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描述中,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
A.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冰的密度比水的小
C. 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 铁的熔点很高
2.我国航天员驻扎的空间站内空气与地球大气的组成基本一致,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3.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
A. B. C. 2 D. 2
4.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
A. 贫血 B. 骨质疏松 C. 智力低下 D. 甲状腺肿大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闻气体气味
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二氧化碳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7.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 B. +2 C. D. 2
8.下图是某同学绘制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
混合物的是( )
第 1 页,共 10 页
A. B. C. D.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生氧化反应
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0.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酒精灯三层火焰温度的高低 B. 探究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面文章。
以前考古学家面对各种各样的废墟、遗迹、化石的年代测定一筹莫展,只能根据一些残存的史料加以猜测
推断,终于,化学家们交给了历史学家一把宝贵的“历史刻度尺”,从此考古学家拥有了科学的武器— —
碳 14!
碳 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碳 14得到应用要归功于美国科学家利比。他得知另一位科学家科
尔夫发现了宇宙射线会产生碳 14,他立刻理解到,活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与环境交换碳元
素,体内碳 14和碳 12的比例同大气一样,但是当生物死后,没有新的碳 14补充进来,而残留在体内
的碳 14会不断地衰变,一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那么对比活的生物体内碳 14的含量和
死的生物化石中碳 14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约5730年),就可以推算出生物化石的年龄。1960年利比
因此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和下表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第 2 页,共 10 页
原子核 1个原子的质量
原子种类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
碳 12 6 6 6 1.993 × 10 26
碳 13 6 7 6 2.160 × 10 26
碳 14 6 8 6 2.326 × 10 26
氮 14 7 7 7 2.326 × 10 26
铁 26 30 26 9.288 × 10 26
(1)碳 12、碳 13及碳 14属于同种元素,因为 ______相同。
(2)碳 14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则衰变后元素种类 ______(填“改变”或“不
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
生物体遗骸中碳 14含量不断减小
B.1个碳 14原子与1个氮 14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
C.只要测出碳 14的半衰期就可以推断古生物化石的年龄
(4)考古工作者使用碳 14年代检测法印证了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对出土的原始瓷文物分析发现其中
含有石英颗粒。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硅属于 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二氧化
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
1
(5)国际上用1个碳 12原子质量的 作为基准,计算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写出表中铁的元素符
12
号:______,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2.人类对水的探索不断发展。
(1)《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
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现在我们从化学角度理解,该变化属于 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从微
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实质是 ______。
(2)古代劳动人民曾用漉水囊(如图1)除去河水中的泥沙等杂质,漉水囊似圈形网兜,骨架用生铜制成,其
原理类似于水的净化中的 ______操作,在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______(填字母)。
A.带铁圈的铁架台
B.酒精灯
第 3 页,共 10 页
C.漏斗
玻璃棒
E.量筒
F.烧杯
(3)现在有些净水器用活性炭净水。以农林废弃物(如竹、稻壳、秸秆、果壳等)为原料,通过炭化、活化、
改性等可以制备活性炭,使用后的活性炭通过再生处理能够恢复一定的吸附性。
【资料】Ⅰ.活性炭对碘的吸附量可以衡量其吸附效果,吸附量越高,吸附效果越好。
Ⅱ.制备开心果壳活性炭,流程如图2:(炭化和活化过程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①竹、秸秆、开心果壳等都含有核心元素 ______(填元素符号)、 和 等。
②炭化过程,用氮气作为保护气,利用氮气的主要性质是 ______。
③活化过程,需将炭化得到的炭粉和加入的活化剂充分研磨,其目的是 ______。
④过筛的目的是除去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筛子网眼直径的颗粒。
【进行实验】探究使用后的活性炭的再生效果。
用三种不同方法将使用后的活性炭进行再生处理,通过测定碘吸附量,比较再生效果。结果如表:
再生活性炭
活性炭种类 未使用的活性炭 使用后的活性炭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碘吸附量/ 1 637 373 611 630 565
【解释与结论】
⑤三种方法中再生效果最好的是方法 ______(填“1”、“2”或“3”)。
⑥三种方法都能使活性炭再生,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4)每个公民都应该爱护水资源,写出一种爱护水资源的具体做法 ______。
13.认识氧气、了解氧气制取、性质等,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如图1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 ______,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
第 4 页,共 10 页
(2)图2、图3是制取氧气需要用到的装置和仪器。
①仪器 的名称是 ______。
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类型为 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用该方法制
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图2中的 ______(填序号)。
③图3中的仪器可组装成完整的收集装置,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______(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
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组装收集装置”和“收集气体”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可能会影响收集到氧气
的浓度,请写出一点可能导致收集到氧气浓度偏低的错误操作:______。
(3)探究氧气的性质时,为使木炭与集气瓶内的氧气充分反应,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焰
上加热至发红,将其由瓶口向下 ______(填“快速”或“缓慢”)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炭燃
烧更剧烈。
(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4、图5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用图4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 ______(填序号)。
第 5 页,共 10 页
.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且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②同学们利用图4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取足量红磷采用图5装置进行实
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如图6。
Ⅰ.分析图6数据,图4实验水面未达到刻度“1”,原因是 ______。
Ⅱ.图6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______。
14.兴趣小组以“制作简易供氧器”为主题开展了实践活动。
活动任务一:了解制氧原理
Ⅰ.我国的太空舱制取氧气系统其剖面如图1所示。
(1)太空舱制氧系统中电源 极是 ______(填“正”或“负”)极;一段时间后 、 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
为 ______。
(2)太空舱制氧原理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3)通过设置超声波场等手段来加快电解水的反应速率。两种不同条件下不锈钢电极表面的气泡直径分布
情况如图2。
第 6 页,共 10 页
①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使电解反应界面 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降低了电解效率。
②超声波振动能提高电解效率的原因是 ______。
Ⅱ.某品牌家用制氧机选择过碳酸钠做制氧剂,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
(4)过碳酸钠制氧原理:
反应①过碳酸钠→碳酸钠+过氧化氢。
反应②______(写文字表达式)。
(5)加湿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杂质,利用氧气 ______溶于水的性质,使氧气变得湿润;而且根据 ______来
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
活动任务二:设计制作简易供氧器
(6)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
A.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D.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E.反应类型
(7)同学们利用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了三套装置如图4所示。右瓶中所装
液体为水,向左侧瓶中加入制氧试剂后,发现装置有缺陷的是 ______(填序号)。
第 7 页,共 10 页
活动任务三:交流合理使用制氧机
资料卡片:吸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 = 21 + 4 ×氧流量( / )。吸入的氧浓度(%)在
29%以下与空气中氧气浓度差别不大,则吸氧无医疗效果,37%以上氧疗会出现氧中毒。
(8)调控病人的给氧流量应控制在 ______ / 范围内,且每天吸氧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第 8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质子数;
改变;

非金属;60;
;55.9
12.物理;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
过滤; ;
① ;
②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③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
④大于;
⑤2;
⑥三种方法再生后的活性炭的碘吸附量均比使用后的高;
用淘米水浇花(答案不唯一)
13.6;8。
①锥形瓶。
②分解; 。
③排空气法;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
缓慢。
第 9 页,共 10 页
① 。
②Ⅰ.氧气不能完全反应。
Ⅱ.剩余氧气重新均匀分布
14.正;2:1;
通电
水 → 氢气+氧气;
①减小;②破碎气泡,增大反应界面(或加快气泡脱离电极);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 水+氧气;
不易;气泡产生的快慢;


2~4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