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知识点一 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1.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生物( )A.耐储藏番茄 B.高产青霉素菌株C.转基因抗虫棉 D.巨型小鼠2.(2024·杭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转基因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家可以利用一些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来提高作物抗盐碱和抗旱的能力B.由于抗虫棉可以抵抗一切危害棉花植株的害虫,所以抗虫棉已经推广应用C.科学家往往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以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3.下列关于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繁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会是生长激素基因、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B.受体细胞应该是家畜、家禽的受精卵C.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可能使用的是离心、电激或振动的方法D.可能会用到动物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4.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菌来生产氨基酸,是目前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重要途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细胞时,常使用感受态细胞转化法B.受体细胞可能使用的是大肠杆菌C.构建重组DNA分子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氨基酸是目的基因在工程菌中的表达产物知识点二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5.(2024·浙江统考)转基因技术是把双刃剑,下列不属于转基因作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是( )A.转有过敏源基因的食品引起过敏人群的过敏反应B.抗除草剂油菜成为入侵物种,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C.含有β-胡萝卜素的黄金米可以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AD.导入的抗性基因通过花粉杂交转移到近缘野生物种6.(2024·台州高二期末)稻飞虱刺吸水稻汁液使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培育出转基因抗稻飞虱水稻,但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水稻的某些成分可能成为过敏源B.抗稻飞虱基因可能会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上C.转基因水稻可能导致稻飞虱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D.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野生型)水稻基因库组成有差别,二者为同一物种7.面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以下解决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A.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求马上停止实验,并封存重组生物B.要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C.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42 ℃以上便会死去的菌株D.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没有缺陷的生物上8.(2024·嘉兴高二质检)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棉花主要害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了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持久性,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或将转基因抗虫棉与玉米、豌豆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均可为棉铃虫提供天然的庇护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抗虫棉田周围种植非转基因棉,不能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B.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全部棉铃虫的抗性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混作可提高转基因棉的抗虫持久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D.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上升速率变缓9.(2024·杭州高二期中)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本身来源于自然界,故不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C.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D.“基因污染”有可能会从一种生物扩散到其他多种生物物种10.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中,可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形成转基因产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烟草转基因产品的获得属于 (填字母)。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C.发酵工程 D.蛋白质工程(2)烟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说明烟草体内产生了 ,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 。烟草DNA分子被“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实际并不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这说明 。(3)该工程应用于实践,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已取得了许多成就,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或你所设想的应用该工程的三个具体实例。 。(4)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犹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如果支持,请你举出一个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的实例。 。11.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有资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例如,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等人将转Bt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玉米花粉撒在苦芭菜上,喂食黑脉金斑蝶,4天后,黑脉金斑蝶的死亡率达44%,而对照组无一死亡,研究者认为该转基因玉米对非靶生物有毒。(1)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很多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口数以亿计,至今没有出现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实例,所以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原因: 。(2)自1983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问世以来,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飞快。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 000万公顷。试问:转基因产品到底有什么优势? 。(3)怎样理解转Bt基因的玉米花粉对非靶生物是有害的? 。(4)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会造成基因污染,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1.B 高产青霉素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不属于转基因生物,B符合题意。2.B 由于盐碱和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与细胞内渗透压的调节有关,所以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一些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来提高作物抗盐碱和抗旱的能力,A正确;转基因抗虫棉只是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抗性,并不能抵抗所有害虫,B错误。3.C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常采用显微注射技术。4.D 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而不是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5.C 过敏源基因随目的基因转入了植物,影响食物安全,A不符合题意;抗除草剂油菜成为入侵物种,是因为转基因植物选择优势影响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环境安全,B不符合题意;含有β-胡萝卜素的黄金米可以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A,对人体有益,C符合题意;转基因生物中的外源基因向附近野生近源物种自发转移,导致其基因发生变化的现象,影响环境安全,D不符合题意。6.B 转基因水稻的某些成分可能成为过敏源,这是转基因水稻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A正确;抗稻飞虱基因不能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上,B错误;转基因水稻能抗稻飞虱,随着每一代具有抗性基因的稻飞虱都能存活、不具抗性的稻飞虱被淘汰,最终可能导致稻飞虱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7.B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求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A不合理;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菌株,可能对人体造成威胁,所以必须选择37 ℃人体体温下就会死亡的菌株,C不合理;重组DNA的转移应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D不合理。8.B 基因突变频率与环境并没有直接关系,环境只是对基因突变的结果进行选择,因此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不能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A正确;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全部棉铃虫的抗性基因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玉米、豌豆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可以使敏感型个体存活,同时具有抗毒蛋白的棉铃虫生存空间变小,提高了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保护了环境,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所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C正确;混作使具有抗毒蛋白和敏感型个体都得以生存,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因此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D正确。9.B 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等扩散到其他物种,所以转基因生物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B错误。10.(1)A (2)抗病毒干扰素 遗传密码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将抗病毒基因嫁接到水稻中,形成抗病毒水稻新品种;将人的血型基因移入猪体内,培育产生与人血型相同的猪;将干扰素基因移入细菌体内,培育出能产生干扰素的细菌 (4)支持这一观点。例如,用于改良作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引入杂草,就将难以控制杂草11.(1)①转基因食物被煮熟之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入人的肠胃系统后,基因会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而失去遗传作用;②我们所吃的转基因改良作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食用后并未有不适或影响健康的现象;③转基因食品仅是在农作物中加入一两个对人类无害的控制已知性状的基因(答案合理即可) (2)①可缩短育种时间;②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③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 (3)转Bt基因的玉米在培育过程中没有对所有的生物进行毒性检测实验,在逻辑判断上属于不完全归纳 (4)转基因生物中所含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杂交在环境中传递,可能会由此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害虫以及其他超级生物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答案合理即可)2 / 3第五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导学 聚焦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转基因产品。 2.探讨转基因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影响。 3.尝试收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文献资料并展开辩论知识点(一) 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1)转基因生物:指含有 的生物。(2)转基因食品:指 生物本身或其加工产品,可来自转基因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转基因黄金米含有较多的β-胡萝卜素,它对于缺乏维生素A的人非常有益。( )(2)运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的生长激素,在治疗呆小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采用转基因手段创造能同时分解多种烃类的“超级菌”时,需要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探讨 分析转基因技术的优点和应用 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诱导番茄其他部位的细胞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食用后因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科学家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御了玉米螟的危害。(1)抗玉米螟玉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有何重要作用?(2)种植该转基因玉米的农田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吗?为什么? 基因工程具体应用的过程及技术名称 过程示意图 技术转基因植 物 基因工程、植物组织 培养转基因动 物 基因工程、胚胎体外 培养、胚胎移植基因工程 药物 基因工程、发酵 工程基因工程 疫苗 基因工程、发酵 工程基因治疗 基因工程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概述,错误的是( )A.可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B.向植物体内转入Bt毒蛋白基因来培育抗病转基因植物C.可以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D.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表达出抗凝血酶、生长激素等医药产品2.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入到大豆线粒体中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转入植物的基因可能会与感染植物的病毒杂交形成新的有害病毒C.转基因食品目前没有发现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可以长期放心食用D.如将动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则不能转录和翻译知识点(二)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2.各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转基因农作物有可能因外源基因而成为“外来物种”威胁生态安全。( )(2)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检测和管理,控制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价原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3)对于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零风险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绝对安全,因噎废食、无所作为或许才是最大的风险。( )探讨 看待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态度1.科学家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御了玉米螟的危害。有人对这种抗虫玉米的食用安全和生态安全表示担忧,请说说你的观点,并列举出支持你观点的3个理由。2.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针对媒体所报道的某些负面效应,你还敢吃转基因食品吗?请说明理由。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问题类型 主要表现食品安 全问题 ①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②担心营养成分改变;③担心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作物 环境安 全问题 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⑤转基因植物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⑥重组微生物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⑦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是否会产生有害病原微生物;⑧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1.(2024·浙江联考)目前,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诱发过敏反应B.转基因作物与近缘野生种间会发生基因漂移C.转基因生物进入环境可能成为超级杂草或害虫D.转基因生物若经国家批准进行生产,就不存在任何安全风险2.(2024·浙江温州模拟)转基因产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生物制品,其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和争论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转基因育种可增加或消除原有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B.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时还需考虑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C.严格选择种植区域可减少转基因作物发生外源基因扩散的可能性D.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大规模种植不利于侵染力更强的害虫的出现3.当面对日常生活中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话题时,我们需要理性地表明观点和参与讨论。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是( )A.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B.只要有证据表明某转基因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C.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D.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1)转基因生物是指 。(2)转基因食品是指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 ,转入了控制过敏源基因的植物产品是否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影响。1.下列不属于转基因植物方面研究成果的是( )A.培育含疫苗的马铃薯B.含β-胡萝卜素较多的黄金米C.防腹泻的蔬菜D.制备单克隆抗体2.(2024·浙江联考)下列关于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能会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B.可能会产生导致人体过敏的物质C.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D.可能会直接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3.(2024·浙江嘉兴高二期末)下列关于转基因作物及其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经检测含有目的基因后即可上市B.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C.转基因作物不会破坏原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食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转基因食品,可增强人体抵抗病菌的能力4.(2024·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模拟)我国自主研发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蛋白基因转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有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第一、第二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第三代、第四代棉铃虫已对该转基因棉产生了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植地所有棉铃虫的抗虫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转Bt基因抗虫棉诱导棉铃虫产生了抗转基因棉的抗性基因C.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棉可减缓棉铃虫对转基因棉抗性增强的速度D.转Bt基因抗虫棉中的抗虫基因只作用于棉铃虫不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5.(2024·浙江联考)“粮食安全”大主题下,转基因相关政策密集出台,预计后续品种审定证书将相继落地。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就是指其食品安全问题B.应严格杜绝转基因作物上餐桌,以防食物中毒C.转基因相关的作物,均应进行安全评价与管理D.转基因生物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的风险是可预测的6.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D.转基因生物可能会使某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核心要点·巧突破】知识点(一)自主学习1.(1)重组DNA (2)转基因2.生长激素基因 β-胡萝卜素 超级菌3.(1)√(2)× 提示:生长激素用于治疗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侏儒症而非呆小症。(3)× 提示: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微生物细胞通常采用的是感受态细胞转化法而非农杆菌转化法。互动探究(1)提示: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提示:需要;抗虫玉米能有效杀死玉米螟,但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害虫都具有抗性;同时,长期种植抗虫玉米还将导致玉米螟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抗虫玉米的抗虫效果可能下降。学以致用1.B 向植物体内转入Bt毒蛋白基因来培育抗虫转基因植物,B错误。2.B 大豆线粒体中的抗除草剂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而花粉中产生的精子在受精时只提供细胞核基因,转入到大豆线粒体中的抗除草剂基因不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可以整合,因此转入植物的基因可能会与感染植物的病毒杂交形成新的有害病毒,B正确;转基因食品目前没有发现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但不代表转基因食品中就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因此人们要慎重选择转基因食品,C错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将动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仍能转录和翻译,D错误。知识点(二)自主学习1. 结构 相互作用 调控 异种 随机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2.生物技术产品 转基因技术本身3.(1)√ (2)√ (3)√ 互动探究1.提示:支持者认为:转基因玉米花粉的生命力很短暂,传播距离也有限,难以形成基因污染;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的农作物和食物,与其他方式生产的农作物和食物同等安全;转基因食品的成分与普通食品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将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不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反对者则认为:转基因玉米的抗虫基因可能通过杂交转移到近缘野生种,形成“超级杂草”,进而破坏生态平衡;转入玉米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能会打破玉米细胞内基因的“管理机制”,导致有毒物质产生;转基因玉米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在若干年后才会出现,所以,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提示:(1)不敢再吃转基因食品了。理由:①担心安全性检测不全面;②担心合成出有潜在毒性的蛋白质;③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④担心出现营养成分改变,等等。(2)敢吃转基因食品。理由:①转基因食品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检测;②仅极少数品种中出现了导致人体过敏的蛋白质,并已被科学家销毁;③至今未发现因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等等。学以致用1.D 转基因食品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诱发过敏反应,A正确;转基因作物与近缘野生种间发生基因交流,进而发生基因漂移,使一些近缘物种表现出转基因的性状,B正确;转基因生物进入环境可能成为超级杂草或害虫,进而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生态危机,C正确;转基因生物经过重重检测之后,国家才会批准进行生产,尽管如此,依然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D错误。2.D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产品;转基因产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而获得的生物制品,故通过转基因育种,按照人们的需要,可增加或消除原有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A正确;在基因表达载体上,除了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外,还需要标记基因,故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时还需考虑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B正确;转基因作物所携带的外源基因在使得作物高产的同时,也可能会向自然界扩散,从而打破自然界原有的物种平衡,严格选择种植区域可减少转基因作物发生外源基因扩散的可能性,C正确;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大规模种植,可能使目标害虫或非目标害虫对转基因作物的适应在群体水平上产生抗性,有可能产生侵染力更强的“超级害虫”,造成更大的危害,D错误。3.B 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所以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该产品的使用,而不是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B符合题意;由于不同的人在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人对转基因技术会有不同的看法,C不符合题意;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最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项技术,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D不符合题意。【过程评价·勤检测】网络构建(1)含有重组DNA的生物(2)转基因生物本身或其加工产品(3)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是否对人畜有毒课堂演练1.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运用的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2.D 转基因农作物可能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如果转基因花粉中含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A正确;在食物安全方面,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有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存在安全隐患,B正确;转基因植物有可能不受天敌的限制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对生物多样性存在安全隐患,C正确,D错误。3.B 转基因作物经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后即可上市,A错误;为防止相互交配,种植转基因作物时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B正确;转基因作物可能会破坏原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转基因食品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不会在人体内表达,故不会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D错误。4.C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种植地所有棉铃虫的抗虫基因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A错误;抗性基因的产生在抗虫棉之前就已发生,抗虫棉的种植只是选择并保存抗性强的个体,B错误;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从而延缓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C正确;转Bt基因抗虫棉中的抗虫基因可能扩散到非转基因生物中,进而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D错误。5.C 转基因作物安全问题不仅指食品安全,还包括生态安全等,A错误;对转基因食物,要进行客观评价,不能因噎废食,B错误;所有转基因相关的作物,均可能有一定的潜在安全问题,所以均需要安全评价与管理,C正确;由于遗传机制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不能完全预测转基因生物的风险,D错误。6.B 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造成环境安全问题,A正确;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B错误;转基因花粉中若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造成食物安全问题,C正确;转基因生物会造成环境安全问题,因而可能会使某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D正确。5 / 5(共69张PPT)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导学 聚焦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转基因产品。2.探讨转基因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影响。3.尝试收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文献资料并展开辩论核心要点·巧突破01过程评价·勤检测02课时训练·提素能03目录CONTENTS核心要点·巧突破01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知识点(一) 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1.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1)转基因生物:指含有 的生物。(2)转基因食品:指 生物本身或其加工产品,可来自转基因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重组DNA 转基因 2.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转基因黄金米含有较多的β-胡萝卜素,它对于缺乏维生素A的人非常有益。 ( √ )(2)运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的生长激素,在治疗呆小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 )提示:生长激素用于治疗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侏儒症而非呆小症。√×(3)采用转基因手段创造能同时分解多种烃类的“超级菌”时,需要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 )提示: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微生物细胞通常采用的是感受态细胞转化法而非农杆菌转化法。×探讨 分析转基因技术的优点和应用 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诱导番茄其他部位的细胞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食用后因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科学家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御了玉米螟的危害。(1)抗玉米螟玉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种植该转基因玉米的农田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吗?为什么?提示:需要;抗虫玉米能有效杀死玉米螟,但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害虫都具有抗性;同时,长期种植抗虫玉米还将导致玉米螟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抗虫玉米的抗虫效果可能下降。 基因工程具体应用的过程及技术名称 过程示意图 技术转基因 植物 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转基因 动物 基因工程、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名称 过程示意图 技术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 疫苗 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名称 过程示意图 技术基因治疗 基因工程1.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概述,错误的是( )A. 可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B. 向植物体内转入Bt毒蛋白基因来培育抗病转基因植物C. 可以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D. 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表达出抗凝血酶、生长激素等医药产品解析: 向植物体内转入Bt毒蛋白基因来培育抗虫转基因植物,B错误。2. 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入到大豆线粒体中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 转入植物的基因可能会与感染植物的病毒杂交形成新的有害病毒C. 转基因食品目前没有发现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可以长期放心食用D. 如将动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则不能转录和翻译解析: 大豆线粒体中的抗除草剂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而花粉中产生的精子在受精时只提供细胞核基因,转入到大豆线粒体中的抗除草剂基因不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可以整合,因此转入植物的基因可能会与感染植物的病毒杂交形成新的有害病毒,B正确;转基因食品目前没有发现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但不代表转基因食品中就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因此人们要慎重选择转基因食品,C错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将动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仍能转录和翻译,D错误。知识点(二)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 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2. 各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转基因农作物有可能因外源基因而成为“外来物种”威胁生态安全。 ( √ )(2)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检测和管理,控制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价原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 )(3)对于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零风险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绝对安全,因噎废食、无所作为或许才是最大的风险。( √ )√√√探讨 看待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态度1. 科学家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御了玉米螟的危害。有人对这种抗虫玉米的食用安全和生态安全表示担忧,请说说你的观点,并列举出支持你观点的3个理由。提示:支持者认为:转基因玉米花粉的生命力很短暂,传播距离也有限,难以形成基因污染;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的农作物和食物,与其他方式生产的农作物和食物同等安全;转基因食品的成分与普通食品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将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不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反对者则认为:转基因玉米的抗虫基因可能通过杂交转移到近缘野生种,形成“超级杂草”,进而破坏生态平衡;转入玉米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能会打破玉米细胞内基因的“管理机制”,导致有毒物质产生;转基因玉米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在若干年后才会出现,所以,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 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针对媒体所报道的某些负面效应,你还敢吃转基因食品吗?请说明理由。提示:(1)不敢再吃转基因食品了。理由:①担心安全性检测不全面;②担心合成出有潜在毒性的蛋白质;③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④担心出现营养成分改变,等等。(2)敢吃转基因食品。理由:①转基因食品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检测;②仅极少数品种中出现了导致人体过敏的蛋白质,并已被科学家销毁;③至今未发现因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等等。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问题类型 主要表现食品安全问题 ①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②担心营养成分改变;③担心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问题类型 主要表现作物环 境安 全问题 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⑤转基因植物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⑥重组微生物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⑦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是否会产生有害病原微生物;⑧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1. (2024·浙江联考)目前,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转基因食品可能诱发过敏反应B. 转基因作物与近缘野生种间会发生基因漂移C. 转基因生物进入环境可能成为超级杂草或害虫D. 转基因生物若经国家批准进行生产,就不存在任何安全风险解析: 转基因食品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诱发过敏反应,A正确;转基因作物与近缘野生种间发生基因交流,进而发生基因漂移,使一些近缘物种表现出转基因的性状,B正确;转基因生物进入环境可能成为超级杂草或害虫,进而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生态危机,C正确;转基因生物经过重重检测之后,国家才会批准进行生产,尽管如此,依然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D错误。2. (2024·浙江温州模拟)转基因产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生物制品,其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和争论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转基因育种可增加或消除原有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B. 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时还需考虑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C. 严格选择种植区域可减少转基因作物发生外源基因扩散的可能性D. 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大规模种植不利于侵染力更强的害虫的出现解析: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产品;转基因产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而获得的生物制品,故通过转基因育种,按照人们的需要,可增加或消除原有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A正确;在基因表达载体上,除了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外,还需要标记基因,故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时还需考虑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B正确;转基因作物所携带的外源基因在使得作物高产的同时,也可能会向自然界扩散,从而打破自然界原有的物种平衡,严格选择种植区域可减少转基因作物发生外源基因扩散的可能性,C正确;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大规模种植,可能使目标害虫或非目标害虫对转基因作物的适应在群体水平上产生抗性,有可能产生侵染力更强的“超级害虫”,造成更大的危害,D错误。3. 当面对日常生活中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话题时,我们需要理性地表明观点和参与讨论。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是( )A. 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B. 只要有证据表明某转基因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C. 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D. 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解析: 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所以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该产品的使用,而不是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B符合题意;由于不同的人在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人对转基因技术会有不同的看法,C不符合题意;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最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项技术,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D不符合题意。过程评价·勤检测02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1)转基因生物是指 。(2)转基因食品是指 。含有重组DNA的生物 转基因生物本身或其加工产品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 ,转入了控制过敏源基因的植物产品是否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影响。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是否对人畜有毒 1. 下列不属于转基因植物方面研究成果的是( )A. 培育含疫苗的马铃薯B. 含β-胡萝卜素较多的黄金米C. 防腹泻的蔬菜D. 制备单克隆抗体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运用的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2. (2024·浙江联考)下列关于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能会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B. 可能会产生导致人体过敏的物质C. 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D. 可能会直接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解析: 转基因农作物可能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如果转基因花粉中含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A正确;在食物安全方面,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有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存在安全隐患,B正确;转基因植物有可能不受天敌的限制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对生物多样性存在安全隐患,C正确,D错误。3. (2024·浙江嘉兴高二期末)下列关于转基因作物及其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基因作物经检测含有目的基因后即可上市B. 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C. 转基因作物不会破坏原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食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转基因食品,可增强人体抵抗病菌的能力解析: 转基因作物经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后即可上市,A错误;为防止相互交配,种植转基因作物时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B正确;转基因作物可能会破坏原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转基因食品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不会在人体内表达,故不会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D错误。4. (2024·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模拟)我国自主研发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蛋白基因转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有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第一、第二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第三代、第四代棉铃虫已对该转基因棉产生了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种植地所有棉铃虫的抗虫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 转Bt基因抗虫棉诱导棉铃虫产生了抗转基因棉的抗性基因C. 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棉可减缓棉铃虫对转基因棉抗性增强的速度D. 转Bt基因抗虫棉中的抗虫基因只作用于棉铃虫不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解析: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种植地所有棉铃虫的抗虫基因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A错误;抗性基因的产生在抗虫棉之前就已发生,抗虫棉的种植只是选择并保存抗性强的个体,B错误;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从而延缓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C正确;转Bt基因抗虫棉中的抗虫基因可能扩散到非转基因生物中,进而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D错误。5. (2024·浙江联考)“粮食安全”大主题下,转基因相关政策密集出台,预计后续品种审定证书将相继落地。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就是指其食品安全问题B. 应严格杜绝转基因作物上餐桌,以防食物中毒C. 转基因相关的作物,均应进行安全评价与管理D. 转基因生物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的风险是可预测的解析: 转基因作物安全问题不仅指食品安全,还包括生态安全等,A错误;对转基因食物,要进行客观评价,不能因噎废食,B错误;所有转基因相关的作物,均可能有一定的潜在安全问题,所以均需要安全评价与管理,C正确;由于遗传机制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不能完全预测转基因生物的风险,D错误。6.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B. 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C. 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D. 转基因生物可能会使某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解析: 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造成环境安全问题,A正确;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B错误;转基因花粉中若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造成食物安全问题,C正确;转基因生物会造成环境安全问题,因而可能会使某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D正确。课时训练·提素能03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知识点一 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1. 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生物( )A. 耐储藏番茄 B. 高产青霉素菌株C. 转基因抗虫棉 D. 巨型小鼠解析: 高产青霉素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不属于转基因生物,B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2. (2024·杭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转基因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科学家可以利用一些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来提高作物抗盐碱和抗旱的能力B. 由于抗虫棉可以抵抗一切危害棉花植株的害虫,所以抗虫棉已经推广应用C. 科学家往往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以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D.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1234567891011解析: 由于盐碱和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与细胞内渗透压的调节有关,所以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一些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来提高作物抗盐碱和抗旱的能力,A正确;转基因抗虫棉只是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抗性,并不能抵抗所有害虫,B错误。12345678910113. 下列关于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繁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目的基因会是生长激素基因、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B. 受体细胞应该是家畜、家禽的受精卵C. 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可能使用的是离心、电激或振动的方法D. 可能会用到动物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解析: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常采用显微注射技术。12345678910114. 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菌来生产氨基酸,是目前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重要途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细胞时,常使用感受态细胞转化法B. 受体细胞可能使用的是大肠杆菌C. 构建重组DNA分子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 氨基酸是目的基因在工程菌中的表达产物解析: 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而不是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5. (2024·浙江统考)转基因技术是把双刃剑,下列不属于转基因作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是( )A. 转有过敏源基因的食品引起过敏人群的过敏反应B. 抗除草剂油菜成为入侵物种,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C. 含有β-胡萝卜素的黄金米可以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AD. 导入的抗性基因通过花粉杂交转移到近缘野生物种1234567891011解析: 过敏源基因随目的基因转入了植物,影响食物安全,A不符合题意;抗除草剂油菜成为入侵物种,是因为转基因植物选择优势影响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环境安全,B不符合题意;含有β-胡萝卜素的黄金米可以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A,对人体有益,C符合题意;转基因生物中的外源基因向附近野生近源物种自发转移,导致其基因发生变化的现象,影响环境安全,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6. (2024·台州高二期末)稻飞虱刺吸水稻汁液使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培育出转基因抗稻飞虱水稻,但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基因水稻的某些成分可能成为过敏源B. 抗稻飞虱基因可能会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上C. 转基因水稻可能导致稻飞虱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D. 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野生型)水稻基因库组成有差别,二者为同一物种1234567891011解析: 转基因水稻的某些成分可能成为过敏源,这是转基因水稻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A正确;抗稻飞虱基因不能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上,B错误;转基因水稻能抗稻飞虱,随着每一代具有抗性基因的稻飞虱都能存活、不具抗性的稻飞虱被淘汰,最终可能导致稻飞虱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12345678910117. 面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以下解决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A.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求马上停止实验,并封存重组生物B. 要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C. 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42 ℃以上便会死去的菌株D. 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没有缺陷的生物上1234567891011解析: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求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A不合理;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菌株,可能对人体造成威胁,所以必须选择37 ℃人体体温下就会死亡的菌株,C不合理;重组DNA的转移应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D不合理。12345678910118. (2024·嘉兴高二质检)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棉花主要害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了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持久性,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或将转基因抗虫棉与玉米、豌豆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均可为棉铃虫提供天然的庇护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基因抗虫棉田周围种植非转基因棉,不能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B. 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全部棉铃虫的抗性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 混作可提高转基因棉的抗虫持久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D. 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上升速率变缓1234567891011解析: 基因突变频率与环境并没有直接关系,环境只是对基因突变的结果进行选择,因此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不能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A正确;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全部棉铃虫的抗性基因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玉米、豌豆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可以使敏感型个体存活,同时具有抗毒蛋白的棉铃虫生存空间变小,提高了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保护了环境,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所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C正确;混作使具有抗毒蛋白和敏感型个体都得以生存,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因此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D正确。12345678910119. (2024·杭州高二期中)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本身来源于自然界,故不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C. 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D. “基因污染”有可能会从一种生物扩散到其他多种生物物种解析: 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等扩散到其他物种,所以转基因生物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B错误。123456789101110. 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中,可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形成转基因产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烟草转基因产品的获得属于 (填字母)。A. 基因工程 B. 细胞工程C. 发酵工程 D. 蛋白质工程A 1234567891011(2)烟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说明烟草体内产生了 ,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 。烟草DNA分子被“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实际并不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这说明 。抗病毒干扰素 遗传密码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234567891011(3)该工程应用于实践,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已取得了许多成就,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或你所设想的应用该工程的三个具体实例。 。将抗病毒基因嫁接到水稻中,形成抗病毒水稻新品种;将人的血型基因移入猪体内,培育产生与人血型相同的猪;将干扰素基因移入细菌体内,培育出能产生干扰素的细菌 1234567891011(4)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犹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如果支持,请你举出一个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的实例。 。支持这一观点。例如,用于改良作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引入杂草,就将难以控制杂草 123456789101111. 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有资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例如,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等人将转Bt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玉米花粉撒在苦芭菜上,喂食黑脉金斑蝶,4天后,黑脉金斑蝶的死亡率达44%,而对照组无一死亡,研究者认为该转基因玉米对非靶生物有毒。1234567891011(1)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很多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口数以亿计,至今没有出现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实例,所以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原因: 。转基因食物被煮熟之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入人的肠胃系统后,基因会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而失去遗传作用;②我们所吃的转基因改良作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食用后并未有不适或影响健康的现象;③转基因食品仅是在农作物中加入一两个对人类无害的控制已知性状的基因(答案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2)自1983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问世以来,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飞快。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 000万公顷。试问:转基因产品到底有什么优势? 。可缩短育种时间;②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③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 1234567891011(4)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会造成基因污染,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是怎样理解的? 。(3)怎样理解转Bt基因的玉米花粉对非靶生物是有害的? 。转Bt基因的玉米在培育过程中没有对所有的生物进行毒性检测实验,在逻辑判断上属于不完全归纳 转基因生物中所含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杂交在环境中传递,可能会由此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害虫以及其他超级生物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答案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docx 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pptx 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