的光线,张着嘴,表情像一个童真的孩子。
⑦我计划着,下一次一定带母亲去长江边走走,好好看看长江。可是回到故乡之后的母亲,又摔了一跤,本就半身不遂的母亲彻底瘫痪了,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不久,便离开了人间,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遗憾。
⑧有一次,我和爱人聊起母亲。我说:“娘糊涂了,9个月,都记不住,其实我每次给她朗诵的都是同一首诗。”我爱人突然说:“娘比你清醒,之所以每次都装作没听过,是为了让你开心,为了让你多喊一声,娘。”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7日有删减)
摄制组决定拍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短视频,请你参加。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轮椅散步、读诗互动等细节,展现母子间的陪伴与深情。
B.第四段突出母亲对奖杯材质的质疑,体现长辈对物质价值的看重。
C.文章通过长江意象串联故乡情结与亲情羁绊,呼应母亲的情感世界。
D.文中描写打牌、望船等独处场景,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理解与体谅
15.摄制组将拍摄母亲最后在“我”家生活的“9个月”。根据提示,简要概括“9个月”里记录了母亲哪些重要的生活镜头。
【镜头一】“我”和母亲一起散步时,母亲骄傲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孝顺的儿子;
【镜头二】①:
【镜头三】面对“我”诗歌获奖的奖杯,母亲认真地给予了肯定;
【镜头四】②。
16.画外音制作时,小语对“情感堤坝”进行了重读设计,请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就这样,长江冲破了母亲固守故乡的“情感堤坝”。
17.小语将特写定格在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上,请试着揣摩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母亲靠着火车车窗,把脸贴在车窗玻璃上。一个80岁的老人,全神贯注地凝视着窗外,两手遮住眼睛两边的光线,张着嘴,表情像一个童真的孩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塑料的“前世今生”
①我们的学名是高分子聚合物,通常人们称我们为塑料。我们的生命始于地下数千米的石油矿藏。在化工厂中,原油经过裂解、重整等工序,最终聚合成我们。
②二战期间,我们曾大出风头,美军大批量使用塑料制品取代金属。战争结束后,我们迅速渗透进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廉价、耐用、可塑性强的特征,我们简直是完美的化身。
③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类生活在一个完全依赖于我们的世界。全球每分钟消费约100万个塑料瓶,每个超市购物袋平均使用时间仅12分钟。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包装领域占塑料用量的40%,其中1/3在拆封瞬间即被丢弃;每年快递行业消耗塑料包装袋约245亿个,这些袋子铺开相当于5个青岛市的面积。
④我们的寿命很长,大部分能活400—600年,很难降解。当我们结束短暂的使用寿命后,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填埋、焚烧和回收,但我们中仍有一大部分因管理不善而泄漏到自然环境中。
⑤我们的终结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尺寸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通过多重途径进入生态循环,通过大气传输、生物富集,最终入侵人体。
(来源:环境卫生所公众号)
【材料二】
2025世界环境日:向“塑”说不
①大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严重污染了动物生存环境,每年都有众多海洋生物因误食塑料碎片而死亡,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还会缠绕海洋生物,不仅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还可能缠绕在海轮的螺旋桨上而酿成海难事故。
②塑料制品残留在农田里,会阻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填埋的塑料不仅占用土地,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珍贵的地下水。
③难降解的微塑料可通过饮食、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可能引发心脏病、中风,甚至威胁胎儿和儿童的正常发育,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来源:黔南教育公众号)
【材料三】
中国废塑料产量及回收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中科院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班级开展“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阐释主题聚焦原因
18.“2025世界环境日”主题聚焦“关注塑料污染,守护健康环境”。阅读【材料二】,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塑料污染不仅影响环境美观,还影响城市和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B.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还会导致各种海难事故。
C.塑料制品残留在农田,会阻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抑制其生长发育,导致减产。
D.难降解的微塑料可进入人体,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胎儿和儿童。
活动二:探究塑料的生命周期
19.请你根据【材料一】,完善下面的塑料生命周期图。
活动三:介绍“减塑”宣传图片
20.班级同学想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请你联系以上材料,从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帮忙写一篇宣传文稿。要求:介绍图片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减塑”措施,80字左右。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婴儿呱呱坠地,新芽破土而出,新生命的开始是新生;小学迈入初中,求学走向社会,生命的不同阶段是新生;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新鲜的事物,对生活有新的认识也是一次新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与思考?请以《新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立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答案】(1) ①嘹
②脆
③媚
(2)B
(3)D
【答案】3.充满童真童趣;对自然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热爱读书;对新知识、新思想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面对枯燥学习任务时内心煎熬。 4.示例:小鲁迅的成长经历启示我,在生活中要像小鲁迅一样,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善于从身边平凡的事物中去探索、发现乐趣,无论是观察一只小虫,还是留意一处角落,都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滋味。
【答案】5.D 6.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传递愁心的使者,托付明月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牵挂与思念,伴随友人一直到夜郎西,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之情。
【答案】7.①不久,一会儿 ②大体 ③约定 ④舍弃 ⑤拉8.(1)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9.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把雪比作柳絮,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又富有美感。陈元方批评友人无信无礼,有理有据,十分中肯。
【分析】甲文以“寒雪日内集”为背景,借“白雪何所似”的问答,展现谢道韫“柳絮因风起”的才思,于家庭雅集中藏童真妙趣;乙文聚焦“期行”风波,七岁元方以“无信”“无礼”驳斥友人,在日常冲突中显礼教认知。两文均以小事见深意,语言简练却鲜活:甲文以“大笑乐”收束,藏长辈对晚辈的欣赏;乙文以“入门不顾”作结,留孩童率真余味。二者皆从生活片段切入,既显魏晋士人生活雅韵,又传童真与品德之美,是文言短篇中兼具趣味与教化意义的佳作。
【答案】10.C 11.自然春声图(自然声音图、月夜春声图);公园游乐图(公园游玩图)或山林游春图12.本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二月兰花朵比作“扇动的翅膀”“地毯”,用“飞奔”把花朵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谷雨时节生机勃勃的河畔生态,表达对谷雨时节的喜爱(赏景的喜悦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13.以谷雨为例:①百姓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节气的时间表和特征,这体现了中国智慧;②古人总结出了谷雨的三种物候现象,这是智慧的积淀;③古人在“谷雨”时节形成祈愿的习俗,传承至今,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是中国智慧的体现(答其他节气只要能体现中国智能即可酌情给分)。
【答案】14.B 15.为了不想给我们增添麻烦,母亲坚持一个人留在家里,和自己打牌;给母亲读诗时,“我”一声声喊出“娘”,母亲也一声声地跟着回应16.“情感堤坝”意思是牢固得坚不可摧的情感防线。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固守故乡的情感比作堤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她剩下的岁月里不愿离开老家的执着坚定,表现了母亲晚年时深沉的恋家情结。 17.示例:呀,真好!我终于看见长江啦!瞧,夜晚的长江多美啊!想不到,这一生我还能跟着我的三儿一起来看长江。哪怕只是一眼,我也没什么遗憾的了。(惊喜+赞叹+心满意足)
【答案】18.A 19.①石油裂解聚合;②渗透进日常生活(被大量使用、消费);③填埋、焚烧、回收及泄漏到自然环境20.示例:选图A。画面展现人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日常场景,配文“世界环境日 给生活方式一次选择”。我们应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出门自带环保袋、水杯,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21.略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