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11月期中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
青春出彩,奋斗正当时。我们青年,既是追梦人,也将是圆梦人。我们yì立于时代潮头,志存高远,让青春旗帜永不退色;我们奔跑在青春的征途上,突破羁绊,挣脱束傅让青春之火呈liáo原之势,让青春之花永不凋零。
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青春出彩,奋斗正当时。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yì立__________ liáo 原__________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4分)
______改________ _______改_______
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6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黄发垂髫的儿童,大家都被这真挚的情谊感动了,纷纷流下了眼泪。
B.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员趁者夜色早早爬上泰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C.领导们应该未雨绸缪,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
D.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冬奥会上,服务专业、勇于担当的志愿者队伍,抒发了中国青年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B.由于老师带领我们认认真真地复习,使我们班的成绩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C.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行,当千帆过尽,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D.女足健儿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追梦勇气。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4.诗文默写。
(1)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哲理。
(3)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成功与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偶句式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5)《长沙过贾谊宅》中通过时间的对比表现出作者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7分)
阅读《艾青诗选》,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方法 诗句呈现 阅读记录
把握中心意象 今天/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眨眼里刺醒了……我们/笑得像太阳!(《向太阳》) A这首诗中心意象是①“________”,象征②________。
体会诗歌情感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jiān苦/与最古老的民族。(《北方》) B这首诗抒发了对_________感情。
联系创作背景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fù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树》) C联系当时创作背景,可知这首诗表达的主旨是________
5.补充完成“阅读记录”栏的填空(4分)
6.如果配乐朗读《向太阳》,选择什么风格的背景音乐最适合?( )(3分)
轻快活泼 B.悠然恬静 C.清冷悲凉 D.慷慨激昂
综合性学习(8分)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实验中学9年5班将开展以:“不负青春,吾辈当自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7.请你围绕此次活动的主题,设计一种活动形式。(2分)
示例:召开“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班会
8.语文组准备选取一则符合“自强不息”主题的成语故事加入剧演,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卧冰求鲤 B.南柯一梦 C.刻舟求剑 D.闻鸡起舞
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而有同学说:“我家已经帮我准备好了一切,我‘躺平’就好,不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请你从不同角度写两条理由反驳他。(4分)
诗歌鉴赏(6分)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子由”是苏轼弟弟苏辙的字。
C.“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同时起到过渡换意的作用。
11.这首词“问天”“问月”,实际上是“问人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词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说出一点即可)(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2.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春和景明:
(2)颓然乎其间: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4.结合两文中的划线句,分别说说范仲淹与欧阳修的政治理想和精神风貌。(4分)
八、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分)
无纸化办公
——言不由衷的“伪低碳”
(1)再也没有了打印机吱吱吞吐纸张的声音,办公桌下方的废纸篓里也看不见揉成一团的废纸。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普及,一场将纸张、笔、订书机等传统办公用品“赶”出办公室的无纸化办公潮流,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城市的写字楼中蔓延。
(2)“无纸化办公”的提倡者们相信,这场办公室里的“革命”既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公司耗材与办公成本。同时,这一浪潮还得到了众多环保人士的支持,他们坚信,办公室里少用甚至不用纸张,能够以减少消耗的方式实现环保的目的,对保护全球森林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3)然而,他们也许忽略了,作为传统纸、笔的代替物,电子传媒工具虽然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实际上却是个环保“隐形杀手”。“无纸化办公”也许没有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绿”——企业为了确保内部沟通与对外联系不受影响,少用纸就等于要多用电脑、电话、数据中心等电子传媒工具。虽然不需要砍伐树木来维持这些设备的运转,但是,电不会凭空而来。
(4)这就造成了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局面——“无纸化办公”保护植被、净化空气,但为了供电要多烧煤,火电厂的排放物又让空气质量恶化。以美国为例,目前每年用来支撑电子设备、数据中心的用电量,约等于25000个家庭的用电总和。煤炭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二氮等大量有害气体,而排放这些有害气体则可能导致下酸雨,包括美国东北部和阿巴拉契亚山的红山林,都是酸雨的受害者。
(5)不久前,美国中部大西洋印刷制图协会开展了一场叫作“Print Grows Trees”的活动,试图证明合理利用打印机其实可以保护更多植被。为了抨击“无纸化办公”,他们提出了一项质疑:“开发矿山会不会毁绿?”实际上,在挖煤的过程中,不管是露天开采还是矿山开采,都会导致矿场附近植被遭破坏。据统计,每年为了满足美国国内的电脑、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的用电,大约要牺牲965平方千米的森林。
(6)除了能源消耗方面的“糊涂账”,在废弃物的处理方面,“无纸化办公”也面临着比传统办公用品更大的挑战。受“无纸化办公”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刺激,电子传媒工具始终不断被更新和淘汰,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目前全球电子垃圾的年均增幅约为4000万吨,增量惊人。数千万吨电子垃圾的堆积,背后是大量电能的浪费。据了解,每生产一千克塑料或金属零部件的耗电量,可供一台平板电视运行10个小时,而生产半导体部件所需的用电量,比传统零件还要高出许多。电子垃圾带来的更大的危险,还是其中所含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铅、铜、锡,有些还含有汞、铬等有害物质,会污染垃圾场附近的空气、水源、土壤,还会诱发附近居民出现各种炎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癌症。
(7)对此,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绝对排除纸张、笔墨和打印机,并不能真正解决由此引起的环保问题,转变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8)首先需要改变的,是陈旧的木浆造纸的方法,应研发如何在生产纸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可再生原料和可再生能源,同时使用安全无毒并易分解的化学添加剂。其次需要改进的,是那种身材庞大、浪费油墨的打印机,提倡在办公室使用更环保,更小巧的便携式打印机。
(选自《文汇报》)
15.第1段加点词“几乎”能否省略?简要说明理由。(3分)
16.第3段中划线句中“绿”的含义是___________。(2分)
17.第4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根据选文,解决办公室纸张、笔墨和打印机引起的环保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一种“遇见”
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③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④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⑤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⑥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19.作者围绕“读书是一种‘遇见’”依次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3分)
20.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1.请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分)
拯救老妈
余显斌
①他特别烦老妈,一会儿敲门进来,让他吃饭;一会儿又拿一件衣服,给他轻轻披在肩上。他屡次受到影响,一白眼睛说:“老妈,你不能安静一点儿啊?”
②老妈拿着一盘水果,长叹一声,张张嘴,想说什么,又没有说,无声地走了出去,轻轻地关上门。
③他安下心来,又进入了新的“战斗”中。
④这是一款新开发的游戏,叫“拯救母亲”,大概是从一个古老神话《沉香救母》中衍生出来的。老妈被捉,压在一座名叫“千仞不倒山”的大山下,受尽折磨和苦难。做为儿子,必须去救老妈。他披盔戴甲,手里拿着一把威力无穷的降魔刀,亮光闪闪,一路冲杀过去。路上,有雷神,有雨神,有二郎神,甚至还有齐天大圣拿着金箍棒赶来拦阻。
⑤他用尽全力,可是,沿路总有杀不尽的妖魔鬼怪,打不完的各路神仙。
⑥他有些心焦火气,一头汗珠。可又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⑦天黑了,他打到深夜,实在受不了,他会趴在桌上,打上一个哈欠。天亮了,他揉一下眼睛,接着开始。饿了的时候,手一伸,旁边放着吃的东西,是老妈悄悄送来的。老妈每次来,站在他身边望一会儿,想说什么,怕他生气,又没有说,轻轻走了出去。
⑧他拿过东西,两下吞咽下去,接着又开始了游戏。
⑨渐渐地,他感到,老妈没再来啰唆了。
⑩屋子里静静的,甚至没有了老妈的一丝声音。
老妈已经出去了。当时是他闯关最紧张的时候,隐隐约约中,他听到老妈一声叹息。然后,门响了,又轻轻关上了。
太阳光照在窗户上,亮亮的,如一片温馨的水光;然后又移到椅子上,接着又慢慢移到脚下。天,再次黑了,他感到有些饿了,甚至能听到肚子里咕咕地叫着。他本能地伸伸手,去拿旁边的食物吃,可是旁边是空的,什么也没有。
他的手机此时响起来,他没工夫接,继续忙着。
手机响个不停,真讨厌。他想,将手伸进兜里,关掉手机。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打败了二郎神,接着又打败骑着风火轮冲来的哪吒,让他提着他的火尖枪,逃回姥姥家去了。最后,他腾云驾雾,极尽变化,与斗战胜佛大战一千回合,两人惺惺相惜,结成生死之交,相偕飞向千仞不倒山。站在山顶,他大喊一声:“老妈,我来救你了。”随着喊声,一刀剁下去,神山被缓缓剖开,老妈从山中缓缓走出。
他和老妈相拥,泪如雨下。
他胜利了,伸伸腰,走出游戏。
天,已经彻底黑了。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同时也有一种虚脱,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他终于想起老妈,大声喊道:“妈,妈——”没人答应,屋内是一片怕人的空寂,还有浮荡周身的孤独。
他猛地想起,老妈出去两天多了,怎么还不回来,甚至也不来个电话?
他转了两圈,突然一拍昏沉沉的脑袋,忙打开关掉的手机,叩响了老妈的号码。手机响了一会儿,那边通了,他问:“妈,你在哪儿?”
那边,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告诉他,这是医院,赶快来。
他一惊,愣了一会儿,然后疯了一样向医院跑去。赶到地方,在走廊里,他看到,几个护士,用一张白床单包裹着一个刚刚停止呼吸的女病人,向外缓缓推去。那人,正是他的老妈,患急性病死去的老妈。
他睁着眼睛站在那儿,耳边一片空静。
手机突然又响了,一个声音问:“有人给你订了份外卖,请问,你在家吗?现在可以送来吗?”
他的泪一涌而出,扑过去喊道:“妈,别离开我。”
他知道,那份外卖,一定是老妈临死前担心他没吃饭,在病床上给他订下的。那时,当老妈挣扎在死亡线上时,他正在网上,竭力拯救着那位虚幻的老妈。
22.选文第①②自然段记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3.文中两次写妈妈想说什么,又没有说,轻轻走出去了。试着想象妈妈想对儿子说什么。(2分)
24.请从人物描写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他屡次受到影响,一白眼睛说:“老妈,你不能安静一点儿啊?”
(2)他的泪一涌而出,扑过去喊道:“妈,别离开我。”
25.文章以“拯救老妈”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九、作文(40分)
26.风景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海,有潮起自然就有潮落。事实上,高光和至暗之外的广阔人生,才是更值得播种耕耘的田野。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悲欢、那些积蓄在生活里的智慧、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收获,构成了人生最本质最纯真最坚固的堡垒,让我们心有所依、爱有所托,在至暗时不至于消沉,在高光时不至于飘忽。
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00后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人生路?请以“生命像______”为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1)(楷书抄写,准确规范即可)
(2)屹;燎
(3)退改褪;傅改缚
二、选择题
2.C 3.C
三、名句名篇默写
4.(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四、名著阅读
5.①太阳;②光明、希望和新生;悲哀而古老的国土及养育的民族深沉的爱;赞扬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凝聚的顽强生命力与团结精神
6.D
五、综合性学习
7.举办 “自强不息” 主题演讲比赛(或:开展 “自强不息” 名人故事分享会、制作 “青春自强” 主题手抄报等)
8.D
9.①家庭的物质保障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未知挑战,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应对变故、立足社会;②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躺平” 会消磨个人意志,而自强不息既是个人成长的动力,也是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要求。
六、诗歌鉴赏
10.C
11.示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体现了苏轼豁达通透的人生态度,他认识到人生和自然都有难以圆满的常态,从而以理性心态接纳缺憾。
七、文言文阅读
12.(1)日光;(2)倒下的样子
13.(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醉了能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14.范仲淹: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展现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
欧阳修:以 “醉能同其乐” 体现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随遇而安的豁达精神风貌。
八、现代文阅读
(一)《无纸化办公 —— 言不由衷的 “伪低碳”》
15.不能。“几乎” 表范围,指接近所有大城市,并非全部,删去后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环保(或:低碳、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7.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无纸化办公为供电消耗大量能源,加剧环境污染的弊端。
18.转变方式:①研发使用可再生原料、可再生能源及安全易分解添加剂的造纸方法;②改进打印机,使用更环保小巧的便携式打印机。
(二)《读书是一种 “遇见”》
19.①选择怎样的 “遇见”,读书人有主动权(应选读经典);②读书面越广越好,要 “遇见” 更多人和事;③读书的 “遇见” 是主观能动的,要善于质疑;④要到现实中作立体 “遇见”,补充佐证书本知识。
20.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苏东坡的话,有力论证了读书人应主动选择 “遇见” 经典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21.首先提出 “从书本到生活作立体‘遇见’可解疑释惑” 的观点;接着举葛剑雄因旅行解开巴人强势之谜的例子;最后总结现实中的立体 “遇见” 是书本知识的重要补充。
(三)《拯救老妈》
22.内容:记叙了他厌烦老妈的关心打扰,老妈欲言又止后默默离开的事。作用:开篇点出母子间的矛盾,为下文他沉迷游戏忽视老妈埋下伏笔,与后文他的悔恨形成对比。
23.示例:“孩子,别一直玩游戏了,歇歇眼睛吧,也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围绕关心儿子身体、劝诫少玩游戏展开即可)
24.(1)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写出他对老妈的厌烦与不耐烦,表现其沉迷游戏的状态。
(2)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了他得知老妈离世后的悲痛与悔恨,情感真挚强烈。
25.①点明文章核心事件(游戏 “拯救母亲” 与现实中忽视母亲);②形成对比,突出 “拯救虚幻母亲却失去真实母亲” 的悲剧,引发反思;③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九、作文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