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培优)第6单元 比的认识 专项02 填空题-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北师大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提升培优)第6单元 比的认识 专项02 填空题-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北师大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北师大版
第6单元 比的认识 专项02 填空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一种弹力球从1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下,第一次反弹的高度是0.8米,假设每次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的比值相等,这个球如果从3米的高处落下,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是( )米,第二次的反弹高度是( )米。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两边比是7∶15,其中较短边是14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3.加工一个零件,甲、乙所需要时间比为3∶5,现有320个零件要加工,如果规定2人用同样的时间完成任务,甲应加工( )个。
4.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大圆周长与小圆周长之比是( ),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之比是( )。
5.王叔叔用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围成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6.如图中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边长比是 ,面积比是 。
7.4∶7的前项乘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乘 或加上 。
8.语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默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丫丫用了2分钟,聪聪用了3分钟,丫丫和聪聪默写古诗所用的时间比是 ,默写的速度比是 。
9.如果把2∶3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乘( )或加上( )。
10.从家走到学校,小红用了15分钟,小刚用了9分钟,小红和小刚的速度比是( )∶( )。
11.根据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与整个图形的关系将等式填写完整。
( )÷6=2∶( )=( )(填最简分数)。
12.甲、乙两人从相距48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速度是乙的1.5倍,相遇时甲比乙多走( )米。
13.妈妈用20克的糖和80克水调配了一杯糖水。如果再加入400克水,要保证这杯糖水与原来一样甜,那么妈妈应该再加( )克糖。
14.2÷0.8=( )∶8==( )(填小数)。
15.在正方形铁皮上剪下一个圆形和扇形,恰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如图)。如果圆的半径为,扇形半径为,那么 。
16.“六一”儿童节到了,一些礼物按3∶5∶4的比分配给低、中、高三个年级,低年级分到了这些礼物的,中年级比高年级多分到。
17.六年级一班的学生人数在40~50人之间,如果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7∶5,则这个班有( )人。
18.下图是幸福超市2024年第四季度各月营业额的统计图。
(1)第四季度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 )万元。
(2)第二季度营业额与第四季度营业额的比是3∶4,第二季度的营业额为( )万元。
19.一杯盐水200克,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4,如果再加入50克水,这时盐占盐水的( )%。
20.在2∶5中,把比的前项加上4,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
21.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已知一面国旗的长是240厘米,则这面国旗的面积是( )平方米。
22.把千克∶200克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23.早高峰期间,小周、小陈和小吴三人拼同一辆车去上班,并约定按照乘车路程比分摊费用。小周在全程的处下车,小陈在全程的处下车,小吴乘坐全程。最后一共支付费用90元,小周应支付( )元。
24.蜂蜜水里面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妈妈想用30g蜂蜜调配蜂蜜水,已知蜂蜜和水的比为1∶15,应加入( )g水。
25.咖啡师将咖啡与牛奶按1∶75的比制作一杯饮料,她用一瓶150克的牛奶制作饮料,需放( )克咖啡。
26.要粉刷一面墙,甲单独干需要20分钟,乙单独干需要30分钟,工作效率比是( )。(填最简比)
27.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角的度数比是7∶3∶10,最小的角是( )度,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高的比是3∶2。已知一面国旗的长是240cm,高是( )cm。
2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这个三角形按边分是( )三角形,最小的角是( )度。
30.从甲地到乙地,快车用了8小时,慢车用了12小时,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 )。
31.小奇看一本书,第一天看的页数与这本书页数的比是3∶7,如果再看15页,正好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共有( )页。
32.一种药水,药和水的比是1∶150,现在有药1.5千克,可以配成药水( )千克。
33.某校团委积极响应“学雷锋”活动,参加活动的男、女志愿者的人数比是7∶5,参加这次活动的志愿者共有48人,参加这次活动的女志愿者有( )人。
34.某车间男、女工人数的比是9∶8,已知女工32人,男工有( )人。
35.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3∶4∶5,已知它的周长是24cm,它的面积是( )cm2,斜边上的高是( )cm。
36.用90cm长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5∶4,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 )dm2。
37.一本故事书,小林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36页,这两天看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2∶7,这本书共有( )页。
38.甲、乙两数的比是5∶3,甲数的等于乙数的( )。
39.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宽、高的比是5∶4∶3的长方体框架,在这个长方体框架表面糊一层包装纸,至少需要( )平方厘米的纸,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40.直接写出下列情况中的最简整数比。
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长度的比为( );两个圆的直径分别是2分米和3分米,这两个圆的半径之比为( ),周长之比为( ),面积之比为( )。
41.为了庆祝六年级学生毕业,学校准备召开毕业典礼,要购买红、黄、蓝三种气球共400个来布置会场。已知红气球、黄气球、蓝气球的个数比是5∶2∶3,那么红气球有( )个,黄气球有( )个,蓝气球有( )个。
42.中国农历中的“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就北京地区来说,冬至这天白昼与黑夜时间的比约为3∶5。这一天北京地区的黑夜约是 小时。
43.如图,大长方形被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其中的长和宽的比是,的长与宽之比是( )。
4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和是50厘米,三条边长度之比是3∶4∶3,这个三角形最长的边是( )厘米。按边分类,它是( )三角形。
45.某小学组织学生举行献爱心捐款活动,已知六年级共有三个班,甲班捐款数占三个班捐款总数的三成,丙班捐款数是乙班的,丙班捐款数比甲班多300元,则这三个班一共捐款( )元。
46.2016年,希希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40年后希希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当希希年龄是妈妈年龄的时是( )年。
47.新定义:在一个已知角的内部,从这个角的顶点作一条射线,连同已知角在内可以得到三个角。如果这三个角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恰好是另一个角的度数的两倍,我们把这条射线叫作这个已知角的双分线。如图,已知∠ABC=36°,如果射线BD是∠ABC的双分线,那么的度数是( )。
48.如图,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圆和一个扇形,恰好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如果扇形的半径为,圆的半径为,那么( )( )。
49.白粉笔是彩粉笔的4倍,如果每天用去4根彩粉笔,那么每天用去( )根白粉笔,若干天后,两种粉笔同时用完。
50.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这一天某地的黑夜时间是白昼的,则这一天的白昼时间占全天时间的( ),这一天黑夜时间是( )小时。
51.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丙数的,甲乙丙三个数的和152,甲为( ),乙为( ),丙为( )。
52.甲数和乙数的比值是2.4,那么甲数和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53.有两堆煤,原来第一堆与第二堆存煤量的比是12∶7,从第一堆运走后,第二堆比第一堆少3.6吨。第一堆原有煤( )吨。
54.根据如图中的阴影部分与整个图形的关系将等式填写完整。
( )%=5∶( )==( )(填小数)。
55.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的度数之比为2∶5,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或( )°。
56.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其中最大的内角的度数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57.某班人数在40~50之间,该班男生与女生的比是5∶6,这个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58.中国农历的“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就锦州地区来说,这天白昼与黑夜的时间比约是3∶5,冬至这天锦州的白昼约是( )时,黑夜约是( )时。
59.芳芳去超市买了2条相同的毛巾,花了15.6元。毛巾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表示的是( )。
60.淘气做“篮球反弹高度”实验。假设每次篮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比都是7∶10,第一次从10米的高度自由落地,那么篮球第一次的反弹高度是( )米,第二次的反弹高度是( )米。
61.神舟十八号飞船搭载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芯级直径为3.35米,助推器直径为2.25米,芯级直径和助推器直径的最简整数比为( ),比值为( )。
62.数学小组有20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女生有( )人;数学小组男生与女生人数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63.在成都市青少年运动会中,王林和李明两位同学参加了1500米长跑比赛,王林和李明的时间比是( ),王林和李明的速度比是( )。(最简整数比)
王林 李明
时间(秒) 240 300
路程(米) 1500 1500
64.“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诗句中“春”字出现的次数和总字数(不包括标点符号)的最简整数比是( )。
65.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小长方形面积的,与大长方形的面积比为2∶11,则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之比为( )。
66.在今年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潘展乐以46.4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其中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为( ),比值是( ),这个比值的意思是( )。
67.奇思和淘气进行百米赛跑,奇思用时16秒,淘气用时18秒,奇思与淘气的速度之比是( )。
68.五一假期,某旅游景区今年的游客人数和去年游客人数的比是8∶5,今年的游客人数比去年增加( ),去年的游客人数比今年少( )。(填分数)
69.乐乐与弟弟的身高比是4∶3,弟弟的身高是乐乐的;如果弟弟的身高是108厘米,那么乐乐的身高是( )厘米。
70.阳阳花80元买了5本绘本,他花的钱数和购买绘本的数量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7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4,乙数和丙数的比是8∶11,甲数和丙数的比是( ),如果三个数的和是150,丙数是( )。
72.妈妈用15克糖调制成90克的糖水,要使糖与水的质量比是,还应该加水( )克。
73.淘气和笑笑收集明信片的数量比是3∶4,如果两人一共有70张明信片,则淘气有( )张,笑笑拿出她明信片总数的( )%给淘气,两人的明信片就一样多。
74.小圆与大圆的半径比是1∶2,那么小圆与大圆的周长比是( ),小圆与大圆的面积比是( )。
75.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甲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5∶1,乙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2∶3,若把两瓶酒精溶液倒入一个盆中混合,则混合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 )∶( )。
76.一根长方体木条长8分米,锯掉,剩下部分的长、宽、高的比为,原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77.0.35t∶300kg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0.3∶的比值是( ),如果0.3加上0.6,要使比值不变,应加上( )。
78.两个筑路队合修一条公路,甲队修的相当于乙队的,甲队比乙队多修10千米,两队一共修了( )千米。
79.阳阳花80元买了5本绘本,他花的钱数和购买绘本的数量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 )。
80.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与它的顶角度数的比是1∶4,它的顶角度数是( ),按角分这也是一个( )三角形。
81.A市今年出生的男、女婴人数比是6∶5,男婴的出生人数是女婴的( ),女婴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 )。已知A市今年出生的女婴比男婴少600人,那么A市今年出生的婴儿一共有( )人。
82.一种盐水,盐与水的质量比是2∶21,盐占盐水的。如果要配置2300克这样的盐水,需要( )克水。
83.若将10g盐溶解在90g水中,则盐与盐水质量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8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和顶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 )三角形。
85.三人共有若干个苹果,已知个数之比为甲∶乙∶丙=3∶4∶5,甲有30个,则三人总共有( )苹果。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4 1.92
【分析】一种弹力球从1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下,第一次反弹的高度是0.8米,由此可根据比的意义写出高度与反弹的比,并求出比值,然后分别用3米乘这个比值,就是第一次反弹的高度;再用第一次反弹的高度乘这个比值,就是第二次的反弹的高度。
【解析】0.8∶1=0.8
3×0.8=2.4(米)
2.4×0.8=1.92(米)
即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是2.4米,第二次的反弹高度是1.92米。
2.74
【分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两边比是7∶15,由于7+7=14<15,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则等腰三角形另一条边所占份数为15,即底边长为最短边14cm;
较长边长即两腰长可用底边长14cm除以占比,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出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cm)
30+30+14=74(cm)
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74cm。
3.200
【分析】把加工这批零件的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已知甲、乙所需要时间比为3∶5,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知,甲、乙的工作效率之比为∶,化简后是5∶3;
相同工作时间内,甲、乙的工作量之比等于他们的工作效率之比5∶3,即甲加工的零件个数占零件总个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总个数乘,求出甲应加工零件的个数。
【解析】∶
=(×15)∶(×15)
=5∶3
320×
=320×
=200(个)
甲应加工200个。
4.2∶1 1∶4
【分析】根据圆的周长C=2πr或C=πd,圆的面积S=πr2,用假设法,把小圆的直径假设为2。根据公式算出大圆的周长和小圆的周长,再求它们的周长之比。根据公式算出小圆的面积和大圆的面积,再求它们的面积之比。
【解析】假设小圆的直径为2。
(2×3.14×2)∶(3.14×2)
=12.56∶6.28
=(12.56÷6.28)∶(6.28÷6.28)
=2∶1
2÷2=1
(3.14×12)∶(3.14×22)
=(3.14×1)∶(3.14×4)
=3.14∶12.56
=(3.14÷3.14)∶(12.56÷3.14)
=1∶4
大圆周长与小圆周长之比是2∶1;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之比是1∶4。
5.10 80
【分析】根据题意,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那么铁丝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由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知,长方形的长、宽之和=周长÷2;又已知长和宽的比是5∶4,把长看作5份,宽看作4份,那么长、宽一共是(5+4)份;用长、宽之和除以它们的份数和,即可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长、宽的份数,求出长、宽;最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计算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解析】长、宽之和:36÷2=18(厘米)
一份数:
18÷(5+4)
=18÷9
=2(厘米)
长:2×5=10(厘米)
宽:2×4=8(厘米)
面积:10×8=80(平方厘米)
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面积是80平方厘米。
6.1∶3 1∶9
【分析】由图可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大正方形的边长为3cm。所以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边长比为1∶3。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a(a为边长)。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1=1(cm2),大正方形的面积为:3×3=9(cm2)。所以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比为1∶9。
【解析】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大正方形的边长为3cm。
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边长比:1∶3
1×1=1(cm2)
3×3=9(cm2)
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比:1∶9
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边长比是1∶3,面积比是1∶9。
7.2 7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7的前项乘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后项也要乘2,后项7乘2后再减去7,就是后项要加上的数。
【解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乘2,后项也要乘2或加上:
7×2-7
=14-7
=7
后项应该乘2或加上7。
8.2∶3 3∶2
【分析】已知丫丫用了2分钟,聪聪用了3分钟,根据比的意义写出丫丫和聪聪默写所用的时间比;
把默写古诗的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分别求出丫丫和聪聪默写的速度,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丫丫和聪聪默写的速度比,并化简比。
【解析】丫丫默写的速度:1÷2=
聪聪默写的速度:1÷3=

=(×6)∶(×6)
=3∶2
丫丫和聪聪默写古诗所用的时间比是2∶3,默写的速度比是3∶2。
9.4 9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行分析。
【解析】(2+6)÷2
=8÷2
=4
3×4-3
=12-3
=9
后项应该乘4或加上9。
10.3 5
【分析】把家到学校的路程看作单位“1”,小红用了15分钟,根据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小红的速度为1÷15=;小刚用了9分钟,小刚的速度为1÷9=。所以小红和小刚的速度比为,然后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即可。
【解析】把家到学校的路程看作单位“1”。
1÷15=
1÷9=
小红和小刚的速度比是

=3∶5
小红和小刚的速度比是3∶5。
11.4 3
【分析】从图中可知,把整个圆平均分成6份,阴影部分占4份,用阴影部分占的份数除以总份数,即4÷6;
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把4÷6改写成4∶6;
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6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2,化为2∶3;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把4∶6改写成,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化成最简分数。
【解析】4÷6=4∶6=(4÷2)∶(6÷2)=2∶3
4÷6===
即4÷6=2∶3=。
12.96
【分析】相向而行时两人时间相同,路程比等于速度比。已知甲速度是乙的1.5倍,即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比是1.5∶1=3∶2,因此甲、乙路程比也为3∶2。把甲路程看作3份,乙路程看作2份,总路程共3+2=5份,甲比乙多3-2=1份,总路程为480米,那么每份是480÷5=96米,所以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96米。
【解析】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比是1.5∶1。
1.5∶1
=(1.5×2)∶(1×2)
=3∶2
3+2=5(份)
3-2=1(份)
480÷5×1=96(米)
所以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96米。
13.100
【分析】要保证这杯糖水与原来一样甜,也就是糖和水的比值不变。已知:用20克的糖和80克水调配了一杯糖水,糖和水的比是20∶80,化简也就是1∶4。再加入400克水,现在水为:80+400=480克,要使糖和水的比是1∶4,则现在的糖有:480÷4=120(克),再减去原有的20克糖,即可求出本题答案。
【解析】原来糖和水的比为:20∶80=1∶4
(400+80)÷4-20
=480÷4-20
=120-20
=100(克)
所以妈妈应该再加100克糖。
14.20;10;5;2.5
【分析】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前项,分母相当于除数、比的后项,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根据分数与除法和比的关系,以及它们通用的基本性质进行填空。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计算出结果即可。
【解析】2÷0.8=2∶0.8=(2×10)∶(0.8×10)=20∶8
20∶8=
所以2÷0.8=20∶8==2.5
15.1∶4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正方形铁皮上剪下一个圆形和扇形,恰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则扇形的弧长等于圆的周长;根据圆的周长=π×半径×2,求出r与R的比。
【解析】π×r×2=π×R×2×
r=R×
r∶R=
即r∶R=1∶4
在正方形铁皮上剪下一个圆形和扇形,恰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如果圆的半径为r,扇形半径为R,那么r∶R=1∶4。
16.;
【分析】已知一些礼物按3∶5∶4的比分配给低、中、高三个年级,即低、中、高年级分得的礼物分别占3份、5份、4份,一共是(3+5+4)份;
用低年级的份数除以总份数,就是低年级分到了这些礼物的几分之几;
求中年级比高年级多分到几分之几,先用减法求出多的份数,再除以总量的份数即可。
【解析】3÷(3+5+4)
=3÷12

(5-4)÷12
=1÷12

低年级分到了这些礼物的,中年级比高年级多分到。
17.48
【分析】已知六年级一班的学生人数在40~50人之间,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7∶5,那么总人数是(7+5)的倍数,因为六年级一班的学生人数在40~50人之间,即可求解这个班有多少人。
【解析】,在40~50之间,找12的倍数,(人),所以这个班有48人。
因此六年级一班的学生人数在40~50人之间,如果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7∶5,则这个班有48人。
18.(1)36
(2)81
【分析】(1)第四季度包括10月、11月和12月,要求第四季度营业额的平均数,应先计算出三个月营业额的总数,再除以3;
(2)将第四季度的营业额看成4份,先求出1份的数量,再用1份的数量乘3求出3份的数量就是第二季度的营业额。
【解析】(1)(30+45+33)÷3
=108÷3
=36(万元)
所以第四季度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36万元。
(2)(30+45+33)÷4×3
=108÷4×3
=27×3
=81(万元)
所以第二季度营业额与第四季度营业额的比是3∶4,第二季度的营业额为81万元。
19.16
【分析】已知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4,那么盐水一共被分为1+4=5份。盐水总质量是200克,所以每份的质量是200÷5=40克。盐占1份,所以盐的质量是40×1=40克。原来盐水质量是200克,加入50克水后,盐水总质量变为200+50=250克。盐的质量是40克,盐水总质量是250克,所以用40除以250再乘100%计算即可得出盐占盐水的百分比。
【解析】1+4=5(份)
200÷5=40(克)
40×1=40(克)
200+50=250(克)
40÷250×100%
=0.16×100%
=16%
这时盐占盐水的16%。
20.10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2∶5中,比的前项是2,加上4后变为2+4=6。6÷2=3,即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乘3。原来的后项是5,5×3=15。所以用15减5即可得出后项应加上的数。
【解析】在2∶5中,比的前项是2,后项是5。
2+4=6
6÷2=3
5×3=15
15-5=10
比的后项应加上10。
21.3.84
【分析】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则国旗的长是3份,宽是2份,根据国旗的长是240厘米求出1份的量,再乘宽所占的份数,求出国旗的宽是多少米,最后利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这面国旗的面积,据此解答。
【解析】240厘米=2.4米
2.4÷3×2
=0.8×2
=1.6(米)
2.4×1.6=3.84(平方米)
所以,这面国旗的面积是3.84平方米。
22.3∶1 3
【分析】先统一单位,然后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求比值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即可。
【解析】千克∶200克
=600克∶200克
=(600÷200)∶(200÷200)
=3∶1
3∶1
=3÷1
=3
把千克∶200克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3∶1,比值是3。
23.15
【分析】小周在全程的处下车,小陈在全程的处下车,小吴乘坐全程,则小周的乘车路程∶小陈的乘车路程∶小吴的乘车路程=∶∶1,把结果化为最简整数比,三人按照乘车路程比分摊费用,计算可知,小周支付的费用占总费用的,小周支付的费用=总费用×,据此解答。
【解析】小周的乘车路程∶小陈的乘车路程∶小吴的乘车路程
=∶∶1
=(×3)∶(×3)∶(1×3)
=1∶2∶3
90×
=90×
=15(元)
所以,小周应支付15元。
24.450
【分析】已知蜂蜜与水的比例为1∶15,蜂蜜质量为30g,即将蜂蜜的1份对应30g,水的15份即为15倍的蜂蜜质量,直接相乘即可得到结果。
【解析】15×30=450(g)
所以应加入450g水。
25.2
【分析】咖啡与牛奶按1∶75的比制作一杯饮料,把咖啡的质量看作1份,把牛奶的质量看作75份,用150克除以75,求出一份的质量,即是需要放的咖啡的质量,据此解答。
【解析】150÷75×1=2(克)
即用一瓶150克的牛奶制作饮料,需放2克咖啡。
26.3∶2/
【分析】把粉刷这面墙的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分别求出甲和乙的工作效率,再写出甲、乙的工作效率比,并化成最简比。最简整数比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且都是整数。
【解析】1÷20=
1÷30=

=(×60)∶(×60)
=3∶2
即工作效率比是3∶2。
27.27 直角
【分析】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7∶3∶10,将其分别看成7份、3份、10份,则最小角占3份,是内角和的;最大角占10份,是内角和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分别求出最小角、最大角的度数;最后根据最大角的度数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解析】最小角:
180×
=180×
=27(度)
最大角:
180×
=180×
=90(度)
所以最小的角是27度,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8.160
【分析】根据国旗长与高的比可知,如果长是3份,那么高就是2份,已知长是240cm,据此用240除以对应的份数,可求出1份的长度,再乘2求出高的长度。
【解析】240÷3×2
=80×2
=160(cm)
所以高是160cm。
29.等腰 45
【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1∶2,说明把内角和总共分成1+1+2=4份。最小角占1份,每份度数为180°÷4=45°,因为有两个角的度数比都是1份(即度数相等),“等角对等边”,所以对应的两条边长度相等。
【解析】1+1+2=4(份)
180°÷4=45°
45°×2=90°
因此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45°、45°、90°。由于有两个角相等,对应的边也相等。
这个三角形按边分是等腰三角形,最小的角是45度。
30.3∶2
【分析】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看作单位“1”(因为路程是固定的,这样方便计算速度)。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来计算速度,快车用了8小时行完这段路程,那么快车的速度是。慢车用了12小时行完这段路程,那么慢车的速度是。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是,所以它们的速度比为。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24即可解答。
【解析】快车速度:
慢车速度:
它们的速度比:
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3∶2。
31.210
【分析】以这本书的总页数为单位“1”,第一天看的页数占这本书页数的,如果再看15页,正好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即),再看的15页占这本书页数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再看的页数÷(-),即可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解析】
15÷(-)
=15÷
=15×14
=210(页)
这本书共有210页。
32.226.5
【分析】将比的前后项看成份数,药的质量÷对应份数=一份数,一份数×总份数=药水的质量,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1.5÷1×(1+150)
=1.5×151
=226.5(千克)
可以配成药水226.5千克。
33.20
【分析】把参加这次活动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已知参加活动的男、女志愿者的人数比是7∶5,即女志愿者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总人数乘,即可求出女志愿者的人数。
【解析】48×
=48×
=20(人)
参加这次活动的女志愿者有20人。
34.36
【分析】已知男、女工人数的比是9∶8,即男工占9份,女工占8份。已知女工32人对应8份,用除法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乘男工的份数,即可求出男工的人数。
【解析】一份数:32÷8=4(人)
男工有:4×9=36(人)
所以,男工有36人。
35.24 4.8//
【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比是3∶4∶5,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可知,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那么两条直角边分别占周长的、,斜边占周长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分别求出两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三角形的底和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把斜边当底时,根据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求出斜边上的高。
【解析】一条直角边长:
24×
=24×
=6(cm)
另一条直角边长:
24×
=24×
=8(cm)
斜边长:
24×
=24×
=10(cm)
面积:6×8÷2=24(cm2)
斜边上的高:24×2÷10=4.8(cm)
填空如下:
它的面积是(24)cm2,斜边上的高是(4.8)cm。
36.5
【分析】用90cm长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一个长方形,即围成的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90cm;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用周长除以2计算出长方形(长+宽)的和,再由长与宽的比是5∶4,用长与宽的和乘()计算出长方形的长,用长与宽的和乘()计算出长方形的宽,并把结果换算成以dm为单位,最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相应数值计算,据此解答。
【解析】长与宽的和:90÷2=45(cm)
长:
(cm)
(dm)
宽:
(cm)
(dm)
面积:2.5×2=5(dm2)
因此长方形的面积是5dm2。
37.324
【分析】把这本故事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这两天看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2∶7,即两天一共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那么第二天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单位“1”未知,用第二天看的页数除以(-),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解析】36÷(-)
=36÷(-)
=36÷
=36×9
=324(页)
这本书共有324页。
38.
【分析】甲、乙两数的比是5∶3,将甲数看作5,乙数看作3,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先求出甲数的,将乙数看作单位“1”,甲数的÷乙数=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几分之几。
【解析】5×÷3
=×

甲数的等于乙数的。
39.94 60
【分析】根据题意,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那么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就是铁丝的长度;根据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之和=棱长总和÷4;
已知长、宽、高的比是5∶4∶3,即长、宽、高各占5份、4份、3份,一共是(5+4+3)份;用长方体的长、宽、高之和除以总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长、宽、高的份数,即可求出长、宽、高;
在这个长方体框架表面糊一层包装纸,求至少需要纸的面积,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代入数据计算求解;
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代入数据计算求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解析】长、宽、高之和:48÷4=12(厘米)
一份数:12÷(5+4+3)
=12÷12
=1(厘米)
长:1×5=5(厘米)
宽:1×4=4(厘米)
高:1×3=3(厘米)
表面积:
(5×4+5×3+4×3)×2
=(20+15+12)×2
=47×2
=94(平方厘米)
体积:
5×4×3=60(立方厘米)
在这个长方体框架表面糊一层包装纸,至少需要(94)平方厘米的纸,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60)立方厘米。
40.
2∶1
2∶3
2∶3
4∶9
【分析】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假设半径为1,则直径为1×2=2,然后写出对应的比即可;
已知两个圆的直径分别是2分米和3分米,用直径长度分别除以2计算出半径长度,写出对应的比并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分别计算出圆的周长,写出对应的比并化简;同理,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出圆的面积,写出对应的比并化简。
【解析】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长度的比为2∶1;
(2÷2)∶(3÷2)
=1∶1.5
=(1×2)∶(1.5×2)
=2∶3
(3.14×2)∶(3.14×3)
=6.28∶9.42
=(6.28÷3.14)∶(9.42÷3.14)
=2∶3
2÷2=1(分米)
3÷2=1.5(分米)
(3.14×12)∶(3.14×1.52)
=(3.14×1)∶(3.14×2.25)
=3.14∶7.065
=(3.14×1000)∶(7.065×1000)
=3140∶7065
=(3140÷785)∶(7065÷785)
=4∶9
所以两个圆的直径分别是2分米和3分米,这两个圆的半径之比为2∶3,周长之比为2∶3,面积之比为4∶9。
41.200 80 120
【分析】将比的各项看成份数,总个数÷总份数=一份数,一份数分别乘红气球、黄气球、蓝气球的对应份数,即可求出红气球、黄气球、蓝气球的个数。
【解析】400÷(5+2+3)
=400÷10
=40(个)
40×5=200(个)
40×2=80(个)
40×3=120(个)
红气球有200个,黄气球有80个,蓝气球有120个。
42.15
【分析】一天有24小时,用24除以(3+5),求出一份的时间,再将其乘5,求出这一天北京地区的白昼约是多少小时
【解析】24÷(3+5)×5
=24÷8×5
=3×5=15(小时)
这一天北京地区的黑夜约是15小时。
43.9∶2
【分析】设A的宽为1份,根据A长和宽比2:1,得A长为2份,算出A面积为2×1=2份。因为大长方形被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所以B、C、D面积也为2份,大长方形总面积是4×2=8份。D是三角形,面积2份,高和A长相等为2份,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S=×底×高,算出D的底为2份(2×2÷2=2 )。结合图形边长关系,推出B的长和宽,进而求出长与宽的比
【解析】设A宽为1,则A长为2,A面积=2×1=2。
因为四部分面积相等,所以B面积=2,且A的长2为B的宽。
D是三角形,面积=2,高=2(同A长),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D底=2×2÷2=2 。
通过图形边长关联,可知B长为,所以B长:宽=∶2=9∶2 。
44.20 等腰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用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和分别乘()、()、(),计算出这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据此判断最长的边是多少,最后按边的分类,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解析】50×
=50×
=15(厘米)
50×
=50×
=20(厘米)
50×
=50×
=15(厘米)
因此这个三角形的最长边是20厘米,按边分类,它是等腰三角形。
45.16500
【分析】根据甲班捐款占三个班总数的三成,即,可以推出甲班捐款数和三个班总数的比是3∶10,则乙班和丙班的捐款总数占7份,又结合丙班和乙班之间的关系,可以分离出乙班和丙班分别占的份数,然后利用数量300元,即可算出一份的量。从而求出三个班捐款总数。
【解析】甲班和三个班的捐款总数比=3∶10
乙班和丙班的捐款总数=10-3=7(份)
乙班和丙班的捐款数的比=5∶6
丙班捐款份数=7×=(份)
一份量:300÷()
=300÷
=1650(元)
三个班捐款总数:1650×10=16500(元)
所以这三个班一共捐款16500元。
46.2032
【分析】2016年,希希和妈妈的年龄比是1∶4,40年后,希希和妈妈的年龄比是2∶3,根据年龄差不变,统一比之后,即可求出2016年时希希和妈妈的年龄,那么当希希年龄是妈妈年龄的时,即希希和妈妈的年龄比是1∶2,结合年龄差不变,即可求出那是希希的年龄,从而得出是哪一年。
【解析】2016年,希希和妈妈的年龄比=1∶4
40年后,希希和妈妈的年龄比=2∶3=6∶9
40÷(6-1)
=40÷5
=8(岁)
年龄差=8×(4-1)
=8×3
=24(岁)
当希希年龄是妈妈的时,希希和妈妈的年龄比=1∶2
24÷(2-1)
=24÷1
=24(岁)
24-8=16(年)
2016+16=2032(年)
所以当希希年龄是妈妈的时是2032年。
47.18°、24°、12°
【分析】根据“这三个角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恰好是另一个角的度数的两倍”可知:①∠ABC和∠DBC的度数比是2∶1,那么用36°除以2即可求出∠DBC的度数;②∠DBC与∠ABD的度数比是2∶1,那么36°对应2+1=3份,用36°除以3求出1份的度数,再乘2即可求出∠DBC的度数;③∠ABD与∠DBC的度数比是2∶1,那么36°对应2+1=3份,用36°除以3求出1份的度数,即可求出∠DBC的度数。
【解析】根据分析作图如下:

36°÷2=18°

36°÷(2+1)×2
=36°÷3×2
=12°×2
=24°

36°÷(2+1)
=36°÷3
=12°
如果射线BD是∠ABC的双分线,那么∠DBC的度数是18°、24°、12°。
48.4 1
【分析】圆和扇形恰好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说明圆的周长=扇形弧长,假设圆的周长=C,圆的周长×4=扇形所在圆的周长,圆的半径=周长÷圆周率÷2,据此用字母表示出和,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根据比的意义,写出与的比,化简即可。
【解析】假设圆的周长=C。
∶=(4C÷π÷2)∶(C÷π÷2)
=(4C÷π÷2×π×2)∶(C÷π÷2×π×2)
=4C∶C
=4∶1
4∶1。
49.16
【分析】已知白粉笔是彩粉笔的4倍,即白粉笔与彩粉笔的总数比是4∶1;要在用了若干天后,两种粉笔同时用完,也就是两种粉笔使用的时间相同,那么白粉笔与彩粉笔每天用去的数量比等于它们的总数比即4∶1,据此求出白粉笔每天用去的数量。
【解析】白粉笔每天用去的数量∶彩粉笔每天用去的数量=4∶1
4÷1×4=16(根)
那么每天用去(16)根白粉笔,若干天后,两种粉笔同时用完。
50. 9
【分析】=3∶5,即黑夜时间3份,白昼时间5份,全天时间为(3+5)份。以全天时间为单位“1”,用白昼时间÷全天时间即可求出白昼时间占全天时间的分率。全天时间为24小时,用全天时间÷(3+5)求出1份的时间,再乘3即可求出黑夜时间。
【解析】=3∶5
5÷(3+5)
=5÷8

24÷(3+5)×3
=24÷8×3
=9(小时)
这一天的白昼时间占全天时间的,这一天黑夜时间是9小时。
51.40 48 64
【分析】假设乙数是6份,已知甲数是乙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则甲数是(份),又知乙数是丙数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则丙数是(份),即可知,甲∶乙∶丙=5∶6∶8,根据比的应用可知,甲是三数和的,乙是三数和的,丙数三数和的,据此用152分别乘甲、乙、丙三数对应的分率即可得解。
【解析】假设乙数是6份
甲数是(份)
丙数是(份)
甲∶乙∶丙=5∶6∶8
甲:
乙:
丙:
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丙数的,甲乙丙三个数的和152,甲为40,乙为48,丙为64。
52.12∶5
【分析】比值是两个数相比所得的值,要将小数形式的比值转化为最简整数比,需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依据分数与比的关系以及最简整数比的定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进行转化。
【解析】已知甲数和乙数的比值是2.4,2.4可转化为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即==;
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所以可写成12∶5 ,12和5是互质数,所以甲数和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12∶5。
53.21.6
【分析】根据题意,原来第一堆与第二堆存煤量的比是12∶7,设第一堆煤有12x吨,第二堆煤有7x吨。从第一堆运走,运走(12×x)吨;第一堆煤还剩下(12x-12×x)吨;第二堆比第一堆少3.6吨,第二堆煤加上3.6吨等于第一堆煤运走后剩下的吨数,列方程:12x-12×x=7x+3.6,解方程,进而求出第一堆煤的重量。
【解析】解:设第一堆煤有12x吨,第二堆煤有7x吨。
12x-12×x=7x+3.6
12x-3x=7x+3.6
9x=7x+3.6
9x-7x=3.6
2x=3.6
x=3.6÷2
x=1.8
第一堆煤有:12×1.8=21.6(吨)
有两堆煤,原来第一堆与第二堆存煤量的比是12∶7,从第一堆运走,第二堆比第一堆少3.6吨。第一堆原有煤21.6吨。
54.25;20;6;0.25
【分析】将两个小扇形旋转,阴影部分就变成了两个大的扇形;把大圆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相当于其中2份,用分数表示是,化简后是。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分子、分母都乘6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1∶4,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5化成是前项是5的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4=0.25;把0.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25%。
【解析】
变形为
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1∶4=(1×5)∶(4×5)=5∶20
=1÷4=0.25=25%
所以,25%=5∶20==0.25。
55.30 100
【分析】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据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2∶5∶5或2∶2∶5。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用内角和除以三个角的份数和,求出一份的度数,再乘顶角的份数即可。
【解析】180°÷(2+5+5)×2
=180°÷12×2
=15°×2
=30°
180°÷(5+2+2)×5
=180°÷9×5
=20°×5
=100°
它的顶角的度数是30°或100°。
56.90°/90度 直角
【分析】分析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据此先用180°除以总份数求出一份是多少度,再乘3求出最大的角是多少度;最后根据最大的角确定三角形的类型,最大的角是什么角,则这个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据此解答。
【解析】180°÷(1+2+3)
=180°÷6
=30°
30°×3=90°
90°是直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其中最大的内角的度数是90°,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57.20 24
【分析】已知某班人数在40~50之间,该班男生与女生的比是5∶6,即男生人数占5份,女生人数占6份,一共是5+6=11份,那么全班总人数是11的倍数,且在40~50之间,据此得出全班的总人数。
用总人数除以总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男生、女生的份数,求出男生、女生的人数。
【解析】总份数:5+6=11(份)
11×4=44
44在40~50之间,所以总人数是44人。
一份数:44÷11=4(人)
男生:4×5=20(人)
女生:4×6=24(人)
这个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4人。
58.9 15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锦州这天白昼的时间看作3份,黑夜的时间看作5份,全天24小时即份,用除法可计算每份的时长,再分别用分份时长乘3和5,即可得解。
【解析】
(时)
(时)
(时)
中国农历的“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就锦州地区来说,这天白昼与黑夜的时间比约是3∶5,冬至这天锦州的白昼约是9时,黑夜约是15时。
59.39∶5 7.8 毛巾的单价
【分析】已知买2条相同的毛巾,花了15.6元,根据比的意义写出毛巾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并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根据比值的意义,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即得比值;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得出比值表示的含义。
【解析】15.6∶2
=(15.6×10)∶(2×10)
=156∶20
=(156÷4)∶(20÷4)
=39∶5
39∶5
=39÷5
=7.8
毛巾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39∶5),比值是(7.8),表示的是(毛巾的单价)。
60.7 4.9
【分析】题目描述了一种篮球在每次反弹时,其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的比为7∶10,这意味着篮球每次弹起的高度都是前一次下落高度的;篮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10米×,篮球第二次反弹的高度=篮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
【解析】7∶10=7÷10=
10×=7(米)
7×=4.9(米)
所以篮球第一次的反弹高度是7米,第二次的反弹高度是4.9米。
61.67∶45
【分析】根据比的意义:用芯级直径∶助推器直径,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据此化简;再根据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比的后项,即可解答。
【解析】3.35∶2.25
=(3.35×100)∶(2.25×100)
=335∶225
=(335÷5)∶(225÷5)
=67∶45
67∶45
=67÷45

神舟十八号飞船搭载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芯级直径为3.35米,助推器直径为2.25米,芯级直径和助推器直径的最简整数比为67∶45,比值为。
62.16 5∶4
【分析】将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男生人数×女生对应分率=女生人数;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根据比的意义,写出男女生人数的比,化简即可。
【解析】20×(1-)
=20×
=16(人)
20∶16
=(20÷4)∶(16∶4)
=5∶4
数学小组有20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女生有16人;数学小组男生与女生人数最简单的整数比是5∶4。
63.4∶5 5∶4
【分析】王林所用的时间是240秒,李明所用的时间是300秒,再根据比的意义化简求出他们时间的最简整数比;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王林和李明的速度,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求出他们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据此解答。
【解析】王林的时间∶李明的时间
=240∶300
=(240÷60)∶(300÷60)
=4∶5
王林的速度:1500÷240=6.25(米/秒)
李明的速度:1500÷300=5(米/秒)
王林的速度∶李明的速度
=6.25∶5
=(6.25×100)∶(5×100)
=625∶500
=(625÷125)∶(500÷125)
=5∶4
所以,王林和李明的时间比是4∶5,王林和李明的速度比是5∶4。
64.2∶5
【分析】全诗共有20个字,诗中“春”字有8个,用“春”字的个数比总字数,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
【解析】8∶20
=(8÷4)∶(20÷4)
=2∶5
所以诗句中“春”字出现的次数和总字数(不包括标点符号)的最简整数比是2∶5。
65.11∶8
【分析】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小长方形面积的,那么重叠部分的面积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1∶4。将1∶4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2,得2∶8。又因为重叠部分的面积与大长方形面积比为2∶11,那么可写出重叠部分与大长方形面积、小长方形面积的连比,从而得出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之比。
【解析】1∶4
=(1×2)∶(4×2)
=2∶8
所以重叠部分的面积与大长方形的面积、小长方形面积的连比为2∶11∶8,即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之比为11∶8。
66.58∶125 0.464 每游一米用的时间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时间是46.4秒,路程是100米,据此写出所用时间和路程的比,并化简为最简整数比。将最简整数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求出比值。时间除以路程得到的商,表示每单位路程需要花费的时间。据此解题。
【解析】46.4∶100
=(46.4×10)∶(100×10)
=464∶1000
=(464÷8)∶(1000÷8)
=58∶125
58÷125=0.464
所以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为58∶125,比值是0.464,这个比值的意思是每游一米用的时间。
67.9∶8
【分析】分析题目,把总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分别算出奇思和淘气的速度,再求出奇思和淘气的速度之比,注意结果要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
【解析】1÷16=
1÷18=

=(×144)∶(×144)
=9∶8
奇思和淘气进行百米赛跑,奇思用时16秒,淘气用时18秒,奇思与淘气的速度之比是9∶8。
68.
【分析】某旅游景区今年的游客人数和去年游客人数的比是8∶5,把某旅游景区今年的游客人数看作8份,去年游客人数看作5份,用今年的游客人数比去年增加的份数除以去年游客份数,即可得今年的游客人数比去年增加的分率;去年的游客人数比今年少的份数除以今年的游客份数。即可得去年的游客人数比今年少的分率。
【解析】(8-5)÷5
=3÷5

(8-5)÷8
=3÷8

所以,今年的游客人数比去年增加,去年的游客人数比今年少。
69.;144
【分析】已知乐乐与弟弟的身高比是4∶3,把乐乐的身高看作4份,弟弟的身高看作3份;用弟弟的身高除以乐乐的身高,即是弟弟的身高是乐乐的几分之几;
已知弟弟的身高是108厘米,用弟弟的身高除以3,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乘4,即是乐乐的身高。
【解析】3÷4=
108÷3×4
=36×4
=144(厘米)
弟弟的身高是乐乐的;如果弟弟的身高是108厘米,那么乐乐的身高是144厘米。
70.16∶1 16
【分析】根据比的意义,用花的钱数∶购买绘本的数量,化简,即可;再根据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比的后项,即可解答。
【解析】80∶5
=(80÷5)∶(5÷5)
=16∶1
16∶1
=16÷1
=16
阳阳花80元买了5本绘本,他花的钱数和购买绘本的数量的最简整数比16∶1,比值是16。
71.6∶11 66
【分析】已知甲数∶乙数=3∶4,乙数∶丙数=8∶11;两个比中都有乙数,但占的份数不相同,无法组成三个数的连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让甲数∶乙数中的前项和后项都乘2,变成甲数∶乙数=6∶8,这样两个比中,乙数占的份数相同,可以组成三个数的连比,即可得出甲数和丙数的比。
已知三个数的和是150,由上一问可知甲数∶乙数∶丙数=6∶8∶11,即丙数占三个数之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三个数的和乘,即可求出丙数。
【解析】甲数∶乙数=3∶4=(3×2)∶(4×2)=6∶8
乙数∶丙数=8∶11
甲数∶乙数∶丙数=6∶8∶11
则甲数∶丙数=6∶11。
丙数:150×
=150×
=66
填空如下:
甲数和丙数的比是(6∶11),如果三个数的和是150,丙数是(66)。
72.30
【分析】妈妈用15克糖调制成90克的糖水,则原来水的质量有90-15=75(克)。要使糖与水的质量比是,则水的质量是糖的质量的7倍,用15乘7可以求出15克糖需要多少克水。最后减去原来水的质量,即可求出还应该加水多少克。
【解析】90-15=75(克)
15×7-75
=105-75
=30(克)
则还应该加水30克。
73.30 12.5
【分析】分析题目,根据比的意义可知两人的明信片总张数70张就是(3+4)份,据此用除法求出一份是多少张,再乘淘气的份数就可得到淘气的张数;再用总张数减去淘气的张数可得到笑笑的张数,要使两人张数相同,则笑笑需要拿出比淘气多的张数的一半给淘气,据此求出笑笑需要给淘气多少张,再除以笑笑的明信片张数即可求出笑笑需要拿出百分之几。
【解析】70÷(3+4)×3
=70÷7×3
=10×3
=30(张)
70-30=40(张)
(40-30)÷2
=10÷2
=5(张)
5÷40=12.5%
淘气和笑笑收集明信片的数量比是3∶4,如果两人一共有70张明信片,则淘气有30张,笑笑拿出她明信片总数的12.5%给淘气,两人的明信片就一样多。
74.1∶2 1∶4
【分析】分析题目,圆的周长公式:C=2πr,据此结合比的基本性质可知两圆的周长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半径之比;圆的面积公式:S=πr2,据此可知两圆的面积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半径的平方之比,据此解答。
【解析】(1×1)∶(2×2)=1∶4
小圆与大圆的半径比是1∶2,那么小圆与大圆的周长比是1∶2,小圆与大圆的面积比是1∶4。
75.37 23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5∶1,乙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2∶3,令甲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分别为5a与1a,乙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分别为2b与3b。甲乙两个瓶子中酒精溶液相等,则6a=5b,a=b。混合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5a+2b)∶(a+3b),代入a=b,进一步计算即可求解。
【解析】令甲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分别为5a与1a,乙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分别为2b与3b,则6a=5b,a=b,混合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5a+2b)∶(a+3b),代入a=b,得:
(5a+2b)∶(a+3b)
=(5×b+2b)∶(b+3b)
=(b+b)∶(b+b)
=∶
=(×6)∶(×6)
=37∶23
所以混合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7∶23。
76.64
【分析】将长方体木条的长看作单位“1”,锯掉,还剩下(),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先求出剩下长的长度;根据剩下部分的长、宽、高的比为3∶2∶1,用剩下的长÷对应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宽和高的对应份数,求出宽和高,最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解析】
(分米)
原来长方体的宽:(6÷3)×2
=2×2
=4(分米)
原来长方体的高:(6÷3)×1
=2×1
=2(分米)
8×4×2=64(立方分米)
因此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分米。
77.7∶6 1.2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转化成最简整数比。有小数和分数化简,先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再将两个分数同时乘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最后要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化简成前项和后项是只有公因数是1的数;
比的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比值的表示方法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当比的前项加上0.6时,则比的前项就变成了0.9,即比的前项乘(0.9÷0.3=3),要想比值不变,比的后项也要乘3为,和相减,据此解答。
【解析】0.35t∶300kg
=350kg∶300kg
=(350÷50)∶(300÷50)
=7∶6
0.35t∶300kg化成最简整数比是7∶6;
0.3∶
=0.3÷
=0.3×4
=1.2
(0.3+0.6)÷0.3
=0.9÷0.3
=3
(×3)-
=-

0.3∶的比值是1.2,如果0.3加上0.6,要使比值不变,应加上。
78.90
【分析】先求出甲乙两队的修路的比,进一步求出甲修的占要修公路总长的,乙修的占要修公路总长的,用10千米除以,就是两队共修的米数。
【解析】甲队修的米数乙队修的米数,
甲队修的米数:乙队修的米数
(千米)
所以两队共修90千米。
79.16∶1 16 绘本的单价
【分析】用阳阳花的钱数80比上绘本的本数,根据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求比值时,将比化为除法,即前项是被除数,后项是除数,得到商即为比值;根据单价=总价格÷商品个数,可得出答案。
【解析】80∶5
=(80÷5)∶(5÷5)
=16∶1
80∶5=80÷5=16
所以他花的钱数和购买绘本的数量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6∶1,比值是16,这个比值表示绘本的单价。
80.120 钝角
【分析】(1)等腰三角形有1个顶角2个底角,据此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都是1份,顶角是4份,一共6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180°÷6求出1份是多少度,再乘顶角对应的份数即可得到顶角的度数。
(2)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据此根据最大角判断。
【解析】1+1+4=6(份)
180°÷6=30°
30°×4=120°,120°是钝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与它的顶角度数的比是1∶4,它的顶角度数是120,按角分这也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81. 6600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即可。根据比可知,男婴占6份,女婴占5份,将6份除以5份,求出男婴的出生人数是女婴的几分之几。将女婴的份数除以总份数,求出女婴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将男婴出生人数的份数减去女婴的,可知男婴出生人数比女婴多1份,多600人。再将600人乘出生婴儿总份数,即可求出A市今年出生的婴儿一共有多少人。
【解析】6÷5=
5÷(6+5)
=5÷11

600÷(6-5)
=600÷1
=600(人)
600×(6+5)
=600×11
=6600(人)
所以,A市今年出生的婴儿一共有6600人。
82.;2100
【分析】将比的前后项看成份数,根据盐与水的质量比是2∶21,将盐的质量看作2,水的质量看作21,盐+水=盐水,盐÷盐水=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盐水总质量÷总份数=一份数,一份数×水的对应份数=水的质量。
【解析】2÷(2+21)
=2÷23

2300÷(2+21)×21
=2300÷23×21
=2100(克)
一种盐水,盐与水的质量比是2∶21,盐占盐水的。如果要配置2300克这样的盐水,需要2100克水。
83.1∶10
【分析】根据题意,盐水的质量是10+90=100(g),那么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10∶100,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
【解析】10+90=100(g)
10∶100
=(10÷10)∶(100÷10)
=1∶10
则盐与盐水质量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10。
84.90 直角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根据比的意义,底角的度数看成1份,顶角的度数看成2份,等腰三角形有两个底角一个顶角,则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份,用除法可求每份的度数,再算2份是多少即可得顶角度数。根据角的度数,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据此解答。
【解析】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90°,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直角三角形。
85.120个
【分析】已知甲、乙、丙三人的苹果个数之比是3∶4∶5,即甲的苹果个数占3份,乙的苹果个数占4份,丙的苹果个数占5份,一共是(3+4+5)份;
已知甲有30个,用甲的苹果个数除以甲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总份数,即可求出三人苹果的总个数。
【解析】一份数:30÷3=10(个)
一共:10×(3+4+5)
=10×12
=120(个)
则三人总共有120个苹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