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创设情境
无中生有?
不翼而飞?
科学家的争论
科学家的争论
科学家的争论
科学家的争论
反应后质量增加
反应后质量减轻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宏观实验探守恒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何变化?
反应前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作出猜想
宏观实验探守恒
设计实验
确定合适的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3.氢氧化钠 + 硫酸铜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4.盐酸 + 碳酸钙 →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2.磷+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点燃
1.食盐+水→食盐水
5.二氧化硅+碳 → 硅+一氧化碳
1600℃
宏观实验探守恒
反应一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反应二 盐酸和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反应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氢氧化钠 + 硫酸铜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HCl CaCO3 CaCl2 H2O CO2
盐酸 + 碳酸钙 →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设计实验
1.怎样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2.选择什么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3.具体实验步骤是什么?
交流讨论
宏观实验探守恒
进行实验
反应一 氢氧化钠 + 硫酸铜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反应二 盐酸 + 碳酸钙 →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
1.组内分工合作,及时记录;
2.电子秤使用:开关-清零-称量;
3.电子秤误差
范围:±0.1g。
1.称量反应前仪器及药品的总质量,记录数据;
2.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倒在小烧杯中混合,观察实验现象;
3.称量反应后仪器及药品的总质量,记录数据
1.用镊子取4-5粒石灰石放在塑料瓶中,用注射器吸取6-7mL稀盐酸,组装仪器;
2.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记录数据;
3.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推到塑料瓶中,使稀盐酸和和石灰石混合,观察现象;
4.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记录数据
方案一:
1.用镊子取3-4粒石灰石于小烧杯中,称量反应前仪器及药品的总质量,记录数据;
2.将稀盐酸与石灰石在小烧杯中混合,观察实验现象;
3.称量反应后仪器及药品的总质量,记录数据
方案二:
宏观实验探守恒
研究对象 实验现象 反应前物质 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 总质量 结论
NaOH溶液 + CuSO4溶液
稀盐酸+石灰石 (主要成分CaCO3)
形成结论
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生成
蓝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注射器活塞向上移动


宏观实验探守恒
资料卡片
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40℃,为防止白磷自燃,少量的白磷常常保存在水中
磷+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点燃
实验现象 反应前 总质量 反应后
总质量
白磷燃烧,
产生大量的白烟,
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演示实验
归纳总结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____________的质量,
等于参加反应的_______和_______的质量总和。
磷+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点燃
反应:
结论:
氢氧化钠 + 硫酸铜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质量总和,
等于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质量总和。
反应:
结论:
盐酸 + 碳酸钙 →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质量总和,
等于参加反应的_______和__________的质量总和。
反应:
结论:
五氧化二磷
白磷
氧气
氢氧化铜
硫酸钠
氢氧化钠
硫酸铜
氯化钙

二氧化碳
盐酸
碳酸钙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10g水变成10g冰,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错误。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解释物理变化。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已知10g硫与10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现将10g硫与15g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25g
已知10LH2与20LO2恰好完全反应,则10LH2与20LO2充分反应,生成30L的水
化学反应
参 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错误。反应物剩余量除外, 15g氧气中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0g,有5g剩余,只能生成20g二氧化硫
质 量
错误。只强调“质量”,不包括“体积”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
错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应该包含在内
总和
敢于质疑 精益求精
波义耳在密闭容器中煅烧金属汞,煅烧后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发现质量增加了。
氧气参加了反应,增加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敢于质疑 精益求精
斯塔尔通过木柴燃烧变成灰烬等实验,认为化学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减少了。
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质量比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大,固体物质质量减少了
敢于质疑 精益求精
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中间没有打开仪器,发现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科学史话
拉瓦锡利用当时比较精确的称量仪器(天平),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煅烧实验,得到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结论,使得质量守恒定律逐渐被大众接受。
科学史话
1673年
波义耳
1702年
斯塔尔
1777年
罗蒙诺索夫
1756年

拉瓦锡
道尔顿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等科学家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分子论。科学家逐渐从本质上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1803年
微观析守恒
微观实质
请利用分子拼接模型,模拟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的微观过程,从微观角度思考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的原因。
H2O
H2
O2
通电
+
微观析守恒
2H2O
通电
反应前
反应后
微观
宏观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质量
守恒
2H2 + O2
元素质量不变
即时练习
A.过程I表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
B.过程I、II表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C.过程III表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 过程III表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D
分子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
畅谈收获
谈一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我还想
去了解的是……
我的感受
是……
我需要
知道的是……
我认为
重点是……
总结归纳
物质的变化
与转化观
实验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原子守恒
元素守恒
微观
宏观
定性→定量
意义
解释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内容
元素守恒观
巧妙用守恒
1.解释生活现象
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质量增大
木炭燃烧成为灰烬质量减小
巧妙用守恒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发生反应:CO2+H2O→葡萄糖+O2, 由此推知葡萄糖( )
A.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无法确定
A
2.推断物质组成
足量的镁条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点燃,下图能正确表示
容器中所盛物质质量变化情况的是( )
巧妙用守恒
B
3.能力提升
科技传承
1673年
波义耳
1777年
拉瓦锡
1803年
道尔顿
1636年
宋应星
《天工开物》“丹青”章中记载水银能和石亭脂化合形成银朱,并厘清了转换过程中的质量关系,表现出了“质量守恒”思想的萌芽。
我国科研团队
2021年
2021年9月24日,中科院宣布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凭空造粮”的
奇迹,是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的。
1673年 波义耳
1756年
罗蒙诺索夫
1777年 拉瓦锡
1908年 廊道尔特
1912年 曼莱
20世纪初
爱因斯坦
人类对科学
探索脚步从未停止
20世纪以来,随着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提出,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新的认识。科学家将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合二为一,称为质能守恒定律,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设计并完成家庭小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作业超市(任选一个)
信息参考
小苏打与食醋发生的反应:
碳酸氢钠+醋酸→醋酸钠+水+二氧化碳
蛋壳与洁厕灵发生的反应:
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梳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程,
并提交一份简短的研究报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