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五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市五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五校联考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由此可见,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是( )
A.考古发掘 B.神话传说 C.文献记载 D.历史图片
2.历史研究的原则是依据真实史料说话,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遗存,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 )
A.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B.已经学会使用火
C.已经有私有财产 D.已经开始农耕生活
3.1975年,在湖北郧县(今湖北郧阳)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共出土各类石器上万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迹的砾石。据此可知,郧县人( )
A.会制作和使用工具 B.会使用火
C.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D.能够直立行走
4.距今约7000—5000年,仰韶先民以粟等为主要作物,并使用彩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并懂得使用天然漆。造成两地居民生活方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工具 C.国家形态 D.政治制度
5.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最为关键的里程碑之一,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哪些现象表明了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定居生活 ④磨制石器 ⑤直立行走 ⑥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6.在大汶口晚期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死者往往随葬大批财物,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甚至有镂花象牙筒、鳄鱼鳞板、玉铲、龟甲等珍奇物品。而其他许多小墓只有才容得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这表明当时(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阶级国家开始建立
C.出现严重贫富分化 D.原始社会已经解体
7.考古发现证明,大约在5000年前,我国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就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请回答,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
A.贫富差距、工具、国家的出现 B.原始农业兴起与聚落的发展
C.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D.火的利用与金属工具的使用
8.传说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舜品行高尚;大禹治水,解除水患。这三位人物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由此可知,禅让制下部落联盟首领选择继任者的主要依据是( )
A.征伐有功 B.学识渊博 C.武艺高强 D.德才兼备
9.关于夏朝建立后的王位传承,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帝禹以天下投益,益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燕策》则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启用武力夺取王位 B. 益将王位让于启
C. 启最终继承了王位 D. 禹直接传位于启
10.“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中华文明起源地涵盖了整个黄河、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的特点是( )
A.源远流长,绵延不断 B.多元一体,核心引领
C.超大规模,世界领先 D.满天星斗,各放异彩
11.这场战役使商王朝五百多年的基业彻底葬送,周王朝则从此确立了在中原地区的主导地位,周天子成为天下新秩序的共主,开启了周王朝八百多年的统治。下列是这一战周军取胜重要原因的是( )
A.周王组成了庞大的政治联盟 B.周王调集了各诸侯国的军队
C.商汤残暴统治引发民众反抗 D.盘庚带领的商军在阵前倒戈
12.春秋时期,为了消除边患,晋国与周边戎狄订立盟约,双方和睦相处,晋国还购买戎狄的土地。战国中期,赵武灵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组建骑兵部队。这些史事( )
A.提升了国家军队的战斗力 B.创造了民族交融的契机
C.促进了诸侯国的政治平衡 D.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13.春秋战国时齐桓公进行争霸战争打的旗号是( )
A.一匡天下 B.尊王攘夷 C.诸夏亲昵 D.寓兵于民
14.春秋时期 出现天子不能制约诸侯,诸侯不能制约大夫,以及大夫不能制约家臣等现象。这反映了( )
A.贵族等级分封制受冲击 B.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深远
C.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D.奴隶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1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耕织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16.《诗经》中记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谐行。”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君臣有序,忠义仁孝 B.相亲相爱,团结友善
C.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D.好勇斗狠,争名夺利
17. 公元前256年,在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作为全世界最古老的无坝引水工程之一,都江堰于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为成都平原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 B. 促进了四川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C.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促进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18.何尊(见图)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成王在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东都成周的事迹及对何的勉励与告诫。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从史料类型来看,何尊属于( )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图像史料 D.口述史料
19.“一月有两节,一节十五天,立春天气暖,雨水粪送完……立冬起完菜,小雪犁耙开,大雪天已冷,冬至换长天,小寒快买办,大寒过新年”。这反映了二十四节气能够( )
A.提升环保意识 B.反映自然规律
C.指导农业生产 D.指导日常生活
20.“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其不敢南下而牧马。”这表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 )
A.促进边疆开发 B.加速人口迁徙
C.抵御匈奴南扰 D.消除民族矛盾
21.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变法成功,实力最强 B.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C.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 D.秦国军队是虎狼之师,骁勇善战
22.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户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这一举措(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维护了长治久安
C.实现了领土拓展 D.推动了边疆开发
23.秦始皇在进军岭南时,为转运粮响,修建了一项水利工程。这一水利工程沟通了湘江、漓江,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巩固了国家统一。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俪山陵
24.史实指的是历史事件的真实状况,是客观存在的;史论是在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具有主观性的评论和判断,以下关于“大泽乡起义的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
A. 公元前209年发生 B. 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C. 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D.攻占陈县,陈胜称王
25.“此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材料中提到的这次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
二、材料解析题(共两题,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二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首先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其次,与当时的政治格局分不开,各国诸侯没以行政命令形式推行或压制某种学说,各家各派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最后,由于周王室的衰微,一批为王室服务的学者失去了官方的身份,变成了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智者。这样一个智者阶层的形成,也是造就黄金时代的条件之一。
——摘自《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的黄金时代”的影响。(2分)
(3)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所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地“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这一制度在实行初期起了什么作用?(2分)结合所学知识,上述制度在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指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制度建立有何作用?(2分)
材料三 秦朝的快速灭亡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原因。秦朝在建立之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加之严酷的法律制度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使秦朝缺乏统治基础,这是秦朝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秦朝的建立处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之中,来自旧统治体系的阻挠和破坏是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另外,在秦朝建立以后,其对军事形势的误判,无疑加快了秦朝灭亡的速度。
——摘编自聂毅《秦朝速亡原因分析》
(3)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的兴衰”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有标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5分)
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