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专题训练:填空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专题训练:填空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专题训练:填空题
1.甲、乙两小车同时从同一起点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是   m/s;乙车行驶 5s 的路程是   m,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   (选填“静止”“向东行驶”或“向西行驶”)
2.一辆长20m的货车,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40m的大桥。货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合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s。
3.如图所示为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B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   cm,所用的时间为0.2s,依据公式   可计算出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m/s。
AI
4.相距4500m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是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半分钟有一辆货车从甲站出发以10m/s的速度匀速度开赴乙站,共开出50辆;于第一辆货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客车从乙站出发匀速开赴甲站。若客车速度是货车速度的2倍,那么客车途中遇到第一辆货车与最后一次遇到货车相隔的时间为   s。
5.某人驾驶小艇,沿河逆流而上,从甲地到乙地,又立即从乙地返回甲地。若小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m/s,河水流速为2m/s,则小艇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
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   车的速度大;其中甲车的速度是   m/s;5s时甲乙两车相隔路程是   m
7.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火箭升空过程中,以   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以   为参照物(两空均选填“地面”或“问天实验舱”),火箭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
8.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   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   为参照物,说明运动和静止的   性。
9.如图所示,用   (选填“A”或“B”)尺测量时,尺子放得不正确。根据图中所示,B尺的分度值是   ,用B尺测得物块的长度是   。
10.甲、乙两同学的家分别距离学校为800m和600m,他们相约同时从家里出发去学校,他们匀速到达学校所用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个同学的速度之比为   ,在中间路程的时候,他们速度之比为   ;若要同时到达学校,则甲、乙两个同学的速度之比应为   。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做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照片是每隔0.3s拍摄一次,则甲、乙两辆车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车,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   相同,从第一张照片到最后一张照片的这段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   乙车的平均速度(选填“<”、“=”或“>”)。
12.在珠海国际航空展上,蔚蓝的天空中我国空军的一架加油机正在为一架歼-20战斗机加油,他们以同样快慢、同一方向飞行,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的,在歼-20战斗机的驾驶员看来,加油机是   的,故运动和静止是   的。
13.晓晓同学善于观察和思考,暑假他乘火车去上海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长180米,当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时,他测出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80s,那么大桥的长度是   km,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所用时间是   s。
14.测量过程中,误差是   避免的(选填“不可”或“可”)。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5.79cm,5.97cm,5.77cm,5.78cm,去除错误数据后该物体的长度是    cm,这是利用多次测量求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15.如图所示,敲击音叉时,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且看到近旁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时,球被弹起的幅度更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在真空中   传播(选填“能”或“不能”).
16.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   原理,它表明声能传递   。如图所示为某轿车的倒车雷达,当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0.01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时,倒车雷达开始报警。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你计算此时轿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m。
17.诗词中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的参照物是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   传播。
18.AI声音克隆技术日益成熟,利用该技术可以随时模仿任何人声音;AI声音克隆主要是克隆了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19.某种昆虫靠翅膀   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是哪位同学。
20.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走廊里模仿周杰伦的声音放声歌唱,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了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华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   (填“乐音”或“噪声”);小华“捂住耳朵”这个动作,是在   控制噪声.
21.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动物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   比较大的缘故.
22.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   更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   (填“高”或“低”);渔船配备的声呐系统通过发射超声波来探测鱼群。当声呐系统发出超声波后,经过0.4s接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在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鱼群深度为   m。
23.声纹锁是依据声音的   来进行声纹识别;导盲杖能发出频率高于20000Hz的   (选填“超”或“次”)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
24.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谱以“宫、商、角、徵、羽”五音谱组成,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4、5,五音反映的声音特性是   。如图所示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只有响度不同的是   ,只有音色不同的是   (最后两空均选填“甲和乙”或“甲和丁”)
25.琵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弹拨长短、松紧相同琴弦时,大弦(粗)和小弦(细)发出声音的   一定不同,人们根据   可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两空均填声音的特性)。
26.“声纹锁”运用声纹识别技术,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而当其他人说出同样的“口令”时却无法让锁打开。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识别主人身份的。声纹锁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2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28.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29.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
30.图甲所示的A、B、C三个波形图中,响度最大的是   波形图;分别向图乙所示的A、B、C三个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31.动画电影《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观众进入影院后自觉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可以在   (声源处/传播途中/人耳处)减弱噪声。仅凭对话,就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而辨别出不同人物。
3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描写的是琵琶的声音,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琵琶声是由琴弦   产生,琵琶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观众耳朵。
33.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具备AI语音识别功能,手机通过内置的AI语音识别系统,可以智能辨别机主的声音。当机主处于公共场合时,接收到语音消息时,系统会自动判断是否为机主的声音,从而决定是否展示消息内容,该功能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性来工作的。手机能根据呼叫的联系人的名字自动拨出手机通讯录中相应联系人的电话,这说明声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4.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某次工人师傅听到的声音比较响,说明声音的   (选填“频率”或“振幅”)大;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35.如图甲、乙、丙所示是手机软件采集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的音调较高,图   的声音响度较大,每年高考期间考场附近都要竖立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3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白露”节气中,露的形成是   现象,“霜降”节气中,霜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7.有一种火锅叫做“鸳鸯火锅”,如图所示,它是将同一锅隔成相等的两半,一半加的是清汤,一半加的是麻辣红油汤,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当两边的汤汁量和初温基本相等时,总是加   (选填“清汤”或“麻辣红油汤”)的一边先沸腾,其主要原因是   。
3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霜”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中,“露”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9.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确,该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温度时,示数为58℃,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   ℃。
40.如图所示,常温下,小明取一个不漏水的空易拉罐,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熔点:﹣75.5℃,沸点:﹣57℃)放入易拉罐中,过一会儿干冰变少了,这是干冰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1.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至180℃左右,一段时间后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再把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放出热量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根据上面的信息可知,白糖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2.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寒暑表,在甲、乙两表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   .甲的读数为   ,乙的读数为   .
43.家用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外部的。液态制冷剂在   (选填“蒸发器”或“冷凝器”)内发生   (选填“汽化”或“液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之后制冷剂的气体被压缩机压缩体积,在冷凝器内发生液化   热,如此循环,就能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冰箱外。
44.学校实验室挂有一只装有0.2g 酒精的寒暑表,在一天中某一时段的初、末两个时刻,寒暑表的示数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零下   ℃.在这段时间内,寒暑表内的酒精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J[已知酒精的比热容c=2.4×103J/(kg·℃)].
45.如图所示,热气腾腾的“白气”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会向外界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6.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47.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各容器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B杯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
48.深秋的早晨,常常会发现在草叶上附着大量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    现象;到了严冬的早晨,有时在草叶上附着的又是一层洁白的霜,“霜”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49.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体育课上跑1000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是   s: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在某一次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度时,三次读数分别是 26.13cm、26.11cm、26.12cm,那么该课本的长度应记录为    cm.
50.小明起床后发现房间的玻璃内侧出现水雾,这是水蒸气通过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形成的,阳光出现后水雾消失了,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4;5;向西行驶
2.【答案】20;8
3.【答案】20.0;;1
4.【答案】70
5.【答案】7.5m/s
6.【答案】甲;20;40
7.【答案】地面;问天实验舱;相对的
8.【答案】河岸;人;相对
9.【答案】A;1mm;4.00cm
10.【答案】2:3;2:3;4:3
11.【答案】甲;时间;=
12.【答案】运动;静止;相对
13.【答案】1.2;92
14.【答案】不可;;平均值
15.【答案】振动;大;不能
16.【答案】回声定位;信息;1.7
17.【答案】船;振动;水
18.【答案】音色;能
19.【答案】振动;350;音色
20.【答案】音色;噪声;人耳处
21.【答案】音色;响度
22.【答案】响度;低;300
23.【答案】音色;超;信息
24.【答案】音调;甲和丁;甲和乙
25.【答案】音调;音色
26.【答案】音色;空气
27.【答案】甲和乙;甲和丙
28.【答案】传递信息;响度
29.【答案】固体;振动;声波
30.【答案】B;A
31.【答案】声源处;音色
32.【答案】振动;空气
33.【答案】音色;信息
34.【答案】固体;振幅;信息
35.【答案】乙;丙;声源
36.【答案】液化;凝华
37.【答案】麻辣红油汤;麻辣红油汤表面的红油能减少热量散失,更快达到沸点
38.【答案】凝华;液化
39.【答案】60
40.【答案】升华;吸收
41.【答案】熔化;晶体
42.【答案】乙;甲;38.5℃;-9℃
43.【答案】蒸发器;汽化;放
44.【答案】12;3;放出;7.2
45.【答案】液化;放出
46.【答案】液化;放出
47.【答案】不能;不能
48.【答案】液化;凝华
49.【答案】228.7s;26℃;26.12cm
50.【答案】降低温度;汽化
1 /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