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基础题--第四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体液免疫和免疫接种(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基础题--第四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体液免疫和免疫接种(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第2课时 体液免疫和免疫接种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体液免疫的过程和特点
1.(2025浙江杭州期中)膜表面免疫球蛋白(BCR)是分布在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CR聚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B细胞表面的BCR与该B细胞分化形成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表面的BCR相同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激活B细胞的信号分子不止抗原一种
D.病原体上可能不止一种抗原,可与多种B细胞的BCR结合
2.(教材深研拓展)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如图所示),轻链和重链中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称为可变区,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称为恒定区,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抗原进入机体,产生的抗体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可变区不同
B.抗体可分布在所有体液及动物乳汁中
C.抗体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
D.抗体中的肽键在浆细胞的核糖体中形成,二硫键在内质网中形成
3.(2023浙江宁波三锋联盟期中)如图为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    免疫,细胞b是    细胞,物质乙是    。
(2)图中a、b、c、d、e能够直接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
(3)细胞c被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分别是                      、                    。
(4)当该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机体产生物质乙的特点是            ,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    (用图中数字表示)。
(5)若要清除病毒,除了需要图示过程参与外,还需要     免疫参与,这属于免疫系统功能中的     。
题组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与联系
4.(2024浙江杭州期中)图1、图2分别为两种特异性免疫的某阶段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抗体只能结合一个特定的抗原
B.图1中被感染的体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一个病原体可被多种抗体特异性结合
D.吞噬细胞清除图2中的病原体-抗体沉淀物,属于非特异性反应
5.(2025浙江宁波期中)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下图为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表示        免疫过程,细胞2和细胞3分别是        、    (填细胞名称),物质Y为    (填名称),作用是              。过程②还会产生     细胞。
(2)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序号)。
题组三 免疫接种
6.(2025浙江湖州期中)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接种水痘疫苗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三次。如图为感染了VZV患者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细胞是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VZV
B.“某物质”和抗体都属于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C.接种水痘疫苗对人体提供保护,属于被动免疫
D.第一次接种疫苗后,机体相应的B淋巴细胞会分裂形成细胞克隆
7.(2025浙江绍兴期中)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
B.接种时,“糖丸”要用凉开水送服,切忌用滚烫的热水溶化
C.B淋巴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患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可以通过吃“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综合分析特异性免疫
1.T淋巴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物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其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它们参与某病原体引起的初次免疫应答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CD4+T细胞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
B.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
C.图中的T细胞都能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图中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
2.(2025浙江嘉兴期中)流感每年呈季节性流行,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等。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的流感病毒,发病3~4天后全身症状好转。下图表示患者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流感病毒的主要方式,图中数字编号表示不同种类细胞或细胞产生的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非特异性免疫:由于流感病毒的侵袭,人体的呼吸道上皮出现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此时损伤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在     形成痛觉,作为报警信号。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    ,利于    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损伤部位组织间隙,吞噬病原体。被感染的细胞释放出    ,刺激周围细胞产生抑制病毒复制的物质。
(2)特异性免疫:少部分病毒进入人体内环境后,由①    细胞摄取、处理后,呈递给④     细胞使其活化,活化的④与已被     致敏的⑤接触并分泌     作用于⑤,⑤增殖分化为⑥,⑥产生②,②与    结合,招募吞噬细胞进行清除。⑩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后,增殖分化为两类细胞群,其中细胞⑧可以清除       。
(3)患者痊愈后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但病症会比第一次感染轻,分析原因:                        。
题组二 人体的ABO血型及鉴定
3.人的ABO血型可以通过A型血标准血清(含抗B的抗体)和B型血标准血清(含抗A的抗体)的凝血反应来确定。某人的凝血反应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抗A和抗B 抗A 抗B 不用凝集素
A.此人血液可以捐献给B型血和O型血的人
B.此人双亲肯定是A型血和O型血
C.此人既不能接受A型血也不能接受B型血
D.此人红细胞表面存在A抗原
4.人类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A、B抗原决定的,血清中的抗体会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定的凝集反应。欲鉴定某血样的ABO血型,设计实验如下。请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完成分析与讨论。
材料和用具:载玻片一个、滴管若干、抗A抗体试剂、抗B抗体试剂和待测血样等。
(1)实验思路:
①将抗A、抗B抗体试剂分别滴加在载玻片的两侧(如图)。
②在抗A抗体试剂和抗B抗体试剂中各滴加一滴     。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血滴有无    现象。
(2)结果和结论:把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阳性结果用“+”表示,无阳性结果用“-”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为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率,既要用抗体试剂检测血型,还要用已知血型的    与待检者的血清混合来检测血型。
②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位点位于“Y”形结构的    。
③一般认为动物的抗A抗体或抗B抗体不是通过自身抗原的刺激后经体液免疫产生的。请举出一个事实以支持该观点。              。
题组三 二次免疫
5.(2025浙江杭州期中)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二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如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A.在四组小鼠中均能检测到淋巴细胞、溶菌酶、抗生素等免疫活性物质
B.四组小鼠中产生同种抗体的量:B组大于A组、C组大于D组
C.再次注射抗原乙时,D组小鼠体内的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分泌抗体
D.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和D组既有记忆细胞识别抗原,也有吞噬细胞呈递抗原-MHC复合体给辅助性T细胞
6.(2024浙江强基联盟联考)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带状疱疹,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的神经痛,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等处。人体免疫调节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若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在人体胸腺中成熟的免疫细胞是    ;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    。
(2)带状疱疹发生时,会伴有显著的神经痛,说明此时病毒导致被感染的神经发生了    反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该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         。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提示我们为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2课时 体液免疫和免疫接种
基础过关练
1.B BCR聚集过程中,受体蛋白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涉及细胞膜表面分子的移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膜表面免疫球蛋白(BCR)是分布在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记忆B细胞能识别抗原,其细胞表面具有BCR;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常考点),其细胞表面没有BCR,B错误。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抗原与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B淋巴细胞被致敏,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与致敏的B淋巴细胞相互接触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的B淋巴细胞,C正确。病原体表面可能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也就是不止一种抗原,可与多种B细胞的BCR结合,D正确。
2.B 轻链和重链中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称为可变区,不同的抗原进入机体,产生的抗体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可变区不同,A正确;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也可以存在于乳汁(不属于体液)中,但抗体不存在于细胞内液中,B错误;抗体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其功能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氨基酸在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形成肽键)形成多肽,再到内质网加工(形成二硫键等),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D正确。
3.答案 (1)体液 辅助性T 抗体 (2)c、d (3)抗原与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B淋巴细胞被致敏 辅助性T细胞与致敏的B淋巴细胞相互接触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的B淋巴细胞 (4)产生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 ⑨⑦ (5)细胞(和非特异性) 免疫防御
解析 (1)图中物质乙对病毒发挥作用,推测其为抗体,该特异性免疫属于体液免疫;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的B淋巴细胞。(2)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c是B淋巴细胞,细胞d是记忆B细胞,细胞e是浆细胞,图中能直接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吞噬细胞可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MHC复合体,但不能直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4)当相同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病原体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即图中⑨⑦。(5)免疫防御是指机体能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4.A 抗体是“Y”字形分子,其两条臂形成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结合2个抗原分子,A错误。图1免疫应答方式为细胞免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被感染的体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由图2可以看出,同一个病原体上含有多种抗体结合的区域,故多种抗体可以作用于同一个病原体,C正确。
5.答案 (1)细胞免疫和体液 辅助性T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体能识别抗原并且和抗原特异性结合 记忆B (2)1、2、4
题图解读
解析 (1)过程②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
归纳总结 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6.D 
题图解读
浆细胞不能识别VZV,A错误;“某物质”是细胞因子,抗体不属于细胞因子,B错误;接种疫苗属于主动免疫,C错误。
7.D “糖丸”是减毒的活病毒,在高温下易变性,因此“糖丸”不能用热水溶化,防止高温杀死减毒的活病毒,B正确;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患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的儿童体液免疫缺陷,吃“糖丸”后不能形成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达不到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目的,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C CD4+T细胞可以识别吞噬细胞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A正确;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能识别X物质,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B正确;CD8+T细胞可以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CD8+T细胞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诱导靶细胞凋亡,靶细胞可以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D正确;若CD4+T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则其不能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D8+T细胞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增殖分化,C错误。
2.答案 (1)大脑皮层 升高 中性粒 干扰素 (2)吞噬 辅助性T 抗原 细胞因子 抗原 被感染的细胞 (3)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题图解读
解析 (1)α和β干扰素由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产生,干扰素作为信号刺激周围细胞产生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
3.D 此人的红细胞在含抗A和抗B抗体的血清中出现凝集现象,说明此人可能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此人的红细胞在含抗A抗体的血清中出现凝集现象,说明此人可能是A型血或AB型血;此人的红细胞在含抗B抗体的血清中没有出现凝集现象,说明此人不是B型血或AB型血,根据以上分析,此人是A型血,红细胞表面存在A抗原,D正确。此人血液可以捐献给A型血和AB型血的人,不能捐献给B型血和O型血的人,A错误。此人是A型血,双亲可能是A型血和O型血,也有可能是A型血和B型血等,B错误。此人能接受A型血,不能接受B型血,C错误。
4.答案 (1)待测血样 凝集
(2)
血型鉴定结果和结论记录表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血型)
抗A抗体 抗B抗体
+ + AB型
- - O型
+ - A型
- + B型
(3)红细胞 两臂 A型血的红细胞含A抗原,但血清中不含抗A抗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2)A抗原和抗A抗体、B抗原和抗B抗体都会发生凝集反应。
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如下所示:
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抗A抗体试剂和抗B抗体试剂中的血滴均出现了凝集现象 待测血样的红细胞膜上有A、B抗原 血型为AB型
抗A抗体试剂和抗B抗体试剂中的血滴均没有发生凝集现象 待测血样的红细胞膜上没有A、B抗原 血型为O型
抗A抗体试剂中的血滴出现了凝集现象,但抗B抗体试剂中的血滴没有出现凝集现象 待测血样的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没有B抗原 血型为A型
抗A抗体试剂中的血滴没有出现凝集现象,但抗B抗体试剂中的血滴出现了凝集现象 待测血样的红细胞膜上没有A抗原,有B抗原 血型为B型
根据以上分析,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表格见答案。(3)①为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率,既要用抗体试剂检测血型,以确定待测血样红细胞表面具有的抗原,还要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与待检者的血清混合来检测血型,以确定待测血样的血清中所含有的抗体。③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含A抗原,但血清中不含抗A抗体;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含B抗原,但血清中不含抗B抗体等。基于此事实,一般认为动物的抗A抗体或抗B抗体不是通过自身抗原的刺激后经体液免疫产生的。
5.D 
题表解读
抗原注射 情况 抗体 种类 是否发生 二次免疫 同种抗体的量
A组:甲+甲 甲 是 都能产生抗体甲,由于A组小鼠能发生二次免疫,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更多,所以产生同种抗体的量:A组>B组
B组:甲+乙 甲、乙 否
C组:乙+甲 甲、乙 否 都能产生抗体乙,由于D组小鼠能发生二次免疫,所以产生同种抗体的量:D组>C组
D组:乙+乙 乙 是
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小鼠不能产生抗生素,抗生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由题表解读可知,B错误;再次注射抗原乙时,D组小鼠能发生二次免疫,其体内的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记忆细胞不能直接分泌抗体(易错点),C错误;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和D组小鼠既能发生初次免疫(存在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将抗原-MHC复合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又能发生二次免疫(存在记忆细胞识别抗原),D正确。
6.答案 (1)T细胞(或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浆细胞 (2)炎症 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一定时间内多次接种
解析 (2)带状疱疹发生时,会伴有显著的神经痛,说明此时病毒导致被感染的神经发生了炎症反应,在大脑皮层产生了痛觉。(3)初次感染病毒时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再次感染相同病毒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4)分析题图可知,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比初次免疫产生的多,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可在一定时间内多次接种同种疫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