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单元检测卷(一)班级 姓名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1.如图所示,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汽车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汽车 B.地面 C.绳子 D.大力士2.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与力的方向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3.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未发生变化的是( )A.运动员把飞来的足球踢出去 B.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C.刚刚起飞的火箭 D.小孩沿平直的滑梯匀速滑下4.小明自创的“大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加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则瓶塞将( )A.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B.向上运动C.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上 D.立即静止5.右图是霹雳舞表演中的一个静止动作,此时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C.运动员对地球的吸引力 D.地球对运动员的吸引力6.小金正在参加体育中考测试的跳绳项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小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金在起跳离地后上升一段距离,是因为他受到向上的升力B.小金在最高点时运动速度为0,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力C.到达最高点后,小金能下降落地是因为他受到重力作用D.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同一节奏是因为小金受到平衡力7.下图所示的实例,目的是减小摩擦力的是( )A.轮滑鞋装有滚轮 B.乒乓球拍上贴有胶皮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8.如图所示,木工在手工制作家具时,将榫头套入木板上的榫眼时,常在榫头上方的榫眼处垫一根木条,再进行敲击,这么做的目的是( )A.快捷、准确 B.增大压力 C.减小压力 D.减小压强9.如图所示,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表示它的型号B.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分别是 0~5 N和0.1 NC.弹簧测力计只能测竖直方向的力D.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0 N10.若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成熟的苹果不会落向地面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C.用力将鸡蛋扔在地上,鸡蛋不破D.飞扬的灰尘永远留在空中11.如图所示,一段弯曲的细管平放在某一水平面上,设想一个小圆球从图中所示的内管快速飞入弯管,并从外管另一端快速飞出,小圆球飞出弯管后的运动轨迹( )A.一定是直线 B.可能是直线 C.一定是折线 D.可能是折线12.下列情况中不存在摩擦力的是( )A.一位同学推讲桌时未推动 B.停车场里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C.在不光滑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13.下列对压强公式p= 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B.物体所受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C.受力面积不变,产生的压强与压力成正比D.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14.将瓶口扎紧橡皮膜的空塑料瓶竖直浸没在水中,两次放在水中时的位置相同,如图所示。关于橡皮膜的形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次都向外凸,且形变程度相同B.两次都向内凹,且乙图形变程度更大C.甲图向内凹,乙图向外凸,且形变程度相同D.甲图向外凸,乙图向内凹,且乙图形变程度更大15.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箭升空过程中,空气对火箭一直有摩擦阻力B.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飞船仍然具有惯性C.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后,两者相对静止D.航天员在核心舱里做实验时,仍然可以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6.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和相互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用力把乒乓球掷向墙壁,结果乒乓球被反弹回来,这是因为 对乒乓球有 的作用。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结果两艘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有关的科学知识:① ; ② 。 17.如图甲所示,取一根钢尺,一端用左手按压在桌面上,右手的手指将露出桌面的一端下压至a、b两位置,在 (填“a”或“b”)位置时手指用力较大。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物体的 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如图乙所示,洒水壶有A、B两个把手,分别供提水、洒水时使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18.假设法在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时经常应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被绳子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绳子断裂的瞬间电灯失去重力,电灯将 (填“加速向下运动”“匀速向下运动”或“静止”)。 (2)图乙是运动会的铅球赛场上,一位同学将铅球奋力掷出的情景。若铅球飞行至最高点时一切外力消失,则接下来铅球的运动轨迹是 (填“a”“b”或“c”)。 19.某次演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一名伞兵(含伞)从直升机跳下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内,伞兵处于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状态,此时伞兵受到的重力 (填“<”“=”或“>”)阻力;在 (填“t1~t2”或“t2~t3”)时间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此时受到的重力 (填“<”“=”或“>”)阻力。 20.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 ,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均填序号) ①补衣服时,把针在头发上擦一下。 ②轮胎上刻有花纹。③自行车车轴上要经常上油。 ④刹车时用力捏紧刹车片。⑤扳手的把手上刻有花纹。 ⑥举重运动员举杠铃之前,在手上擦一些镁粉。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21.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王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将一薄钢条上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图中F1=F3=F4>F2。(1)小王同学在做实验前必须先分析问题,并作出猜测。从小王同学设计的实验来看,他认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 (2)小王同学比较甲、乙两次实验的现象,是为了验证猜想: 。 (3)要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结论,小王同学需分析比较 两次实验。 (4)小王同学能不能通过分析比较乙和丁两次实验的现象来得出结论 为什么 22.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1)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其目的是 。 (2)实验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4)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2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应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探究两个力大小、方向和 的关系,下图中符合探究目的是 (填“a”或“b”)。 24.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下图所示的操作。(1)在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 。 (2)由丙、丁两图实验进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填“有关”或“无关”)。 四、综合题(第25题4分26题11分,共15分)25.画出下列力的图示。(1)一个旅行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人用手去拉它,此力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右上方,大小为40 N。请画出此拉力的图示。(2)某广场上空静止的氢气球如图所示,用细绳系于地面上。已知细绳的拉力为10 N,画出此时氢气球受到的拉力的图示。 26.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学生课桌如图所示,学生课桌的质量为9 kg,课桌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10-2 m2。某同学将装满水的总质量为1 kg的水杯放在课桌的桌面上,水杯底部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3 m2,g取10 N/kg。请回答以下问题。(1)水杯受到的重力和 是一对平衡力;若拉着课桌带着水杯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则移动过程中桌面对水杯底 (填“有”或“无”)摩擦力。 (2)水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3)课桌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 课桌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单元检测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A B C A D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A B C B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6.(1) 墙壁 力(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7. b 弹性形变 作用点18.(1) 静止 (2) a19. 加速 > t2~t3 =20. ②④⑤⑥ ①③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21.(1) 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2)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3) 甲与丁(4) 不能,因为F2与F4的大小和作用点均不同,没有实现控制一个变量而保证其他条件相同22.(1) 同一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 小 (3) 匀速直线 (4) 不是 运动状态23. 匀速直线运动 作用线 b24.(1) 压强计 (2) 无关四、综合题(第25题4分26题11分,共15分)25.(1)(2)26.(1) 课桌对水杯的支持力 无(2)2000Pa(3)100N 10000Pa20N、F=40N230°777777777777777777风向5NF=10N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单元检测卷(一)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6.(1)(2)17.18.(1) (2)19.20.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21.(1)(2) (3)(4)(1)(2) (3) (4)23.24.(1) (2)四、综合题(第25题4分26题11分,共15分)25.(1)(2)26.(1)(2)(3)风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单元检测卷(一)参考答案.doc 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单元检测卷(一)答题卷.doc 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单元检测卷(一)(试卷 参考答案 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