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B 2. C 3. D 4. A 5. B 6. B 7. A 8. A 9. B 10. C 11. C 12. A二、材料解析题(共36分)13.(10分)(1)举例证明“我国拥有确凿证据的百万年以上人类活动史”。(2分)①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②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2)黄河和长江流域农耕居民的代表及原始农业发展的影响。(3分)代表:黄河流域——半坡居民(种植粟);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影响:原始农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定居生活和社会分工,为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3)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及早期文明遗址。(3分)标志:城市的出现、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等。遗址:黄河流域——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良渚文化。(4)中华文明起源与初步发展的特征。(2分)① 多元一体,分布广泛;② 源远流长,延续发展;③ 农业为基础,文明逐渐形成。14.(15分)(1)王位传承制度的根本转变及夏朝灭亡的原因。(2分)转变:从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原因:夏桀暴政,失去民心。(2)西周确立的制度及其影响。(3分)制度:分封制。影响: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统治秩序;促进了各地的开发和文化交流;但也为后期诸侯割据埋下隐患。(3)春秋争霸的积极影响。(3分)① 促进各诸侯国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② 加快统一进程,诸侯国数量减少;③ 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往。(4)商朝文明高度发展的核心象征。(2分)青铜器铸造技术(如青铜礼器、兵器)与甲骨文。(5)孔子思想、学派主张及百家争鸣背景。(5分)①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的德治思想。② 主张“严刑峻法”的是法家。背景: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各国寻求治国之道;经济发展,士阶层崛起;文化繁荣,思想自由交流。15.(11分)(1)“商君”是谁?强兵措施及与秦统一的关系。(3分)商君:商鞅。强兵措施: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关系: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军事和经济基础。(2)秦始皇在地方实行的制度及其影响。(3分)制度:郡县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地方割据;成为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3)秦始皇在经济上采取的货币措施及其他经济、文化措施。(3分)货币措施: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下币。其他措施:· 经济:统一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4)秦始皇为稳定边疆采取的措施。(2分)① 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② 修筑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安定区联考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堆积较厚的灰烬层,其中第4层的灰烬最厚,厚达6米。灰烬成堆分布,含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这一发现直接说明北京人()A.开始定居生活B.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C.会种植农作物D.过群居生活2.1930年,在清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堆积物的边界时,在龙骨山顶部发现了一个新的洞口,称之为“山顶洞”。1933年至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派裴文中主持对该洞穴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因在山顶洞发现重要人化石,而将其命名为山顶洞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顶洞人的是()A.使用磨制石器B.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C.会人工取火D.过着群居生活3.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是中国第一个被发现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在考古学研究和考古学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三门峡召开。纪念大会的召开()A.源于仰韶文化是中华文化最独特的精神标识B.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C.展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D.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4.我国原始社会时期一套系统的“贤能政治”选拔体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与实践性。这套体系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5.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具有都市、文字、青铜器三大要素,是华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殷墟是哪一时期历史的见证()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6.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既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又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更间接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A.青铜器的使用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磨制工具的使用D.打制石器的使用7.战国时期的战争是从“争霸”转向“兼并”的大规模兼并战争,呈现出“规模大、频率高、手段新、影响深”的特点,其中加速日后秦统一中国进程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桂林之战C.马陵之战D.牧野之战8.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仍在发挥着灌溉、防洪、供水等重要作用,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此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白渠D.灵渠9.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商鞅是法家思想的重要实践者与代表人物的是()A.确立县制B.严明法度,禁止私斗C.建立户籍制度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1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A.无为而治B.道法自然C.辩证思想D.小国寡民11.展现了古蜀国高度发达的文明水平,其青铜铸造、黄金加工技术已达当时世界领先水平,反映了商周时期西南地区的繁荣。材料反映文明是()A.夏朝文明B.商朝文明C.三星堆文明D.西周文明1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文中“丞相”的职责是()A.掌管行政B.管理地方C.掌管军事D.掌管监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5分,第15题11分,共36分。)13.(10分)史前时期是我国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拥有确凿证据的百万年以上人类活动史,实证了中华大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材料二距今约一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起源随之产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粟和黍的国家。当时的人们使用磨制石器,建造房屋,还掌握了制作天然漆、陶器、玉器等技术;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材料三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出现,社会分化加剧,在我国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证明“我国拥有确凿证据的百万年以上人类活动史”。(举两例即可)(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农耕居民的代表。分析原始农业发展的对人们文明发展的影响。(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docx 安定区联考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七年级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