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基础题--第二章 第三节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基础题--第二章 第三节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第三节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反射和反射弧
1.(2025浙江宁波五校联盟期中联考)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是(  )
A.神经中枢    B.感受器
C.突触    D.效应器
2.(易错题)(2024浙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B.起跑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C.枪声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不属于反射
D.起跑过程中,维持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3.(2025浙江绍兴选考)手被针刺时,先手缩回,后感觉到疼。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参与手缩回的神经元轴突都短于参与疼痛产生的神经元
B.参与手缩回的神经元级数少于产生痛觉的神经元级数
C.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在感觉中枢的前侧
D.手缩回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痛觉产生的过程与脊髓无关
4.(2023浙江嘉兴月考)一个人的手掌触碰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射分别是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B.两种反射都有助于人适应环境
C.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D.两种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5.(2023浙江东阳三中阶段练习)某人腰椎部位受外伤导致右侧下肢运动障碍,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受伤部位是②,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
B.若受伤部位是③,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C.若受伤部位是④,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D.若受伤部位是⑤,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6.(2024浙江A9协作体期中)图甲是某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e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是图甲中     (填名称)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被针刺到时,会马上缩手,但在取指血进行化验时,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                     。
(3)发生缩手反射时,A中囊泡内的物质     朝     进行运输。该物质的释放方式一般为    ,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兴奋   (填“能”或“不能”)由B传到A,原因是                     。
题组二 脑和脊髓的调节功能
7.(2024浙江杭州期中)脑部血管突然破裂会导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时,脑卒中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病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躯体运动障碍,则最可能损伤到了中央后回
B.若患者能够听懂别人的话,但无法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则最可能损伤到了韦尼克区
C.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则最可能损伤了脑干
D.若患者大脑皮层受到损伤,则患者的排尿反射会消失
8.(2023浙江嘉兴五中检测)如图为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B.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必须经过小脑或脑干才能传给低级中枢
C.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D.机体运动在大脑皮层及其他中枢共同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9.(2024浙江A9协作体期中)在医学上,高位截瘫一般是指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病变或损伤引起的截瘫,患者损伤部位以下的肢体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比如会出现尿失禁现象。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进行排尿时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
B.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控制
C.患者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依旧完整,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
D.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题组三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10.(2025浙江强基联盟联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人体紧张时,在交感神经的控制下瞳孔缩小
C.运动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不利于食物的消化,故饭后不宜马上运动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的活动时,作用都是相反的
11.(2025浙江杭州月考)当人们面对压力时机体会表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皮肤及内脏血管扩张、支气管扩张、代谢速率升高等,为机体在紧张的情况下提供充足的能量;由压力状态平复至平静状态,主要表现为瞳孔收缩、心跳减缓、支气管收缩和肠胃蠕动加速。研究表明,瑜伽训练可改善副交感神经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植物性神经,均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
B.当机体处于压力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缓解压力
D.若机体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副交感神经不活跃,可通过瑜伽训练进行调节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反射的条件与过程
1.(2023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小明的手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并对妈妈说手指疼。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⑤表示反射弧各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②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肌肉,致使肌肉收缩,该过程称为反射活动
B.当手受到针刺或火烧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在③处
C.“小明对妈妈说手指疼”的过程需要布罗卡区参与
D.在该反射弧中,④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双向的
2.某人脚不小心踩到钉子时,马上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以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该过程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①~④为突触,“+”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③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B.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屈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屈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5个神经元参与
D.若刺激⑤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说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元受损
3.(2024浙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共有    个神经元。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        。
(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    点检测到电位变化。b处神经纤维外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若在图1中d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引起鳃收缩,该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    内流减少,导致     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物质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题组二 脊蛙及其他实验探究
4.(2025浙江湖州A9协作体期中联考)将蛙的脑破坏,保留脊髓,剥离出脊髓两侧的两对脊神经根(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电刺激每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和对侧后肢发生收缩反应。剪断神经后,靠近脊髓一侧称为中枢端,远离脊髓一侧称为外周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脊神经是混合神经,里面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
B.若剪断背根,刺激背根的中枢端,同侧后肢发生收缩,刺激外周端,同侧后肢不发生收缩,则证明背根是传入神经
C.若剪断腹根,刺激腹根的中枢端,同侧后肢不发生收缩,刺激外周端,同侧后肢发生收缩,则证明腹根是传出神经
D.若捣毁脊髓,刺激一侧脊神经,两侧后肢都不发生收缩
5.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将两个电位计分别放在Ⅰ、Ⅱ两处。电刺激丙,Ⅰ、Ⅱ两处均有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乙丙
A.乙是感受器,即指感觉神经末梢
B.若电刺激乙,Ⅰ处有电位变化、Ⅱ处没有电位变化
C.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则可电刺激Ⅰ与乙之间的部位,检测Ⅰ处的电位变化和甲的反应
D.若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可电刺激Ⅰ和甲之间的部位,检测Ⅰ、Ⅱ的电位变化
6.(教材习题改编)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神经元。某药物能抑制B处的兴奋传递,从而抑制屈反射的产生,推测该药物可能抑制突触前膜       ,也可能抑制突触后膜          。
(2)降低灌注液中的K+浓度,在刺激强度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屈反射将    (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                 。
(3)为了验证屈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实验思路是                。
(4)将该蛙左后肢坐骨神经及腓肠肌剥离制成标本,结构如图所示。该标本是由许多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和肌细胞组成的。每根传出神经纤维控制一个肌细胞,参与收缩的肌细胞越多,肌肉张力越大。以该标本为材料,电刺激神经,探究刺激强度与肌肉张力的关系,预测实验结果(建立坐标系,以曲线图形式表示)。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节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
基础过关练
1.B 疼痛感觉是兴奋经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后形成的,由题干信息“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可知该药物可能作用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元或神经中枢,再结合该药物是外用的,说明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是感受器,B正确。
2.D 该反射活动有大脑皮层的多个神经中枢参与,故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参与,兴奋沿反射弧传导,故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A正确。起跑动作的产生有大脑皮层参与,是条件反射的结果,B正确。枪声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正确。起跑过程中,维持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D错误。
易错分析 感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因为其没有经过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即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3.B 反应速度与突触数呈负相关,而参与的神经元级数越多,突触数越多,故当参与手缩回的神经元级数少于产生痛觉的神经元级数时,会出现手指被针刺,先手缩回,后感觉到疼的现象,B符合题意。手缩回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通过上行的神经束将神经冲动传给大脑,产生痛觉,故痛觉产生的过程与脊髓有关,D不符合题意。
4.D 一个人的手掌触碰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此过程没有大脑皮层参与,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
5.B 
题图解读 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元,③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末梢侧),④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胞体侧),⑤为传出神经元,⑥为效应器。
若受伤部位是②或③,则脊髓不能通过上行的神经束将神经冲动传给大脑,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A正确,B错误;若受伤部位是④或⑤,则脊髓能通过上行的神经束将神经冲动传给大脑,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C、D正确。
6.答案 (1)传入神经元 突触 树突膜或胞体膜 (2)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会对低级中枢的活动进行调控 (3)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胞吐 一定流动性 不能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 (1)分析图甲: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元;图乙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B表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2)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是由于有大脑皮层参与,说明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会对低级中枢的活动进行调控。(3)兴奋不能由B传到A,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7.C 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前回,若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躯体运动障碍,则最可能损伤到了中央前回,A错误。大脑皮层的布罗卡区受到损伤时,患者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韦尼克区受到损伤时,患者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B错误。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循环等活动的基本生命中枢,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则最可能损伤了脑干,C正确。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若患者大脑皮层受到损伤,则患者的排尿反射仍存在,D错误。
8.B 据图可知,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A正确;据图可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既可以通过小脑和脑干传给脊髓,也可以直接传给脊髓,B错误;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C正确。
9.A 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A错误;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控制,B正确;高位截瘫患者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仍然完整,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C正确;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
10.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错误;人体紧张时,在交感神经的控制下瞳孔放大,B错误;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运动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故饭后不宜马上运动(易错点),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内脏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反的,但也有例外,比如二者对唾液腺的作用都是促进的(突破点),D错误。
11.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没有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当机体处于压力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B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是拮抗的,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准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缓解压力,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瑜伽训练可改善副交感神经活性,若压力长期持续,副交感神经不活跃,可通过瑜伽训练进行调节,D正确。
能力提升练
1.C 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图中②,致使肌肉收缩,该过程未经过感受器,故不能称为反射活动,A错误;当手受到针刺或火烧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B错误;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2.C 据题图分析可知,左侧腿屈曲,屈肌收缩,伸肌舒张,则①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右侧腿伸展,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则③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A错误。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更难产生兴奋,B错误。屈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分析屈反射过程可知,完成屈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5个神经元参与,C正确。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故刺激⑤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不能说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元受损,D错误。
3.答案 (1)3 传出(或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及其支配的鳃 负电位→正电位 (2)d 相反 不属于 (3)Ca2+ 神经递质 降低 (4)增加
解析 (1)图1中有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3个神经元。效应器指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则缩鳃反射中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及其支配的鳃。(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b处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若在图1中d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引起鳃收缩,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3)分析图2: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
4.D 由题意“电刺激每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和对侧后肢发生收缩反应”可知,脊神经是混合神经,里面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A正确;捣毁脊髓,刺激一侧脊神经,因为脊神经中含有传出神经纤维,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会引起效应器产生反应,所以同侧后肢会发生收缩,D错误。B、C选项探究的是背根是传入神经,腹根是传出神经,实验操作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结论
剪断背根 (1、2之间) 刺激中枢 端(2处) 同侧后肢 收缩 冲动可传至 效应器 背根是传入神经,B正确
刺激外周 端(1处) 同侧后肢 不收缩 冲动不可传 至效应器
剪断腹根 (3、4之间) 刺激中枢 端(4处) 同侧后肢 不收缩 冲动不可传 至效应器 腹根是传出神经,C正确
刺激外周 端(3处) 同侧后肢 收缩 冲动可传至 效应器
5.D 电刺激丙,Ⅰ、Ⅱ两处均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为丙→甲→乙,乙是效应器,即指传出神经元轴突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若电刺激乙,Ⅰ、Ⅱ处均没有电位变化,B错误;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则可电刺激Ⅰ和乙之间的部位,检测Ⅰ处的电位变化和乙的反应,若乙有反应,而Ⅰ处也有电位变化,则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错误;若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则可电刺激Ⅰ和甲之间的部位,检测Ⅰ、Ⅱ的电位变化,若结果表现为Ⅰ处有电位变化,而Ⅱ处无电位变化,则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6.答案 (1)传入 释放神经递质 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 (2)减弱 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3)破坏该蛙的脊髓,刺激左后肢趾尖,观察是否出现屈反射
(4)
解析 (1)A是传入神经元,B是突触,C是传出神经元。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受体在突触后膜上,因此某药物能抑制B处的兴奋传递,从而抑制屈反射的产生,推测该药物可能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也可能抑制突触后膜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2)降低灌注液中的K+浓度,静息状态时,K+外流增多,使得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因此在刺激强度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极化难度加大,动作电位产生较难,预计屈反射将减弱。(3)屈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验证屈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实验思路是破坏该蛙的脊髓,刺激左后肢趾尖,观察是否出现屈反射。(4)当刺激强度小于所有神经纤维的阈值时,肌肉无张力;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肌肉张力随之增强;但当刺激强度大于具有最大阈值的神经纤维的阈值时,肌肉张力不再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