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请务必在指定位置填写座号,并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题共有43道题。其中,第1—40题为选择题:41-43为材料题,请在指定位置作答。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40 分,共有 40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得分;选错、不选或多选不得分。)
1.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灿烂文明代表,至今仍然让人感叹,下列关 于古埃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古埃及的母亲河是尼罗河
B. 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是在公元前 3500 年
C. 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D. 古埃及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占领过
2. 小华是一位历史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特别喜欢埃及的历史,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关于埃及文明方面的。下列内容可以选入论文的有
①古代埃及科学文化成就代表是天文学、数学和医学
②太阳历是古埃及数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③古埃及的文字是最早的楔形文字
④古埃及建筑代表是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在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 都位于大河流域 B. 都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 都发展农业经济 D. 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4.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这反映了该法典( )
A. 规定了社会各阶层的义务 B. 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C. 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 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5. 观察《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图。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 )
A. 都是依靠着海洋衍生 B. 都集中于亚洲各地区
C. 具有多源分布的特点 D. 同时在北纬30°产生
6. 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 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 西亚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D. 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7. 《汉谟拉比法典》身为一部法律典籍,其基本职能自然是为古巴比伦王国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秩序。但是从这部法典上所镌刻的内容来看,汉谟拉比的初心是希望借助这部法典来强化自身的统治地位。这段话旨在强调《汉谟拉比法典》的( )
A. 性质 B. 内容 C. 目的 D. 影响
8. “这个国家在她最富强的时候就像一个大动物园,一个自给自足、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动物园……姓哈尔维的人家做糖果、姓牛倌的人放牛、贱民挑粪。”这段话中的“这个国家”位于
A 两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9.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A. 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 规定各等级地位世代相袭
C. 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 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10. 青岛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们以话剧形式再现了古印度一种重要的等级制度。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台词,表述正确的是( )
A. 我和上一等级的姑娘相爱了,我们就要结婚了
B. 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所有国家大事由我裁决
C. 我是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处于最低等级
D. 我的身份属于婆罗门,职责是掌管国家的祭祀
11. 黄河、长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恒河是古印度文明的生命之源……这说明( )
A.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有重要影响 B. 只有大河流域才能产生人类文明
C.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不产生影响 D. 海洋文明的产生可以不依赖河流
12. 曾被称为“土匪女王”的普兰·黛维因为在低种姓人群中颇有影响而曾当选议员。普兰·黛维在竞选过程中会得到 支持。
①婆罗门
②吠舍
③刹帝利
④首陀罗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3. 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 抽签产生公职人员 B.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 赋予妇女政治权利 D. 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14. 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下列属于公民的权利义务的是( )
①参与统治的权利②不能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
③参军打仗④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15.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他在埃及以法老自居,在波斯接受当地的宫廷礼仪服饰,在中亚娶当地贵族女子为妻,在苏萨举行马其顿将士与东方女子的集体婚礼。这说明( )
A.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 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
C.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 对外战争阻断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
16. 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社会里,精神不免走向悲观和虚无,这正好为宗教的盛行铺平了道路。”材料中的宗教是指(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犹太教
17. 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例如公民权利平等、重视证据、法人制度等原则。这表明罗马法( )
A. 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C. 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 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础
18. 5世纪时,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强大的法兰克王国的民族是( )
A. 日耳曼人 B. 斯拉夫人 C. 阿拉伯人 D. 波斯人
19. 古代史上曾经出现过若干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下列国家中属于此范畴的有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中国元朝
④拜占庭帝国 ⑤阿拉伯帝国 ⑥古巴比伦王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⑥
20. 秦帝国与罗马共和国是同时期东西方的两个大国。在治国理念上,这两国最大的分歧是( )
A. “秦律”与《十二铜表法》 B. “郡县制”与“元首制”
C. “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D. “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21. “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大国的建立者是( )
A. 亚历山大 B. 凯撒 C. 屋大维 D. 克洛维
22. 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多以英雄、运动员为塑造对象,艺术家们乐于“还原”他们健美的体魄和充沛的生命力,并将其作为追求和崇拜的目标。这一现象反映了古希腊( )
A. 艺术创作凸显人本情怀 B. 雕塑艺术崇尚人神同性
C. 艺术创作摆脱宗教影响 D. 体育活动占有重要地位
23.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有
①金字塔
②佛教
③帕特农神庙
④长城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24.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对现代西方文学、戏剧、建筑、雕塑等诸多领域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文明成果 影响
A 《荷马史诗》 早期了解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B 帕特农神庙 希腊柱廊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C 苏格拉底 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D 儒略历 成为人们今天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A. A B. B C. C D. D
25. 有人夜游罗马,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何不能明亮一点?”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能反映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
A. 它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B. 这里诞生了欧洲最早的文明
C. 其法学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D. 帕特农神庙是它的建筑杰作
26. 古代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各具特色。请为下列图片反映的东西方文明成就归纳一个共同的主题( )
A. 古代大河文明 B. 古代奴隶制文明 C. 古代海洋文明 D. 古代封建制文明
27. 构建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下面知识结构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克洛维运用封君封臣制度建立法兰克王国 B. 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紧密相关
C.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基督教兴起密切相关 D. 查理曼帝国因外族入侵分裂为三个国家
28.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绝无违背”。由此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  )
A. 按等级严格划分 B. 具有一定的契约性 C. 相对自由与平等 D. 是绝对的隶属关系
29. 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中最重要的是“臣服礼”和“授职礼”。封臣必须向封君宣誓 效忠:“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这说明,在该制度下( )
A. 无论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 封君封臣之间构成了直接的附庸关系
C. 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方式向国王效忠
D. 各阶层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30. 小明同学在学完世界古代史后,发现世界三大宗教创立之初都是因为人们长期遭受苦难,希望通过宗教来解脱;但后期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甚至被定为国教。对于这种转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统治者也想帮助人民摆脱现实的苦难
B. 宗教的教义要求人民忍受现世的苦难
C. 宗教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反抗阶级压迫
D. 统治者害怕人民利用宗教推翻其统治
31. 领主在庄园上一般建有住宅、教堂、磨坊等设施,置备犁、耙等各种农具,养有各种牲畜及家禽等,有的大庄园内还有一定数量的手工业者,如木匠、铁匠、首饰匠等,生产手工业品,供应领主及居民的需要。这表明西欧庄园的形成( )
A. 维护了领主的经济利益
B. 限制了领主的司法特权
C. 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D. 实现了庄园的自给自足
32. 下图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中“播种地”的主要劳动者是( )
A. 农民和农奴 B. 领主和骑士 C. 封君和封臣 D. 商人和手工业者
33. 庄园法庭档案记录:英格兰埃尔顿庄园接到有农奴不服被控告没有完成为庄园主运草的任务,法庭查阅了有关惯例后确认“这些农奴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据此判定农奴胜诉。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 对农奴进行残酷剥削 B. 保护的是庄园主利益
C. 有助于限制领主特权 D. 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34. “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 )
A. 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B. 课程设置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 享有很大的自治权
35.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据此可知,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 雇佣关系的产生
C. 庄园经济逐渐衰落 D. 资产阶级的出现
36. 在中世纪西欧大学里,神学是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原因是人们认为神学太理论化了;民法通常最受欢迎,教会法紧随其后,然后是医学;基础课程是“自由七艺”,其中文法、修辞、逻辑组成“三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四学科组成“四艺”。材料可以用以说明,中世纪( )
A. 人民完全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B. 大学得到了教会及国王大力支持
C. 大学完全遵守了基督教会的要求 D. 大学课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37.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拜占庭帝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B. 拜占庭帝国因信奉基督教而灭亡
C. 这些古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D. 拜占庭帝国因为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并最终灭亡
38. 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和统一 B. 大化改新 C. 幕府统治 D. 明治维新
39.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包括( )
①主张实施变革 ②提出效仿宋朝制度
③推动建立幕府统治 ④促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40.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国在不断创造着经济繁荣的新高度;日本经历着天皇和幕府的二元统治;西欧的城市里孕育着近代文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A. 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 B. 世界各国封闭孤立发展
C. 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同步性 D. 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满分40分,共有3道题)
41. 人类社会,是一个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人类文明在交流碰撞中融合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光荣属于希腊)
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伟大归于罗马)
材料三:
(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所涉及到的四个古代文明,各举一例文明成果?
(2)古希腊文化辉煌灿烂,曾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请就雕塑、哲学两个方面各列举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举例说明罗马建筑的特点?
(4)以上三幅疆域图,都是历史上建立过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其中图一帝国在扩张中有什么积极作用?
(5)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42. 法制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通过一部法律文献,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其中的债务法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
材料三: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也许没有哪部法典对世界有么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四:布拉德沃特住在图廷贝克庄园……他因领主的草地上放牧牛羊被课以罚金;还被起诉以暴力威胁和殴打管家,并抢劫管家的财物。对此,布拉德沃特只承认部分属实,而对其他的指控,他决意找五个证人来洗清自己。法庭于是命令布拉德沃特下次开庭时将证人带来,同时要求陪审员在下次开庭前对布拉德沃特向管家施以的人身威胁所造成的伤害作出评估。
——《英国庄园生活:1150—1400农民生活状况研究》
(1)材料中涉及到的法典有何重要地位?这部法典对后世有什么贡献?
(2)材料二反映的是罗马历史上哪一部法律文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法律的颁布有什么影响?
(3)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的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有哪四部分法律文献构成?根据所学知识,怎么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4)根据材料四,概括“图廷贝克庄园”法庭的特点
(5)上述各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体现了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43. 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王老师带领九年级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吧!
任务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雅典】
公元前第六、第五、第四世纪在希腊日益流行的第三种政体,被称为“民主政体”。……希腊的民主政体同寡头政治就差不多了,公民们组成了一个紧密的社团,有时,如在雅典的全盛时期,竟统治了一个奴隶和“异邦人”的广大人口。 ——赫·乔·威尔斯《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
任务二【封建时代的欧洲】
任务三【千年帝国的兴衰】
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仍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和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最终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所灭。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任务四【探索发展的道路————日本】
日本全面学习中华文化与唐制,通过改革在全球历史上比西欧法、德、意、英等国更早地确立了封建制社会。中国传统的对外思想是“协和万邦”,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依靠思想和道德自身的力量,依靠华夏一整套的德教礼治,所以对日本一向毫无觊觎之心。因此接受儒教、以唐为师的日本,封建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
(1)根据任务一,回答雅典全盛时期的统治者。并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2)根据任务二,回答该图反映了西欧什么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制度的特点?
(3)根据任务三,概括拜占庭帝国被历史大潮所湮没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对欧洲文明发展的贡献。
(4)根据任务四,概括日本以唐为师的事件名称,并分析其影响
(5)因循守旧则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将错失良机。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请务必在指定位置填写座号,并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题共有43道题。其中,第1—40题为选择题:41-43为材料题,请在指定位置作答。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40 分,共有 40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得分;选错、不选或多选不得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C
【22题答案】
【答案】A
【23题答案】
【答案】B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C
【26题答案】
【答案】B
【27题答案】
【答案】B
【28题答案】
【答案】B
【29题答案】
【答案】B
【30题答案】
【答案】B
【31题答案】
【答案】D
【32题答案】
【答案】A
【33题答案】
【答案】C
【34题答案】
【答案】A
【35题答案】
【答案】A
【36题答案】
【答案】D
【37题答案】
【答案】C
【38题答案】
【答案】B
【39题答案】
【答案】D
【40题答案】
【答案】A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满分40分,共有3道题)
【41题答案】
【答案】(1)文明成果: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佛教;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等。
(2)雕塑:《掷铁饼者》
哲学: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
(3)特点:罗马大竞技场采用拱门和穹顶等结构。
(4)名称: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
积极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大交汇。
(5)认识:人类文明成果具有多元性,要尊重多元文明,学习先进文明。
【42题答案】
【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法律文献:《十二铜表法》
影响: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法律文献:《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评价:《罗马民法大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但它仍然承认奴隶制度,维持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4)特点: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佃户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等。
(5)发展趋势:从人治到法治的趋势。
【43题答案】
【答案】(1)统治者:伯里克利
局限性:参政权局限在本邦成年男性公民,外邦人、奴隶和妇女、儿童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2)制度:封君封臣制
特点:有着严格的等级关系,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契约关系。
(3)主要原因:封闭保守,缺乏创新。
影响: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成为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拜占庭帝国还传播了希腊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基础。
(4)事件:大化改新;
影响:封建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
(5)认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开放使文明繁荣,封闭使文明衰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