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知识点一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烟薯-25是一种甜度大、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红薯。它是通过无性繁殖的作物,多代繁殖后病毒会在体内积累,导致含糖量不足,产量下降。大面积栽培时,一般都用脱病毒苗。下列有关脱病毒苗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脱病毒苗培育过程的原理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脱病毒苗培育过程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C.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培养基成分是相同的,但两个阶段光照条件不同D.培育脱病毒苗应选用分生组织,因为所含的病毒少或不含病毒2.(2024·浙江模拟)如图表示人工种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工种子一般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B.人工种子能够克服季节、气候、地域的限制C.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D.体细胞胚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3.下列各项植物培养中,属于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无籽番茄的培育B.无籽西瓜的培育C.月季枝条嫁接到蔷薇开出月季花D.胡萝卜块根细胞培养成胡萝卜植株知识点二 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4.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以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①植物细胞全能性 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 ④6-BA和NAA ⑤NAA和乙烯利 ⑥愈伤组织 ⑦再分化 ⑧脱分化 ⑨植物体A.①、②⑧⑥⑦③⑨、④B.①、②⑦⑥⑧③⑨、⑤C.①、⑥②⑨⑧③⑦、⑤D.①、②⑨⑧⑤⑥③、④5.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 d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 )A.温度过高B.接种时外植体未消毒C.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D.将外植体倒插入培养基中6.在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与外植体消毒无关的操作是( )A.流水冲洗 B.紫外线照射C.酒精处理 D.次氯酸钠溶液处理7.(2024·浙江台州高二期末)研究人员利用菊花花蕾、叶片和茎3种不同外植体,调节培养基中6-BA、NAA的浓度和配比,从而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外植体 接种外植体数(个) 愈伤组织数(块) 出苗数(株或丛)花蕾 50 35 35叶片 25 10 5茎 50 15 2A.根据外植体不同,选用花蕾培养属于植物组培中的器官培养B.叶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仍保留原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C.带芽茎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形成丛状苗D.据表可知,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出苗率:花蕾>叶片>茎8.如图表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耐盐石楠植株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石楠茎段愈伤组织挑选生长的愈伤组织耐盐石楠植株A.由植物茎段培育出愈伤组织需要激素的诱导B.用γ射线照射愈伤组织的目的是获得突变体C.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X可能是NaClD.处理后,所挑选的生长的愈伤组织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9.束顶病毒是香蕉的严重病害之一,常用易感病植株的茎尖作外植体以获得脱病毒苗。科研人员进行相关实验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茎尖预处理 茎尖数量 成活茎尖数 成活率(%) 脱病毒茎尖数 脱毒率(%)未低温保存 32 30 93.75 8 26.67超低温保存 60 33 55.00 20 60.61A.获得脱病毒苗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B.培养基中常添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C.结果显示超低温保存茎尖可以提高脱毒率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检测茎尖脱毒率10.组培苗在移栽前一般需要炼苗,目的是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如图是不同炼苗方式组合对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移栽存活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炼苗初期的环境应与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不能与室外环境相同B.开盖炼苗期间应控制的环境条件为无菌、无光,并保持一定的湿度C.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最佳炼苗方式是闭盖炼苗6 d后,再开盖炼苗2 dD.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炼苗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11.回答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1)在进行菊花组织培养之前,要打开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的 ,照射20~30 min后关紫外灯;打开超净工作台的 ,5~10 min后进入接种室操作。(2)利用MS培养基配置成发芽培养基时,要在MS培养基中加入相应量的 溶液和 溶液,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影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温度、压力、 等。(3)将带芽的菊花枝条剪成一定大小,在 稀释液中浸泡2 min,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再用75%酒精和 溶液对茎段进行消毒;发芽培养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条件。1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微型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途径。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2)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体细胞胚,再通过人工种皮(人工薄膜)包裹体细胞胚和人工胚乳得到人工种子(如图所示),这种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 。人工胚乳能够为体细胞胚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 和 等几类物质。(3)用脱病毒苗进行繁殖,可以减少作物感染病毒。为了获得脱病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 进行组织培养。13.(2024·嘉兴高二期中)回答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1)在诱导丛状苗生根时,为提高生根效果,需适当减少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二是适当改变培养基的浓度。需减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 类物质,生根培养基的浓度比发芽培养基的 。通常选择幼嫩的植物组织作为组培材料,原因是 (写出两点即可)。(2)采用诱变育种方式对植物耐盐性状改良时,通常用一定强度的γ射线照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细胞因 而易发生基因突变,组培培养基中需要添加 来筛选耐盐植株。第2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1.C 脱病毒苗的培育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脱病毒苗培育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培养基中激素的成分和含量不同,C错误;由于分生组织细胞所含的病毒少或不含病毒,可用分生组织(如芽尖)的组织细胞对植物进行脱毒培养,获得脱病毒苗,D正确。2.D 人工种子是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体细胞胚、芽等,然后包上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就形成了人工种子,A正确;人工种子能够克服季节、气候、地域的限制,B正确;人工种子是由离体的组织或细胞培养而来的,属于无性繁殖,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C正确;体细胞胚是由已分化的但仍然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D错误。3.D 无籽番茄的培育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范围,A不符合题意;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畸变,B不符合题意;月季枝条嫁接到蔷薇开出月季花属于无性繁殖的嫁接,C不符合题意;用胡萝卜块根细胞培养成了完整的植株,这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符合题意。4.A 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将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离体培养,使这些已分化的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物的根、芽等器官,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这个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用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诱导完成的,A正确。5.A 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温度适宜,外植体有的存活,有的死亡,不应该是温度过高导致的,A符合题意;接种时外植体需消毒,接种时有些外植体未消毒,可能会导致外植体死亡,B不符合题意;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会导致高温杀死外植体,C不符合题意;有些植物激素是极性运输的,即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将外植体倒插入培养基中,会使得组织培养失败,D不符合题意。6.B 外植体上常有其本身附属物或会受到泥土、肥料中杂菌污染,同时外植体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消毒效果好,易被无菌水冲洗掉或能自行分解,对材料损伤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无害等特点,流水冲洗、酒精处理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能够对外植体消毒,确保实验不受污染的同时对材料损伤很小,而紫外线照射会对外植体造成损伤,可能会使植物细胞发生变异,故选B。7.B 花蕾是植物的器官,故根据外植体不同,选用花蕾培养属于植物组培中的器官培养,A正确;叶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失去了原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B错误;因为芽中存在分生组织,故带芽茎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形成丛状苗,C正确;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数/接种外植体数,35/50=0.7,10/25=0.4,15/50=0.3,故据表可知,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出苗率:花蕾>叶片>茎,D正确。8.D 处理1中用γ射线照射是为了诱导基因突变,获得突变体,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错误。9.D 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病毒,D错误。10.B 炼苗初期的环境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炼苗后期的环境则要与预计的栽培条件相似,从而达到逐步适应的目的,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期间需要无菌环境,开盖炼苗期间不需要无菌、无光的环境,应和预计的室外栽培条件相似,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闭盖炼苗6 d后,再开盖炼苗2 d,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最高,是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最佳炼苗方式,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在相同开盖炼苗天数下,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炼苗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D正确。11.(1)紫外灯 风机 (2)6-BA NAA 时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洗涤灵 10%次氯酸钠(或0.1%氯化汞) 需要12.(1)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2)有利于体细胞胚进行呼吸作用 矿质元素 糖类 (3)茎尖13.(1)细胞分裂素 小 细胞壁薄;脱分化能力强;全能性易表现;受病菌侵害的概率小 (2)分裂能力强 NaCl1 / 3第2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导学 聚焦 1.举例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实践中的多途径应用,明确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生产力的提升,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2.通过对“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实验操作与分析,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流程知识点(一) 植物组织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1.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植物(1)初代培养与继代培养(2)植物克隆与克隆植物(3)快速繁殖植物的优点2.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脱毒3.组织培养可用于生产人工种子4.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1)原理:通过 的培养来提取有价值的天然产物。(2)实例:药物、食品、调料、香料和颜料等。5.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作物新品种的培育6.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离体繁殖不仅繁殖速度快,而且还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 )(2)单倍体育种就是花药或花粉离体培养。( )(3)脱病毒苗种植后不会再感染病毒。( )探讨一 分析快速繁殖和植物脱毒1.草莓的营养繁殖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植株。(1)培养草莓无病毒植株时,通常选择 部位作为外植体,理由是 。(2)培养出的无病毒草莓植株抗病毒吗?为什么?探讨二 分析突变体的筛选和利用2.如图表示突变体的利用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体育种的原理是什么?(2)在培养至愈伤组织时进行诱变处理的原因是什么?(3)诱导分化得到的突变体都可以利用吗?为什么? 组织培养技术繁育作物的四种途径的比较育种方法 原理 过程 优点快速繁殖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再分化 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突变体的利用 基因突变、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后再筛选 提高突变率,获得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染色体畸变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明显缩短育种周期转基因植物育种 基因重组、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将外源基因导入离体植物细胞 定向改造植株的特性1.如图为培育甘蔗脱病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相同B.②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C.③④过程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D.图示中脱病毒苗的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2024·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把外植体培养成体细胞胚,再包装人工种皮得到人工种子, 如图所示。人工种子可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种皮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贮藏B.人工胚乳的组成成分是植物激素和无机盐C.体细胞胚可由外植体经愈伤组织再分化产生D.人工种子萌发长成植物幼苗,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知识点(二) 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1.实验原理(1)首先用发芽培养基(含细胞分裂素相对 和生长素相对 )培养菊花茎段,使其长出较多的 。(2)然后用含一定浓度 的培养基将 分株培养,使其 。(3)再将 的试管植株移至草炭土或蛭石中继续生长,苗健壮后可移栽定植。2.方法步骤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外植体用化学试剂消毒后需经自来水多次冲洗才可用于接种。( )(2)解剖刀在火焰上灼烧后需冷却才能用于切割外植体。( )(3)接种操作需在超净工作台的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探讨 探究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移栽实验,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对菊花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有哪些主要步骤?(2)愈伤组织过程②(诱导生芽)与过程③(诱导生根)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试管苗栽种后,用保鲜膜覆盖并定期打开的目的分别是什么?1.(2024·浙江海宁高级中学联考)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自然生长的茎段进行组培需用适宜浓度的酒精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消毒B.可取菊花芽尖进行培养获得不带病毒的抗病毒苗C.组培苗锻炼时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蛭石带菌量低且营养丰富D.不带叶片的菊花幼茎切段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2.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C.菊花茎段在洗涤灵稀释液中浸泡2 min,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在95%酒精中消毒30 s,再用流水冲洗后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 min,然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D.接种时用镊子夹取菊花茎段,注意茎段的形态学上下端,再插入培养基3.下列有关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正在开花的枝条B.从带芽的茎段上长出的丛状苗不需要经历脱分化C.生根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MS+6-BA+NAAD.配制MS培养基时,先配制母液的主要优点是减少杂菌污染 (1)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快速繁殖植物、植物脱毒、 等。(2)人工种子是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 等包埋在含有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物质中而制成的,通常由 三部分构成。(3)与天然种子相比较,人工种子的优越性有:生产过程不受 ,可以大量、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对于 的植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1.(2024·浙江台州联考模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脱毒,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病毒苗的关键是( )A.进行无性繁殖B.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C.选用茎尖、芽尖作外植体D.外植体消毒处理2.下列有关菊花的组织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添加生长素再添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要用高压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即在100 ℃下保持15 minC.在培养过程中要先让愈伤组织生根后再使其生芽D.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3.(2024·浙江台州模拟)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取植物茎段进行组织培养更易获得脱病毒植株B.可利用发酵罐来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以实现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C.利用植物原生质体进行人工诱变的诱变频率小于植物个体水平的诱变D.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胚状体包裹上人工种皮后即可制备成人工种子4.(2023·绍兴高二月考)水竹易管理和培植,干净而雅致。如图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获得水竹幼苗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水竹外植体愈伤组织幼苗移栽A.水竹外植体插入培养基前要用无水乙醇进行消毒处理B.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大时,有利于芽的分化C.应将水竹外植体的形态学上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D.②过程为再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第2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核心要点·巧突破】知识点(一)自主学习1.(2)营养器官 母体 保持2.生长点3.体细胞胚、芽 营养 保护 体细胞胚 人工胚乳 人工种皮 育性不良4.(1)植物细胞、组织5.变异 秋水仙素 缩短6.(1)√(2)× 提示: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粉)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两个主要过程。(3)× 提示:脱病毒苗种植后也会感染病毒。互动探究1.(1)提示:茎尖 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2)提示:不抗病毒。“脱毒”与“抗毒”不同,前者指的是本身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受病毒感染的机会少,而后者指的是能抵抗病毒的感染。2.(1)提示:基因突变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提示: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此时易发生基因突变。(3)提示:大多数都不可以。因为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得到的突变体不一定符合人类的需要。学以致用1.A 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不同,A错误;③过程是诱导生芽、④过程是诱导生根,两个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C正确。2.C 人工种皮应具有透气性,便于萌发时种子的细胞呼吸,A错误;人工胚乳的成分除了植物激素和无机盐外,还应存在一些碳源、维生素等物质,B错误;体细胞胚是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的,C正确;人工种子萌发长成植物幼苗,不能表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知识点(二)自主学习1.(1)较多 较少 丛状苗 (2)生长素 丛状苗 生根 (3)生根2. 超净工作台 75%酒精 10%次氯酸钠 灭菌 封口膜 1~3 18~25 单株 20~28⑩外部环境 蛭石和珍珠岩 1∶1 琼脂 水饱和 保鲜膜3.(1)× 提示:外植体消毒后要用无菌水多次冲洗。(2)√(3)√互动探究(1)提示:①在洗涤灵稀释液中浸泡2 min,并用流水冲洗干净;②在75%酒精中消毒30 s,并用流水冲洗;③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 min或在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5~7 min,然后用无菌水多次冲洗等。(2)提示:不能。先生芽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3)提示:①覆盖保鲜膜的目的是保湿;②定期打开保鲜膜的目的是通气。学以致用1.D 自然生长茎段的消毒属于外植体消毒,先用75%酒精,再用流水清洗,再用10%次氯酸钠消毒处理,最后再用无菌水清洗,A错误;可取菊花芽尖进行培养获得不带病毒的脱病毒苗而非抗病毒苗,B错误;组培苗锻炼时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蛭石比较松软,持水性也较好,有利于幼苗的生根和叶片的生长,C错误;不带叶片的菊花茎的切段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分化出芽和根(器官发生途径)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D正确。2.C 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于培养基及其他器械的灭菌,A正确;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以逐步适应外界的环境,B正确;菊花茎段在洗涤灵稀释液中浸泡2 min,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在75%酒精中消毒30 s,再用流水冲洗后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 min,然后用无菌水多次冲洗,C错误;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接种时用镊子夹取菊花茎段,注意茎段的形态学上下端,再插入培养基,不能倒插,D正确。3.B 在以快速繁殖为主要目的时,菊花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是最为常用的外植体,因为该处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容易表达,A错误;从带芽的茎段上长出的丛状苗不需要经历脱分化,B正确;生根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MS+NAA,C错误;配制MS培养基时,先配制母液的主要优点是减少称量时的误差,D错误。【过程评价·勤检测】网络构建(1)生产人工种子、细胞代谢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2)体细胞胚、芽 体细胞胚、人工种皮和人工胚乳(3)季节限制 生育周期长、育性不良且难于有性繁殖课堂演练1.C 人们早在1943年就发现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如果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病毒苗,再用脱病毒苗进行繁殖,则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发生病毒,可见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病毒苗的关键是选用茎尖、芽尖作外植体,A、B、D错误,C正确。2.D 先添加生长素再添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的分裂,但细胞不分化,A错误;在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要在1 kg/cm2、121 ℃条件下保持20 min,B错误;在培养过程中要先让愈伤组织生芽后再使其生根,C错误;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杀死外植体细胞,D正确。3.B 植物茎尖几乎不含病毒,取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更易获得脱病毒植株,A错误;利用植物原生质体进行人工诱变的诱变频率大于植物个体水平的诱变,C错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胚状体包裹上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后才可制备成人工种子,D错误。4.D 水竹外植体插入培养基前要用75%酒精和10%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大时,有利于根的分化,B错误;应将水竹外植体的形态学下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C错误;由图分析可知,②过程为再分化,再分化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1 / 3(共71张PPT)第2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导学 聚焦 1.举例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实践中的多途径应用,明确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生产力的提升,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2.通过对“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实验操作与分析,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流程核心要点·巧突破01过程评价·勤检测02课时训练·提素能03目录CONTENTS核心要点·巧突破01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知识点(一) 植物组织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1. 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植物(1)初代培养与继代培养(2)植物克隆与克隆植物(3)快速繁殖植物的优点2. 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脱毒3. 组织培养可用于生产人工种子4. 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1)原理:通过 的培养来提取有价值的天然产物。(2)实例:药物、食品、调料、香料和颜料等。植物细胞、组织 5. 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作物新品种的培育6.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离体繁殖不仅繁殖速度快,而且还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 ( √ )(2)单倍体育种就是花药或花粉离体培养。 ( × )提示: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粉)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两个主要过程。(3)脱病毒苗种植后不会再感染病毒。 ( × )提示:脱病毒苗种植后也会感染病毒。√××探讨一 分析快速繁殖和植物脱毒1. 草莓的营养繁殖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植株。(1)培养草莓无病毒植株时,通常选择 部位作为外植体,理由是 。提示:茎尖 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2)培养出的无病毒草莓植株抗病毒吗?为什么?提示:不抗病毒。“脱毒”与“抗毒”不同,前者指的是本身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受病毒感染的机会少,而后者指的是能抵抗病毒的感染。探讨二 分析突变体的筛选和利用2. 如图表示突变体的利用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体育种的原理是什么?提示:基因突变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在培养至愈伤组织时进行诱变处理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此时易发生基因突变。(3)诱导分化得到的突变体都可以利用吗?为什么?提示:大多数都不可以。因为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得到的突变体不一定符合人类的需要。 组织培养技术繁育作物的四种途径的比较育种方法 原理 过程 优点快速繁殖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再分化 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突变体的利用 基因突变、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后再筛选 提高突变率,获得优良性状育种方法 原理 过程 优点单倍体育种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染色体畸变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明显缩短育种周期转基因植物育种 基因重组、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将外源基因导入离体植物细胞 定向改造植株的特性1. 如图为培育甘蔗脱病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相同B. ②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C. ③④过程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D. 图示中脱病毒苗的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解析: 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不同,A错误;③过程是诱导生芽、④过程是诱导生根,两个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C正确。2. (2024·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把外植体培养成体细胞胚,再包装人工种皮得到人工种子, 如图所示。人工种子可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工种皮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贮藏B. 人工胚乳的组成成分是植物激素和无机盐C. 体细胞胚可由外植体经愈伤组织再分化产生D. 人工种子萌发长成植物幼苗,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解析: 人工种皮应具有透气性,便于萌发时种子的细胞呼吸,A错误;人工胚乳的成分除了植物激素和无机盐外,还应存在一些碳源、维生素等物质,B错误;体细胞胚是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的,C正确;人工种子萌发长成植物幼苗,不能表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知识点(二) 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1. 实验原理(1)首先用发芽培养基(含细胞分裂素相对 和生长素相对 )培养菊花茎段,使其长出较多的 。(2)然后用含一定浓度 的培养基将 分株培养,使其 。(3)再将 的试管植株移至草炭土或蛭石中继续生长,苗健壮后可移栽定植。较多 较少 丛状苗 生长素 丛状苗 生根 生根 2. 方法步骤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外植体用化学试剂消毒后需经自来水多次冲洗才可用于接种。 ( × )提示:外植体消毒后要用无菌水多次冲洗。(2)解剖刀在火焰上灼烧后需冷却才能用于切割外植体。( √ )(3)接种操作需在超净工作台的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 √ )×√√探讨 探究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移栽实验,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对菊花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有哪些主要步骤?提示:①在洗涤灵稀释液中浸泡2 min,并用流水冲洗干净;②在75%酒精中消毒30 s,并用流水冲洗;③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 min或在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5~7 min,然后用无菌水多次冲洗等。(2)愈伤组织过程②(诱导生芽)与过程③(诱导生根)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提示:不能。先生芽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3)试管苗栽种后,用保鲜膜覆盖并定期打开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提示:①覆盖保鲜膜的目的是保湿;②定期打开保鲜膜的目的是通气。1. (2024·浙江海宁高级中学联考)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自然生长的茎段进行组培需用适宜浓度的酒精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消毒B. 可取菊花芽尖进行培养获得不带病毒的抗病毒苗C. 组培苗锻炼时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蛭石带菌量低且营养丰富D. 不带叶片的菊花幼茎切段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形成完整的菊花 植株解析: 自然生长茎段的消毒属于外植体消毒,先用75%酒精,再用流水清洗,再用10%次氯酸钠消毒处理,最后再用无菌水清洗,A错误;可取菊花芽尖进行培养获得不带病毒的脱病毒苗而非抗病毒苗,B错误;组培苗锻炼时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蛭石比较松软,持水性也较好,有利于幼苗的生根和叶片的生长,C错误;不带叶片的菊花茎的切段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分化出芽和根(器官发生途径)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D正确。2. 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 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C. 菊花茎段在洗涤灵稀释液中浸泡2 min,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在95%酒精中消毒30 s,再用流水冲洗后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 min,然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D. 接种时用镊子夹取菊花茎段,注意茎段的形态学上下端,再插入培养基解析: 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于培养基及其他器械的灭菌,A正确;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以逐步适应外界的环境,B正确;菊花茎段在洗涤灵稀释液中浸泡2 min,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在75%酒精中消毒30 s,再用流水冲洗后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 min,然后用无菌水多次冲洗,C错误;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接种时用镊子夹取菊花茎段,注意茎段的形态学上下端,再插入培养基,不能倒插,D正确。3. 下列有关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正在开花的枝条B. 从带芽的茎段上长出的丛状苗不需要经历脱分化C. 生根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MS+6-BA+NAAD. 配制MS培养基时,先配制母液的主要优点是减少杂菌污染解析: 在以快速繁殖为主要目的时,菊花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是最为常用的外植体,因为该处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容易表达,A错误;从带芽的茎段上长出的丛状苗不需要经历脱分化,B正确;生根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MS+NAA,C错误;配制MS培养基时,先配制母液的主要优点是减少称量时的误差,D错误。过程评价·勤检测02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1)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快速繁殖植物、植物脱毒、 等。(2)人工种子是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 等包埋在含有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物质中而制成的,通常由 三部分构成。(3)与天然种子相比较,人工种子的优越性有:生产过程不受 ,可以大量、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对于 的植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生产人工种子、细胞代谢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体细胞胚、芽 体细胞胚、人工种皮和人工胚乳 季节限制 生育周期长、育性不良且难于有性繁殖 1. (2024·浙江台州联考模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脱毒,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病毒苗的关键是( )A. 进行无性繁殖B. 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C. 选用茎尖、芽尖作外植体D. 外植体消毒处理解析: 人们早在1943年就发现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如果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病毒苗,再用脱病毒苗进行繁殖,则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发生病毒,可见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病毒苗的关键是选用茎尖、芽尖作外植体,A、B、D错误,C正确。2. 下列有关菊花的组织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先添加生长素再添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 要用高压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即在100 ℃下保持15 minC. 在培养过程中要先让愈伤组织生根后再使其生芽D. 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解析: 先添加生长素再添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的分裂,但细胞不分化,A错误;在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要在1kg/cm2、121 ℃条件下保持20 min,B错误;在培养过程中要先让愈伤组织生芽后再使其生根,C错误;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杀死外植体细胞,D正确。3. (2024·浙江台州模拟)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取植物茎段进行组织培养更易获得脱病毒植株B. 可利用发酵罐来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以实现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C. 利用植物原生质体进行人工诱变的诱变频率小于植物个体水平的诱变D.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胚状体包裹上人工种皮后即可制备成人工种子解析: 植物茎尖几乎不含病毒,取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更易获得脱病毒植株,A错误;利用植物原生质体进行人工诱变的诱变频率大于植物个体水平的诱变,C错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胚状体包裹上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后才可制备成人工种子,D错误。4. (2023·绍兴高二月考)水竹易管理和培植,干净而雅致。如图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获得水竹幼苗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水竹外植体 愈伤组织 幼苗 移栽A. 水竹外植体插入培养基前要用无水乙醇进行消毒处理B.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大时,有利于芽的分化C. 应将水竹外植体的形态学上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D. ②过程为再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析: 水竹外植体插入培养基前要用75%酒精和10%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大时,有利于根的分化,B错误;应将水竹外植体的形态学下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C错误;由图分析可知,②过程为再分化,再分化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课时训练·提素能03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知识点一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 烟薯-25是一种甜度大、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红薯。它是通过无性繁殖的作物,多代繁殖后病毒会在体内积累,导致含糖量不足,产量下降。大面积栽培时,一般都用脱病毒苗。下列有关脱病毒苗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脱病毒苗培育过程的原理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 脱病毒苗培育过程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C. 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培养基成分是相同的,但两个阶段光照条件 不同D. 培育脱病毒苗应选用分生组织,因为所含的病毒少或不含病毒12345678910111213解析: 脱病毒苗的培育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脱病毒苗培育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培养基中激素的成分和含量不同,C错误;由于分生组织细胞所含的病毒少或不含病毒,可用分生组织(如芽尖)的组织细胞对植物进行脱毒培养,获得脱病毒苗,D正确。123456789101112132. (2024·浙江模拟)如图表示人工种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工种子一般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B. 人工种子能够克服季节、气候、地域的限制C. 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D. 体细胞胚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12345678910111213解析: 人工种子是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体细胞胚、芽等,然后包上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就形成了人工种子,A正确;人工种子能够克服季节、气候、地域的限制,B正确;人工种子是由离体的组织或细胞培养而来的,属于无性繁殖,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C正确;体细胞胚是由已分化的但仍然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D错误。123456789101112133. 下列各项植物培养中,属于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 无籽番茄的培育B. 无籽西瓜的培育C. 月季枝条嫁接到蔷薇开出月季花D. 胡萝卜块根细胞培养成胡萝卜植株12345678910111213解析: 无籽番茄的培育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范围,A不符合题意;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畸变,B不符合题意;月季枝条嫁接到蔷薇开出月季花属于无性繁殖的嫁接,C不符合题意;用胡萝卜块根细胞培养成了完整的植株,这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知识点二 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4.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以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①植物细胞全能性 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 ④6-BA和NAA ⑤NAA和乙烯利⑥愈伤组织 ⑦再分化 ⑧脱分化 ⑨植物体A. ①、②⑧⑥⑦③⑨、④B. ①、②⑦⑥⑧③⑨、⑤C. ①、⑥②⑨⑧③⑦、⑤D. ①、②⑨⑧⑤⑥③、④12345678910111213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将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离体培养,使这些已分化的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物的根、芽等器官,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这个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用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诱导完成的,A正确。123456789101112135. 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 d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 )A. 温度过高B. 接种时外植体未消毒C. 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D. 将外植体倒插入培养基中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温度适宜,外植体有的存活,有的死亡,不应该是温度过高导致的,A符合题意;接种时外植体需消毒,接种时有些外植体未消毒,可能会导致外植体死亡,B不符合题意;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会导致高温杀死外植体,C不符合题意;有些植物激素是极性运输的,即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将外植体倒插入培养基中,会使得组织培养失败,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6. 在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与外植体消毒无关的操作是( )A. 流水冲洗 B. 紫外线照射C. 酒精处理 D. 次氯酸钠溶液处理解析 外植体上常有其本身附属物或会受到泥土、肥料中杂菌污染,同时外植体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消毒效果好,易被无菌水冲洗掉或能自行分解,对材料损伤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无害等特点,流水冲洗、酒精处理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能够对外植体消毒,确保实验不受污染的同时对材料损伤很小,而紫外线照射会对外植体造成损伤,可能会使植物细胞发生变异,故选B。123456789101112137. (2024·浙江台州高二期末)研究人员利用菊花花蕾、叶片和茎3种不同外植体,调节培养基中6-BA、NAA的浓度和配比,从而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外植体 接种外植体数(个) 愈伤组织数(块) 出苗数(株或丛)花蕾 50 35 35叶片 25 10 5茎 50 15 212345678910111213A. 根据外植体不同,选用花蕾培养属于植物组培中的器官培养B. 叶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仍保留原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C. 带芽茎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形成丛状苗D. 据表可知,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出苗率:花蕾>叶片>茎解析: 花蕾是植物的器官,故根据外植体不同,选用花蕾培养属于植物组培中的器官培养,A正确;叶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失去了原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B错误;因为芽中存在分生组织,故带芽茎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形成丛状苗,C正确;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数/接种外植体数,35/50=0.7,10/25=0.4,15/50=0.3,故据表可知,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出苗率:花蕾>叶片>茎,D正确。123456789101112138. 如图表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耐盐石楠植株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由植物茎段培育出愈伤组织需要激素的诱导B. 用γ射线照射愈伤组织的目的是获得突变体C. 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X可能是NaClD. 处理后,所挑选的生长的愈伤组织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处理1中用γ射线照射是为了诱导基因突变,获得突变体,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错误。9. 束顶病毒是香蕉的严重病害之一,常用易感病植株的茎尖作外植体以获得脱病毒苗。科研人员进行相关实验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茎尖预处理 茎尖 数量 成活 茎尖 成活率(%) 脱病毒茎尖数 脱毒率(%)未低温保存 32 30 93.75 8 26.67超低温保存 60 33 55.00 20 60.6112345678910111213A. 获得脱病毒苗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B. 培养基中常添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C. 结果显示超低温保存茎尖可以提高脱毒率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检测茎尖脱毒率解析: 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病毒,D错误。10. 组培苗在移栽前一般需要炼苗,目的是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如图是不同炼苗方式组合对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移栽存活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2345678910111213A. 炼苗初期的环境应与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不能与室外环境相同B. 开盖炼苗期间应控制的环境条件为无菌、无光,并保持一定的湿度C. 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最佳炼苗方式是闭盖炼苗6 d后,再开盖炼苗2 dD. 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炼苗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12345678910111213解析: 炼苗初期的环境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炼苗后期的环境则要与预计的栽培条件相似,从而达到逐步适应的目的,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期间需要无菌环境,开盖炼苗期间不需要无菌、无光的环境,应和预计的室外栽培条件相似,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闭盖炼苗6 d后,再开盖炼苗2 d,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最高,是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最佳炼苗方式,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在相同开盖炼苗天数下,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炼苗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1. 回答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1)在进行菊花组织培养之前,要打开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的 ,照射20~30 min后关紫外灯;打开超净工作台的 ,5~10 min后进入接种室操作。紫外灯 风机 (2)利用MS培养基配置成发芽培养基时,要在MS培养基中加入相应量的 溶液和 溶液,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影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温度、压力、 等。6-BA NAA 时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2345678910111213(3)将带芽的菊花枝条剪成一定大小,在 稀释液中浸泡2 min,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再用75%酒精和 溶液对茎段进行消毒;发芽培养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条件。洗涤灵 10%次氯酸钠(或0.1%氯化汞) 需要 123456789101112131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微型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途径。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12345678910111213(2)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体细胞胚,再通过人工种皮(人工薄膜)包裹体细胞胚和人工胚乳得到人工种子(如图所示),这种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 。人工胚乳能够为体细胞胚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 和 等几类物质。有利于体细胞胚进行呼吸作用 矿质元素 糖类(3)用脱病毒苗进行繁殖,可以减少作物感染病毒。为了获得脱病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 进行组织培养。茎尖 1234567891011121313. (2024·嘉兴高二期中)回答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1)在诱导丛状苗生根时,为提高生根效果,需适当减少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二是适当改变培养基的浓度。需减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 类物质,生根培养基的浓度比发芽培养基的 。通常选择幼嫩的植物组织作为组培材料,原因是 (写出两点即可)。细胞分裂素 小 细胞壁薄;脱分化能力强;全能性易表现;受病菌侵害的概率小 12345678910111213(2)采用诱变育种方式对植物耐盐性状改良时,通常用一定强度的γ射线照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细胞因 而易发生基因突变,组培培养基中需要添加 来筛选耐盐植株。分裂能力强 NaCl 12345678910111213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第2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docx 第一节 第2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pptx 第一节 第2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