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砚山一中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10月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诸文化中,部分墓地规模大、葬具和随葬品丰厚甚至有人殉,部分墓地
规模小、缺乏葬具且随葬品少,这种墓葬规格的显著差异,反映出当时社会成员在财富、地位等方面存在不
同,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D项正确: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A项;良渚文化虽具备城市、水利
工程等复杂社会结构,但“成熟的国家形态”需更明确的中央集权、官僚体系或文字系统等证据,排除B项,良
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并非旧石器时代,排除C项。
2.B根据题干“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可知,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特点,井
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占有,分为公田和私田,劳动者集体耕种公田以履行义
务,剩余时间耕种私田,B项正确: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如公田),但私田由农户长期耕种,实际
具有私有权属性,因此“土地公有”不准确,排除A项;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在战国时期,材料未强调土地私
有制的出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土地分配和劳动组织方式,而不是生产效率低下,排除D项。
3.D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虽然仍然存在政治上的割据,但在经济方面,各国的交往和贸易逐渐增加,货币的
流通区域开始有重叠现象,不同货币跨界流通,反映了经济活动的频繁以及不同地区对外交流的加强,这是
各诸侯国在经济上越来越一体化的表现,这种经济上的联系预示着未来的政治统一即将到来,因此,这种现
象反映的是经济发展孕育了统一的因素,D项正确;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没有形成统一市场,排除A项;材料
体现的是经济活动的频繁不同地区交流加强,没有涉及工商食官制度遭到破坏,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的形制多样,并未趋于统一,排除C项。
4.D根据材料可知,秦统一后,中国代表的内涵明显加强,突出国家和民众,说明秦统一有利于国家认同的构
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一统体制的巩固,排除A项;材料不光是疆域的扩大,还涉及制度、民众等,排除
B项;“避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5.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通过分割诸侯封地,削弱其力量;实行“时金夺
爵”,以之为借口剥夺列侯爵位,直接打击诸侯势力;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员,防止权力膨胀。这些政策
均围绕削弱地方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展开,A项正确;“打击诸侯势力”仅涉及前两项措施,而刺史制度的监
察作用针对的是郡国,排除B项;汉武帝未废除郡国并行制,而是逐步削弱诸侯,排除C项;“完善监察体系”
仅对应刺史制度,无法概括全部政策,排除D项。
6.B根据材料可知,“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的政治格局,说明这一时期高门士
族掌控了政权,B项正确;琅琊王氏通过王导、王敦兄弟掌控朝政和军队,并未夺取皇位,排除A项;公元420
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宋国,东晋灭亡。题干强调的是士族对东晋政治的控制,并未推翻东晋政权,排除C
【高一月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11045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