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五环四互”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生物圈的范围,能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能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2、能力目标:能描述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形成生物学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习重点】生物多样性;生物的特征。【学习难点】遗传多样性;应激性;新陈代谢的概念。【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对比。【自学互助】1、生物圈:在海平面以和海平面以之间,包括、整个和。这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4、生物的特征有等方面。5、小猫长成大猫属于;大猫生小猫和蜻蜓点水属于;小猫会呼吸属于;【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生物的多样性有哪些?如何区分和理解的 探究二: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讨论1: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讨论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探究三: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讨论1:你从水中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讨论2:生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讨论3: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举例说明。思考:①:生物在遇到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②生长:生物的、的变化就是生长。③繁殖:生物的过程,叫做繁殖。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现象都是新陈代谢。【检测互评】1、生物圈的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应是()A、上到约10千米的高度下到约11千米的深度B、上到约11千米的高度下到约10千米的深度C、上到约10千米的高度下到约10千米的深度D、上到约11千米的高度下到约11千米的深度2、在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含羞草、水B、机器人、病毒、小草C、猫、蘑菇、细菌D、蝴蝶、小鸟、钟乳石3、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4、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钟乳石由小变大C、小狗排尿D、人晕车呕吐5、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 )特征。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 D、繁殖6、向日葵向太阳生长,是生物表现的哪种生命现象 ( ) A、生长 B、生殖 C、遗传 D、对刺激的反应 7、雨点打在含羞草叶上,叶片会立即合拢,叶柄下垂,这一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生物进行呼吸 D、生物的发育 8、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 9、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环境多样性10、下列各项中,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C、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D、菜园中的全部白菜和菜青虫1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圈的部分()A、地球的内部B、大气圈的下层C、整个水圈D、岩石圈上层12、下列哪个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能运动B、繁殖C、生长D、新陈代谢13、现在世界上菊花已有2万~2.5万个品种,这体现了生物的()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态环境多样性14、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15、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A、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B、变异的多样性C、环境的多样性 D、气候的多样性16、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A、生殖和发育 B、生长C、新陈代谢 D、应激性17、一猪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生物的()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1章生命的世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影响生物的因素。2、能力目标:能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难点】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学法指导】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环境:生物的统称为环境。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又分为和。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包括、、、、、湿度等。(2)生物因素:①生物之间的影响:包括相互帮助、相互斗争②生物之间的影响:包括互惠互利、捕食关系。4、生物受环境的影响,也能、和环境。5.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的影响。同时,生物能够环境,也能够和改变环境。【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讨论1:实验开始时面包片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30min 讨论2:湿度和温度对霉菌的生长有什么作用?思考1:某小组同学们按照下表方案进行了实验: 甲组乙组作出假设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活环境条件阴暗潮湿处阳台向阳处实验材料一块馒头一块面包处理方法将实验材料装入袋中实验结果馒头发霉面包没有发霉实验结论霉菌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1)你 (同意或不同意)该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果,因为。(2)如果你不同意该实验方案,请写出你的方案和预期。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阴暗、潮湿、 (温暖或低温),乙组 阴暗、潮湿、温暖处。②实验材料的选择:甲组 ,乙组 一块面包 。③实验结果预期:甲组 ,乙组 。(发霉或不发霉)(3)根据你的实验结果预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思考1:你如何设计“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探究二: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讨论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讨论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讨论3: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并得出结论。讨论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检测互评】1、仙人掌适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水 B、空气 C、温度 D、土壤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光B、水C、温度D、湿度3、“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紧密不分4、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5、新疆的西瓜很甜,这一现象是由下列哪种因素决定的?()A、阳光B、温度C、水分D、湿度6、生物与生物之间具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你认为草原上的鹿与草属于()A、捕食关系B、竞争关系C、合作关系D、寄生关系7、新鲜的面包比干面包更容易长霉,这一现象说明霉菌的生长受()因素的影响A、空气B、阳光C、水分D、土壤8、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A、蚯蚓改良土壤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C、大海里出现赤潮D、动物对疾病的传播9、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B、生活在草丛中的蝗虫是草绿色的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10、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A、温度B、空气C、水分D、阳光9、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如今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决定人口数量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决定生物的形态10、秋天凋落的枯叶之所以不是生物,主要原因是()A、它已经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了B、它已经不能再生长了C、它已经没有绿色了D、它已经不能再繁殖了11、“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紧密不分12、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命现象B、形态C、遗传和变异D、结构13.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温度C.阳光D.大气【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生物学是探究生命的科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能说出教材中几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2、能力目标:能描述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生命科学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学习重点】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学法指导】阅读、归纳、总结。【自学互助】阅读课本P21-25页,完成以下内容:1、自然科学活动包括、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2、生物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3、法国学者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字。4、林奈与:林奈被称为“”。他提出的等级分类法的七个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5、达尔文与。他主要运用了等研究方法。6、哈维与的发现。他是较早运用方法的科学家。7、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8、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被称为“”,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为界、、、目、、、。9、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生物的、、、生理、、、生态的科学。10、生物科学是一门科学,要经常进行与。【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讨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讨论1: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讨论2:人们进行生物学研究有哪些主要的方法?讨论3: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都在加强生物学的研究?探究二:阅读课本P21-25页,并讨论:讨论1:人类基因组的计划是什么?讨论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生物学?讨论3: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检测互评】1、生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门B、目C、纲D、种2、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的科学研究发现了()A、血液循环B、生物分类C、物种起源D、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被誉为“生物分类学之父”的是()A、马克思B、达尔文C、林奈D、哈维4、生物分类的单位中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界、门、纲、目、科、属、种B、界、纲、目、科、属、种、门C、种、目、科、属、纲、门、界D、种、属、科、目、纲、门、界5、下列哪一个分类等级所包括的生物最少()A、纲B、门C、目D、属6、以下不属于科学活动包括的内容是()A、观察B、调查C、实验D、假设7、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达尔文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人工选择B、基因改变C、适者生存D、以上都对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科学实验的结果是用来验证假设的,实验结果往往是定量的B、所谓调查就是去实地考察C、科学家林奈将他当时发现的植物和动物排列成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系统,被称为“分类学之父”。D、生物科学是在不断探索生命世界的神奇与奥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9、鲁班由于被割破手指到发明锯,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猜想法10、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生物学家是()A、拉马克B、罗伯特.虎克C、袁隆平D、达尔文11、下列哪项不属于非生物因素( ) A、水分B、湿度C、空气D、植物12、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呈刺状,茎绿色且能贮存水分,是对下列哪一因素的适应?A、寒冷B、缺水C、大风D、强光13、生活在寒冷地方的哺乳动物,它的鼻端、尾巴、耳廓及四肢的末端都比较短小,其原因是()A、受到刺激发生一定的反应B、有利于奔跑,寻找食物C、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D、不容易被敌害发现14、达尔文对生物学的理论贡献是()A、物种的分类B.生物进划论C.物种遗传D.物种变异15、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这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16、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7、达尔文提出的的理论促进了人们对生物发展史的理解。【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2章探索生命》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2、能力目标:能尝试设计简单的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重点】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学习难点】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学法指导】探究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研究生物科学,其中_________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_____开始的。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_________。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恒量有______和_____等。4.响尾蛇靠什么追寻猎物()A.听觉B.视觉C.嗅觉D.体温5.研究响尾蛇捕食老鼠的实验中需要几只死老鼠()A.1B.2C.3D.数量不限6.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分类法、文献法、等方法。其中,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思考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么?。思考2: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思考3:在实验法研究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中,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探究二:讨论交流总结: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1、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4、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探究三: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内容: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思考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思考2:我们如何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检测互评】1、鼠妇生活的环境是()A、干燥的B、阴暗潮湿的C、有光的环境D、水中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B、便于观察C、控制变量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3、下列有关响尾蛇的信息资料中,正确的是()A、响尾蛇没有眼,因而看不见物体B、响尾蛇的视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C、响尾蛇的视力极强,在夜间也能看清物体D、响尾蛇是用鼻来感受空气中的气味的4、在实验设计中,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A、25度和0度B、有光和无光C、有空气和无空气D、温度和水分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是()A、光照B、温度C、湿度D、空气6、西瓜“爆炸”事件发生后,西瓜膨大剂进入民众视野。有人将健康状况良好的小白鼠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饲喂膨大剂,以探究其对动物有无影响。这种方法属于()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量法7、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影响的试验中,设计对照组应该是()A、所有变量都相同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C、除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8、在实验过程中,应多次反复实验,其目的是()A、好看B、数据越多越好C、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D、凑数9、在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中,实验变量是()A、温度B、水分C、光D、土壤10、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修改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C、重新进行实验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12、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 ) A、相同 B、不同 C、相似 D、随意13、什么方法的运用使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A、调查法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1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15、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记载药物1892中,附图1109幅。你认为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是,采用的主要是哪种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比较法16、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个变量,每个变量因素应设置()。【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3章 细胞》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和作用2、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显微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训练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方法。【学习重点】能说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和作用;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学习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学法指导】观察、归纳总结、实验。【自学互助】1、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构成的。2、单细胞生物:整个生物只有构成,如。多细胞生物:构成,如。【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讨论:显微镜有哪些主要结构?各结构的作用是什么?①。②镜筒:连接与。③。④。⑤载物台:放玻片。⑥通光孔:光线通过。⑦。⑧压片夹:固定玻片。⑨。⑩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身。镜臂:提握镜身。:调节焦距。:调节焦距。探究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讨论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骤?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讨论2: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像比实际大小放大了多少倍?讨论3:若视野中“上”字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动至视野中央?思考:(1)取镜安放:握托。放在距实验台边缘约5cm处,镜臂靠近身体略偏左。(2)对光:转动,使对准。转动,使遮光器上对准。眼注视目镜,同时两手转动,将光线反射到镜筒,直到整个视野呈色。(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从注视,同时双手时针缓慢转动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玻片为止。注视目镜内的视野睁开,双手时针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收放。【检测互评】1、显微镜中放大物像的结构是和。显微镜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和。对光时,2、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3、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倍,应该选用的目镜为__________,物镜为__________。若在载玻片上放一块写有很小“F”字母的透明纸片,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材料必须是( )A、薄而透明的 B、新的 C、干燥的 D、完整的5、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目镜镜头,污点都没被移去,那么污点肯定是在( ) A、目镜上 B、在装片上 C、在反光镜上 D、在物镜上6、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应该是( ) A、正中央 B、略偏右 C、略偏左 D、以上三种都可以7、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B、左右任一只手握住镜臂 C、右手握镜筒,左手托镜座 D、双手托住镜座8、用显微镜观察写在载玻片上的英文字母“d”,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A、dB、pC、qD、b9、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10、对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A、白亮的 B、有直射阳光的 C、暗灰的 D、黑暗的11、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 ) A、载物台 B、反光镜 C、装片 D、通光孔12、某人在使用显微镜时,他视力正常,且习惯用右手写字,则他使用显微镜时,应A、闭左眼,用右眼观察 B、闭右眼,用左眼观察 C、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13、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B、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D、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响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3章 细胞》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观察和识别动物细胞的结构。2、能力目标:能正确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精神。【学习重点】观察和识别动物细胞的结构;能正确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难点】能正确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学法指导】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动物和植物都是____________构成的。2.生物圈中的生物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生物。3.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是。4.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有。5.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6.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或动物细胞形态和基本结构都是一样。()(2)在显微镜下观察的临时装片都需要被染色后才能观察。()(3)蝗虫、柳树、家兔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5)经碘液染色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细胞质颜色最深。( )(6)不同的动物细胞形态结构并不完全一样。 ( )【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讨论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①:纱布朝一个方向。②:把玻片平方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玻片中央滴一滴。③:清水漱口,清除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上轻刮几下。④: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盖在液滴上。⑥:在盖玻片滴一滴,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引流,使扩散到整个标本。讨论2:是否所有动物细胞的形态都是一样的?讨论3: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P38:动物细胞最外面一层极薄的膜,对细胞具有作用,并控制,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能流动从而加速内外物质的交换。在细胞质内有许多细微的结构,如线粒体等。:细胞内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储存,控制着。除上之外,动物细胞内还有,是细胞进行的场所,是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讨论4:你所观察过的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的特点?讨论5:比较几种观察过的动物细胞,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检测互评】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A、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增多B、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增多C、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减少D、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减少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 )A、变亮 增多 B、变暗 减少 C、变亮 减少 D、变暗 增多3、小刚同学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х和10х两种,物镜有10х和40х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х,物镜10х B、目镜10х,物镜10х C、目镜5х,物镜40х D、目镜10х,物镜40х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染液是()A、清水B.生理盐水C.稀碘液D.自来水5、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缩小光圈B、换高倍目镜C、选用凹面镜反光D、调节准焦螺旋6、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7、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将牙签上的碎屑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②盖上盖玻片③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⑤染色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②⑤C、④③①②⑤D、③④②①⑤8、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 ( ) A、粗准焦螺旋 B、压片夹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9、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A、选择透过性B、完全透过性C、全封闭特性D、有时全透性有时半透性10、动物中的能量转换器是()A、染色体B、线粒体C、叶绿体D、液泡11、物镜放大倍数为10X,目镜放大倍数15X,它的放大倍数是()A、10倍B、15倍C、25倍D、150倍1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该()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1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什么要将取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0.9%的生理盐水中A、使细胞透明B、避免细胞干燥C、减慢细胞的运动D、使细胞维持正常生理状态14、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形状是()A、球形B、扁平近长方形C、扁平近椭圆形D、接近椭圆的球形15、观察前,操作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镜座【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3章 细胞》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观察和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2、能力目标:能正确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精神。【学习重点】观察和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能正确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难点】能正确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法指导】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自学互助】阅读课本P38-40页,完成以下内容: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擦拭、滴液(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取材(撕)、展平、、。2、识图填空。(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你判断的依据是。图中B的主要作用是。图中结构E名称是,它是进行作用的场所。(2)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是在[]中进行的,其中的能通过作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3)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其中还含有物质.图中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4)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是:(填序号)。(5)刀切鲜橙时,流出的黄色汁液主要是,它来自图中结构[] 。(6)绿叶呈现出绿色的原因是因为细胞中含有[]。【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讨论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讨论2: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对细胞具有的作用。:紧贴细胞壁的一层极薄的膜,对细胞具有的作用,并。:细胞内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储存,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能从而加速了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除了以上基本结构外,在细胞质内有许多细微的结构。如::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液泡中有。细胞液中溶有多种物质,有的有味道,有的细胞液中含有色素,使细胞呈现不同的颜色。:细胞质中的绿色小颗粒,内含有等色素。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的场所。线粒体:细胞进行的场所。探究二:讨论交流: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完成下列表格)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没有()和()有(),有(),绿色部分有()细胞核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有:。【检测互评】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在于( )①液泡 ②细胞膜 ③细胞壁 ④细胞核 ⑤细胞质 ⑥叶绿体A、①②③B、②④⑤C、④⑤⑥D、①③⑥2、北京香山红叶呈红色,是由于细胞中存在花青素的缘故,那么这种物质存在于下列哪种结构中?()A、细胞膜B、细胞核C、液泡D、细胞壁3、构成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线粒体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4、观察经过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各个结构中,染色最深的是()A、细胞壁B、细胞质C、液泡D、细胞核5、下列结构中,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叶绿体6、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什么含有大量的糖分()A、细胞液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壁7、猪的体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形状不太规则,这是因为猪的体细胞中没有A、叶绿体B、细胞质C、细胞壁D、细胞膜8、小麦的表皮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细胞核⑥大液泡⑦细胞质A、①②④⑤⑦B、②③⑤⑦C、②④⑤⑦D、②④⑥⑦9、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①撕取实验材料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擦拭载玻片、盖玻片④用碘液给实验材料染色⑤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⑥盖盖玻片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②⑤④⑥C.③②①⑤⑥④D.①③②⑤⑥④【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3章 细胞》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描述细胞是生命活动;能描述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2、能力目标:能解释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单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单位,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学习重点】描述细胞是生命活动。【学习难点】解释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单位。【学法指导】探究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变形虫是一种动物,因为它的身体只由一个构成。2、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同时控制着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3、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外界获取的、、等有机物中贮存着能量,这些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4、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5、植物细胞内含有,它能够利用把水和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及其储存的能量既可以供给植物细胞利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供给动物细胞利用。6、细胞的生活靠的是细胞各种结构的分工协作。请你将细胞中的下列结构与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a.细胞膜A.动力车间b.叶绿体B.控制物质进出c.线粒体C.遗传信息库d.细胞核D.使光能变成化学能7、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比喻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厂”,则“工厂”周围的“围墙”和“门卫”分别是细胞的和。细胞的相当于“工厂”的“管理和调度部分”,细胞的相当于“工厂”的“动力车间”,细胞的相当于“工厂”的“生产产品车间”。【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观察变形虫讨论1:变形虫是怎样运动的?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讨论2:变形虫运动需要什么条件?讨论3: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讨论4: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探究二:观察图3—15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讨论1:变形虫是怎样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讨论2:变形虫运动需要能量,变形虫是怎样获得能量的?探究三:观察图3—16变形虫实验示意图讨论:变形虫的细胞核在遗传中的作用【检测互评】1、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当用沸水烫青菜时,水就变成了绿色。原因是破坏了青菜细胞的()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2、下面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是细胞外面的极薄的一层膜B、细胞膜对细胞有保护作用C、细胞膜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D、细胞膜能将细胞的内部和外部分开3、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A、细胞质B.线粒体C.细胞膜D.叶禄体4、能够使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的结构是()A、细胞核B、线粒体C、叶绿体D、细胞膜5、变形虫的()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开,既有保护作用又能进行物质交换。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6、下列物质中,能供给细胞能量的物质是()A、水B、糖类C、无机盐D、氧气7、细胞中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场所是()A、细胞膜B、细胞核C、线粒体D、液泡8、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结构是()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壁D、线粒体9、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载体是()A、蛋白质B、细胞膜C、染色质D、脂肪10、植物细胞中,能将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的结构是()A、细胞核B、叶绿体C、线粒体D、细胞膜11、细胞中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12、橘子有酸味、甜味,有这些味道的物质存在于橘子细胞的()A、细胞膜里B、细胞间质里C、细胞液里D、细胞核里13、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生物体细胞中,细胞质是()A、静止的B、不含蛋白质C、固定的D、流动的1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不能看到的细胞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液泡15、下列哪种物质是细胞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A、糖类B、尿素C、蛋白质D、脂类16、细胞膜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A、将细胞内外环境分开B、不让细胞内的物质排出C、阻止物质进入细胞D、控制物质的进出【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3章 细胞》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描述细胞通过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的意义。2、能力目标:能熟悉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模拟探究过程以及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学习重点】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的意义。【学习难点】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学法指导】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细胞体积一般,这是因为细胞长到一定体积时。2、细胞产生新细胞。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3、细胞分裂的过程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4、细胞分裂的特点:。5、细胞分裂的意义: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可实现;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可使个体由小长大、细胞更新及个体繁殖,保证生物体的。6、细胞越大,物质扩散,反之,扩散。7、动物细胞分裂:先是一个细胞核分裂;8、植物细胞分裂:首先是一分为二。9、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可实现;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可以使个体由小长大、细胞更新及个体繁殖,保证生物体的。【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讨论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讨论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讨论3:细胞体积为什么不能无限大?探究二:活动: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讨论1:氢氧化钠在不同大小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是否相同?讨论2:细胞大小与细胞的物质扩散有什么关系?探究三: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图3—17细胞分裂示意图,讨论1:植物细胞怎样分裂的?讨论2:比较分析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讨论3: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什么?【检测互评】1、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形成了多少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多少()A、2个,92条B、4个,46条C、4个,23条D、数目都不定2、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A、细胞体积增大B、细胞数目增多C、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目增多D、细胞体积增大或细胞数目增多3、下列各项不属于癌变细胞特点的是()A、细胞分裂非常快B、细胞失去分裂能力C、可侵入其他组织器官D、细胞癌变的实质是遗传特性改变4、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是( )A、细胞体积太大太厚重了B、细胞表面积相对减小,细胞膜不能从外界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C、细胞表面积相对减小,细胞膜才能从外界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D、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交换太快5、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质先发生分裂,由一份分成两份B、细胞核先发生分裂,由一个分成两个C、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D、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6、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可以生长和分裂B、生物体由小到大,都是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分不开的C、随着生物体的生长,细胞的数量也是增长D、某一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是一成不变的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B、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与繁殖有关C、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与繁殖无关D、不断补充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保证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8、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一般分裂50~60次B、细胞要生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进行分裂C、细胞可以无限分裂下去D、细胞分裂时核先复制一份9、下列能够无限度地分裂和生长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B、癌细胞C、上皮细胞D、肌肉细胞10、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A、细胞核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壁11、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上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又能分泌对岩石有腐蚀作用的地衣酸。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即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2、蔬菜上的农药一般很难渗入蔬菜对的细胞内,从细胞结构上看,起作用的是()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核13、动物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是()①细胞质由一份分成两份②、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③、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③②14、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的能量转换器是()A、细胞核B、液泡C、叶绿体D、线粒体15、切多汁的水果时会流出液体,此液体主要来自于()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液泡1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的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A、光B、温度C、水D、空气17、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C、所有变量都相同D、所有变量都不同【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识别动植物的主要组织。2、能力目标:能描述各种组织的作用。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观。【学习重点】动植物的主要组织;各组织的特点和作用。【学习难点】各组织的特点和作用。【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对比、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细胞分化P56: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其中大部分细胞发生了变化,他们在、和上逐渐发生了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2、组织P56:由相似,、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3.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起点是从一个开始,它是由 和 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4.由许多 相似, 、 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 。它是 的结果。5.人和动物有四种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6.植物主要有: 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7.叶的表皮、叶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属于组织、组织、组织。8.我们吃甘蔗的过程中,观察到横切面有一个个突起的点,这主要是植物的组织;剥掉的主要是组织;吃掉的主要是组织;吐掉的可能是组织。【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P57),填写下表:结构特征分布位置功能举例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细胞间质覆盖在和的内表面。保护身体免受伤害或感染,有的有分泌功能血管、口腔上皮消化道内表面、呼吸道内表面皮肤上皮结缔组织细胞间质广泛肌肉组织主要由构成神经组织主要由构成脑、脊髓、神经脑、脊髓、神经中的神经组织探究二:观察图4—2植物体的主要组织示意图(P58),完成以下内容:(1)、分生组织:细胞一般,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具有很强的。(2)、保护组织:覆盖在植物。对内部起保护作用,防止、病菌侵入、控制气体交换。(3)、营养组织:细胞壁,液泡,可制造和储存营养。如:叶肉、果肉细胞。(4)、输导组织:功能。导管运输,筛管运输。探究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检测互评】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开始的,它是由和受精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2、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和植物具有的组织有关。3、对于一个番茄果实来说,果皮属于组织,果肉属于组织。4、叶的表皮、叶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属于组织、组织、组织。5、我们吃甘蔗的过程中,观察到横切面有一个个突起的点,这主要是植物的组织;剥掉的主要是组织;吃掉的主要是组织;吐掉的可能是组织。6、把植物体从内部结构上联系起来成为一体(贯穿于根、茎、叶等器官内)的组织是()A、营养组织B、输导组织C、分生组织D、保护组织7、除哪项外其余各项都是构成鸡翅的组织()A、上皮组织B、肌肉组织C、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D、营养组织8、人体的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在形态上完全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 )A、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B、细胞分化的结果C、细胞自身改变的结果D、细胞生长的结果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细胞的分化形成了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胞B、皮肤是人体的一个最大器官C、植物营养组织的细胞都和番茄果肉细胞形态一样D、植物各种器官的表皮都属于保护组织10、下列各项中,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A、洋葱鳞片叶B、西瓜瓤C、蚕豆叶的表皮D、橘瓣上的丝络11、完整的苹果可保存很长时间,而破损的苹果会很快腐烂,这说明表皮所属的组织和功能分别是( )A、保护组织,保护作用B、分生组织,分裂作用C、营养组织,储藏作用D、输导组织,输导作用12、下列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A、唾液腺B、血液C、胃黏膜D、骨骼肌13、细胞分化是指( )A、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子细胞的过程B、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C、新生的子细胞逐渐长大的过程D、细胞从原来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转变为其他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过程14、根尖某一部位的细胞小、壁薄、核大,这一部位是由()组织构成的。A、保护B、分生C、营养D、输导15、下列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的组织是()A、上皮组织B、神经组织B、结缔组织D、肌肉组织16、植物体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是()A、营养组织B、分生组织C、上皮组织D、保护组织【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2节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能力目标:能解释组织如何构成器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科学观点。【学习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难点】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学法指导】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器官:不同的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2、系统:(1)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2)分类:高等动物和人体有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3、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人和动物体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植物体5、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1)、营养器官:、、。(2)、生殖器官:、、。【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解剖观察鸡翅(P61),完成以下内容:讨论1:构成鸡翅的主要组织有哪些?讨论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的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讨论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探究二:观察图4—3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和图4—5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讨论1:人和动物的器官是怎样构成的?讨论2:人和动物的系统是怎样构成的?探究三: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讨论1:植物体是怎样构成的?讨论2: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何异同?【检测互评】1、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是( )A、胃B、脑C、皮肤D、肠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靠的是( )A、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D、循环系统3、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一组是()①唾液腺②皮下脂肪③血液④软骨⑤一根肋骨A、①②B、①③④C、①⑤D、③④⑤4、人的胃是一种()A、器官B、细胞C、组织D、系统5、能够为植物体获得生长所需的无机盐的器官是( )A、根B、茎C、叶D、种子6、将几大植物器官连接在一起的器官是( )A、根B、茎C、叶D、花7、在植物体的六大器官中都具有的组织是( )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C、分生组织D、营养组织8、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细胞→组织→器官B、细胞→组织→系统C、器官→组织→细胞D、器官→系统→细胞9、蝙蝠和玉米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区别是蝙蝠具有()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10、下列食物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A、甘薯B、番茄C、甘蔗D、莲藕11、我们常吃的甘蔗和花生,分别属于植物的()A、种子和茎B、根和果实C、果实和种子D、茎和种子12、下列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A、血液B、心脏C、番茄果肉D、洋葱表皮13、动物体与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是动物体具有()A、细胞B、组织C、系统D、器官14、藕生长在淤泥中,且能做菜食用,它属于()A、叶B、茎C、根D、果实15、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组成的结构,叫做()A、细胞B、组织C、系统D、器官16、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其中最小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7、下列属于器官的是()A、洋葱表皮B、甘蔗植株C、桃花D、叶脉18、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指它的()A、根、茎、叶B、果实和种子C、花、果实、种子D、种子19、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定的功能的结构是()A、人组织B、器官C、系统D、生物体20、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受刺激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的组织是。21、番茄果实的表皮属于组织,果肉属于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就叫,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花、果实、种子属于器官.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组织是()A.血液B.心肌C.口腔上皮D.心脏【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与探究光合作用有关的科学家;能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2、能力目标:能说出光合作用的产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科学家们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习重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学习难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学法指导】阅读、观察、归纳总结、实验。【自学互助】1、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海尔蒙特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2、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3、英格豪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只有在下才能净化空气。4、1804年瑞士科学家索緖尔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生长需要。5、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下不仅能够释放,而且能够合成等物质。5.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个豪斯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只有在下才能净化空气,释放气体。6.1782年瑞士科学家的实验现象;植物在光下放出的同时,还吸收空气中的。7.1804年瑞士科学家索緖尔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生长需要。8.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9.验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分的实验,该实验利用了实验方法,其中的变量是,原理是。【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P69)步骤操作目的1、实验前2到3天,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将叶片内原有的2、遮光选1或2片叶子,将其上下两面用不透光的纸片遮光后移到光下2到3小时设置和的实验。3、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去纸放入酒精中,叶片变成色。完全溶解,避免颜色干扰4、染色清水漂洗后用染色遇的部分证明有5、冲洗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冲洗去掉碘液干扰,便于观察讨论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讨论2:实验选用的叶片,部分被遮光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讨论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讨论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讨论5:萨克斯实验是怎样构建对照实验的?讨论6:该实验的结论是: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探究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P70)讨论1: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发生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讨论2:光合作用产生的助燃性气体是什么气体?。讨论3:此实验的结论是:是光合作用的。【检测互评】1、进行“绿叶在光下合成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酒精的颜色将变为()A、无色透明B、绿色C、蓝色D、黄白色2、“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目的是()A、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B、使叶片中含有的淀粉溶解到酒精里C、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D、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3、在“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植物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A、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B、让叶片中积累更多的水分C、使叶片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D、使根吸收更多的无机盐4、萨克斯实验的结论之一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为此他设计对叶片用黑纸片进行部分遮光的处理。下列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萨克斯的实验中没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B、遮光部分是实验组,照光部分是对照组C、照光部分是实验组,遮光部分是对照组D、暗处理前是对照组,暗处理后是实验组5、检测植物叶片中是否含有淀分,所用的试剂是()A、酒精B、生理盐水C、碘液D、清水6、“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证明了()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是淀粉B、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气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原料是二氧化碳D、光合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7、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的实验得出了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A、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B、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C、都是从水中获得的D、不是从水中获得的8、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的作用是()A、增加鱼缸里的氧气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C、提供鱼的食物D、增加鱼缸里的二氧化碳9、“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包括了以下步骤: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观察变化⑤清水漂洗⑥碘酒显影,正确的实验顺序应是:(用数字和箭头表示)。10、太阳光下,金鱼藻不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火柴棍快速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A、二氧化碳B、氧气C、水蒸气D、淀粉【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理解并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并能用实验证明。如何设计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如何控制变量。2、能力目标:能“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等实验并说明每个步骤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精神。【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学习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及每个步骤的作用【学法指导】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变成储存能量的(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3、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1)物质转变:将简单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主要是)。(2)能量转变:将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在的能量。4、意义:(1)光合作用制造的是植物、动物和人类直接或间接的来源,是多种工业原料的来源。(2)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是动植物及工业生产所需的来源。(3)光合作用产生的,是动植物和人类进行呼吸作用所需氧的来源。(4)维持大气中和的含量相对稳定。5、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P71)讨论1: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讨论2:分析实验,你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讨论3:你组认为绿叶细胞的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探究二: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讨论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讨论2:分析实验现象并说明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检测互评】1、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密封的实验装置中,放入一瓶氢氧化钠,则实验完成后,在叶片上滴碘酒后不变蓝,其原因是()A、没有水B、没有二氧化碳C、没有光照D、没有叶绿体2、下列哪项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A、光B、二氧化碳C、水D、叶绿体3、下列四项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制造有机物,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B、制造的有机物能贮存能量,是人和动物的能量来源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稳定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人和动物氧气的来源4、农作物种植要“正其行,通其风”,目的是()A、使植物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B、使植物能吸收更多水分C、美观D、有利于人工管理5、一株桃树经过一段时间的培植后,它所积累的干物质的质量,比培养初期的质量增加几十倍以上,其增加的干物质主要来自于()A、根所吸收的水B、根吸收的无机物C、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D、土壤6、为提高塑料大棚蔬菜的产量,菜农拟采取以下措施,其中哪项与提高产量无关A、立体密植B、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C、适当提高氧气浓度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7、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看,影响光合作用的嘴主要外界条件是()A、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B、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浓度C、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D、温度和湿度8、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光照射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结果发现()A、叶片的边缘变蓝,其他部分不变蓝B、整个叶片变蓝C、叶片的边缘不变蓝,其他部分变蓝D、整个叶片不变蓝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不可缺少的分别条件是()A、线粒体和光B、叶绿体和光C、线粒体和有机物D、叶绿体和有机物10、右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请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部分变成,这是因为。(2)加碘液后发现甲、乙两处均不变蓝,原因是:甲处:_____。乙处:_________。(3)丙处遇碘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第3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识别叶片的各结构并描述其作用。2、能力目标:能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重要性的学习,深化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学习重点】叶片的各结构及其作用。【学习难点】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学法指导】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归纳总结。【自学互助】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由、、组成。【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观察植物的叶讨论1: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讨论2:总结叶片的结构组成和各结构的特点、作用。①组织。细胞无色透明排列整齐,表皮外有一层透明不易透水的,利于,⑤防止叶片过多散失,叶片。表皮细胞不含,表皮上有由成对的呈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城的[]气孔。气孔可张开、闭合。是交换和散失的门户。②。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细叶肉[](组织):胞排列的叶肉细胞是组织。③。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细胞排列的叶肉细胞是组织。叶脉[](组织):分布在叶肉细胞之间,具有作用。内有两种管道:运输水和。运输有机物讨论3: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探究二:活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讨论1:哪种环境因素可能对叶绿素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讨论2: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实验中设置的对照有什么作用?【检测互评】1、夏季的雨后,一些植物的叶表面常有水珠滚动,而不会渗入叶片中去,主要是因为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B、表皮的气孔关闭C、表皮的细胞壁厚,不透水D、表皮细胞表面有角质层2、保卫细胞的作用是()A、保护整个细胞B、控制气孔的开闭C、保卫气孔D、吸收水分3、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若将叶的主脉切断(一切均按规范要求),则发现叶片前端遇碘液未变蓝色,其原因是()A、叶片未遮光B、缺水,无法生成淀粉C、气孔不能开闭D、叶片无法支撑4、韭菜的上端是绿色,而下端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其根本原因是()A、韭菜下端没有叶绿体B、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C、叶的下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形成5、叶片的表皮有哪些特点是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②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能透过气体③表皮上有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6、叶片中含有叶绿体最多的细胞是()A、叶脉B、表皮细胞C、海绵组织细胞D、栅栏组织细胞7、银边天竺葵的叶光照射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出现的结果是()A、整个叶片都变为蓝色B、银边部分变蓝,其它部分不变C、叶片边缘不变,其它部分变蓝D、整个叶片没有变化8、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约重4千克,请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直接来自()A、土壤中的无机盐B、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C、土壤中的有机物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9、在大棚里种植农作物,为使农作物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光合作用,可适当增加()浓度。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氢气10、叶的下列结构中,能制造有机物的部分是()A、上、下表皮细胞B、保卫细胞C、角质层D、导管和筛管11、光和作用的原料是()A、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水C、淀粉和氧气D、光、叶绿素和水12、将一片正常叶片的主脉切断,在光照若干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处理,叶片近叶尖端的一半呈褐色,近叶柄的一半呈蓝色。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A、阳光B、水C、二氧化碳D、叶绿体13、下列哪一项不是叶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A、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上有气孔B、栅栏组织叶肉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C、叶片阔而扁平,提供了较大面积接受阳光D、叶片在秋天时变成黄色或红色14、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能在叶中的进行部位的是()。A、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B、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C、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D、叶脉细胞和叶肉细胞1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第4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和意义。2、能力目标: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重要性的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球是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学习难点】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学法指导】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合成储存能量的(主要是)并释放出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3.实质: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一是,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二是,即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4.意义:光合作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产物上。(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而且也是动物和人的来源。(2)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来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里的能量也是植物亿万年前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3)光合作用吸收释放,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总结光合作用讨论1: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和产物是什么?讨论2:有机物中贮藏的能量来源于哪里?讨论3: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是什么?讨论4: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探究二: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有哪些应用?【检测互评】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下列哪一项不是光合作用的意义()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营养和食物B.为动物和人类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来源C.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来源D.为动物和人类提供呼吸所需的二氧化碳来源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C.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D.绿色植物所有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4.右图是绿色植物的一生理过程,据图回答:(1)此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2)请把表示这一反应过程的反应式补充完整。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储存。6.光合作用比作工厂,那么请你将下列相关联的词语连接起来光能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光合作用的动力淀粉(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气光合作用的机器含叶绿体的细胞光合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叶绿体【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2节呼吸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描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及意义;2、能力目标:能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提升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及意义。【学习难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学法指导】探究分析、对比交流、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只有后,其中贮存的能量才能被利用。而作用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有机物里贮存的能量。2、呼吸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吸收,将分解成和,同时释放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3、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储存能量)+++能量4、呼吸作用的意义:。5、绿色植物吸收,将分解成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6、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结构是。7、夏天,人们常用冰箱贮藏蔬菜、水果,以达到保鲜效果,这是因为在温度较低时,植物的作用较弱,的消耗比较少的缘故。收获的粮食应及时晒干,是因为潮湿种子的作用比较旺盛,消耗的较多。经常给农作物松土,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从而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顺利进行。8、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实质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P81 —82)讨论1:说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是什么?。讨论2:为什么将实验装置放到温暖环境中?讨论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探究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P82)讨论1:说出演示实验中乙瓶的作用是什么?讨论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探究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讨论1: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讨论2:煮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探究四: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讨论1:根据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本组的假设是否证实?讨论2: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讨论3:呼吸作用的实质及意义是什么?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能进行吗?讨论4: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是什么?【检测互评】1、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立即熄灭,说明瓶子里缺少()A、氧气B、二氧化碳C、热量D、都不是2、细胞内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的场所是()A、叶绿体B、细胞质C、线粒体D、液泡3、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B、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4、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条件分别是()A、有光无光都行;有光才能行B、都必须有光才行C、都没有光也可以D、有光才行;有光无光都行5、家庭养花时,一般用栽花要用盆底有小洞的瓦盆,不宜用瓷盆。其原因是()A、有利于根吸收水分B、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C、利于叶的蒸腾作用D、能促进根的呼吸作用6、将新鲜的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内冷藏可以保鲜,其主要原因是冷藏条件下( )A、呼吸作用减弱B、呼吸作用停止C.微生物被冻死D、微生物繁殖速度慢7、在我国的南方,夏季是水稻收成的时候将手插入谷堆,而这个季节会遇到台风和大雨.农民常将未晾干的水稻种子拢成堆且盖上塑料膜.一段时间后,将手插入谷堆,会感到烫手,这主要是因为( )A、潮湿的种子要散发水分B、潮湿的种子呼吸作用强,产生的许多热量,无法散失C、种子的光合作用,产生热量D、缺乏氧气,种子无法呼吸8、植物的生长、吸收等生命活动所需的动力,来自()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输导作用D、吸收作用9、右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A、II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I是呼吸作用 B、II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I是呼吸作用C、II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I是光合作用 D、II是呼吸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I是光合作用10、储存水果和蔬菜时,常采用降低氧气浓度或温度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光合作用B、增强呼吸作用C、抑制光合作用D、抑制呼吸作用1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A、种子中B、叶片内C、根尖内D、任何一个活细胞12、为了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往往向贮存的仓库里通入适量气体,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13、判断题(1)独自一人下菜窖时,点上一支蜡烛比带手电筒更安全。()(2)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植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太阳,与呼吸作用无关。()(4)温度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5)种子萌发时产生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了。()【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氮、磷、钾三种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能理解根尖的成熟区是根的主要吸水部位,能说明根毛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2、能力目标: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无土栽培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前沿科学的兴趣。【学习重点】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学习难点】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学法指导】实验探究、阅读交流、归纳总结。【自学互助】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和,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的无机盐。3.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时,根就吸水。3.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4、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5、萎焉的黄瓜浸泡在清水里,黄瓜会变得,将少量酱油倒入盛有黄瓜条的盘里,黄瓜条会逐渐变得。这说明黄瓜的果肉细胞可以,也可以。6、绿色植物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主要吸收部位根尖的,因为在这里有大量的细胞。7、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植物,而且根尖区有许多白色“绒毛”(即),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植物根部的大量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8、成熟区根毛细胞的特点:细胞壁、细胞质、液泡。9、根毛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反之。10、无机盐的吸收:(1)根不但从土壤里吸收水分,而且也从土壤溶液中吸收。(2)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多的是含、、的无机盐。11、无土栽培:P88: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用它来栽培植物,这就是无土栽培。【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P85)讨论1:说明你组同学的假设和实验方案。讨论2:当黄瓜细胞吸水时,请描述出水分运动的途径。外界溶液→→→→讨论3: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说明黄瓜细胞吸收和失水的条件。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探究二:活动:观察根毛(P86)讨论1:根的主要吸水区域是根尖的哪个部分?。讨论2:根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是怎样扩大的?。探究三: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P87)讨论1:描述两株幼苗的色泽,以及根系和茎叶的长势。讨论2: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两株幼苗为什么会大小不一样呢?讨论3: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讨论4:分析说明用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的原因?探究四:无土栽培讨论:无土栽培的概念和无土栽培的意义是什么?【检测互评】1、根毛细胞能够吸水的原因是()A、根毛细胞数量多,吸收面积大B、根毛细胞与土壤溶液相接触C、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D、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2、关于根毛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毛布满整个根B、根毛是非常细小的根C、根毛的存在有利于增长根的吸收面积D、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上长出的不定根3、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焉现象,补救的措施是()A、移栽植物B、疏松土壤C、减少光照D、及时浇水4、根能从土壤中吸收()A、水和无机盐B、各种植物所需的营养C、有机物D、水和有机物5、用盐腌萝卜时,萝卜发生的变化是()A、细胞吸水,萝卜硬挺B、细胞吸水,萝卜软缩C、细胞失水,萝卜硬挺D、细胞失水,萝卜软缩6、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分生区B、成熟区C、伸长区D、根冠7、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A、细胞壁厚,细胞质少,液泡很大B、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很大C、细胞壁厚,细胞质多,液泡很小D、细胞壁薄,细胞质多,液泡很小8、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植物萎蔫的原因是()A、根毛细胞液浓度降低B、根毛细胞液浓度升高C、土壤溶液浓度过高D、土壤溶液浓度过低9、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来自()A、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B、叶从大气中吸收的C、根从土壤颗粒内部吸收的D、植物体自身产生的10、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的无机盐。A、钾、铁、氮B、氮、硼、铁C、氮、磷、铁D、氮、磷、钾11、植物缺磷时,叶片常呈现()A、黄色、棕色B、暗绿色、紫色C、褐色、焦枯D、淡棕色、褐色12、含钾的无机盐能够使植物体()A、枝叶繁茂B、茎秆健壮C、幼苗发育D、开花结果和种子成熟提早13.无土栽培是指把植物()A.栽培在清水中B.栽培在土壤溶液中C.栽培在营养液中D.全部暴露在空气中【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描述植物蒸腾作用现象;能说明植物气孔的数目、分布与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关系。2、能力目标:能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蒸腾作用意义的认识,渗透爱护植被的意识。【学习重点】植物蒸腾作用现象;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学习难点】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分析讨论、总结归纳。【自学互助】1、蒸腾作用概念P91: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2、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的气孔来完成的,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_________细胞控制,大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_________表皮。和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3、蒸腾作用的意义:(1)、,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2)、促进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运输。(3)、促进生物圈的循环。4.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_______细胞控制,大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_______表皮。5.蒸腾作用可以降低_________,促使根从土壤中_________,同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_________的运输。6.“秋风扫落叶”要减少植物的,有利于植物适应环境的变化。7.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由调节。【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植物的蒸腾失水P90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讨论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讨论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讨论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讨论5: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蒸腾作用的发生部位探究二:活动: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讨论1:实验假设: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或少)。实验结论:。讨论2:蒸腾作用的意义【检测互评】1、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A、液态B、气态C、固态D、都不是2、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A、保卫细胞B、气孔C、叶片D、根毛3、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A、人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增加植物表面的湿度C、促使分解体内的有机物D、降低植物体内的水分5、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6、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7、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8、蒸腾作用是指()A、叶片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B、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C、叶片排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D、气孔释放氧气的过程9、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根B、茎C、叶D、花10、移栽植物时,往往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去掉一部分枝叶,主要原因是()A、防止植物干枯B、降低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C、降低光合作用,减少职务负担D、有利于呼吸作用,使生命活动加强11、森林地区往往降水较多,这是因为()A、树木的生长需要水分,从而增加降水量B、森林多分布在雨水多的地方C、森林的根系固定了水分,使周围的空气湿度变大,从而增加降水量D、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加降水量12、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但一般植物的叶片上,上表皮的气孔总是比下表皮的少,这是因为()A、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B、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吸收更多二氧化碳C、下表皮气孔多可加速水分的散失D、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氧的散失13、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没有蒸腾作用,水分和无机盐就无法在植物体内运输B、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表面积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C、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促进降雨D、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水分,是一种浪费14、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的特点是()A、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B、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C、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大于土壤溶液浓度D、以上都是15、判断题:(1)蒸腾作用同呼吸作用一样,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2)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3)在草原上大量植树,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4)叶片的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5)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的送来原料()【总结提升】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5节运输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植物茎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部位,能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特征。2、能力目标:能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导管、筛管的分别以及运输作用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树怕伤皮不怕空心”,树立正确的爱护植被的意识。【学习重点】植物茎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部位。【学习难点】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分析讨论、总结归纳。【自学互助】1、导管:(1)、作用——从向运输和。(2)、位置——。(3)、特点——由许多管状的连接而成中空的管道。2、筛管:(1)、作用——从向运输。(2)、位置——。(3)、特点——由长形的连接而成。3.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部里的,自而运输的。4.淀粉是通过部里的,大多是自而运输的。5.植物体的根、茎、叶内都有和,它们彼此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和的功能。【展示互导】1、小组问题展示:2、我的疑惑:【质疑互究】探究一: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P94)材料现象实验材料处理甲(剥掉树皮)乙(保留树皮)叶的变化水量变化叶的变化水量变化实验预测实验观察实验结论⑴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⑵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讨论1:甲乙两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讨论2: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