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6 水的作用随堂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山断江开”的现象体现了哪种地质作用?( )A.河流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2.在做模拟黄土高原的沟壑怎么形成的实验时,我们发现细小的沙土( )。A.没有被流水带走 B.被水冲得最远C.跟石子一起沉下来 D.留在积水中间二、填空题3.学习了“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我知道了,河流的 最容易被流水侵蚀,河流的 最容易发生沉积现象,鹅卵石通常会出现在河流的 ,细沙通常会堆积在河流的 。(填“ 上游”“中游”或“下游”)4.在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在岩石较硬的地区,河水夹杂着 和土粒,不断向下切削,使河谷 。三、判断题5.河流在流经平原时,最容易发生侵蚀现象形成三角洲。( )6.降雨量的大小不会影响地表被侵蚀的程度。( )四、综合题降雨会给地表带来变化吗?小科和小强找来了身边的一些材料进行了探究。7.这些实验器材分别模拟什么?根据模拟实验连线。喷水壶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山丘泥土堆积的小山丘 地面流动的水塑料盒中的水 雨水8.泥土表面撒上有颜色的沙子是为了( )。9.小强画出了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明降雨对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10.水对地表的侵蚀速度是( )的,地震对地表的影响速度是( )的。A.迅速;缓慢 B.缓慢;迅速 C.不确定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2.6 水的作用随堂检测》参考答案题号 1 2答案 B B1.B【详解】A.河流沉积:指水流速度减慢时,泥沙堆积形成平原或三角洲(如河口地区),与“山断江开”的切割现象不符。选项不符合题意;B.李白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描绘了天门山仿佛被“断开”,楚江从中穿流而过的景象。这反映了河流(楚江)在山脉中切割出一条通道,形成峡谷或山口。选项符合题意;C.风力侵蚀:指风对地表岩石的磨蚀作用(如形成风蚀地貌),但诗中明确提到“碧水”,是水流作用,与风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详解】A.细小的沙土颗粒由于重量轻,在水流的作用下容易被搬运,不符合题意;B.通常情况下,细小沙土颗粒因为其较小的质量和体积,在相同水流速度下,会比大颗粒物质(如石子)搬运得更远,符合题意;C.石子通常比沙土颗粒重,容易在水中沉积。沙土颗粒会在石子沉积之前就被搬运,不符合题意;D.细小的沙土一般最先被冲走,不符合题意;故选B。3. 上游 下游 中游 下游【详解】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河流的上游最容易被流水侵蚀,河流的下游最容易发生沉积现象,鹅卵石通常会出现在河流的中游。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细沙通常会堆积在河流的下游。4. 石屑 加深【详解】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在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在岩石较硬的地区,河水夹杂着石屑和土粒,不断向下切削,使河谷加深。5.×【详解】河流在流经平原时,由于坡度较缓,水流速度减慢,侵蚀作用减弱,主要进行沉积作用,容易形成三角洲,而不是侵蚀现象。侵蚀现象一般发生在河流上游的山区或丘陵地带。6.×【详解】降雨量的多少会影响土地受侵蚀的程度,降雨量大,受侵蚀的程度大;降雨量小,受侵蚀的程度小。所以本题说法不正确。7. 8.便于观察现象 9. 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 雨水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0.B【解析】7.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一般会带走一部分土壤和沙砾等,喷壶中的水代表是雨水。塑料盒收集的水代表是在地面流动的。塑料盒中泥土堆积的小山丘代表是自然界中的山丘。8.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观察现象。9.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可以说明雨水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10.水在地表流过会带走地表的泥沙,水会日复一日的侵袭地表,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地震是地表剧烈震动,会对地表造成破坏,这个过程是迅速的。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