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文峰中学2025-2026学年上册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许昌市文峰中学2025-2026学年上册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许昌市文峰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
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5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有10幅汉白玉浮雕。其中既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决心,又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坚强意志的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天京陷落 D.武昌起义
2.《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3.当英国获得“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值百抽五,中国不能自由变更”的特权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签约的清朝大臣却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外交成功。与此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某条约的正文只有一百八十字,是中国近代史上字数最少的条约,但却让中国丧失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此条约是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
6.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A.影响 B.爆发背景 C.性质 D.失败原因
7.有一位学者说:“他们兴办洋务的目的只是为了‘补天’!……而决不是为了‘改天!”其“补天”的手段是
A.废除封建纲常伦理 B.废除封建专制制度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8.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的“旧”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9.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中国准备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辈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现民主共和 D.挽救民族危亡
11.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12.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为此,他参与领导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13.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王老德 B.李老金 C.张老木 D.赵老刚
1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5.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6.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转瞬之间,中国又被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其原因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戊戌政变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7.“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 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
18.社会上妇女解放的呼声高涨,妇女报刊大量创办,1915﹣1929年就有近30种,比如《新妇女》《觉悟》等。当时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很广泛,涉及女子教育、恋爱自由、社交公开、婚姻家庭、女子的贞节等,出现一股探讨妇女解放问题的热潮。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中国实现男女平等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19.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20.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A.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中英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3)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22.面对内外忧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中国要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中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自《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1分)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努力。(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2分)
(3)综合上述探究,你如何看待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分)
近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近代中国在学习制度层面上包含哪两大历史事件?如图所示,第三层面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3分)
这场革命以什么为指导思想?这场革命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2分)
(3)“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25.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不断探索救国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探索之教训】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力量之新生】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曙光之新现】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2分)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1分)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 A A A B A 6-10 D D D C D
11-15 C B A A D 16-20 B C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21.(1)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1分)主要原因是英国开始向我国走私鸦片。(1分)
(2)图一反映了《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明显增多。(1分)图二反映了1843年以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大大降低。(1分)
(3)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廉价工业品。(1分)
22.(1)维护清朝统治;(1分)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1分)
(2)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分,各1分)
(3)洋务运动对于抵抗外国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1分)
(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分,任意一点即可)
23.(1)努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积极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积极策划和领导反清武装起义。(2分)
(2)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2分)
(3)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思想解放。(言之有理即可)(2分)
24.(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分)思想文化层面。(1分)
(2)三民主义。(1分)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
(3)“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2分)
25.(1)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伟大力量: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1分)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1分)
(3)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1分)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分)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