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上)10月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上)10月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上)10月学情调研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的金牛山遗址是我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最早的古遗址之一。在遗址中发现约20厘米厚的灰烬层(如图),内含大量烧骨和土块。金牛山遗址文化特征与北京人相似。金牛山人与北京人都(  )
A. 学会了使用火 B. 从事农业生产 C. 使用磨制石器 D. 被尊为人文初祖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 以采集狩猎为生 B. 已经会人工取火 C. 开始种植农作物 D. 会使用磨制石器
3.考古学者在距今3万年的辽宁海城小孤山人遗址和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下图文物。这些文物可以佐证当时人们(  )
A. 会农业耕作 B. 产生阶级分化 C. 有爱美意识 D. 过着群居生活
4.湖南卫视热播《爸爸去哪儿》里有一镜头:狗拉着雪橇在飞跑,孩子们在暖暖的炕上打滚。请问我国哪一远古人类早已饲养狗,并能建起灶炕用来取暖和炊煮?(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5.李华同学在参观某博物馆文物展时,看到了下面的一组陈列文物。据此可知,这次文物展的主题是(  )
A. 原始农业的兴起 B. 原始人群审美意识萌发
C. 早期猿人的演进 D. 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
6.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 原始农业形成 B. 社会分化出现 C. 禅让制度盛行 D. 中央集权确立
7.如表展示了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这些器物均有“龙”的元素。这说明(  )
A. 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发展 B. 器物的生活化功能加强
C.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D. 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8.“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创造众多文明成就 C. 杂居相处交融而成 D.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9.小明同学在复习时,梳理了如下标题,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
A. 中国境内早期文明的初现与发展 B.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C.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D. 中国境内早期文明的奠基与发展
10.有学者说,在我国多个早期文明地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该学者肯定了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
A. 产生时间最早 B. 居于引领地位 C. 发展相对独立 D. 体系最为完备
11.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早期王朝年代尺,其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夏朝建立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平王东迁
1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研究这一历史,最可靠的证据是(  )
A. 电视剧《封神演义》 B. 史书《史记 周本纪》
C. 纪录片《牧野之战》 D. 西周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
13.根据《左传》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 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两段史料共同说明西周分封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血缘关系远近 B. 上古先贤的后代 C. 臣子功劳大小 D. 个人才能和品德
14.“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些暴君的行为警示后人(  )
A. 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B.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C. 要重视经济的发展 D. 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15.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西周灭亡于(  )
A. 公元前7世纪 B. 公元7世纪 C. 公元前8世纪 D. 公元8世纪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历史小组以“远古足印 点亮洪荒”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遗址分布】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搜集资料】
名称 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 所属时代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 旧石器时代
蓝田人 距今约160万年 ①
郧县人 距今约②年 湖北郧阳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③ 距今约3万年 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探究意义】
(1) 依据上图写出位于辽宁省境内的远古人类名称,结合所学回答,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2) 请将以上表格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3) 从上面两种化石(或化石复制品)任选其一,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写出所选的古人类名称,再从地位或影响方面作答)
17.田畴初垦 先民筑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起源】
【生产生活】
【文化特征】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山西临汾出土的回旋勾连纹陶盆 河南巩义出土的六角星纹陶罐
(1) 根据上图,结合所学回答,我国先民最早培育了哪些农作物?
(2) 结合所学,写出农业生产与定居生活的关系。
(3) 上面三件文物来自哪一文化遗存?从上述文物可以看出这一文化有什么显著特征?
(4) 综合上述图文资料,你有什么感想?
18.荒古岁月 文明初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初现】
材料一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提升,剩余产品出现,催生了私有制——原本公有财产逐渐归个人或家庭所有,贫富分化随之加剧。这一分化使社会逐渐分裂为不同阶级:占有大量财富和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与缺乏资源的被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稳定社会秩序,凌驾于各阶级之上的国家应运而生。人类社会正式迈入文明阶段。
【华夏始祖】
材料二
【让贤传承】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写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2) 阅读上面图示,请将①处人物、②处战争名称补充完整。结合所学,①和炎帝一起被尊称为什么?
(3) 邮票2中的人物是谁?邮票2、邮票3中的人物是通过什么制度成为首领的?当时,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成为首领?邮票3人物经过多年努力,消除水患。这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写出一点即可)
19.七年级同学以“三代更迭 奴隶王朝”为主题进行项目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走访文明遗址】
【任务二探究制度变革】
卡片1
制度名称:①
朝代:夏朝
事件:启继承了禹的王位 卡片2
制度名称:分封制
朝代:西周
作用:②
【任务三论证文明悠久】
(1) 图1文物有什么历史价值?图2遗址是在哪位商王迁徙后定都于此的?
(2) 填写任务二的内容。
(3) 请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观点,从以下史事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A
6.B
7.C
8.C
9.B
10.B
11.A
12.D
13.A
14.B
15.C
16.【小题1】金牛山人;考古发掘(考古发现、化石)。
【小题2】①陕西蓝田;②100万;③山顶洞人。
【小题3】图1,这是元谋人的上门齿化石。元谋人生活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乃至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具有重大意义。
图2,这是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复制品)。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为研究人类进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17.【小题1】农作物:稻、粟、黍。
【小题2】关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小题3】文化遗存:仰韶文化;特征:制作彩陶。
【小题4】感想:我国先民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18.【小题1】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小题2】人物:①处黄帝;战争名称:②处涿鹿之战;尊称:人文初祖。
【小题3】人物:邮票2是舜;制度:禅让制;资格:贤德之人;精神品质:坚持不懈、公而忘私、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等
19.【小题1】历史价值: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商王:盘庚。
【小题2】①世袭制;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小题3】【示例一】观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论述: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综上所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示例二】观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论述: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约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首领汤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商朝。商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综上所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第7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