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2 声音的秘密 精品课件(52页)+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范作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2 声音的秘密 精品课件(52页)+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范作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2 声音的秘密 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的秘密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声音的秘密》本课程引导二年级学生围绕 “声音与艺术的关联” 展开,通过认识不同乐器、感受声音特点、用艺术形式表现声音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多样性,体会声音与美术表现的联系。结合低龄儿童特点,运用观察、体验、动手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渗透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为后续跨学科艺术学习奠定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观赏周边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树木、花草、动物等,感知其形状美、色彩美和肌理美,体会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探索不同材料所制作的乐器,感受其发声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试着用点、线、面和色彩大胆创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欣赏扬琴、琵琶、古琴、箜篌等古乐器,看看不同乐器的造型特色,初步认识我国的古乐器;通过欣赏传统古乐器扬琴、琵琶、古琴、箜篌等,引导学生探究古乐器的造型特点、感受不同材料的乐器的声音差异,激发学生利用身边材料创作的激情。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不同古典乐器的造型特点,感知民族乐器的音色与造型美,感受民族乐器的博大精深,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与民族风格。(审美感知)2.感知不同材料的物品在敲击时所发出的不同声音,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乐器,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艺术表现)3.感受击打不同材料所产生的声音差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点、线、面、色等艺术元素,创意表现音乐情绪。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方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创意实践)4.通过了解不同乐器的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建立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对生活中声音、常见乐器(如二胡、竹笛)的初步认知及基础绘画经验,但在准确把握乐器造型比例、表现其独特美感与个性特征上存在困难;可通过分类赏析乐器、教师示范绘画步骤、强调比例与涂色要点及鼓励创意装饰等策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升乐器绘画与文化感知能力。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乐器的造型特点,掌握绘画乐器的基本方法。
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乐器的独特美感和个性特征。
材料准备 课件、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一、在演奏中,你能认出几种乐器呢?播放视频二、叮叮、咚咚、锵锵;琴音悠悠,鼓声隆隆;我听到了“五彩斑娴”的声音。出示图片 了解民族乐器 运用不同的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授新课 一、活动一:(一)看看不同乐器的造型各有什么特色。图片一:扬琴1、播放扬琴的声音2、扬琴的外形特点是像个梯形3、介绍扬琴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图片二: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唐代】日本正仓院茂1、介绍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结构播放琵琶的声音2、琵琶的外形特点,像个水滴3、介绍琵琶这件琵琶的正面面板上镶嵌着十三朵六瓣小团花,花瓣由珍贵的玳瑁制成,花蕊部分则用彩色的透明琥珀填充。整体效果华丽而精致。图片三:古琴1、播放古琴的声音2、古琴的外形特点像长方形3、介绍古琴古琴的琴体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等多种式样,其中仲尼式最为普遍。它由琴体和琴弦系统组成,拥有宽广的音域、深沉的音色,且余音持久,被称为“太古之音”或“天地之音”。图片四:箜篌1、播放箜篌的声音2、箜篌的外形特点像个三角形3、介绍箜篌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凤首箜篌东晋初年随天竺乐传入,琴首饰有凤。其造型优美,装饰繁复,音色柔和,多用于宫廷礼乐。图片五:苗寨芦笙舞1、播放视频2、芦笙播放芦笙的声音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芦笙音域宽阔,乐声悠远,笙歌宏亮,令人回味图片六:安塞腰鼓1、安塞腰鼓视频2、播放腰鼓的声音3、腰鼓的外形特点是,中间突出的圆柱体4、介绍腰鼓腰鼓形制为木制短圆柱体,两端蒙皮,鼓身设环以绸带斜挎腰间,演奏时双手执槌击奏。按风格分为轻快活泼的"文腰鼓"与豪放矫健的"武腰鼓"。2006年,安塞腰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七:编钟1、播放编钟的声音2、编钟的外形特点是梯形3、介绍编钟曾侯乙编钟在科学配比的基础上,采用了“复合陶范”铸造技术、铅锡为模料的熔模法,加上钟壁厚度的合理设计、鼓部钟腔内的音脊设置和炉火纯青的热处理技术,使铸件形成“合瓦形”,产生双音区,构成“共振腔”,实现编钟的浮雕花饰,从而对其所在的振动区起到负载作用,达到加速高频的衰减,有助于编钟进入稳态振动。图片八:笛子1、播放笛子的声音2、介绍笛子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F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图片九:胡西塔尔1、播放胡西塔尔的声音2、胡西塔尔的结构特点像个小水滴3、介绍胡西塔尔胡西塔尔琴头雕刻为百灵鸟头状,弦槽后开,两侧设四个弦轴,指板采用硬木镶嵌于琴颈正面。琴体表面涂饰淡棕色漆,琴头、指板涂黑漆,面板饰以透明清漆,整体造型端庄且富有民族特色。 图片十:南堂鼓1、播放南堂鼓的声音2、南堂鼓的结构特点是梯形3、介绍南堂鼓南堂鼓,又称大堂鼓、花盆鼓,因鼓面大鼓底小、状似花盆而得名。鼓身多采用椿木、杨木等材质制作,两面蒙以牛皮 ,悬于鼓架用双木槌敲击上鼓面发声,音色低沉雄厚,广泛用于国乐、戏曲武场伴奏及独奏。图片十一:月琴1、播放月琴声音2、月琴的结构特点是圆菜3、介绍月琴月琴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二)小贴士乐器按照发声原理可以分为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三)学方法找灵感播放视频(四)小贴士传统乐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五)试一试:在铁罐上蒙上不同材料,击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1、出示材料,学生动手操作2、示例:做好小鼓敲一敲,听一听播放视频(六)学方法找灵感播放视频二、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发声器,比一比谁做得有创意。(一)制作拨浪鼓、排箫、竖琴播放视频(二)小贴士古乐器造型特点各不相同,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三、学生作品(一)学习作品制作方法1、琴播放视频2、鼓播放视频(二)学生作品出示图片四、活动三用点、线、面和色彩进行组合,将听见的音乐表现出来。(一)黄红蓝(油画)1925年 康定斯基【俄国】法国巴黎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藏《黄红蓝》一场不按常理出牌的色彩派对黄色像只刚喝完咖啡的小鸭子,上蹿下跳自带活泼属性;蓝色是深夜里的潜水员,慢慢吐着泡泡,发出“咕噜咕噜”的轻响;红色最像派对里的显眼包,带着火辣辣的劲儿,往画布中间一站,直接把画面的“氛围感拉满”。那歪歪扭扭的线条像“声音的丝带”,直线是“咻咻”的滑梯声,曲线是“哗啦啦”的绸带飘动声,它们绕着黄色转、拉着红色跳,完全不管画画要像真东西的规矩,主打一个“听得开心、看得热闹”。(二)小贴士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之父康定斯基眼里的世界是“会跳舞的几何块”。圆能当太阳,三角形能当山峰,连歪歪扭扭的曲线都能是音乐的形状。康定斯基不仅是画家,还是个“艺术理论家卷王” 。他写的《艺术中的精神》他的画里没有具体的人或物却能让你感受到乐、紧张甚至孤独。播放视频(三)理解点线面和色彩进行组合出示图片,找出其中的点、线、面(四)播放视频理解用点、线、面和色彩进行组合,将听见的音乐表现出来。(五)小贴士1.点、线、面:曲线是柔和、流动、轻快的;直线是有力、简洁的,在表现节奏时,线条可呈现上下、粗细、长短、起伏等变化。由线条组成的形状有几何形和自由形,通过点(跳跃入、圆、方(低沉入、三角等基本形,可以表现音乐的节奏感。常见的基本方法有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等,由此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2.色彩:欢快的音乐可用红色、黄色、橙色、粉色等;舒缓、低沉的音乐多用深蓝、深绿、深紫等。3.节奏:节奏快时,线条起伏大、色彩鲜明;节奏慢时,线条起伏小,色彩柔和。3、学方法找灵感播放视频(六)学生作品1、乐章色彩选用了黄色、红色和蓝色为主要色彩,色彩交织在一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画面是由不规则的线条和形状构成的,富有节奏感。2、声音的旋律画面中鲜艳的粉、紫、绿、橙等色彩如同音乐中的不同音符,明快的色彩跳跃像欢快的旋律,深沉的黑色块则如重音或节奏鼓点,不同形状的组合与色彩搭配,传递出音乐的和声美感与织体变化。3、学生作品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欣赏民族乐器,了解民族乐器的特点制作乐器理解用点、线面和色彩组合,将听见的音乐表现出来完成作品 了解不同古典乐器的造型特点,感知民族乐器的音色与造型美,感受民族乐器的博大精深,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与民族风格。感知不同材料的物品在敲击时所发出的不同声音,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乐器,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点、线、面、色等艺术元素,创意表现音乐情绪。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方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方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课堂练习 三、作业1、欣赏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2、学方法找灵感播放视频3、我的作品展示出示图片 动手制作 在创作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自然材料和方法,展现自己的创意,使作品具有独特性
课堂小结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比生活更有趣、更美好。让我们制作出好看的乐器,演奏出好听的音乐,画出漂亮的图画吧。。
板书 声音的秘密认识乐器:安塞腰鼓、古琴、编钟等表现声音:用点、线、面、色彩制作发声器:利用身边材料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绿绮”或“丝桐”,因七弦之故而得“七弦琴”之名。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的琴体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等多种式样,其中仲尼式最为普遍。它由琴体和琴弦系统组成,拥有宽广的音域、深沉的音色,且余音持久,被称为“太古之音”或“天地之音”。古琴有散音、泛音、按音三种取音方式,演奏技巧繁复且表现力丰富,常以独奏形式出现,也包括琴歌与琴箫合奏。随着艺术发展,古琴形成了金陵派、虞山派、梅庵派等多个具有独特演奏风格的琴派。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 ,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陕西省的古琴艺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凤首箜篌是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弹拨弦鸣乐器,属弓形箜篌,因琴首饰凤而得名,又称“总稿机”“桑柯”“坎侯”或“空侯”。其造型优美,装饰繁复,音色柔和,多用于宫廷礼乐。该乐器于公元4世纪随天竺乐传入中原,隋唐时期被纳入宫廷礼乐体系,广泛用于天竺乐、骠国乐等燕乐,并在贞元十七年(801年)骠国献乐事件中成为重要乐器。14世纪后在国内失传,仅存于骠国(今缅甸)等地。20世纪30年代,大同乐会根据《大清会典图》尝试复原凤首箜篌但未留存实物 [10]。50年代,程砚秋捐赠清代凤首箜篌至中国乐器博物馆。90年代,缅甸音乐家将乐器带回中国西南地区,临终前交予罗雅文,与黄祎琦、许碧兰等参与复原研究,并融入唐代礼乐复原组进行传承。敦煌莫高窟与榆林窟壁画中存有该乐器的演奏图像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