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学科校本作业(含答案 第1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学科校本作业(含答案 第1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学科校本作业
(第1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并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选项中,主要利用味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  )
A.欣赏美丽的风景 B.聆听悦耳的音乐
C.品尝美味的菜肴 D.触摸光滑的丝绸
2.下列现象中,和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
A.小狗照镜子
B.雨后的彩虹
C.自己的影子
D.水中的倒影
3.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四幅场景描述中,其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  )
①太空中的爆炸:科幻电影中太空中剧烈的爆炸产生耀眼光芒却无声响,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②土电话传音:对着“土电话”说话,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的耳朵里。
③敲击鼓面:我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④倒车雷达: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A.只有①和② B.只有①和③ C.只有②和④ D.只有③和④
4.校园里充满了各种声音。下列对同学们讨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华说:“隔壁班合唱队的歌声‘响彻云霄’,是指他们声音的音调很高。”
B.小丽说:“我能‘听声识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C.小刚说:“老师用粉笔写字时发出的‘刺耳’声,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大。”
D.小轩说:“自习课上‘窃窃私语’,是指同学们说话的音调很低。”
5.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后视镜通常是凸面镜,而车头的大灯里则装有很亮的凹面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扩大驾驶员的视野
B.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使车灯发出的光射得更远
C.驾驶员通过凸面镜看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车灯灯丝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经反射后可成为平行光射出
6.小兴用放大镜观察发光的玩具蚂蚁时,看到的是蚂蚁正立、放大的像。为了在墙上得到蚂蚁清晰的像,他应该将放大镜(  )
A.紧贴蚂蚁,远离墙壁
B.远离蚂蚁,紧贴墙壁
C.放在蚂蚁和墙壁之间,并调整距离
D.保持观察时的位置不变,直接对准墙壁
7.如图所示,光在空气与玻璃界面传播的光路图,三条实线光路均未标明光线类型。某同学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AO为入射光线
B.OB 为折射光线
C.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为120°
D.MM'上面为玻璃
8.早期的潜水艇潜望镜基本原理是简内上下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镜面平行且与筒壁成45°角。下列关于光线在潜望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光线经过上方平面镜反射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90°
B.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最终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C.观察者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D.人眼看到的军舰所成的虚像在平面镜1的正前方
9.一段废弃的竖直地下管道底部有一盏检修灯。管道内无水时,灯光在管道内壁的“形成光斑。雨后,管道内开始积水,当水面达到位置a时,检修人员从管口看到水面____的光斑在P点;当积水更深,达到位置b时,看到水面上的光斑在Q点。据此判断(  )
A.P点在 S 点的下方,Q点在 S 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 点的下方
C. P点在 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 点和 S 点重合
10.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后,小明的右耳不小心被队友碰撞了一下。随后,他感到有些头晕,并发现别人用正常音量对他右耳说话时,他听起来觉得声音特别遥远和模糊。医生分析,问题可能出在将声波振动传入内耳的结构上。
请问,下列哪一结构损伤,最有可能导致小明出现“声音遥远模糊”但鼓膜完好的症状 (  )
A.耳郭受损,无法有效收集声波
B.听小骨发生脱位或传导功能障碍
C.前庭和半规管受到震荡刺激
D.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受损
11.下列关于光的色散和不可见光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光的色散表明白光是复色光,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② 色散现象中,紫光偏折角度最大。
③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
④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医院常用紫外线灯灭菌。
⑤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进行防伪。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新学期,小嘉的学校引入了“智能班牌”签到系统。他将校园卡上的二维码对准班牌的识别区,听到“滴”的一声便完成了签到。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二维码是光源
B.摄像头扫描时,二维码的白色部分吸收所有光,黑色部分反射光。
C.摄像头扫描时,二维码应位于镜头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D.智能班牌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扫描时在内部传感器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3.周末,小明在游泳池中潜水时,仰视岸上的教练,会觉得位置比实际更高。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
A. B.
C. D.
14.现代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视力问题备受关注。下图模拟了眼睛在不同状态下的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长期不正确使用手机,可能会导致眼睛成像特点如图①所示
B.图②的成因是晶状体过于扁平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C.图③所示的矫正方法,不适用于因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而看不清手机屏幕的老人
D.图④表示配戴凹透镜矫正近视,镜片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发散,晶状体的焦距随之变小
1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u=25cm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v可能等于8cm
C.当u=15cm时成放大的像,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2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缩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智能汽车通过多种传感器感知环境,就像人类利用感觉器官认识世界一样。
(1)智能汽车的倒车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声波来探测障碍物,这与蝙蝠通过   (填感觉类型中的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相同。
(2)小明刚上车时,能闻到淡淡的香味,其中“香味”在   中形成,几分钟后香味似乎变淡了。这是因为嗅觉具有   。
17.我军新兵在搭乘军机赴训或进行火炮实弹射击训练时,都被要求掌握耳压平衡技巧:如做咀嚼、或吞咽动作。这些技巧的核心作用是强制   开放,以维持   内外气压的平衡。
18.为了解社区噪音情况,小宇用噪音监测仪记录了四个不同来源的声音波形,如甲、乙、丙和丁图所示。
(1)根据波形图可判断,波形图乙和丙显示的   相同,   (选填甲、乙或丙)响度最小。
(2)波形图丁杂乱无章,令人烦躁。小宇发现社区贴有禁止鸣笛的告示,这属于在   减弱噪声。
19.为确保游泳区安全,救生员需要打捞沉在水底的一块警示牌。
(1)救生员在岸上看到水底警示牌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选填“深”或“浅”)。
(2)水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在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形成的。
(3)救生员下水打捞时,应该向他所看到警示牌位置的   (选填“下方”或“上方”)摸索,才能准确找到目标。
20.如图所示,在一只烧杯中装半杯水。现当水结冰后,在A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则此时的折射光线会   旋转(填“顺时针”、“不会”或“逆时针”)。
21.一台显微镜的物镜焦距极短,将被观测物体置于物镜焦点   (选填“稍外”或“稍内”),从而生成一个   (选填“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最终通过目镜形成一个   (选填“实像”或“虚像”)。
22.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圆形观察窗有两种开启方式:甲窗可沿舱壁平移,乙窗可绕中心轴旋转。(航天员在舱内正对关闭的窗户)
(1)若航天员将甲窗沿舱壁平移打开,他在甲窗玻璃中所成的像将    (选填“跟随窗户移动”或“相对于舱壁保持静止”)。
(2)若将乙窗向外旋转开启90°,则窗边缘标记点A 与其在玻璃中的像之间的距离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先变大后变小”),从舱内固定视角看,A点的像移动所经过的路径是    。
A.一条线段 B.四分之一圆弧 C.半圆弧 D.无法确定
23.作为一款提词器产品的设计工程师,你需要确定其核心光学元件————镀膜玻璃与显示器的最佳相对位置。设计方案要求:演讲者能正视到竖直的文稿。根据光学原理,玻璃与显示器之间的夹角α应设计为   度。在光路测试中,演讲者通过玻璃看到正立的“世界义乌”,则此状态下显示器上真实显示的文字应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4.在航天工程中,如何监测火箭发动机的健康状态是一个重要课题。工程师设想通过分析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来实时诊断故障。据此设计以下模拟实验:
实验一:在抽成真空的密闭罐中放置一个正常工作的微型振动马达,如果将罐中的空气逐渐抽走,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实验二:故障特征频率提取。让一个齿轮组(模拟发动机正常状态)和一个同转速但带有缺损齿的齿轮组(模拟发动机故障状态)分别划过相同的硬纸片,通过计算机分析故障齿轮组产生的声音。
实验三:声波的能量效应。将一个小型扬声器的开口对准一个蜡烛。当扬声器发出特定频率的强声波时,观察现象。
(1)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表明   。
(2)从实验二得知:当齿轮缺损时,工程师听到声音的音调将 (选填“变低”或“变高”)。
(3)实验三表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声音具有   。
25.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用了较厚的玻璃板(P、Q两面均为平整的反射面,可作为平面镜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笔、支架等器材,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经多次改变蜡烛A 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 cm 4.2 5.0 6.8 10.0
像距 v/ cm 3.7 4.5 6.3 9.5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述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3)实验时,若蜡烛以0.01m/s的速度向玻璃板靠近,此过程中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对蜡烛的速度是   m/s, 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小明发现平面镜成像中:物到镜面的距离不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请分析小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   。
26.小科同学在清洗圆柱形玻璃杯时,发现水平注视杯壁时,能看到杯底的字;但当视线从杯侧壁向下倾斜到一定角度时,杯壁反而像镜子一样映出了侧面的景物,看不到杯底的字了,他猜想这与光的全反射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利用半圆形玻璃砖、激光笔和量角器进行了实验,如甲、乙、丙图,数据计入表格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i/° 折射角 r/° 观察现象
1 20 33 有折射光,有反射光
2 30 50 有折射光,有反射光
3 40 77 有折射光,有反射光
4 42 / 无折射光线
(1)小科认为:当恰好发生全反射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90°。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约是    。
(3)小科由此想到了老师课上讲解的光导纤维模型,如图丁所示。请用探究出的原理解释光导纤维现象:当光在光导纤维中,不断的经内芯    而向前传播,就像是被“困”在了里面。
(4)小科猜想: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也可以出现全反射现象。你认为小科的猜想对不对    为什么    。
27.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将蜡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置于同一高度上,但不管怎么左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没有成像,这是因为:   。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所示。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3)从该实验可以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4cm B.7cm C.10cm D.无法确定
(4)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明开展“自制校标 logo投影灯”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评价优化】某小组的设计作品如图2所示。
设计作品说明:
1.各原件都用热熔胶进行固定。
2.图上字母表示鞋盒与固定材料连接处。
投影灯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指标 达标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
指标二 像的大小 像的大小可调 像的大小无法调节
指标三 像的清晰度 像的清晰度可调 像的清晰度无法调节
请你根据图甲和评价量表,对此作品在指标二作出评价,并说明原因。
评价:    ; 原因:    。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8.一条鱼(用“●”表示)在一个大型水族箱的A 处,水族箱下的小明看到鱼的像 A'(用“●”表示),请在图中画出小明看到 A 的大致光路图。(水族箱玻璃的厚度不计)
29.野战激光通讯系统中,为了绕过障碍物,需要改变光束的方向。如图所示,凸透镜水平放置,其主光轴水平。一块与主光轴成 45°的平面镜临时架设,用于将来自上方的竖直激光信号反射至透镜。请画出该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并标注光线方向。
五、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共6分)
30.如图,在公路的某区间测速校准点,交管部门使用固定式超声波测速装置对车辆进行速度监测。其原理是:测速仪连续两次向车辆发射超声波脉冲,并接收从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两次信号的时间差计算车速。已知两次超声波发射的时间间隔固定为0.9s。
测速装置发出第一次超声波后,经0.3s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发出第二次超声波后,经0.2s接收到第二次信号。假设声音的速度为340m/s,请计算:
(1)当测速装置发射的第一次超声波碰到车辆时,车辆距离检测装置多少米
(2)该车辆行驶的速度为多少 m/s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1)听觉
(2)大脑;适应性
17.【答案】咽鼓管;鼓膜
18.【答案】(1)响度;甲
(2)声源处
19.【答案】(1)浅
(2)镜面反射
(3)下方
20.【答案】顺时针
21.【答案】稍外;倒立放大的实像;虚像
22.【答案】(1)相对舱壁保持静止
(2)变大;C
23.【答案】45;B
24.【答案】(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变低
(3)声波;能量
25.【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CDBA
(3)0.02;不变
(4)把A'到Q的距离当成了像距
26.【答案】(1)等于
(2)42
(3)反射
(4)不对;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7.【答案】(1)蜡烛在一倍焦距上,不成像
(2)缩小;照相机
(3)A;C
(4)待改进;像的大小无法调节
28.【答案】
29.【答案】
30.【答案】(1)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