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11月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各2分,共50分)
1.2024年10月至12月期间,广西文物普查团队在防城港、崇左、百色等地采集到了石核、刮削器、石锤、动物化石等珍贵标本,这为研究古人类在广西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珍贵史料。材料旨在说明我们了解古人类的重要途径是( )
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 C.神话传说 D.相关纪录片
2.歌曲《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由此可见,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是( )
A.半坡人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元谋人
3.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阱捕捉野兽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4.新疆通天洞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至商朝的遗址,考古专家在遗址旧石器文化层中发现了有灼烧痕迹的动物骨骼。这说明当时的古人类已经( )
A.学会用火 B.能够直立行走C.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D.有爱美意识
5.下列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类是
A.半坡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6.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元谋人遗址
7.下列文物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 )
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一手史料 D.二手史料
8.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和纺织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9.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不包括
A.农作物种植 B.聚落的发展 C.家畜饲养的出现 D.打制石器的发展
10.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黄河时曾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下列“黄河文化”对中华民族影响最深远的是( )
A.伏羲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 C.尧舜和大禹 D.神农和伏羲
11.距今约6300-4500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百余件随葬物品,有的墓葬却一无所有;同时期的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的贵族墓地里,出土了玉琮、玉钺等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当时( )
A.中华文明辉煌 B.原始农业形成 C.各地文明趋同 D.社会分化出现
12.我国第一位通过王位世袭取得统治地位的是( )
A.禹 B.启 C.汤 D.尧
13.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你认为当时记载这一天文现象的文字应该是 ( )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 D.大篆
14.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植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认同和高度的责任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历史上,“家国一体”源于(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15.下图是西周政治制度示意图,人物身份自上而下对应正确的是( )
A.周天子—士—卿大夫—侯 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C.诸侯—周天子—卿大夫—士 D.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
16. “国人暴动”发生在( )
A.夏朝末年 B.商朝末年 C.西周厉王时期 D.东周初期
17.春秋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同时也有客观的进步性,表现在
A.天子权威下降 B.诸侯国数量增加C.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民族交融
18.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霸战争,以期成为霸主。春秋时期第一个成为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19.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他在做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很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东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字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推断,这位老师的姓名是( )
A.秦楚 B.赵魏 C.齐晋 D.齐秦
20.《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反映了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 )
A.优待贵族,减轻刑罚 B.讲究策略,缓和矛盾
C.废旧立新,变革制度 D.法令公正,执行严格
2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中“天府”得益于( )
A.灵渠的顺利开凿 B.都江堰的修建C.中央集权的加强 D.丝绸之路的开通
22.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史记》
23.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的社会实践主题是“宣传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一主题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是( )
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庄子
24.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下列各项能体现这一变革的是( )
A.出现“尊王攘夷”的争霸现象
B.统治者普遍接受“非攻”主张
C.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D.铁犁牛耕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
25.“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决定学派发展的是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该评论强调的是学派发展要符合( )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时代发展的需求 C.统治阶级的意志 D.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列举题(8分)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每小题各1分,共4分)
(1)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2)发明切脉诊法,使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战国名医——
(3)秦始皇时北击匈奴的大将——
(4)在巨鹿之战中骁勇善战,歼灭秦军主力——
27.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每小题各1分,共4分)
(1)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奠定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基础的著作——
(3)秦朝修筑的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
(4)秦朝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防御城墙——
三、材料题
28.(13分)中国的政治文明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禹荐益(推荐伯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到禹老的时候),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
——摘编自《史记·燕召公世家》
材料三 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受封人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周人的政治权力,抟铸(即铸造)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
——摘编自许倬云《当代学术:西周史》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指出此制度的特点。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6分,各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是怎样取得天下的?(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的原因。(3分)
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哪位国君任用他进行了变法?(4分)
(2)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要想获得爵位或土地,你应该怎么做?(2分)
(3)哪些改革措施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2分)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不能抄袭材料)?(6分,各3分)
30.(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所损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 所谓的 “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的孔子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三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
根据材料一,写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分析孔子宣扬的政治主张“不为各国采纳”的原因。(4分,各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中,主张君主要靠法令、权势治国的是哪一学派?请列举一个该学派的代表人物。(6分,各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老子的政治主张,并写出老子创立的学派。(2分)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3分)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A 5.A 6.B 7.C 8.D 9.D 10.B 11.D 12.B 13.D 14.B 15.B 16.C 17.D 18.A 19.D 20.D 21.B 22.A 23.B 24.C 25.B
二、列举题
26.(1) 裴文中 (2) 扁鹊 (3) 蒙恬 (4) 项羽
27.(1) 禅让制 (2)《孙子兵法》 (3) 灵渠 (4) 万里长城
三、材料题
28.(1) 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为现代人才选拔、干部任用等提供公平公正选拔的借鉴,倡导以公共利益为先的价值取向。(2) 启与同党攻打并夺取了伯益的天下。(3) 兼具土地分封与人口编组;推动地缘性政治单位形成;促进文化共同体的构建。(4) 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权力争夺与巩固统治的需求;民族交融与社会结构的变动。
29.(1) 商鞅变法;秦孝公(2) 参军入伍,建立军功(3)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 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使秦国国力大幅提升,军队战斗力显著增强,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1) 仁和礼;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不符合各国争霸的现实需求。(2) 旧制度瓦解,新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革;法家;韩非(3) 无为而治;道家(4)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推动了当时思想文化的繁荣;为后世治理国家提供了多种思想借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