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素养测评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素养测评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素养测评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6分)
1.(本题3分)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飞舞 D.冬天雪花飘飘
2.(本题3分)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O2 B.2O C.O D.O2-
3.(本题3分)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两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4.(本题3分)镁在国防工业中应用广泛,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碳12原子实际质量为a,则镁原子实际质量为24.31a
B.符号“2Mg”可表示两个镁元素
C.镁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燃烧产生明亮的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5.(本题3分)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6.(本题3分)“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7.(本题3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汞 B.水 C.金刚石 D.硫酸铜
8.(本题3分)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 D.②容易得到电子
9.(本题3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相对原子质量为8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 B.50 C.88 D.126
10.(本题3分)化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碳12原子的质量为,一种锌原子的质量为,该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2 B.64 C.66 D.
11.(本题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三种都是金属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C.钛的核外电子数为22 D.锑的原子序数为51
12.(本题3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钙的核电荷数是20
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D.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二、填空题(共52分)
13.(本题9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铝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C粒子是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是原子,则X=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上图中 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14.(本题6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图1)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液氢变为氢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 (填“增大”或“减小”)。
(2)“氢”洁冬奥,零碳未来!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个质子。
(3)为使图2完整准确,应在甲中补充1个___________(填“A”或“B”)。
A. B.
(4)由图2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15.(本题9分)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氧化镁是由 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 。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16.(本题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B~F中共有 种元素。
(2)B~F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
(3)B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17.(本题1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的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有 (填符号);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3)从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4)表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有 ;
(5)第14号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6)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 (填序号);
A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7)元素周期表中,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阴”或“阳”)离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关系密切。
18.(本题10分)“化学观念”是一种化学学科素养。
(1)观察如图1实验,回答: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30mL(填“>”“=”或“<”)。该实验说明 。
(2)“天宫二号”使用的冷原子钟精度居于世界最高,三千万年误差小于1秒,制作该冷原子钟应用了铷原子。图2为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图3为铷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 ,n= 。
②铷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两者的化学性质 (填“相似”或“不相似”)。它们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③原子在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相应的离子时,不会发生改变的有 (多选,填字母)。
A.质子数 B.中子数 C.微粒的化学性质 D.微粒的电性
(3)2021年4月日本宣布向海洋倾倒被福岛H—3核污染的废水,此举将长期严重污染太平洋,威胁生命安全,遭到许多国家的反对,H—3是一种核内含有2个中子的具有放射性的氢原子。如图4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H-3、H-2与H-1(即普通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B.H-3与普通氢原子相比,原子核外都有1个电子,但含有不同的中子数
C.H-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
三、实验题(共12分)
19.(本题12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素养测评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C D B C A C
题号 11 12
答案 A C
1.B
【详解】A、春天柳絮飞扬,是宏观物质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B、夏天荷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C、秋天落叶飞舞,是宏观物质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D、冬天雪花飘飘,是宏观物质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化学符号O2。
故选A。
3.B
【详解】A、由氚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为1,错误;
B、由氚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为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核电荷数为1,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2=3,错误;
D、由氚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为a,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则原子质量为,故说法错误;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符号“2Mg”可表示两个镁原子,故说法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说法错误;
D.镁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常用于制作照明弹,故说法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选项A错误;
B.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原子,选B项错误;
C.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选项C正确;
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及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选项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
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
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
答案为:D。
7.B
【详解】A、汞是金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水由水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选项A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选项B正确;
C.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C错误;
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D正确。故选C。
9.A
【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已知一种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故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故选A。
10.C
【详解】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则Zn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选C。
11.A
【详解】A、硅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钛和锑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B说法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钛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钛的核外电子数为22,故C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锑的原子序数为51,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因此钙的核电荷数是20;故A正确;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故B正确;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图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结构;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周期都从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第一周期从非金属元素氢开始).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为稳定结构;因此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正确;
故选C.
13.(1) 二
金属
(2) 阴离子
8
(3)B、C
(4)B
【详解】(1)图示A表示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元素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所以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铝元素的偏旁为“钅”,属于金属元素。
(2)C中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整个粒子呈负电性,属于阴离子;若D为原子,则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X为8。
(3)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B、C的质子数均为16,属于同种元素。
(4)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与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4.(1)增大
(2)10
(3)B
(4)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详解】(1)同种物质液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小于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故液氢变为氢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2)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1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质子,故1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甲中还需补充1个氢分子,故选B;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15. 原子 离子 10 阴离子 O2- 分子在不断运动
【详解】(1)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故填:原子;氧化镁由氧离子和镁离子构成,故填:离子;
(2)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a=2+8=10,故填:10;
②a=8时,该微粒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是阴离子,故填:阴离子;
8号元素的阴离子符号为:O2-,故填:O2-;
(3)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氯化氢气体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16.(1) 23 四/4
(2)D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3;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F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B~F中共有四种元素;
(2)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且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E、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F、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
故选D;
(3)B与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是7,故化学性质相似。
17. He、Ne、Ar B 26.98 硫元素 原子 AB 失去 阳 最外层电子数
【详解】(1)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有He、Ne、Ar。
故填:He、Ne、Ar。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填:B。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故填:26.98。
(4)表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有硫元素,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硫元素。
(5)第14号元素(硅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硅,硅是由原子构成的。
故填:原子。
(6)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故填:AB。
(7)元素周期表中,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故填:失去;阳;最外层电子数。
18.(1) < 分子间有间隔
(2) 85.47 37 1 质子数不同 相似 失去 AB/BA
(3)C
【详解】(1)由图可知,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3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乙醇分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之间,使溶液体积变小。
(2)①元素周期表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元素周期表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37,n=37-2-8-18-8=1。
②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则铷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由于钠元素和铷元素位于同一族(同一数列),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均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③原子在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相应的离子时,只是电子数发生了改变,微粒的电性会改变,元素的化学性质会随之改变,电子层数可能发生改变,但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不变,故选AB。
(3)A、H-3、H-2与H-1的质子数均为1,均属于氢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H-3与普通氢原子相比,质子数相同,则核外电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H-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3,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9. 烧杯 试管 对比 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有利于环境保护
【详解】(1)据图可以知道,图I中的仪器是烧杯,图E中的仪器是试管;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照试验;
(3)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的快,B中变红的慢;
(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