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基础题--第一章 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基础题--第一章 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2024浙江台州月考)如图是细胞和人体生存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绝大多数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
B.人体生存的内部环境是图中的内环境
C.大气、气温属于图中的外界环境
D.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各种细胞
2.(易错题)(2025浙江台州十校联盟期中)将某哺乳动物血液样品放置在一个添加了抗凝剂的试管中,离心后的分层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血清,③表示红细胞
B.在体内时,②中部分细胞能吞噬病原微生物
C.将新鲜血液直接离心即可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D.本实验用到差速离心法,目的是使血液分层
3.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①表示细胞,②③表示结构,甲、乙、丙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丙中
B.甲、乙、丙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②处细胞的生活环境为血浆
D.细胞①直接从丙中获得糖原等营养物质
4.(2024浙江宁波期中)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呼吸酶    B.尿素 C.载体蛋白    D.胃蛋白酶
题组二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教材深研拓展)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毛细淋巴管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通透性极高。毛细淋巴管起始端的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淋巴管瓣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淋巴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B.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少部分进入毛细血管
C.推测图中单向活瓣可限制淋巴倒流
D.某些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经内环境进入细胞
B.无机盐在泌尿系统中被全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7.(易错题)(2025浙江强基联盟联考)某同学玩单杠时将手掌磨出了水疱。这种水疱属于摩擦性水疱,是皮肤的外、内层间异常的组织液蓄积形成的小水袋,通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疱中的液体,属于人体的内环境
B.与血浆相比,水疱中液体含有更多蛋白质
C.水疱中液体可与细胞内液发生物质交换
D.积蓄的液体进入血浆和淋巴有利于水疱消失
题组三 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8.(2024浙江嘉兴海盐高级中学月考)医生给病人补液时输入的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输入药物时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药物的溶剂,其主要目的是(  )
A.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维持人体内环境pH的稳定
C.满足人体对Na+和Cl-的需要
D.满足人体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
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理化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
C.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正常人体血浆pH仍将维持在7.35~7.45
D.在寒冷的室外,正常人体的温度也能维持在37 ℃左右
10.(2023浙江北斗联盟期中联考)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所示;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清水作对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是无关变量
B.图2实验结果表明,清水和血浆都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C.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D.该实验证明了血浆的pH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HP等缓冲物质有关
11.(2024浙江杭州精诚联盟月考)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清水组和缓冲液组都是空白对照组
B.清水组滴加的可能是NaOH溶液,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缓冲液组的起始pH调至与血浆组相同更利于进行比较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内环境成分和生理过程的判断
1.(2024浙江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检测)下列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氨基酸、丙酮酸、乳酸
B.载体蛋白、泪液、抗体
C.Na+、葡萄糖、激素、CO2
D.纤维素、脂肪酸、血浆蛋白
2.(2024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血浆蛋白的合成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C.病毒的增殖    
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题组二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B.细胞外液的体积大于细胞内液
C.泌尿系统与图中所示过程无关
D.图中①~⑤处应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4.下表是人体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过3层生物膜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5.(2023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行交换
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6.(2025浙江精诚联盟联考)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厌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酒精不会引起①pH的明显变化
C.食物中的K+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①②③
7.(2024浙江宁波余姚中学检测)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的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d四种液体中,蛋白质总量最高的是a
B.a3一定是红细胞,在人体内成熟后没有细胞核
C.液体d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需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5层生物膜
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和c
8.(创新题)(新情境·脑脊液)(2025浙江浙南名校联盟联考)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一团血管丰富、类似海绵状的组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脑脊液属于内环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单向的
B.脑细胞产生的CO2经过脑脊液可直接释放到外界环境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脊液与血浆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9.(2025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期中)下图为组织液流经组织细胞时CO2的运输过程,图中Hb为血红蛋白,①②为细胞外液。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组织液和血浆
B.Hb作为血浆中的重要成分参与维持pH的相对稳定
C.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吸水现象
D.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0.(2023浙江金华月考)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1
图2
(1)写出图1中下列液体的名称:A液      ;B液    ;C液     。其中A液与B液和C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2)图1中细胞1、2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3)图2中标号①②代表的系统分别是:①    ,②     。
(4)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        。
(5)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     (答出两点)。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基础过关练
1.D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进入人体绝大多数细胞需要经过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错误。
2.B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③是红细胞,A错误。②中的白细胞能吞噬病原微生物,B正确。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离心后可得到题图所示结果,直接离心血液会凝固,C错误。本实验用到密度梯度离心法,目的是使血液分层,差速离心法常用于分离不同的细胞器,D错误。
易错分析 区分血液、血浆、血清
成分
血液 血浆+血细胞
血浆 不含血细胞,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 不含血细胞,不含纤维蛋白原
3.B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血浆,乙为淋巴,丙为组织液。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A错误;血浆、淋巴、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正确;②处细胞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细胞①直接从丙中获得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糖原不存在于内环境中,D错误。
归纳总结
几种常考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
红细胞 血浆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组织液
淋巴细胞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4.B 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主要分为四类:
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符合题意;尿素是代谢废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符合题意;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不符合题意;胃蛋白酶位于胃液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不符合题意。
5.B 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毛细血管,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易错点),B错误。毛细淋巴管起始端的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阻止淋巴回流入组织液,C正确。淋巴中含有淋巴细胞,D正确。
6.A 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经内环境进入细胞,A正确;无机盐进入泌尿系统后不会全部被重吸收进入血液,B错误;肝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D错误。
7.B 水疱是皮肤的外、内层间异常的组织液蓄积形成的小水袋,所以水疱中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正确;血浆、组织液、淋巴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易错点),B错误;组织液能与细胞内液发生物质交换,C正确;组织液可进入血浆和淋巴,因此水疱中的液体进入血浆和淋巴有利于水疱消失,D正确。
8.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在此溶液浓度下细胞既不失水皱缩,也不吸水膨胀。在给病人补液或输入药物时,使用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或将其作为药物的溶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A符合题意。
9.A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血浆的成分,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B正确;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C正确;在寒冷的室外,通过人体的调节,正常人体的温度能维持在37 ℃左右,D正确。
10.A 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根据图2分析可知,分别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后上清液(血浆)的pH变化幅度很小,而清水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清水没有缓冲能力,但该实验不能证明血浆中含有HC、HP等缓冲物质,B、D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在沉淀物中)中(易错点),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上清液中含血浆蛋白,C错误。
11.A 清水组为空白对照组,缓冲液组中加入了具有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不是空白对照组,A错误。
能力提升练
1.C 丙酮酸存在于细胞内液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符合题意。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泪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不符合题意。Na+、葡萄糖、激素、CO2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符合题意。纤维素是植物多糖,不能被人体吸收,可能出现于动物体的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不符合题意。
2.D 判断某生理过程是否在内环境中进行,也就是判断该生理过程是否在细胞外液中进行,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理过程均不在内环境中进行,血浆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中,病毒的增殖发生在宿主细胞内,A、B、C均不符合题意。
3.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错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B错误。泌尿系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内环境与细胞内液、组织液与血浆间可进行物质交换,故图中①④⑤处应用双箭头,D正确。
4.C 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大于细胞外液的K+浓度,细胞外液的Na+浓度远大于细胞内液的Na+浓度,故④属于细胞内液,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促使水分由血浆向组织液转移,导致③增多,B正确;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肝细胞的线粒体基质)扩散到②(血浆)至少需穿过5层膜(2层线粒体膜+1层肝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C错误;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5.D 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而③是组织液,A错误;③(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①(淋巴),而不能反之,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组织液)和④(血浆),C错误;若②为肝脏细胞,因血液由a向b流动的过程中,氧气通过扩散进入肝脏细胞参与需氧呼吸,所以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D正确。
6.B 
题图解读 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A正确;人体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酒精,B错误;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外界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C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血浆、组织液、淋巴,D正确。
7.B 
题图解读 已知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且组织液、淋巴、血浆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题图中b、c、d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1
图2
  根据以上分析,图中b、c、d三种液体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
a、b、c、d四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即细胞内液,A正确;d代表血浆,由题图可知,a3能直接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但a3不一定是红细胞,也可能是白细胞等,B错误;d代表血浆,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需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5层生物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外膜、1层线粒体内膜),C正确;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即b和c,D正确。
8.D 脑脊液属于内环境,由题干信息“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一团血管丰富,类似海绵状的组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可知脑脊液来自血浆,又可以重新回到血浆,故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A错误;脑细胞产生的CO2不能通过脑脊液直接释放到外界环境,而是需要经过血液循环和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才能被排到体外(突破点),B错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对,能够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故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C错误。
9.B 组织细胞的生存环境①为组织液,红细胞的生存环境②为血浆,A正确。由图可知,Hb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成分,B错误。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内溶质增加,渗透压增大,可能会出现轻微吸水现象,C正确。
10.答案 (1)血浆 淋巴 组织液 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的蛋白质相对较少 (2)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3)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4)养料和氧气 (5)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分析题图1: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C液为组织液。1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2表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3表示组织细胞。分析题图2:①表示消化系统;②表示呼吸系统;③表示泌尿系统或皮肤;④表示养料和氧气;⑤表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