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土壤的种类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土壤的种类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土壤的种类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五·四学制)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观察并描述砂质土、壤质土和黏质土的特点,举例说出它们适宜生长的植物。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出不同种类土壤的渗水能力不同。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并能讲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初步具备记录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态度责任:对探究土壤种类的实验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手实验,如实记录探究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观察并描述砂质土、壤质土和黏质土的特点,明白土壤特点与植物生长需求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出三种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 2.针对三种土壤的特点提出渗水能力不同的假设,设计对比实验,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得出结论进行汇报。 教学难点: 能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并分析出不同种类土壤的渗水能力有差异,解释并判断某种土壤类型是否适合特定植物生长,或为特定植物选择合适的土壤类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和水分,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看,我们学校的种植基地即将开始新一轮的种植,这就是刘老师从我们班级的1号试验田、2号试验田和3号试验田带来的土壤,学校的种植管理员马爷爷要想种玉米,为了让玉米长得更好,他应该种在几号试验田呢?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探讨土壤的秘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帮马爷爷把玉米种在合适的土壤里,也能找到适合在其他两块试验田生长的植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对土壤差异的好奇心,培养其问题意识,并引发思考,明确研究方向,为后续土壤种类的研究做好铺垫。】 二、探究·实践 (一)活动1: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任务1:帮马爷爷选田) 1.比较不同种类的土壤,有什么发现? 师:刚才大家提到我们要想研究玉米适合种在哪种土壤里,就要先看看这三种土壤有什么区别?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不同土壤的特点呢?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大家可以用眼睛、手等多种感官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观察土壤的特点。下面,请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的土壤,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完成学习任务一。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得也很多!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一号土壤颗粒粗糙,含砂多,揉搓难以成型,说明黏性最差;二号土壤含砂居中,加水后可以团成球,但容易散开,它的黏性一般;三号土壤颗粒细腻,含砂最少,容易搓成条、团成球,不易散落,黏性最好。 师:1号土壤含砂多,3号土壤含砂少,我们是通过肉眼观察颗粒大小判断出来的,这样准确吗?谁有更好的方法观察不同土壤的含砂量? (生结合已有学习经验,探讨用“沉淀法”观察三种土壤的含砂量。) 根据土壤中含砂量的多少,我们可以把土壤分成3类:含砂多的是砂质土;含砂适中的是壤质土;含砂少的是黏质土。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引导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多样的观察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享实验发现,加深学生对土壤种类的理解。】 2.比较不同种类土壤的渗水能力,有什么发现? 师:结合刚才的观察结果,你认为这3种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大家猜一猜哪种土壤在短时间内渗得水最快最多?说说你的理由。 生猜测。 师: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这3种土壤的渗水性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同样规格的3个渗水装置;3种土壤;水;烧杯。利用这些材料,想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适当指导。) 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既然是对比实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呢? 师:那在这个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是什么? 师:怎么判断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呢?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渗水性强? 小结:在实验中除了土壤的种类不同,其他实验条件都应保证相同。 出示实验步骤及要求:在3个渗水装置中,分别装入一样多的不同的干燥土壤,把同样多的水同时缓慢倒入3种土壤中,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哪种土壤渗出的水多,注意观察渗水速度和杯中水量。 (学生实验探究,老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探究得很认真,哪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展示给大家? 师: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发现了砂质土、壤质土和黏质土的渗水能力不同。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出了这三种土壤的特点和渗水性的强弱。 模拟实验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三种土壤渗水性的差异。但土壤在田地里的真实情况可能更复杂!刘老师把我们刚才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告诉了马爷爷,马爷爷很好奇:我们班级这三块试验田的实际渗水性,真的和实验结果一致吗?他邀请我们带上工具,直接到试验田里去验证一下!谁能联系生活经验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组讨论交流。 渗水性的强弱对植物生长意味着什么呢?渗水性强的砂质土,水流失得快,意味着它保存水分的能力——也就是保水性,就比较差。同样,溶解在水里的养分也容易跟着流失,所以保肥能力也弱。反过来,渗水性弱的黏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就强。壤质土则居中。如果我们的观察时间延长,会发生什么? 生思考土壤保水性的两个重要方面:渗水速度和持水能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探究不同种类的土壤的渗水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交流中补充完善实验方案,特别是对比实验变量控制的思考,经历“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2: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的植物。(任务2:帮马爷爷规划田) 师:通过这两个活动,看来大家对这3种土壤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知道帮马爷爷把玉米种到几号试验田了吗?其他两块试验田分别适合种植什么植物呢?课前也让同学们开展了小调查,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仔细!那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为什么不同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需求与土壤特性关系,通过表格进行梳理总结。) 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不同种类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哪些植物,并填写到记录表中。 (课件出示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师:非常好!这样班级的三块试验田就都能充分利用起来了!马爷爷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课前调查,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列举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后,增加总结对比环节,明确将植物需求与土壤特性建立清晰联系。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以及适宜生长的植物,促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活动3:土壤改良。(任务3:为马爷爷改良田献计献策) 师:同学们帮马爷爷选好了种玉米的试验田,也规划好了其他两块试验田种植的作物,真棒!但是,如果想让马爷爷种的玉米和其他农作物长得更好,就需要有肥沃的土壤,我们能给他什么建议呢? (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施肥建议。) 师:对,施肥就是给土壤补充养分。结合上节课我们学过的知识,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改良土壤的方法,就是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谁还记得关于腐殖质的知识?它有什么作用? (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汇报交流。) 师:腐殖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分解后形成的黑色或暗褐色的有机物质。它可是土壤的“宝贝”!堆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种植翻压绿肥,这些都是增加土壤腐殖质、改良土壤、让土地越来越肥沃的好方法!我们把这些好主意告诉马爷爷,他一定能种出更多更好的庄稼!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改良,紧紧围绕“帮马爷爷选田+规划田+改良田”的核心任务,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提出增加腐殖质这一改良土壤的建议,具体、可操作,而且源于生活(堆肥、绿肥、农家肥),直观感受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落实“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三、反思·评价 师: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不仅帮马爷爷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还学到了很多土壤的知识,知道了不同土壤和植物生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回顾我们的实验过程,大家有什么新的思考或发现吗? (引导反思实验设计与生活实际) 生:土壤的渗水性、保水性和透气性,到底是怎么影响植物生长的呢?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谁能举例说明呢? 为植物生长选择合适的土壤就是能给这种植物的根提供恰到好处的水分、空气和养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做完实验要及时回顾反思,比如在研究土壤的渗水性实验时,变量控制有大学问: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仅土壤的种类存在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回顾反思过程化,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反思、深化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核心方法,并借助评价表将自身学习过程可视化,提升学习自主性,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 四、拓展·迁移 师:恭喜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帮马爷爷找到了适合种植玉米的土壤,还为他规划了其他两块试验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更献上了增加腐殖质改良土壤的妙计! 如果马爷爷改种豆子,应该种在哪块试验田呢? 实践出真知,就请同学们课下把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分别按相同条件种植在我们班级的3块试验田中,观察并记录豆苗的生长状况,看看豆苗在哪种土壤中生长得更好,亲身感受一下土壤的奥秘!希望同学们在课下也能一起感受科学探究和劳动的快乐!通过实践,告诉马爷爷豆子到底应该种在几号试验田! 师:大自然不仅赋予我们一望无垠的肥沃土壤,还造化出林林总总的奇峰异石。土壤,这看似平凡的“大地之肤”,蕴藏着滋养万物的巨大能量。就让我们带着对土壤的好奇与珍惜,期待下节课继续探索如何保护土壤吧!下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依然紧扣马爷爷的试验田,增强实验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通过观察不同种类土壤中的豆苗生长状况,巩固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植物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