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基础题--题型整合练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实验分析及探究(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基础题--题型整合练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实验分析及探究(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题型整合练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实验分析及探究
1.(2025浙江浙里特色联盟期中联考)TS基因编码的蛋白(TS)促进IAA的合成。研究发现,拟南芥受到干旱胁迫时,TS基因表达下降,生长减缓。研究者用野生型(WT)和T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ts)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TS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IAA
B.拟南芥的种类及是否受到干旱胁迫是可变因素
C.TS基因缺失会导致IAA含量降低,植株生长减缓
D.在干旱条件下,T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ts)生存率比正常植株生存率更高
2.(2024浙江浙东北联盟期中联考)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油菜素内酯的类似物24-eBL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24-eBL处理拟南芥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幼根长度,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用24-eBL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上(在图2箭头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一般选用植物激素类似物是因为其原料广泛,容易合成,作用效果更稳定
B.实验一结果表明24-eBL能抑制根伸长,且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
C.实验二结果表明24-eBL对生长素在根尖由尖端→基部的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
D.以上实验不能得出“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的结论
3.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还是将生长素分解,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
D.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4.(2025浙江余姚中学期中)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1)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 结果(顶端优势)
1 max1的地上部分+W的根 有
2 max2的地上部分+W的根 缺失
3 W的地上部分+max1的根 有
4 W的地上部分+max2的根 有
5 max1的地上部分+max2的根 有
注:“+”代表嫁接。
A.施加SL,max1应能表现出顶端优势
B.max2因SL合成受阻缺失顶端优势
C.W的根能产生SL
D.SL不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含量来发挥作用
5.(2025浙江台州期中)为研究生长素(IA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1)IAA可在植物顶芽内由    转变而来,并    到根部,调控植物根生长。
(2)研究者推测在细胞内IAA通过赤霉素(GA)调控根的生长,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拟南芥        (填“GA合成缺陷型”或“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图1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图1所示处理除了去顶芽后是否加IAA外还有                ;图中结果表明IAA能够     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    。
②RGA是一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蛋白质,该蛋白的降解可受GA调控。研究者向上述突变体中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用GA处理前,各组根细胞均出现了绿色荧光,说明无GA时,                  。实验结果表明                 。
(3)综合上述实验,推测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           。
6.(2023浙江台州书生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豌豆幼苗的伸长生长需要有活性的赤霉素GA1,GA1缺乏会导致豌豆植株节间较短,植株矮化。科研人员探究了生长素(IAA)对GA1合成的影响。
(1)科研人员在图1豌豆幼苗的c处用IAA运输抑制剂处理后,ab段GA1含量显著降低。由于豌豆幼苗的    部位产生的IAA,     运输至c点以下,因此可以作出两种假设,请补充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GA1在ab段中合成,来自c点以上的IAA促进其合成过程。
假设二:GA1在c点以上合成并向下运输,                 。
(2)已知豌豆幼苗中GA1的合成途径如图2所示,酶1催化无活性的GA20转变成GA1,酶2催化则使GA20转变成无活性的GA29。为验证上述假设一,科研人员作了如下所示实验,1~3组豌豆都用放射性GA20处理d处叶片如图3所示,一段时间后,测定1~3组ab段放射性强度,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2
图3
图4
①据图可知,第2组去除顶端导致ab段GA1含量      ,第3组与第1组结果比较,IAA处理导致GA1含量比未处理时增加了约     倍。
②分析第2组和第3组结果,结合图2推测                                 。
③第2组ab段放射性总量明显高于第1组,且GA29含量显著高于GA1,其原因是                               。
(3)若从蛋白质水平进一步验证假设一成立,请写出研究思路并预期结果。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题型整合练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实验分析及探究
1.A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的是蛋白质,IAA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吲哚乙酸,A错误;由左图信息可知,T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ts)的IAA含量少于野生型(WT)的IAA含量,而IAA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故TS基因缺失会导致IAA含量降低,植株生长减缓,C正确。
2.B 植物激素类似物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作用效果更稳定的优点,A正确;据图1结果可知:与对照组(浓度为0)相比,随着24-eBL浓度的升高,幼根逐渐变短,可推知24-eBL的作用是抑制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图1中没有体现作用时间,B错误;据图3实验结果可知:24-eBL组处理基部后尖端的放射性强度低于处理尖端后基部的放射性强度,表明24-eBL对生长素由尖端向基部运输的促进作用较强,对由基部向尖端运输的促进作用较弱,C正确;题述实验不能得出“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的结论,若要验证该结论,还需进一步设计并进行实验,D正确。
3.C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单侧光,因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因变量的观测指标为a、b、c、d四组胚芽鞘的长度,C错误。根据实验目的作出假设及分析,可知A、D正确。
假设 分析 胚芽鞘的长度
单侧光将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 黑暗中生长素不分解,①=②;单侧光下向光侧生长素分解,背光侧不分解,即③<①=②=④ c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 黑暗中生长素不转移,①=②;单侧光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但总量不变,即③<①=②<④ c4.B 
题干解读 拟南芥SL突变体1(max1)和SL突变体2(max2)缺失顶端优势,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SL合成受阻、SL不敏感。
A、B、C分析如下:
组别1:max1的地上部分+W的根→有顶端优势 结论1:max1为SL合成受阻突变体,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因此施加SL,max1能表现出顶端优势,A正确
结论2:W的根能产生SL,C正确
结论3:SL能在非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
组别2:max2的地上部分+W的根(能产生SL)→缺失顶端优势 max2对SL不敏感,属于SL不敏感突变体,B错误
拟南芥SL突变体1(max1)和SL突变体2(max2)的生长素水平正常,图中实验与生长素的合成无关,所以SL不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含量来发挥作用,D正确。
5.答案 (1)色氨酸 运输 (2)GA合成缺陷型 植株是否完整、是否加赤霉素 促进 减弱 IAA不引起RGA蛋白降解 IAA通过GA降解RGA蛋白 (3)顶芽合成的IAA运输到根部,通过GA降解RGA蛋白,从而解除RGA蛋白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解析 (2)①研究者应以拟南芥GA合成缺陷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以排除植物体自身产生的GA对实验的干扰。分析图1:
②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RGA基因的融合基因表达,根细胞内有RGA蛋白且出现绿色荧光。图2分析如下。
GA处理前 各组根细胞均出现绿色荧光,即各组根细胞内都有RGA蛋白,说明单独的IAA不能使RGA降解
GA处理后 去顶芽组(无IAA)依然有绿色荧光,说明没有IAA时单独的GA不能使RGA降解 RGA的降解是通过IAA作用于GA起作用的
完整植株和去顶芽+IAA两组(两组均有IAA),根细胞绿色荧光消失,即根细胞内无RGA蛋白,说明RGA被降解
(3)综合(2)①结论:IAA能促进根生长+②结论:IAA通过GA降解RGA蛋白+题干信息:RGA是一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蛋白质推测,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顶芽合成的IAA运输到根部,通过GA降解RGA蛋白,从而解除RGA蛋白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6.答案 (1)顶端(或顶芽或c点以上) 极性 来自c点以上的IAA可促进其运输(或IAA运输抑制剂可抑制其运输) (2)①显著降低 3 ②IAA提高酶1活性,促进GA20转变为GA1;抑制酶2活性,减少GA20转变成GA29 ③与第1组相比,第2组ab段从d处叶片调用更多的GA20,导致ab段放射性更高;但因为酶1活性低,GA20只能少量生成GA1,大部分转变成GA29 (3)测定并比较1、2、3组ab段细胞中酶1活性(或含量);预期第2组酶1活性(或含量)低于第1组,第3组酶1活性(或含量)高于第1组。
解析 (1)IAA主要在豌豆幼苗的顶芽部位产生,并通过极性运输至c点以下。IAA运输抑制剂可抑制IAA的运输,则c处用IAA运输抑制剂处理后,抑制顶芽产生的IAA运输到c点以下。(2)①据图可知,与第1组相比,第2组去除顶端导致ab段GA1含量显著降低,第3组与第1组结果比较,IAA处理导致GA1含量比未处理时增加了约3倍,(2.00-0.50)÷0.50=3。②第3组用IAA处理后,GA29含量显著低于第2组,而GA1含量显著高于第2组,结合图2中酶1催化无活性的GA20转变成GA1,酶2催化则使GA20转变成无活性的GA29,可推测IAA提高酶1活性,促进GA20转变为GA1,抑制酶2活性,减少GA20转变成GA29。③第2组ab段放射性总量明显高于第1组,其原因是与第1组相比,第2组ab段从d处叶片调用更多的GA20,导致ab段放射性更高;第2组GA29含量显著高于GA1,其原因是酶1活性低,GA20只能少量生成GA1,大部分转变成GA29。(3)若从蛋白质水平进一步验证假设一成立,需要测定酶1的活性,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