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第17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第 1 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 1 课时)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第 1 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 1 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 17 章第 1 节的第 1 课时,聚焦人体抵御病原体的免疫防线,是 “健康地生活” 单元的核心内容。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感冒现象为切入点,通过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实验,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功能,以及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差异。 从知识逻辑来看,本节前承 “人体的营养与呼吸” 等生理基础内容,后为 “传染病与免疫”“用药与急救” 等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建立 “人体自身防御机制” 的认知框架,理解健康生活的科学原理。此外,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环节,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强化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生物学观念,并引导学生形成关注自身免疫健康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准确说出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第一道:皮肤和黏膜;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并能举例说明各防线的具体功能(如皮肤阻挡病原体、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清晰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与特异性免疫(后天、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明确两者的核心特征及包含的防线范围。 解释抗原、抗体的概念,描述人体抵御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过程(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清除抗原→记忆细胞留存),理解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三道防线的结构与防御功能的对应关系,以及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强化 “结构决定功能”“人体是统一整体” 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结果推导皮肤的屏障作用,通过对比三道防线的特点归纳免疫类型规律,培养逻辑推理、归纳概括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等),提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与结果分析能力。 社会责任:结合皮肤破损易感染、打针前酒精消毒等生活实例,认识免疫防线对健康的重要性,形成主动保护皮肤、正确处理伤口的健康意识,关注自身免疫健康。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与功能,能结合实例(如呼吸道黏膜清扫异物、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病菌)说明各防线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分,明确两者在形成时间、作用范围、针对性上的差异(如第一道防线是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的、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教学难点】 理解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实验的设计逻辑(通过苹果果皮与人体皮肤的类比,控制变量探究屏障作用),并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导结论。 解释特异性免疫的作用过程,尤其是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及记忆细胞的功能(如患过水痘的人不再患水痘的原因),突破抽象生理过程的理解障碍。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生活场景引入:展示班级同学感冒的图片,提问 “为什么感冒病毒会在班级传播?多数同学未服药却能痊愈?” 概念铺垫:明确 “病原体” 的定义(能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寄生虫等),展示相关病原体图片(如感冒病毒、链球菌、蛔虫)。 1. 结合自身感冒经历,思考教师问题,表达自己的猜想(如 “人体能自己杀死病毒”)。 2. 观察病原体图片,初步了解常见致病生物,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新知探究 活动1: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1. 提出问题:苹果的果皮是否具有抵御病原体侵害的作用? 2. 作出假设:苹果的果皮具有抵御病原体侵害的作用。 3. 实验指导: 材料:4 个相似的新鲜苹果、腐烂苹果果肉、75% 医用酒精、透明塑料袋、牙签等。 分组:4 人一组,明确分工(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发言人)。 - 处理方法: ①1 号苹果:果皮完好,不接触腐烂果肉; ②2 号苹果:果皮完好,涂抹腐烂果肉; ③3 号苹果:划破果皮,涂抹腐烂果肉; ④4 号苹果:划破果皮,涂抹腐烂果肉后用酒精消毒伤口。 - 要求:将苹果放入透明塑料袋,置于温暖处,观察 3 - 5 天并记录腐烂情况。 4. 结果分析:展示预设结果(1 号完好、2 号完好、3 号严重腐烂、4 号轻微腐烂),引导学生推导结论。 5. 类比迁移: - 提问:苹果果皮与人体皮肤有哪些相似特征?(保护屏障、锁住水分、表面有保护层等) - 分析 4 个苹果分别模拟人体的什么情况(如 3 号模拟皮肤破损感染病菌)。 1.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和假设,明确实验目的。 2. 按分工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各苹果处理方式,将苹果放置观察。 3. 结合预设结果,分析不同处理对苹果腐烂的影响,推导 “果皮具有屏障作用” 的结论。 4. 讨论苹果果皮与人体皮肤的相似性,分析 4 个苹果对应的人体情况,理解皮肤破损易感染的原因。活动2:分析人体三道免疫防线 1.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 组成: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等。 - 功能: ①皮肤:角质层阻挡病原体,分泌物(如汗液)杀菌; ②呼吸道黏膜:纤毛清扫病菌; ③消化道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如胃酸)。 - 举例:科学家实验 —— 链球菌涂在手部皮肤,2 小时后数量从 3000 万降至 3000 个,说明皮肤的杀菌作用。 2.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组成:体液中的溶菌酶等杀菌物质、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如白细胞)。 - 功能:溶菌酶溶解病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 举例:伤口化脓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的 “尸体” 堆积。 3.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 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 作用机制:以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为例,讲解 “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清除抗原→记忆细胞留存” 的过程。 - 概念:抗原(引起抗体产生的物质,如病毒、细菌)、抗体(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 1. 结合 “模拟探究” 实验结果,引出人体第一道防线,展示皮肤、呼吸道黏膜的结构图,讲解其功能。 2. 展示溶菌酶杀菌、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强调 “体液中的防御物质”。 3. 展示免疫器官图片,讲解第三道防线的组成;结合水痘案例(患过水痘者不再患病),用流程图展示特异性免疫过程,解释抗原、抗体的概念。 4. 提问:“为什么第三道防线能针对性清除特定病原体?” 引导学生关注记忆细胞的作用。 1. 观察皮肤、黏膜结构图和实验数据,理解第一道防线的屏障和杀菌功能。 2. 观看动画,直观认识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明确第二道防线的范围。 3. 结合水痘案例,分析特异性免疫过程,记录抗原、抗体的定义,理解记忆细胞与 “二次免疫” 的关系。 4. 思考教师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言,深化对第三道防线针对性的认知。 活动 3:1. 对比归纳: - 引导学生从 “形成时间”“作用范围”“针对性” 三个维度,对比三道防线的特点,填写表格: 免疫类型 形成时间 作用范围 针对性 包含防线 ---- ---- 1. 观察皮肤、黏膜结构图和实验数据,理解第一道防线的屏障和杀菌功能。 2. 观看动画,直观认识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明确第二道防线的范围。 3. 结合水痘案例,分析特异性免疫过程,记录抗原、抗体的定义,理解记忆细胞与 “二次免疫” 的关系。 4. 思考教师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言,深化对第三道防线针对性的认知。活动3:区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1. 呈现表格框架,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如第一道防线是先天的)填写内容,总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定义。 2. 展示生活实例(如感冒后自愈、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组织小组抢答,判断免疫类型并解释依据,强化概念理解。 1.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总结两种免疫类型的核心差异,明确非特异性免疫 “广谱防御” 和特异性免疫 “精准打击” 的特点。 2. 参与抢答,分析实例中的免疫机制,如 “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后天获得的针对特定病原体的防御”,巩固概念区分。【习题巩固】 1.下图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之一。这一过程属于( ) A.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B.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D.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答案】C 【分析】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共同完成的。 【详解】图中显示的是毛细血管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部分,所以该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图中所示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综上,这一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表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涉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前两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详解】AC.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①皮肤、③纤毛,都属于第一道防线,故AC错误。 B.图②中,抗原是能引起抗体生成的物质,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引发连续的免疫反应;抗体、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故B正确。 D.图③中,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黏膜到达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多数情况下,病原体被吞噬杀灭;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水痘疫苗后获得相应抗体 B.皮肤的屏障作用 C.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D.白细胞吞噬病菌 【答案】A 【分析】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针对特定病原体或异物的防御机制,如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对多种病原体有效,如皮肤屏障、吞噬细胞等。 【详解】A.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是因为疫苗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水痘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水痘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A符合题意。 B.皮肤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吞噬多种病原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体液中的溶菌酶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麻疹 D.皮肤的阻挡和杀菌作用 【答案】B 【分析】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的物理屏障及分泌物;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为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详解】A.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的黏膜,是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是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A不符合题意。 B.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组成部分,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B符合题意。 C.患过麻疹后,人体内会产生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只对麻疹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不符合题意。 D.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其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特异性免疫主要依赖体内产生的相关物质和细胞,这些物质和细胞不包含( ) A.红细胞 B.记忆细胞 C.淋巴细胞 D.抗体 【答案】A 【分析】(1)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该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相关物质主要有抗体等,同时还有记忆细胞参与二次免疫反应。 【详解】A.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不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A符合题意。 B.记忆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参与二次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C不符合题意。 D.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清除抗原,是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肝脏 B.吞噬细胞 C.皮肤 D.淋巴结 【答案】C 【分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物理屏障,包括皮肤和黏膜,能阻挡病原体侵入。 【详解】A.肝脏属于消化系统,主要功能是解毒和代谢,不属于免疫防线,故A不符合题意。 B.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故B不符合题意。 C.皮肤是第一道防线的组成部分,能物理阻挡病原体,故C符合题意。 D.淋巴结属于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中的淋巴器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在习题巩固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活动: 独立完成6道选择题课堂小结 第 17 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第 1 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 1 课时) 一、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寄生虫 二、人体三道免疫防线板书设计 第 17 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第 1 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 1 课时) 一、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寄生虫 二、人体三道免疫防线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 “模拟探究皮肤屏障作用” 实验,将抽象的 “第一道防线” 具象化,学生能直观理解皮肤的保护功能;采用案例分析(水痘免疫)和动画演示(吞噬细胞作用),有效突破 “特异性免疫过程” 的难点;习题设计紧扣重点,能及时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且结合生活实例,强化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不足:实验观察周期较长(需 3 - 5 天),课堂上只能展示预设结果,学生无法实时看到完整实验过程,可能影响对实验结论的认同感;部分学生对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理解仍模糊,难以区分 “抗体清除抗原” 与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的差异。 改进方向:下次教学可提前 1 周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课堂上展示各小组的实际观察结果,增强实验的真实性和学生的参与感;针对 “抗原与抗体” 的难点,可制作简易模型(如用不同形状的卡片代表抗原和抗体,演示特异性结合过程),或推送相关微视频,帮助学生巩固抽象知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第17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第1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1课时)第7单元 健康地生活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理解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区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核心特征。1.能够说出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及其基本作用。2.能够解释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的含义,说明其特点。3.能够通过“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的实验,理解皮肤作为第一道防线在抵御病原体中的重要作用。4.结合生活实例(如皮肤破损易感染、唾液可初步杀菌等),认识到人体自身免疫防线对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关注自身健康、主动维护免疫防线的意识。课前须知班级中有位同学感冒了(图17-1),这可能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之后班级中的一部分同学陆续出现了相似的感冒症状。患感冒的同学中,大多数同学在没有服药的情况下能慢慢痊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课堂导入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能够致病的生物,如部分病毒、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寄生虫等,这些生物统称为病原体(pathogen )。新知讲授活动1: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防线病毒细菌真菌蛔虫有些病原体还存在于我们的体表或体内,但我们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免疫功能,可以抵抗病原体,对防御疾病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体是如何抵御病原体侵害的呢 新知讲授活动1: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防线病原体每时每刻都在攻击人的皮肤,试图进入人体。皮肤覆盖在人体的表面,它能保护人体免受一些病原体的侵害吗 选用苹果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探究苹果的果皮是否具有抵御病原体侵害的作用,推测人体的皮肤是否是一道保护屏障。几个相似的果皮完好的新鲜苹果、腐烂的苹果果肉、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或碘伏)、透明塑料袋、牙签、柔软的纸巾等。实验材料和用具新知讲授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新知讲授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苹果的果皮具有抵御病原体侵害的作用吗 苹果的果皮具有抵御病原体侵害的作用新知讲授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项目 1号苹果 2号苹果 3号苹果 4号苹果苹果的处理方法 果皮完好,不与苹果的腐烂物接触 果皮完好,涂上苹果的腐烂物 划破果皮多处,并将苹果的腐烂物涂在伤口处 划破果皮多处,并将苹果的腐烂物涂在伤口处,再用75%的医用酒精涂抹所有伤口实验 结果完好完好腐烂腐烂,但程度不如3号苹果得出结论苹果的果皮具有抵御病原体侵害的作用1.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分析,苹果的果皮与人体的皮肤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新知讲授小组讨论(1)都是保护屏障(像盔甲):防止外面的细菌、灰尘进来。保护里面柔软的部分(果肉和身体器官)不受伤。(2)都能锁住水分(像保鲜膜):没有这层皮,苹果会干瘪,人的身体会快速失水。(3)表面都有保护层:苹果皮有蜡质层(摸起来滑滑的)。人的皮肤有皮脂膜(由油脂和汗液构成)。这层膜都能防水、防菌。(4)都能感受外界:苹果皮能感受触碰。人的皮肤能感觉冷、热、痛,更灵敏2.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上述4个苹果分别模拟了人体的什么情况。新知讲授小组讨论1号苹果:果皮完好,不与腐烂果肉接触。模拟人体皮肤完好的情况,能阻挡外界细菌等有害物质入侵。2号苹果:果皮完好,涂腐烂的苹果果肉。模拟人体皮肤完好但接触了外界病菌的情况,看完好的皮肤能否抵御病菌侵袭。3号苹果:划破果皮多处,涂腐烂的苹果果肉。模拟人体皮肤受伤(划破)且感染病菌的情况,看受伤后皮肤失去保护,病菌入侵会发生什么。4号苹果:划破果皮多处,涂腐烂的苹果果肉,再用酒精或碘伏涂抹伤口。模拟人体皮肤受伤后,用消毒药品(酒精、碘伏)处理伤口的情况,看消毒能否阻止病菌进一步侵袭。打针或输液时,为什么在皮肤表面先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新知讲授走进生活皮肤破损后容易,细菌容易浸入。用酒精棉球的目的是为了杀死皮肤表面的病菌。小资料: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部皮肤上,三分钟后,链球菌的数量为3000万个,一个小时后,变成了170万个,两小时后变成了3000个,这说明了什么 皮肤不仅具有屏障的作用,还具有杀菌作用。皮肤有角质层,可以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皮肤表面致密,具有角质层,形成一道保护屏障,皮肤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许多纤毛,具有清扫病菌等异物的作用消化道表面的黏膜能分泌杀菌物质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黏膜——第一道防线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二道防线汗液、泪液、唾液、胃酸等都具有杀菌作用。小知识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二道防线血液中含有吞噬细胞,可以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杀死入侵的病原体血液和组织器官(如脾脏、淋巴结等)中含有吞噬细胞。小知识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二道防线人体细胞内和组织间的液体叫作体液小知识思考: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一、二道防线有何共同特点?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二道防线人体有了抵御疾病的第一、二道防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清扫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物质的杀菌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二道防线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胸腺脾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第三道防线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水痘: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观察图17-5,通过分析人体抵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过程,探讨第三道防线是如何保护人体的。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原)侵入人体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抗体在人体内留存具有记忆功能的淋巴细胞在人体内留存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某些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作抗体(antibody)。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毒、细菌等),叫作抗原(antigen)。在一般情况下,特定的抗体会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抗原失去致病能力。在这个免疫过程中,人体内不仅留存这种抗体,还会产生并留存具有某种记忆功能的淋巴细胞。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患过一次水痘的人还会再患水痘吗 观察图17-6,尝试找到答案。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人体内具有记忆功能的淋巴细胞的数量会迅速增加,并会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与人体内留存的抗体一起迅速与抗原结合,以同样的方式消灭抗原。因此,一般来说,患过一次水痘的人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体刺激淋巴细胞抵抗水痘病毒的物质新的水痘病毒侵入产生消灭侵入(病原体)抗原抗体(特殊蛋白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消灭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毒、细菌等异物)叫做抗原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的免疫物质叫做抗体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与第一、二道防线有何不同?第三道防线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的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新知讲授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课堂小结组成 功能 作用特点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挡和清扫病原体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先天的 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和吞噬病原体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后天的 特异性免疫1.下图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之一。这一过程属于( )A.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B.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C.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D.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C课堂练习2.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A.肝脏 B.吞噬细胞C.皮肤 D.淋巴结3.特异性免疫主要依赖体内产生的相关物质和细胞,这些物质和细胞不包含( )A.红细胞 B.记忆细胞C.淋巴细胞 D.抗体C课堂练习A4.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是(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B.体液中的溶菌酶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麻疹D.皮肤的阻挡和杀菌作用5.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水痘疫苗后获得相应抗体 B.皮肤的屏障作用C.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D.白细胞吞噬病菌B课堂练习A第6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新教材THANKS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7.1 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17.1 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1课时(教学课件).pptx