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等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等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抽查调研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一、积累运用(26 分)
请你参与某校墨香 3 班开展的“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 1-7 题。
【活动一:以诗会友】
班上同学“以文会友”,邀请你一起品味经典,共同畅游中国古典诗歌的殿堂。
(1)“水何澹澹 , ”,沧海浩渺,山岛高耸。(曹操《观沧海》)
(2)“ 峨眉山月半轮秋 , ”秋月高悬,映在清江。(李白
《峨眉山月歌》)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羁旅所见,意象
感受
叠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意境
(4)“ , ”,深秋寒霜,边塞凄苦。(李
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 ”,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王
湾《次北固山下》)
(6)“遥怜故人菊, ”,同情百姓,渴望和平。(岑参《行军九日
思长安故园》)
体悟 (7)“ , ”,寄情明月,关怀友人。(李白《闻王昌
情感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 , ”,繁华落幕,物是人非。(杜甫《江南逢
李龟年》)
古典诗歌有很多常见的通用意象,例如:“笛声”, 旋律悠扬,常唤起人们
探究
的回忆,也多表达哀怨离愁之情。那么,常用来指代“家书”的意象中,【 】
创作
就是其中一个。
1.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共 10 分。答对一空得 1 分,满分不超过 10 分)
2.下列词语适合填在【 】括号内的一项是( )(2 分)
A.燕子 B.野草 C.大雁 D.月亮
【活动二:演绎故事】
为了办好这次活动,班长小语和学习委员小文好几个晚上 fānlái-fùqù,难以入眠。
最初接到策划任务的时候,毫无经验的两人 mángrán-wúcuò,不知道采取哪些同学们喜闻
乐见的活动形式。他们反复查阅资料、请教前辈,yùnniàng 许久后,最终决定表演话剧
《伯牙和子期》。当天演出非常成功,同学们都被伯牙和子期梦中 juébié的一幕深深感动,
也明白了知音的可贵。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抽查调研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第 1页共 7页
{#{QQABAQSQogAgAIJAAQhCUQFgCgIYkAGAAIgOhAAQoAABQAFABAA=}#}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fānlái-fù qù( ) (2) mángrán-wúcuò( )
(3) yùnniàng( ) (4)juébié( )
演出结束后,李老师拿着感谢信找到小语和小文,说:“感谢你们邀请我来看话剧。
你们演得太棒了,但这封感谢信有几处错误,分别是……”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能请到您帮我们斧.正.剧本,是我们的荣.幸.。A 您为我们加班了大约一个月左
右,让我们感动不已。为了表达谢意,我们惠.赠.您一本书,请笑.纳.。
B.通过这次剧本写作,使我们知道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C.以后我们会培养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D.这样,我们不仅能写出好的剧本,还能提
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小语、小文
2025 年 11 月 4 日
4.信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斧正 B.荣幸 C.惠赠 D.笑纳
5.信中划线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活动三:共读好书】
6.小语和小文在班上读书交流会中分享了共读《朝花夕拾》的收获。他们发现《朝花夕
拾》里提到了不少有趣的宠物或玩具,请你一起回忆原文,完成表格: (3 分)
篇目 宠物(玩具) 作用
《狗·猫·鼠》 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

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 老莱子的玩具“摇咕咚” 侧面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五猖会》 渴望拥有“吹嘟嘟 ” 表达出对迎神赛会的渴望
纸糊的可以套在指甲上的 侧面写出了书塾生活的“读书之趣”
③《 》
“盔甲”
7.同学们分享活动感受时,有人说:很多友情都是从误会开始的,例如《朝花夕拾》的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抽查调研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第 2页共 7页
{#{QQABAQSQogAgAIJAAQhCUQFgCgIYkAGAAIgOhAAQoAABQAFABAA=}#}
鲁迅与范爱农。请结合散文《范爱农》,分析鲁迅对范爱农情感变化的原因。(3分)
二、阅读(44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2 题。(16 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
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
师之所言,吾悉②能志③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
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
④走。居五日⑤,李生故寻
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不然,迨⑥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7右。”
(节选自《李生论善学者》,有删改)
【注】①或:有的人。②悉:全,都。③志:记住。④还:同“旋”,转身。⑤居五日:
过了五天。⑥迨:表示时间关系的“等到” ○7 坐:同“座”,座位。
【丙】劝学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8.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好”,喜爱、爱好,与【甲】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好”意思相同。
B.“说”有愉快、劝说等义项,据语境推测,“李生说之曰”的“说”意为愉快。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抽查调研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第 3页共 7页
{#{QQABAQSQogAgAIJAAQhCUQFgCgIYkAGAAIgOhAAQoAABQAFABAA=}#}
C.“愠”,生气、恼怒,与【甲】文中“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意思相同。
D.“去”,离开,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的“去”意思相同。
9. 【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断句,正确的两处是( )( )(2 分)
余不敏 A今日始知君言 B 之善 C请铭之 D坐右
10. 请将【甲】【乙】两文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11.下列对【甲】【乙】【丙】三篇诗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除了谈论学习,还谈到了如何与人相处等问题。
B.【乙】文中,在朗读“或谓君不善学,信乎”时,应重读“信乎”,读出嘲讽语气。
C.【乙】文中,在朗读“岂善学者所应有邪”时,应重读“岂”“邪”,读出反问语气。
D.【丙】诗的后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迅速转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流逝,通
俗易懂。
12.【甲】【乙】【丙】三篇诗文主要告诉我们哪些学习之道?请你简要概括。(4 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13 分)
济南的冬天(节选)
老舍
①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
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
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
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
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
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抽查调研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第 4页共 7页
{#{QQABAQSQogAgAIJAAQhCUQFgCgIYkAGAAIgOhAAQoAABQAFABAA=}#}
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
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④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3.【内容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分)
A.选文第①段采用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表顺序的词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B.选文第③段采用从下到上的空间顺序,表顺序的词有河水、空中、半空中、天上。
C.选文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写了济南冬天的山与水,其中重点写了济南的水。
D.“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增添了文章的
趣味性。
14.【思路梳理】选文中多次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请举例说明。(3 分)
15.【赏析写法】篇末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有什么好处?(3 分)
16.【跨学科学习】学习完《济南的冬天》后,小语搜集了一些与冬天有关的诗句,下面
为其中一句,请你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4 分)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英】雪莱《西风颂》
上述这句诗有以下几个翻译版本,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②要是冬天已经来了,春日怎能遥远?
③寒冬倏已至,阳春复远乎?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15 分)
奶奶的甜醅子
马小雨
①甘肃人的秋天,总藏着一股清甜的酒香 —— 那是奶奶做的甜醅子,是我童年最
暖的滋味。它没有糖果的齁甜,没有烈酒的灼喉,只带着燕麦的醇厚与时光的柔润,无
论走多远,都能循着这味道找到回家的路。
②每年中秋前后,院角老槐树落起黄叶,奶奶便捧出饱满的燕麦粒。她坐在槐树下
的小马扎上,竹筛摊在膝头,指尖粗糙却灵活,一颗颗挑出碎粒、草屑与小石子。“做
甜醅子,食材要‘净’,心也要‘净’,掺不得半点马虎。” 阳光穿过枝叶,落在她银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抽查调研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第 5页共 7页
{#{QQABAQSQogAgAIJAAQhCUQFgCgIYkAGAAIgOhAAQoAABQAFABAA=}#}
白的头发上,像撒了一层碎金。我蹲在旁边学着扒拉,却总把好麦粒扔出去,奶奶从不
责备,只笑着归拢:“傻娃,做事要沉下心,慢慢来。”
③捡好的燕麦泡在豁口粗瓷盆里过夜,次日清晨,晨雾未散,奶奶已蹲在灶台前忙
活。泡得圆胖的燕麦倒进大铁锅,清水没过麦粒,柴火在灶膛里噼啪作响,橘红火苗舔
着锅底,映得奶奶脸颊格外温暖。麦香从淡到浓,奶奶守在灶边反复搅拌,紧盯锅中:
“快了,快开花了。” 直到深褐色外壳裂开露出乳白内芯,才关火捞起摊在竹席上晾至
温热。我总忍不住伸手去捏,却被奶奶拍掉:“馋猫,发酵好才是真滋味。”
④“拌曲” 是甜醅子发甜的关键,奶奶说这是 “给麦粒点魂儿”。她从樟木柜底
层取出褪色蓝布包,里面是自家留的甜醅曲,草本粉末带着淡香。奶奶倒出少许曲粉,
先撒一小撮在燕麦上,双手像捧琉璃般轻柔揉搓翻拌:“曲多则酸,曲少则淡,得刚刚
好才够甜。” 阳光照进厨房,裹着曲粉的颗粒仿佛有了生气。我想帮忙,却被奶奶轻轻
推开:“傻娃手劲粗,会揉碎麦粒,以后教你。”
⑤最后一步是发酵,也是最磨人的等待。奶奶把拌好曲的燕麦装进老陶罐,紧实摆
放不压碎,罐口用白纱布封严,再裹上带着阳光皂角味的旧棉被,稳稳放在炕头最暖处。
“要等三天,不能揭被看,不然凉气进去就变酸了。” 这三天,我像馋猫般围着炕沿打
转,起初是麦香,后来渐生清甜酒香,白天上学满脑子都是它,放学小跑回家先闻香气,
奶奶见了总打趣:“看把你急的,好东西得等。”
⑥开盖那天,我天刚亮就守在炕边催促。奶奶掀开棉被解开纱布,清甜酒香瞬间涌
来,裹挟着燕麦醇厚钻进鼻腔。罐里麦粒胀得圆滚滚、油亮亮,还冒着细密气泡。奶奶
舀出一碗递来,热气氤氲脸颊。我吹了吹咬下,软糯麦粒在齿间化开,甜汁顺喉而下,
酒香不腻不烈,从舌尖暖到心口。我蹲在罐边大口吃,嘴角沾着麦屑,奶奶笑着替我擦
掉:“慢点儿,不够再舀。”
⑦有次我趁奶奶喂鸡偷偷掀开纱布一角,凉气嗖地钻进。奶奶发现后只叹口气:“傻
娃,说了不能急。” 三天后甜醅子果然带酸涩,我瘪嘴哭了,奶奶摸我头:“别哭,做
事要等‘时候到’。甜醅子火候不够、时间不足,再好的食材也出不了好味,做人做事
一个理。” 她当天重新淘洗燕麦,一步步教我挑拣、搅拌、封罐。这次我耐住性子,三
天后开盖时,酒香格外浓郁,甜醅子也甜得格外纯粹。
⑧后来我上初中住校,每次踏进家门,最先闻到的准是甜醅子香。奶奶总会提前做
好,盛在我专属的白瓷碗里温着,旁边摆着炒花生。我放下书包就大快朵颐,奶奶坐在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抽查调研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第 6页共 7页
{#{QQABAQSQogAgAIJAAQhCUQFgCgIYkAGAAIgOhAAQoAABQAFABAA=}#}
旁边笑眯眯问我学校琐事,那些叮嘱伴着甜香,成了最温暖的牵挂。去年秋天回家,见
奶奶膝盖疼得扶墙走路,却仍坚持做了甜醅子。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她佝偻着腰添柴
火,火苗映着单薄背影,动作迟缓却依旧仔细掌控火候。那一刻鼻子发酸,才懂这甜醅
子的甜,更是奶奶藏在麦粒里的疼爱与跨越千里的牵挂。
⑨如今我在外地读大学,很少吃到奶奶亲手做的甜醅子。秋风起时,思念便如酒香
蔓延。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在出租屋里捡燕麦、煮麦粒、拌甜曲,用厚衣服裹紧陶罐。
等待的日子里,总会想起奶奶槐树下的身影、布满老茧的手与温柔的叮嘱。当清甜酒香
飘满小厨房,熟悉的味道瞬间拉回童年庭院,仿佛又见奶奶的笑容。
⑩我终于懂了奶奶的话:“生活就像做甜醅子,要耐心等,用心做,熬过该等的时
光,才能尝到骨子里的甜。” 这甜醅子的味道,早已刻进生命,成了对抗风雨的底气与
心底最暖的牵挂。无论走多远,想起这酒香与奶奶的笑容,便有了前行的勇气。
(原文有改编)
17.【梳理内容】阅读全文,梳理故事:奶奶在秋日做甜醅子(挑燕麦、煮麦粒)→
① →② →“我”偷揭纱布致甜醅子变酸,奶奶教“我”
重新做→③ 。→“我”学会做甜醅子(3 分)
18.【环境品读】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3 分)
“阳光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像撒了一层碎金。”
19.【人物形象】结合文中细节,分析奶奶的人物形象。(至少两处细节)(4 分)
20.【主题探究】有人说,文章结尾“生活就像做甜醅子,要耐心等,用心做,熬过该等
的时光,才能尝到骨子里的甜。”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5 分)
三、作文(50 分)
我们每一刻都在舞台上演绎。在梦想的舞台上,有绚丽的烟火,那是我们追求梦想
与理想的壮丽;在责任的舞台上,有坚定的步伐,那是我们承担与付出的印记;在生命
的舞台上,有迸发的激情,那是我们面对挑战与困难的瞬间。在舞台上,我们挥洒着汗水
与热情,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力量,创作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1.请以“我的舞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要求:①不得抄袭
试卷中的现代文段;②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抽查调研七年级语文科试题 第 7页共 7页
{#{QQABAQSQogAgAIJAAQhCUQFgCgIYkAGAAIgOhAAQoAABQA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