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十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联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十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联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十校九年级(上)10月联考化学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第 1-8题各 1.5分,第 9-12题各 2分,共 20分)。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造纸的步骤,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斩竹去节 B. 煮徨足火
C. 荡料入帘 D.覆帘压纸
2.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液体的倾倒
C. 给液体加热 D. 处理实验废液
3.科学家通过“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器测得火星表面大气成分(体积分
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星大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
B. 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
C. 火星大气不含稀有气体
D. 火星大气属于纯净物
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观念: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B. 科学思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
含有水蒸气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厨余垃圾可自制花肥,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第 1 页,共 8 页
5.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使用汞
的优点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 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 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 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6.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清香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液态空气 B. 过氧化氢 C. 二氧化碳 D. 水
8.“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外交的新名片,高铁车身主要采用镍铬奥
氏体不锈钢制成。如图为铬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铬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C. 铬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24
D. 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
9.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0.学习化学要构建好“宏观一微观一符号”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 原子和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容易反应失去电子
C. “ ”可表示铜、铜元素、1个铜原子
D. 钙原子和钙离子核电荷数不相同
11.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第 2 页,共 8 页
A. 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 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C. 水与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D. 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
12.利用如图1传感器采集蜡烛燃烧过程中 2和 2浓度的变化,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以探究
蜡烛熄灭的原因。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 图2中的曲线1表示瓶内 2浓度的变化
B. 蜡烛燃烧过程中,瓶内氮气的总质量基本不变
C. 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一定浓度的 2导致
D. 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 2、5% 2和80% 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二、推断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7分。
13.A、 在常温下是液体。 与黑色固体物质甲混合可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和 ;淡黄色粉
末 在无色气体 中也能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而银白色常见固体 在气体 中剧烈燃烧,火星
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在常温下是暗紫色固体,加热后也能产生气体 。请回答:
(1)写出 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
(2)请写出物质 的一种用途:______。
(3) 在 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______。
(4)写出 在 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写出 加热产生 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7分。
14.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主要来自于人工合成。1909年,弗里茨 哈伯成功
地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出氨。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1所示。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
了6500多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
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第 3 页,共 8 页
(1)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流程如下图)获得合成氨的原料氮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的
______不同。发生的是 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储存在蓝色钢瓶中的“工业液氧”是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甲烷和水高温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原料气氢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4)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 ______。
(5)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 _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6分。
15.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
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因此,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做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1)完成下列探究:
第 4 页,共 8 页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中无明显现象, 产
① 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填名
I. 生大量气泡,带火星
称)
木条复燃
Ⅱ.向 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 ② 中带火星木条又 ③淀粉的 ______ 和 ______ 在反
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复燃,滤渣质量为 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
滤渣 ______ 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 中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该反应属于 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实验拓展】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 气体为准,其他
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20 淀粉0.5
Ⅱ 20 二氧化锰0.5
(3)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 ______;若 > ,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拓展探究】
(4)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______(回答一点)。
(5)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提高产物产量。
16.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断熔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
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
第 5 页,共 8 页
黑圈(如图1),得出结论:______。
(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2,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气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
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
提出猜想①、②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Ⅰ.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
观察到 ______ 猜想①成立
的烧杯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 猜想②不成
Ⅱ.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
体物质 立
猜想③
Ⅲ.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
______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成立,操作Ⅰ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熔化,然后在烛芯处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能燃烧。
第 6 页,共 8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
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点燃 点燃 加热
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或 + 2 → 3 4;高锰酸钾 →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
加热
4 → 2 4 + 2 + 2
14.沸点;物理;
混合物。
高温
甲烷+水 → 一氧化碳+氢气;
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度;

15.氧气; ;化学性质;质量。
淀粉 淀粉
过氧化氢 → 水+氧气或 2 2 → 2 + 2;分解。
收集25 氧气所需的时间;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比淀粉的催化效果好。
温度。
不能
第 7 页,共 8 页
16.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猜想假设】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成立;
【实验反思】石蜡蒸气冷凝成固体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