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基础题--第三章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基础题--第三章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调控轴
1.(2024浙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垂体位于脑的下部,通过一个短柄与下丘脑相连,它既可以分泌生长激素等调节生命活动,又可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下列关于垂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B.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
D.甲状腺、性腺、胰岛和肾上腺髓质都受腺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
2.(2025浙江诸暨中学期中)下图表示人体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示意图,①②表示有关的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产生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调节激素①②的分泌
B.激素①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
C.激素②可能可以调节尿量多少
D.激素①可能可以作用于下丘脑
3.(2024浙江浙北G2联盟期中联考)人工催化鲤鱼产卵采用注射垂体提取物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理由是(  )
A.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只能口服不能注射
C.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
D.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
4.(2024浙江杭州S9联盟期中)如图为人体内分泌系统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激素乙是促性腺激素,器官X可以是睾丸或卵巢
B.若器官X代表甲状腺,激素丙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
C.腺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具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的功能
D.下丘脑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因此也属于内分泌腺
5.(2025浙江宁波五校联盟期中联考)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器官,①~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年时激素③过多会患呆小症
B.a表示下丘脑,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②分泌增加
D.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过程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6.(2023浙江嘉兴八校期中联考)如图为男性性激素——睾酮(T)的分泌调节机制。
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T(睾酮)。
(1)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    调节,过程④说明性激素分泌也存在    调节。
(2)图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后,通过    识别并作用于靶细胞。
(3)研究表明阿片类毒品(如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被吸食后会直接作用于垂体影响人体性腺功能。对某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吸毒史平均4年、吸毒量平均1.5 g/d)进行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 LH(mIU/mL) FSH(mIU/mL) T(mIU/mL)
健康者 4.65 6.3 6.51
吸毒者 1.44 2.86 4.08
①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中的    (填序号)。
②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可将体内      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T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
题组二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7.(2025浙江精诚联盟期中联考)人体在剧烈运动且饮水不足的情况下会产生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释放部位、作用部位依次是(  )
①下丘脑 ②垂体 ③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膀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25浙江精诚联盟期中联考)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水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B.人体大量喝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增加
C.当正常人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9.(2024浙江嘉兴海盐高级中学月考)如图表示人体水盐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抗利尿激素,其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B.b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接受a的信号后会使尿量增加
C.c是大脑皮层,是水盐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D.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综合应用激素的分级调节、反馈调节机制
1.(2024浙江杭州期中)生长激素(GH)对软骨细胞生长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已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具有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的多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H经体液定向运输至肝脏和软骨细胞
B.GH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C.IGF-1含量降低时可促进垂体分泌GH
D.IGF-1具有催化软骨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2.(2024浙江台州月考)抑制素(INH)是一种主要由卵巢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科研人员制备了INH的抗体(可与INH特异性结合),并在大鼠发情期注射给大鼠,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别 促性腺激素 (mIU/mL) 性激素 (ng/mL) 卵泡 质量 (g) 成熟卵 泡个数 (个)
促卵泡 激素 促黄 体素 孕酮
对照组 8.53 15.18 8.86 0.63 28.67
实验组 25.36 15.19 11.78 0.91 35
A.INH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发挥调节作用
B.由实验数据推测INH可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卵泡发育
C.注射INH抗体后,促卵泡激素及孕酮含量均上升
D.推测注射的INH抗体与抑制素结合后,抑制INH发挥作用
3.(2024浙江杭州六县九校期中)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迅速入睡。人体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人或哺乳动物脑内的“昼夜节律起搏器”,可调节身体内各种昼夜节律活动,对于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松果体细胞分泌的激素——褪黑素的调控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调节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
B.SCN、下丘脑、垂体和睾丸的细胞均有褪黑素的受体
C.晚上长时间的光刺激会促进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
D.光周期信号调节雄性动物生殖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控轴中任一部位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可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来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表。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2~10 10~40
甲 1 10~40
乙 10~40 >40
丙 1 1
(1)通过抽取血液可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因为激素通过   运输发挥调节作用。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人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    、    、                 。
(2)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过量时,高碘会抑制细胞膜上钠-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最终会导致甲状腺    (填“萎缩”或“肿大”),其原因是               。
题组二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5.(2025浙江绍兴会稽联盟期中联考)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体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导致水中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释放的多肽类激素
B.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
C.人体产生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D.静脉滴注5%高渗盐水可迅速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症状
6.(创新题)(新情境·尿崩症原因分析)(2025浙江台州十校联盟期中联考)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会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有关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液体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中属于内环境的有    ;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    (填图中数字)与集合管内原尿的混合。
(2)ADH合成器官是    ,从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的角度分析,能引起ADH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          ,ADH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人体内水重吸收过程的调节方式为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3)水分子通过AQP快速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     。集合管细胞中,AQP2与分泌蛋白都能通过囊泡进行转运,它们在囊泡的位置区别是                         。研究表明,过量饮酒会抑制ADH的分泌,若正常人过量饮酒后,a过程将会    (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4)若人体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尿量超过3 L/d,则可能患有尿崩症。尿崩症是某些因素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的疾病的统称。下列有关引发人体尿崩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有    (多选)。
①通过ADH的调控,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AQP3和AQP4的数量减少
②含AQP2的囊泡上缺乏某些蛋白质,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
③控制合成AQP2的基因过量表达,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增多
④若患者体内ADH含量低,可能是下丘脑损伤导致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
⑤若患者体内ADH含量高,可能是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基础过关练
1.D 垂体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A正确;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使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进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甲状腺、性腺受腺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直接受神经支配,并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D错误。
2.A 激素②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然后经轴突运输到神经垂体的末梢储存,不需要通过垂体门脉来调节;若下丘脑合成的激素是作用于腺垂体的,则这些激素需要通过垂体门脉(易错点),A错误。激素①是由腺垂体合成分泌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如生长激素等,B正确。激素②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可调节尿量的多少,C正确。激素①可能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如促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D正确。
3.C 垂体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A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B错误。如果直接注射性激素,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C正确。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但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不会使鲤鱼提前进入繁殖期,D错误。
4.D 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睾丸或卵巢),若激素乙是促性腺激素,则器官X可以是睾丸或卵巢,A正确;若器官X代表甲状腺,则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B正确;腺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具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的功能,C正确;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但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D错误。
5.C 
题图解读 根据所分泌激素的“箭头指向”快速判断下丘脑、腺垂体和甲状腺:“一进一出”为下丘脑,“两进一出”为腺垂体,“一进两出”为甲状腺。
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育,幼年时甲状腺激素过少会患呆小症,A错误;由题图解读可知,B错误;③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正确;②促甲状腺激素促进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只存在激素调节,D错误。
6.答案 (1)分级 反馈 (2)受体 (3)②③④ LH和FSH
解析 (1)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T增加到一定量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2)激素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识别靶细胞,传递信息。(3)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吸毒者体内LH、FSH和T的含量减少,所以②③④过程都减弱。②因为吸毒者体内LH和FSH的含量低,所以先将其补充到正常水平,如果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则T含量基本不变,如果T水平低的原因是LH和FSH减少,则T含量恢复正常。
7.B 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产生,由神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B符合题意。
8.B 当正常人失水过多或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A、C正确;人体大量喝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排尿量增加,B错误。
9.D a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经轴突运输到神经垂体的末梢储存,不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b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尿量减少,B错误;c是大脑皮层,可产生渴觉,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能力提升练
1.B GH是一种激素,激素并非定向运输至靶细胞,A错误。GH是蛋白质类激素,其受体在细胞膜上,GH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B正确。据图可知,IGF-1抑制垂体分泌GH,因此IGF-1含量降低时,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C错误。IGF-1属于激素,激素不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
2.B INH是一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发挥调节作用,A正确;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在注射INH抗体后(实验组),抗体与INH特异性结合,抑制INH发挥作用,此时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因此INH可作用于垂体,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抑制卵泡发育,B错误,D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注射INH抗体后,促卵泡激素及孕酮含量均上升,C正确。
3.C 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睾丸合成和分泌雄激素,这是分级调节;雄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由题图可知,褪黑素能作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细胞、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和睾丸细胞,因此SCN、下丘脑、垂体和睾丸的细胞均有褪黑素的受体,B正确。由题干信息“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可知,晚上长时间的光刺激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C错误。由题图可知,光周期信号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正确。
4.答案 (1)体液 下丘脑 甲状腺 垂体 (2)肿大 细胞内碘水平下降后,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
解析 (1)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分析如下:
表中数据变 化(TSH浓度) 分析 结论
甲 注射前 比健康 人低 垂体分泌激素较少 病变的部位可能是下丘脑
注射后 与健康 人相同 垂体可正常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能正常发挥功能
乙 注射前 比健康 人高 甲状腺激素含量低,通过反馈调节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病变的部位可能是甲状腺
注射后 比健康 人高
丙 注射前 比健康 人低 垂体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敏感 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垂体
注射后 比健康 人低
(2)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细胞内碘水平下降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含量低,通过反馈调节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出现甲状腺肿大。
5.D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多肽类激素,A错误;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会导致水中毒,若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则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容易发生水中毒,而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有利于排尿,更不容易发生水中毒,B错误;人体产生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只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和神经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静脉滴注5%高渗盐水,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可迅速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症状,D正确。
6.答案 (1)②③ ② (2)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神经-体液调节 (3)易化扩散 分泌蛋白是被囊泡包裹着的,而AQP2位于囊泡膜上 减弱 (4)②⑤
解析 (1)内环境包括血浆(题图中的③)、组织液(题图中的②)和淋巴等,①是集合管细胞的细胞内液,④是集合管管腔内的液体——原尿,①④不属于人体内环境。集合管管腔内是原尿,集合管细胞间是组织液,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组织液与集合管内原尿的混合。(2)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故从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的角度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能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量增加。(3)据图可知,AQP2通过囊泡进行转运时,AQP2位于囊泡膜上,而分泌蛋白在分泌过程中被囊泡包裹。a过程可以增加集合管细胞膜上AQP2的量,以增加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过量饮酒会抑制ADH的分泌,减少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会使a过程减弱。
(4)分析如下:
不同物质的作用 选项分析
AQP3和 AQP4 将集合管细胞中的水运输至组织液中 数量增加或减少,不会引起尿崩,①不符合题意
AQP2 将集合管管腔中的水运输至集合管细胞中 含AQP2的囊泡上缺乏某些蛋白质,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会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少,可能引起尿崩,②符合题意
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数量增多,会导致水的重吸收增多,不会引起尿崩,③不符合题意
ADH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下丘脑损伤导致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会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少,可能引起尿崩,④不符合题意
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会导致ADH含量高,但ADH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进而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少,可能引起尿崩,⑤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